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布-加综合征肝静脉阻塞的分型及介入诊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加综合征是由于下腔静脉肝段和/或肝静脉流出道阻塞造成的一组下腔静脉高压和/肝后型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PHT)症状,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水肿、胫前区色素沉着、肝脾肿大、顽固性腹水、躯干浅静脉曲张以及呕血便血等。1845年GeorgeBudd首先报道了原发性肝静脉阻塞综合征,此后Hans Chiari描述了肝静脉内膜炎性闭塞病变及其临床表现,此病故取名为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所谓经典BCS;1878年Osler首次报道下腔静脉纤维性阻塞性门静脉高压,症状与经典BCS相似,后来学者即将二者一并称作BCS,这里不包括由心…  相似文献   

2.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因肝静脉(hepatic vein,HV)血流回流不畅所致,属于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症。因BCS时有从HV至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入右心房口前的阻塞[1-3],故典型的门静脉高压症状表现为腹胀、肝脾大、腹水、消化道出血等。  相似文献   

3.
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附 355 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Budd Chiari综合征(BC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355例BCS患者均行下腔静脉造影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根据不同病变类型分别采用经皮球囊导管下腔静脉扩张成型术(PTA)或/和内支架(stent)置入术,经皮肝肝静脉开通和扩张成型术(PTRD),经颈内静脉或下腔静脉肝静脉开通和扩张成型术,经皮肝或下腔静脉副肝静脉开通和扩张成型术。结果 经皮球囊导管下腔静脉扩张成型术成功率96.0%(240/250 ),复发率10.0 %(24/240);经皮肝肝静脉开通和扩张成型术成功率91.4%(32/35 );经颈内静脉或下腔静脉肝静脉开通和扩张成型术成功率90.0%(18/20);经皮肝或下腔静脉副肝静脉开通和扩张成型术成功率100%(10/10);同时行经皮球囊导管下腔静脉扩张成型术和经皮肝肝静脉开通和扩张成型术30例,成功率93.3%(28/30 );经皮肝副肝静脉开通和扩张成型术及下腔静脉球囊导管下腔静脉扩张成型术(PTA)或/和内支架(stent)置入术10 例,成功率90.0%(9/10 )。严重并发症10 例,占 2.8%(10/355)。结论 介入治疗对某些类型Budd Chiari综合征患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膜性布-加综合征的治疗--介入或手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膜性BuddChiari综合症(BCS)的治疗方法,评价放射介入和根治性病变隔膜切除术对膜性BCS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0年5月~199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2例膜性BCS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182例(其中18例为介入治疗失败者),采用常温直视下病变隔膜切除;介入178例,采用经皮腔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A)156例,经皮腔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及经皮肝肝静脉扩张成形术22例,其中10例加用血管内支架(Stent)放置。手术组随访177例中总有效率898%,复发率102%;介入组总有效率810%,死亡率17%(3例),复发率190%,介入失败112%。结论 大部分膜性BCS病人经PTA或PTA加血管内支架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对介入治疗失败者、下腔静脉内有血栓者、介入治疗后复发者或下腔静脉内为斜或厚膜的病人应选择根治性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肝静脉阻塞型BCS的临床资料.分别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或支架植入术+脾肾静脉分流术;经股静脉或颈静脉入路肝静脉成形术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联合颈静脉和/或股静脉入路肝静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2例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时未发现主肝静脉而放弃治疗,其余病例均成功行肝静脉成形和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扩张成形前后测肝静脉压力由术前(43±8)cm H_2O降至术后(16±4)cm H_2O(t=21.23,P<0.01).术后1周原有症状明显缓解,腹水消失,腹胀减轻,胸腹壁曲张静脉塌陷.围手术期发生2例穿刺针道出血,经剖腹止血后痊愈.本组随访25例,随访率78.1%.随访时间5~65个月,平均(26.0±2.0)个月.无支架移位及肝静脉再狭窄或闭塞,胸腹擘曲张静脉消失,食道造影见食道静脉曲张明显减轻.本组无肺栓塞及死亡病例.结论 腔内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CS方法简便、微创、有效,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6.
布一加综合征继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0年以来,收治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继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syndrome,ACS)3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5例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18~43岁,平均28.3岁.病程10天~3个月,平均43天.病变类型:单纯肝静脉(Ⅱ型)28例,长节段下腔静脉闭塞合并主肝静脉闭塞(Ⅲ型)7例.全部病例均经B超或Doppler超声检查结合下腔静脉造影和/或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确立BCS诊断和分型.根据临床综合表现和腔内压测定确立ACS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 BCS)介入治疗的选择和疗效. 方法 138例BCS根据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和肝静脉造影分为4种主要类型(I型,IVC膜性狭窄、闭塞;Ⅱ型,IVC节段性狭窄;Ⅲ型,IVC节段性闭塞;Ⅳ型,IVC基本通畅)和9种亚型.治疗方法:经股静脉、右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进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支架放置术;经皮经肝、经右颈静脉或下腔静脉行肝静脉PTA和支架放置术. 结果 I型成功率100%(83/83),Ⅱ型成功率75.0%(9/12),Ⅲ型成功率81.6%(31/38),Ⅳ型成功率60.0%(3/5).死亡1例(0.7%,1/138).并发症4例(2.9%,4/138),其中误穿心包2例,支架脱落1例,肝脏出血1例.治疗成功的126例随访3~96个月,平均26个月.复发8例,其中2例死亡;肝癌死亡2例. 