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卓琳 《广西医学》2008,30(4):616-618
我科2007年2月8日收治1例罕见胆总管多发巨大结石患者,现将漏误诊情况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9岁,退休工人。因上腹胀痛20余天,皮肤巩膜黄染1周入院。腹痛程度轻,无放射痛,伴有发热,最高达39℃,无畏寒,自服退烧药2粒及注射治疗(用药不详)后体温正常,渐渐尿黄、皮肤黄染,  相似文献   

2.
任斌  王瑜鹏 《吉林医学》2011,(35):7548-7549
<正>胆囊切除术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方法,约有15%~18%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有胆总管结石,但由于B超对胆总管结石(尤其是胆总管下端)判断准确性不高,因此术前术中胆总管结石漏诊较为常见[1]。  相似文献   

3.
王华  张应贵  刘青志 《海南医学》2008,19(11):70-71
目的 探讨预防术前漏诊胆总管结石的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间10例漏诊胆总管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均经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其中7例术中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发现3例,外院行ERCP EST 网篮取石治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提高对无症状胆总管结石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仔细分析检查资料,术中胆总管可疑扩张时应术中胆道造影明确有无胆总管结石,有助于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4.
5.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为外科常见病,传统多采用开腹手术治疗,但创伤较大.腹腔镜微创技术已逐渐成为该病首选治疗方式.2007 年5 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Trans-cystic duct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TCD-CBDE)与LC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术(choledochotomy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C-CBDE)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成随访,使用t检验、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胆漏发生率以及结石复发率等。结果 209例患者中,131例(62.68%)行LC+ TCD CBDE,78例(37.32%)行LC+C-CBDE。LC+C-CBDE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胆漏发生率均高于LC+TCD CBDE组患者(P<0.05);结石清除率、术后结石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把握适应证及禁忌症的前提下,LC联合不同LCBDE方法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观测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且并发症的发生数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疗效显著,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胆总管结石漏诊的方法。方法 总结性分析我院1147例胆囊切除术中发现术前漏诊的胆总管结石18例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术中仔细触摸胆总管发现结石9例,胆道造影发现结石4例。胆道镜检查发现结石5例。结论术中对胆总管的仔细触摸,胆道造影及经扩张胆囊管行胆道镜检查是预防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结石漏诊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分析432例胆总管结石B超诊断影响符合率的原因,与胆总管内部物质的关系,与胆总管周围组织、气体、结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LCDE),配合术中胆道镜检查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方法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采用四孔法,建立气腹置Trocar同腹腔镜胆囊切除,先采用特制取石钳直接取石,然后用胆道镜检查及取石,最后切除胆囊后于胆总管置T管,于温氏孔置引流管。结果 7例中均取石成功,无中转开腹,结石大小0.8~3.0cm,最多一次取4枚,手术时间154~190min,出血10~30ml,术后1~2天下床活动并进食,术后5~7天出院,无胆漏,2周后胆道造影皆无残余结石.并拔除T管,术后随诊3~8个月无肠粘连或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LCDE)是可行的,术中纤维胆道镜应用的改良,以利操作,置入胆总管时间快、准、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各18例,其中传统开腹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等相关指标均优于传统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5.6%)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胆囊合并胆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患者机体创伤比较小,术后恢复快,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临颍县中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76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统计两组围手术期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腹腔引流时间、手术时间、肛门开始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结石清除率(97.37%)与对照组(9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53%)低于对照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结石清除效果较好,且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机体功能康复用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高会琦 《海南医学》2014,(15):2216-22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微创治疗,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和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LC组,每组各4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成功率、残余结石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指标,并对LCBDE+LC亚组术式的选择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LCBDE+LC组为97.62%,EST+LC组为95.24%;两组残石率LCBDE+LC组为2.38%,EST+LC组为7.