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中风偏瘫。研究进行分组,分组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用药、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痉挛程度改善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痉挛程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P 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小于治疗前,且小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可加速患者的康复,能够有效改善肢体痉挛程度,提升其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患者对满意度相对较高,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实施推拿辅助针刺治疗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通过硬币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单纯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25例给予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以及整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MAS评分低于治疗前,ADL评分、FMA评分高于治疗前,在组间对比上,治疗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推拿辅助针刺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状态、生活、运动功能具有重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风后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5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中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中风后未抑郁者60例,为对照组,中风后抑郁者60例,为观察组,采集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风后抑郁与性别、病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相关,病程长短与抑郁发生风险呈负相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抑郁发生风险呈正相关。结论:对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患者需加强抑郁防范,尤其是在中风后的前6个月,这样有利于降低中风后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联合运动疗法为主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入院的中风后偏瘫痉挛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以脑卒中内科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华佗夹脊穴。4周后进行Ashworth肌张力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表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障碍均得到显著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联合运动疗法为主缓解中风患者肢体痉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谭瑜 《中医临床研究》2014,(11):119-120
目的:探究中风后疲劳应用自拟玉郎消疲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中风后疲劳患者96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作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上进行自拟的玉郎消疲汤进行治疗作研究组,分析两组疲劳程度、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疲劳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风后疲劳予以玉郎消疲汤治疗,成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疲劳程度并提升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与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减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方法:于2010年3月~2011年5月将8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随机、单盲分为两组,即补阳还五汤加减组和常规西医治疗组(每组43例),然后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流变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结果分析。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部分血流变指标均得以改善,但补阳还五汤加减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下降程度和血流变指标改善情况则好于常规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周淼焱  石学敏 《陕西中医》2012,33(7):884-886
目的:研究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刺络拔罐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肩关节疼痛评定及神经系统缺损程度。结果:在总疗效、肩关节疼痛及神经系统缺损方面明显改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刺络拔罐能有效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秩边透水道"针法和普通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恢复期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中风后尿失禁的患者随机分配,其中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治疗组加用"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两组患者尿失禁程度,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B超测定膀胱最大容量及膀胱残余尿量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尿失禁程度、膀胱最大容量、膀胱残余尿量改善程度及临床症状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秩边透水道"针法配合普通针刺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中风后尿失禁症状,其临床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化痰解语颗粒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后失语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风后失语是脑血管病后常见症状,约1/3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本研究以中风后失语患者为对象,观察口服化痰解语颗粒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后失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针刺风池、完骨、天柱等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本病56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8.21%。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调节皮质和脑干网状结构吞咽中枢,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量,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风后痉挛性偏瘫釆用温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电针治疗,观察组行温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温针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中风偏瘫的痉挛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仙地黄饮对部分前循环梗死恢复期中风后疲劳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疲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三仙地黄饮,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及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观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BI及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仙地黄饮能明显改善中风后疲劳患者的疲劳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闫强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6):404-405
目的观察调补心肾法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40例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调补心肾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评价语言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失语程度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3~4级的患者明显增加,治疗后两组失语程度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改善失语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调补心肾法针刺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4.
谢美  吴宏东 《四川中医》2020,38(6):216-218
偏瘫是中风后常见且较为棘手的后遗症,针灸在偏瘫治疗中有着悠久历史,且与现代医学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研究证实针灸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治疗有独特优势。本研究就近五年中风后偏瘫针灸治疗进行综述,分析针灸在中风后偏瘫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开拓思路,并提高该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风后偏瘫的治疗提供循证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SCI)数据库,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试验研究,纳入研究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刺治疗。采用STATA软件(StataCorp LLC,Stata/SE15.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涉及13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4.67,95%CI(2.77,7.87),P<0.001] ;治疗组BI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SMD=1.11,95%CI(0.78,1.44), P<0.05];治疗组FMA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SMD=1.22,95%CI(0.83,1.61), P<0.05]。结论:基于目前证据表明,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提高中风后偏瘫肢体的临床疗效,且有助于改善中风后偏瘫肢体活动能力和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中风气化汤联合隔盐葱灸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各48例。对照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隔盐葱灸配合自拟中风气化汤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尿失禁、膀胱最大容量的改变。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尿失禁等级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日均尿失禁次数、日均排尿次数及夜间护理者被叫次数均明显改善,而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膀胱最大容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盐葱灸配合自拟中风气化汤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膀胱容量,有效控制排尿。  相似文献   

17.
平衡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患者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并对平衡针刺法的疗效作出正确评价。方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平衡针刺法治疗;对照组:痉挛拮抗肌侧取穴治疗。根据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对2种方法改善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的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方面作出疗效评价。结果:平衡针刺法与传统针灸疗法在治疗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患者后肌张力都有下降,治疗后组间Ashworth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衡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都能较好改善患者上肢功能状态(治疗组P〈0.001,对照组P〈0.01);治疗后组间FM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平衡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平衡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单侧针灸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风醒脑口服液结合康复训练早期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1∶1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风醒脑口服液,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醒脑口服液结合康复训练早期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满意,能显著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19.
健脑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6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观察健脑调神针法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62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健脑调神针法.治疗前后进行HRMD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状态都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中风也都有明显康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有趋势表明治疗组的中风康复好于对照组.结论 健脑调神针法对中风后抑郁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中风康复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针刺风池、完骨、天柱等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本病56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8.21%。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调节皮质和脑干网状结构吞咽中枢,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量,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