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将62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共342例,PN组286例,分别于术后24h内开始行EN与PN,考察两组术前1天与术后10天的体重、血常规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及营养支持费用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EN组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的幅度均小于PN组,作为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计数EN组较PN组恢复升高更快(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EN组较PN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费用均小于PN组(均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EN安全、可靠且较PN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肠外营养支持(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 d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 d开始经空肠造瘘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重、血红蛋白(HGB)、血浆前白蛋白(PAL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 d 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3%(3/11),明显低于PN组54.6%(6/1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肠癌致肠梗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3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收治的62例结肠癌致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后随机分为两组,30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32例肠外营养(PN),分析两组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主要营养指标、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的影响。结果 EN组较PN组改善营养状况,肠功能恢复提前,并发症发生少,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结肠癌致肠梗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有效,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差异. 方法 将2009年至2011年来,在本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17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观察两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营养支持的并发症、体重、血浆白蛋白、早期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E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PN组,早期化疗不良反应明显低于PN组. 结论 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显著改善术后的营养指标,尤其是肠内营养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营养康复、减少早期辅助化疗不良反应,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合理的早期营养支持方式。方法前瞻性入组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胃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完全肠外营养组(TPN)、完全肠内营养组(TEN)及部分肠内加肠外营养组(EN加PN),每组40例。比较3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耐受性、术后7d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营养支持过程中,EN加PN组耐受性(97.5%,39/40)明显高于TPN组(82.5%,33/40)和TEN组(80.0%,32/40)(P〈0.05)。术后7d,3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等营养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N加PN组和TEN组CD3、CD4、CD4/CD8等免疫指标明显高于TPN组(均P〈0.05)。EN加PN组和TEN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TPN组[5.13%(2/39)和6.25%(2/32)比12.12%(4/33),P〈0.05],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快于TPN组f(49.5±22.1)h和(48.2±17.6)h比(68.2±16.7)h,P〈0.05]。结论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安全可行.EN加PN为最佳的早期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6.
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1,自引:3,他引:61  
胃肠手术38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18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20例)。EN组术中将鼻肠管放置至Treitz韧带或空肠输出样下30cm处。术后第一天即开始恒速灌注能全力,量由1000ml递增至1500ml,速度由40ml/h渐增至120ml/h;PN组采用标准肠外营养。观测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第3、7天的体重、血淋巴细胞计数、HB、TP、ALB、GPT、BUN、T-Chol、K+、Na+、CI-、Ca2+,以及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不适反应,营养支持费用。结果表明,EN组恢复肛门排气时间较PN组提前10小时,排便时间提前20小时,未发现需中止灌注的并发症,各项监测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EN组费用为PN组的1/3。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外(PN)、肠内营养(EN)支持的效果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选取结直肠肿瘤患者60人,随机分组,分别行PN、EN,以体重、上臂周径、外周血血红蛋白(HGB)、淋巴细胞记数(LYM)、血清向蛋白(ALB)、前白蛋白(PAB)作为营养评价指标,并观察肠管恢复蠕动、排气时间.结果 EN组体重、上臂周径、LYM、ALB较PN组更接近正常,HGB、PAB、排气恢复时间EN组较PN组缩短.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以EN为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肠道术后早期胃肠营养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预防医源性肠饥饿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50例肠道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胃肠营养组(EN组,25例)和胃肠外营养组(PN组,25例)。PN组术后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EN组于术后24 h开始给予早期胃肠内营养,维持1周。并于术前、术后1 d和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体质量、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TF)等营养状况指标以及肠鸣音、肛门排气/ 排便时间、发热时间等肠道功能指标。结果:EN组和PN组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营养状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与PN相比,肠道术后早期EN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疗效相当,但在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医源性肠饥饿综合征方面的效果优于PN。

  相似文献   

9.
