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大肠腺瘤性息肉与大肠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息肉是指高出于肠粘膜表面的突起性病变,为大肠发病率最高的良性肿瘤,既往将大肠息肉称为癌前病变。近年通过对息肉癌变规律的深入研究,发现与癌有关的息肉主要是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AP),即腺瘤-癌的发生与发展学说,本文就AP与癌关系的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大肠腺瘤性息肉与大肠癌的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3在20例结直肠腺瘤和60例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结果 MMP-3在20例结直肠腺瘤及60例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41.7%(P=0.031)。MMP-3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7)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 MMP-3的上调表达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对临床上判断预后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5.
为分析CEA、TNF-α和G-17联合检测在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早期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32例大肠癌患者作为观察1组,40例大肠腺瘤患者作为观察2组,30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外周血液中CEA、TNF-α和G-17水平.结果显示,观察1组CEA值主要分布在>20.0 ng/mL,观察2组CEA值主要分... 相似文献
6.
大肠良恶性肿瘤中PTEN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大肠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2 8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 ,3 2例大肠腺瘤的腺体及腺体旁组织 ,12例大肠息肉及息肉旁组织 ,48例大肠癌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TEN蛋白在所有大肠肿瘤组织的表达与其在正常粘膜组织及肿瘤旁组织表达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TEN蛋白在所有大肠肿瘤组织的表达水平 ,尤其在大肠息肉和大肠癌中 ,均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组织及其相应的肿瘤旁组织 ,且与肿瘤的大小呈显著负相关 ;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其临床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无关。结论 抑癌基因PTEN在大肠息肉 (尤其是腺瘤性息肉 )和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检测PTEN蛋白表达可能对大肠息肉 (尤其是腺瘤性息肉 )和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术后的进一步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55例大肠癌和2017例非大肠癌进行肠镜检查,对41例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和269例非大肠癌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进行研究。结果: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发病年龄较大,大肠息肉、大肠多发息肉、大肠腺瘤及大肠多发腺瘤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发息肉及多发腺瘤在大肠癌患者中的比例较高;腺瘤中广基的比例高、混合性腺瘤较管状腺瘤比例高,重度异型增生比例高。结论: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恶性潜能较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MC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92例大肠癌组织中MC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5年生存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显示,MC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85%(161/192)。MC3的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M分期无关(P〉O.05),与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及5年生存率有关(Pd0.05)。结果表明,检测MC3的表达对了解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肠同时多原发癌与大肠腺瘤癌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肠同时多原发癌的发病情况及其与大肠腺癌变的关系。方法 连续观察可发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大肠癌166例。结果 166例大肠癌中同时多原发大肠癌8例(4.8%),单发癌合并腺瘤43例(27.2%)。同时癌合并腺瘤4例,这4种同时癌共有腺瘤14处,其中2例的3处腺瘤癌变,8例同时多原发大肠癌的18外癌灶中直径小于3cm的8处。结论 大肠同时多原发癌并非罕见,且与腺瘤癌变有关。临床上不应满足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EGFR、c-erbB-2和c-erbB-3三种蛋白的共同表达与大肠良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选取病理检查证实的大肠息肉、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共151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技术分别对所选取的标本进行EGFR、c-erbB-2和c-erbB-3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增生性息肉组EGFR、c-erbB-2和c-erbB-3三者单一表达或三者均不表达的比率较高(42.86%和35.71%),二者和三者共同表达的比率低(19.05%和2.38%);腺瘤与腺癌组均出现较高的二者和三者同时表达的比率,而三者共同表达在腺癌组中的比率明显高于息肉组和腺瘤组(P<0.01)。大肠息肉中,c-erbB-2单一表达率较高(28.57%) ;腺瘤和腺癌中分别有一种蛋白不出现单一表达,为c-erbB-3和c-erbB-2;在大肠息肉和腺瘤中,均未出现有c-erbB-3与EGFR的共同表达。结论:在不同类型的大肠肿瘤中,EGFR家族蛋白的表达或共同表达具有不同特点;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三种蛋白在信号传导过程中呈共同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urvivin和Caspase-3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两基因与结直肠癌生物学特性之间的联系及两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实验技术测定6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Survivin和Caspase-3mRNA的表达,分析两基因与肿瘤临床特性、生物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间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明显升高(P〈0.05),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未能检测到SurvivinmRNA。在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降低(P〈0.05)。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及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但与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Caspase-3的表达仅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且丽基因呈负相关。结论Survivin与Caspase-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均与癌旁正常组织存在差异,并与肿瘤的Dukes分期、淋巴转移和分化程度有关。因此我们可以推断Sur-vivin可能与肿瘤的侵袭性有着密切的联系;Caspase.3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单独或者联合检测两基因mRNA表达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高通量组织芯片技术,制作石蜡组织微阵列,运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检测RUNX3蛋白在癌旁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分析其与结直肠癌各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求该基因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以期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价和基因治疗指标的筛选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均来自未经化放疗的诊断明确的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62例及相应癌旁组织21例。采用石蜡组织微阵列技术,运用HE染色明确病理诊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RUNX3在非癌组织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与统计。实验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在21例癌旁相对正常组织中和6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RUNX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2%(20/21)和69.4%(43/62),癌旁相对正常组织中RUNX3蛋白的阳性染色率高于结直肠癌组织(P=0.017)。在62例肿瘤中16例结肠肿瘤和46例直肠标本中RUNX3阳性率分别为(12/16,75.0%),(31/46,67.4%),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573)。(2)RUNX3的表达与肿瘤各病理指标之间关系:在45例溃疡型样本和17例隆起型样本中,RUNX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2%(28/46)和88.2%(15/17),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49)。在25例无淋巴结转移样本和37例有淋巴结转移样本中,RUNX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0%和59.5%,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41)。RUNX3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分化程度、病变大小及不同浸润深度间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1)结直肠癌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较癌旁黏膜组织呈现显著降低下调趋势,提示RUNX3蛋白表达下调可能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RUNX3基因表达无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病变大小、浸润深度间差异,但与肿 相似文献
13.