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L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数均明显少于EST+L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CBDE+LC组患者在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术后平均体温、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均明显低于EST+L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LCBDE+LC组内一期缝合与胆总管内径、胆囊结石数目和胆总管下端通畅存在明显的独立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LC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肯定,并发症低,患者负担轻,针对相关适合患者可以采取对胆总管一期缝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误诊及漏诊胆囊结石的原因,总结经验,以提高B超医生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我院11例误诊及漏诊的胆结石患者,分析总结误诊及漏诊的原因,并对其影像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1例患者,其中,5例误诊的原因是B超医生没有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用药情况一无所知,特别是头孢曲松钠类药物;对仪器远近场的调节掌握不当,盲目相信一次检查结果.6例漏诊的原因是医生缺乏对患者胆囊多角度的扫查;胃内容物及肠腔气体过多,对胆囊形成遮挡:针对肥胖患者,没有调节好仪器的灵敏度.结论:B超医生临床知识缺乏,探查经验不足,加之对各种干扰因素的认识不够,均是造成误诊及漏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患者廖某某 ,男 ,65岁 ,因“全身乏力 1周伴黄疸 1天”就诊于我科 ,症见 :全身乏力 ,纳差 ,上腹饱胀 ,厌油腻之品。查体 :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 ,心肺 (一 ) ,上腹轻压痛 ,肝区叩击痛 ,莫菲氏征 (± ) ,肝功示 :AST1 880 /L ,ALT2 960 /L ,AKP 63 2 0 /L ,γ 谷氨酰转酞酶 62 9 60 /L ,总胆红素 1 71 4umol/L ,直接胆红素 1 40 5 4μmol/L ,总胆汁酸 3 5 0 6umol/L ,B超示肝脏内可见大小不等强光点反射 ,胆总管壁增厚毛糙 ,胆总管 0 5cm ,门静脉 1 0cm意见 ;胆囊炎 ,胆管炎 ,肝炎病毒标志物甲乙丙丁均阳性 ,抗HIV -Ig未作检测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腹腔镜联合内窥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胆囊胆总管结石病人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行0ddi括约肌切开(EST)、网篮取石和气囊排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 本组成功率80%.结石取净率100%,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3-12天.结论 腹腔镜联合内窥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吴伟  赵本泉  马中林  吴乐乐 《上海医学》2020,43(12):751-753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9年9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42例;年龄范围35~77岁,年龄为(52.9±11.5)岁。根据手术探查入路将患者分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组(LCD组,29例)和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组(LTCBDE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总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胆漏、腹腔出血、穿刺孔感染、残留结石)。结果 LCD组手术时间为(102.7±11.8) min,显著短于LTCBDE组[(132.4±35.8) min,P<0.05];LCD组术中出血量为(100.1±7.5) mL,显著多于LTCBDE组[(35.8±4.9) mL,P<0.05];LCD组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5.4±1.1) d,显著长于LTCBDE组[(3.0±0.6) d,P<0.05];LCD组术后住院天数为(8.2±1....  相似文献   

18.
王皓方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8):1415-1417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南乐中兴医院就诊的62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微创组和开腹组,每组31例。开腹组接受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微创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手术、术后肛门首次排气、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残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开腹组比较,微创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3%(1/31),低于开腹组的25.8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结石残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显著,可降低手术风险,加快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7岁。因上腹绞痛,反复寒战、黄染,进行性加重10余天入院,既往有胆道蛔虫病史,近10年有慢性胆囊炎病史。入院体格检查:T36℃,P80次/min,BP18/12kPa,一般情况尚好,神志清,巩膜轻度黄染,全身皮肤无出血点,表浅淋巴结未见肿大。心率80次/min、律齐、心尖可闻及ⅡSM。腹平坦,无肠型,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莫非氏征( ),肝脾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5月~2007年4月采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1例。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式(EST)40例,1例中转开腹,LC术后行ERCP及EST4例,LC术中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17例。均恢复良好。结论:EST联合LC和LC术中行LCBDE为两种主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方法,但最好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