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方式及疗效。方法78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40例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38例。EN组均采取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2 d开始行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 d开始行中心静脉营养支持。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EN组术后住院日、住院总费用、营养相关费用等卫生经济学指标明显优于PN组(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机体恢复,与PN组相比,EN具有方便、安全等优点,且性价比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对营养等状况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40例)和PN组(40例)。于术后48h内开始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营养及免疫指标明显改善(P<0.05),EN组前清蛋白和免疫指标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较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更早,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减低。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3-12月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43例,术后早期开始进食水和肠内营养制剂)和早期禁食组(45例,常规早期禁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应激等指标。结果与早期禁食组相比,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发热时间缩短[(53.7±5.9) h比(64.5±5.8) h],排气时间提前[(57.5±8.2) h比(71.8±7.2) h],住院时间缩短[(6.9±1.4) d比(8.5±1.9) d],治疗费用减少[(41868±3168)元比(45950±3714)元](均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6%(8/43)比22.2%(10/45), 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3和第7天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早期禁食组,而静息能量消耗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早期禁食组(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符合人体生理性营养吸收途径,可改善术后营养状况,降低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新理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1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FTS组)48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对照组)43例.FTS组采用FTS新理念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包括术前心理辅导、口服肠内营养粉及导泻药物导泻,术中控制输液量、采用小手术切口,术后用非甾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2012年1-5月问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少量多次进水加肠内营养制剂(佳维体);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加快[(54.3±11.9)h比(65.7±10.0)h,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5.4±1.1)d比(7.1±1.4)d,P〈0.05],住院费用明显减少[(3.63±0.64)万元比(4.28±0.43)万元人民币,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3/24)比16.7%(4/24),P〉0.05]。术后第5天,试验组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CRP、IL-6及TNF-a等炎性反应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梗阻性黄疸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方法6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肠外营养(PN)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接受肠内、肠外营养及普通输液治疗,测定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3、5、7、9d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含量变化,观察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以及其他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N组术后第3、5、7、9天的CRP、IL-6、TNF-α血清水平较PN组和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PN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EN组SIRS持续时问(3.26±1.27)d明显短于PN组的(5.314-1.47)d和对照组的(5.69±1.58)d(P〈0.05);EN组MODS发病率为9.52%,明显低于PN组(23.81%)和对照组(27.78%)(P〈0.05);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0%,明显低于PN组(38.1%)和对照组(55.6%)(P〈0.05),而PN组又低于对照组(P〈0.05);在感染性并发症方面,EN组明显低于PN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地减轻SIRS,降低MODS发病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免疫和人体成分的影响.方法 将360例老年胃癌患者分为E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180例.EEN组术后20~24 h开始行EEN;PN组术后1d经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开始PN.术前、术后1d、7d检测营养指标、免疫和人体成分指标测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营养、免疫指标及人体成分指标值均有降低,但EEN组术后下降程度显著小于PN组(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EEN支持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人体成分的变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指导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将9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A组应用FTS处理措施行开腹手术;B组采用FTS处理措施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再住院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费用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入院率(2.2%)低于B组(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指导下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可促进胃肠蠕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再住院率,但与FTS指导下的开腹直肠癌手术相比,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3年4月期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EN组35例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35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和康复指标。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浆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及转铁蛋白(TR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和7d,除白细胞计数为EN组低于PN组外(P〈0.05),ALB、PA及TRF水平均是EN组高于PN组(P〈0.05)。EN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短于或低于PN组(P〈0.05),而2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是一种安全、有效及经济的营养补给方法,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首选的营养支持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30例)和术后按传统治疗方案给予全肠外营养组(TPN组,30例),两组均行营养支持7d。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1、3、7天检测免疫学指标:CD3+、CD4+、CD8+、CD4+CD8+比值;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并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EEN组和TPN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66.5±7.3)h比(75.1±6.8)h,P=0.000],住院时间[(7.8±1.1)d比(9.3±1.3)d,P=0.000]和住院总费用[(3.62±0.38)万元比(3.97±0.40)万元,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4/30)比20.0%(6/30),P=-0.488]。术后第3和第7天EEN组患者CD3’、CD4’、CD4+/CD8+、ALB和PA均明显高于TPN组(均P〈0.05):而CD8+水平显著下降,与TPN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对免疫功能影响,加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