结论介入治疗BCS创伤小,操作简单,相对安全,疗效满意,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Budd—Chiari综合征(BC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较大肝静脉(major hepatic veins,MHVs)或肝段下腔静脉(hepatic inferior vena cava,HIVC)部分或完全梗阻性肝静脉下腔静脉(HV—IVC)血液回流障碍,导致淤血性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epertension,PHT)和下腔静脉高压症(inferior vena caval hypertension,IVCHT)两大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脾肿大、进行性顽固性腹水、食管静脉曲张(EV)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下肢水肿、下肢静脉曲张、会阴部静脉曲张和躯干浅静脉上行性曲张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布加综合征(BCS)的病因.方法 分析2001年3月至2009年5月109例BCS根治术中所见.对11例隔膜型BCS患者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隔膜和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血栓成分进行比较.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两者组织中B型转化生长因子受体(TGFβR)、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PDGFR)、内皮素-1(ET-1)、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α1-抗胰蛋白酶、铁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本组除4例为下腔静脉肿瘤和1例为下腔静脉外纤维条索压迫所致BCS外,其余104例均为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隔膜或血栓形成所致.2例原为下腔静脉血栓,根治清除血栓1年和7年后复发,再次手术发现为下腔静脉新生隔膜.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者术中可见陈旧血栓向隔膜演变的过程.8例下腔静脉隔膜在肝静脉开口下方.隔膜和血栓组织均含纤维母细胞、中性粒细胞,均有肉芽组织及新生血管等病理改变.相关的细胞因子TGF-βR、PDGFR、ET-1、FⅧ-rAg、铁蛋白在两者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2.3%和50.0%(P>0.05),45.5%和100%(P<0.05),100%和0(P<0.05),90.9%和12.5%(P<0.05),72.3%和100%(P>0.05).结论 BCS患者的隔膜和血栓有着相似的组织细胞成分和细胞因子表达,隔膜和血栓或为病变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0.
脾切除术后近期发热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自1978年以来行脾切除术81例,术后持续发热超过10天者33例。现就其发热原因进行分析讨论,以期预防或减少这种并发症。临床资料本组男46例,女35例。年龄6~50岁,20岁以上者69例(85.2%)。因门静脉高压症行单纯脾切除术60例,脾切除、脾肾静脉吻合术3例,脾切除胃底横断术1例,脾切除、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搭桥术1例,脾切除大网膜包肝包肾术4例,外伤性脾切除12例。本组发热情况:①术后持续发热,乃是组织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3年9月15例BCS根治术后复发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5例患者,年龄30~68岁,平均46.4岁;共行18例次介入治疗(1例3次,1例2次),其中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10例次,置管溶栓后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5例次,下腔静脉、肝静脉及副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2例次,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并下腔静脉支架植入1例次。围手术期未出现肺动脉栓塞、心包填塞等并发症 。15例患者随访12~106个月,平均41.9个月,13例未出现复发症状及体征,1例肝静脉闭塞在外院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1例下腔静脉再次闭塞保守治疗。 结论:对于BCS根治术后复发患者,选择及时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可以改善累积通畅率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Budd Chiari综合征 (BCS)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闭塞合并肝静脉阻塞及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方法 本组 1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闭塞长 2~ 5cm ,其中 8例肝静脉闭塞 ,5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开通术应用房间隔穿刺针。闭塞肝静脉开通术应用RUPS 10 0肝穿装置。用 0 5~ 1 0cm球囊扩张 ,下腔静脉开通后用 1 0~ 2 0cm球囊扩张后放入金属内支架。术后抗凝治疗 3个月。结果  13例患者成功的进行了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术 (PTA)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术后患者肝脾缩小 ,腹水吸收。随访 3~ 2 6个月未见复发及消化道出血。结论 下腔静脉闭塞有血栓形成 ,必须在下腔静脉开通前用药物溶栓治疗。下腔静脉开通后放内支架要避开副肝静脉开口。肝静脉开通成形术应放在BCS介入治疗的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13.
低温停循环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 9月至 2 0 0 1年 11月 ,我院为2 7例肝静脉阻塞性布加综合征患者 ,在深低温停循环状态施行根治术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表现 :本组男 19例 ,女 8例 ;年龄 3~ 61岁 ,平均 3 2岁 ,病史 1个月~2 0年 ,平均 4年 ,均有上腹部不适或腹部膨胀感 ,食欲不振 2 3例 ,呕血 3例。其中介入放置下腔静脉支架症状加重者 2例 ,下腔静脉、肝静脉扩张后症状加重者2例。查体肝脏、脾脏肿大 ,肝肋下2 0~ 8 0cm ,平均 3 5cm ,脾肋下 1 0~8 0cm ,平均 4 0cm ,合并腹水者 10例 ,5例合并双下肢水肿和胸腹壁静脉曲张 ,1例精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肠腔分流术或联合下腔静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BCS)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肠腔分流术或联合下腔静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BCS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行肠腔侧侧直接吻合,11例应用PTFE人造血管行肠腔分流;12例联合下腔静脉内支架置入术,门静脉压降低10-27cmH2O(0.98J-2.65kPa)。1例术后因肝昏迷肝脏功能衰竭死亡。14例存活患者肝脾肿大缩小,腹水消失,无并发症,随访5-26个月,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肠腔分流或联合下腔静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创伤小,疗效满意,是治疗BCS的有效实用术式。  相似文献   