surv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urv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特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60份结直肠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特性及生物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urviv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明显升高(P<0.05)。在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及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但与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surv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Dukes分期及淋巴转移相关,提示检测survivin可以反应肿瘤的侵袭性,为评估肿瘤的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Ueda E Watanabe T Ishigami H Umetani N Sasaki S Koketsu S Nagawa H 《Surgery today》2001,31(5):405-409
We examined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in nonfamilial multiple synchronous colorectal cancer (multiple CC) patients.
We divided the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those with and without extracolonic primary malignancies, and compared the frequency
of MSI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 colectomy was performed in 52 multiple CC patients between 1985 and 1998. Of them, 10 patients
had extracolonic malignancies, while the other 42 patients did not. The MSI frequency was higher in the patients with extracolonic
malignancies than in those without extracolonic malignancies, although it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40% vs 19%, P = 0.21). Regarding the lesions, MSI frequency of cancers was higher in the multiple CC with extracolonic malignancies than
in those without extracolonic malignancies (33% vs 13%, P = 0.033). From our results,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no difference in the existence of extracolonic malignancies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at least one MSI-positive cancer and those patients without any MSI-positive cancers.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MSI-positivity and the existence of extracolonic malignancies.
Received: July 13, 2000 / Accepted: November 20, 20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HPA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生长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从mRNA和蛋白水平对HPA1在结直肠癌及其周围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定位研究,初步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HPA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组织,HPA1 mRNA在正常肠道组织中的表达与是否患结直肠腺瘤呈正相关(r=0.352,P=0.024);免疫组化结果发现,HPA1蛋白主要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肿瘤边缘的浸润组织和血管内皮细胞;HPA1阴性患者的2年无病生存率(88.9%)高于HPA1阳性患者(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结论HP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和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多效生长因子(pleiotrophin,PTN)mRNA及其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PT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PT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9%(53/83)和60.2%(50/83),均高于(P=0.008,P=0.002)正常对照组的40.7%(22/54)和33.3%(18/54)。结直肠癌组织中PT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均有关(P〈0.05),Ⅲ~Ⅳ期者和低分化者的表达阳性率均较高;而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类型均无关(P〉0.05)。结论 PTN mRNA及其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浸润和转移。PTN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血清可溶性CD2(6sCD26)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59例结直肠癌患者、51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和41例健康对照患者的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sCD26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法评价血清sCD26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对结直肠癌的关系是否独立于癌胚抗原(CEA)。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sCD26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和结直肠良性疾病组患者增高(P<0.01),但sCD26在Dukes不同分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sCD26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5%可信区间(CI)为0.63~0.82,P<0.01〕,最佳诊断界值为526μg/L。sCD26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9(95%CI为0.48~0.72)和0.80(95%CI为0.67~0.90)。在包含了CEA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sCD26阳性(≥526μg/L)的优势比为5.17(95%CI为1.72~15.53,P<0.01)。DukesA期结直肠癌患者sCD26较CEA具有更高的阳性率(P=0.03),但Dukes B、C和D期结直肠癌患者sCD26的阳性率均低于CEA(P<0.05)。结论sCD26对结直肠癌具有较高且独立于CEA的诊断价值。与CEA相比,sCD26更具有成为结直肠癌早期标志物的潜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肠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与大肠癌术后有无潜在性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对 5 9例已获确诊的大肠癌石蜡标本作免疫组化SP法染色 ,检测其VEGF及PCNA的表达 ,并与 12例正常大肠组织和 16例大肠腺瘤进行比较。结果 大肠癌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腺瘤 (P<0 .0 5 ) ;DukesA +B期大肠癌VEGF的表达与DukesC +D期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术后复发组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无复发组 (P<0 .0 5 )。增殖活性表达提示 ,大肠癌分化程度越低 ,有淋巴结或肝转移时 ,其PCNA指数增高 ;术后有、无复发者之间 ,其PCNA指数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大肠癌VEGF与PCNA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手术时虽然无明显转移灶 ,VEGF阳性及PCNA活性增强时仍可能有潜在的转移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