15.
合并上腔静脉阻塞的布-加综合征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8年 9月至 2 0 0 1年 5月我们共收治 4 83例布 加综合征 (Budd Chiarisyndrome ,BCS)病人 ,其中合并上腔静脉阻塞者 3例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对象 :3例病人均为男性 ,分别为 38、4 4、4 8岁 ,均有头颈部浮肿及颈静脉怒张 ,劳累后心慌、腹胀 ,胸腹壁静脉曲张 ,双下肢静脉曲张及色素沉着。其中 2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全组病人均经彩色Doppler和腔静脉造影确诊为下腔静脉肝后段阻塞或狭窄合并上腔静脉阻塞或狭窄 ,其中 1例上腔静脉血栓延续至两侧颈内静脉。 (2 )造影方法 :以Seldinger法分别经颈内静脉和股静脉行上、下腔静…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往往因无特殊症状,致使肿瘤生长很大或侵袭附近脏器才被发现。现就我院1958~1984年诊治的16例病人作一总结。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临床表现疼痛10例,发现肿块5例,肠梗阻2例,发热1例,肾盂积水1例,下腔静脉梗阻1例。发现症状到治疗的时间2个月以内3例(19%),2~6个月8例(50%),6~12个月5例(31%)。病人入院后按常规进行了胃肠全程钡剂透视,B、A型超声检查、肝脾胰扫描、肾盂排泄造影,部分病例进行了腹膜后充气造影等,少数病例做了CT检查。  相似文献   

17.
肝静脉阻塞综合征亦称为Budd-Chiarisyndrome,系指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阻塞所致的综合征.临床上除有肝脾肿大、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外,若伴有下腔静脉阻塞亦有下肢水肿、精索及大隐静脉曲张.目前外科诊断及其处理均困难,且预后较差.我们于1984年5月至1988年5月采用脾肺固定术治疗肝静脉阻塞综合征34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的CT静脉成像(CTV)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与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肝静脉下腔静脉CTV诊断为BCS的67例患者资料。结果:67例患者根据CTV成像分为8个类型;60例进行了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血管造影,均证实为BCS。行介入治疗56例,成功53例,失败3例;11例未行介入治疗。59例患者进行了定期随访,随访时间1~44个月不等,其中成功进行介入治疗中有51例进行了定期随访;14例进行了多次介入治疗,经过介入治疗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的CTV成像能准确的对BCS做出诊断,通过对CTV进行分析评估,对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我院自1980年10月至1995年10月进行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65例。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65例中。男50例,女15例,最小10岁,最大73岁。从出现症状至就医时间<1个月20例;1~4个月28例。4~6个月17例。 临床表现:65例中肝区疼痛53例(81.5%),肝肿大与上腹部肿块49例(75.4%),体重减轻47例(72.3%),乏力、纳少、腹胀35例(53.4%),肝区血管杂音4例(0.61%)。  相似文献   

20.
重症布-加综合征的治疗(附95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重症布 -加综合征 (BCS)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 1994年 11月~ 1999年 6月收治的 95例重症BCS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手术治疗 75例 ,其中行肠腔静脉人工血管C型架桥吻合 5 1例 ,脾静脉与右颈内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吻合 2 3例 ,肠系膜上静脉右颈内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吻合 1例 ;介入治疗 10例 ,均行经皮肝肝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或 (和 )内支架放置 ;介入加常规手术 10例 ,经皮腔下腔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及内支架放置后行肠腔人工血管C型架桥术。除手术死亡 5例外 ,90例随访 6个月~ 5年 ,效果优者 6 5例 ( 72 .2 % ) ,良者 2 5例 ( 2 7.8% )。 结论  对重症布加综合征病人应依据病变类型行相应的治疗方法 ,多数病人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