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银花口服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8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银花口服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按照1∶2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仅给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或阿比朵尔、α-干扰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银花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V1)和治疗5 d(V2)、10 d(V3)的临床症状消失率、呼吸道样本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qRT-PCR转阴率、胸部CT检查影像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2时临床发热(77.94%比56.67%)、乏力(75.86%比57.14%)、咳嗽(67.74%比45.83%)消失率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V3时临床咳嗽消失率(90.32%比66.67%)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V3时胸部CT检查影像学评分[(10.95±1.43)分比(12.92±2.02)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临床发热、乏力消失率V3时(100%比100%,91.38%比85.71%),SARS-CoV-2-qRT-PCR转阴率V2时(81.25%比77.50%)与V3时(93.75%比92.50%),以及胸部CT检查影像学评分V2时[(15.09±2.56)分比(15.12±3.371)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示出有改善趋势。治疗组和对照组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金银花口服液,可以显著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热、乏力、咳嗽症状,减轻肺部病变,对病毒核酸检测转阴也显示出良好的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咽拭子核酸检测连续阴性次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出院患者复阳率的影响。方法 67例COVID-19出院患者根据鼻咽拭子核酸检测连续阴性的不同次数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连续3次阴性,对照组(39例)连续2次阴性。比较两组核酸检测阳性率、复阳率、采集次数、采集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一次性采集成功率。结果试验组复阳率低于对照组(0%vs.15.4%)(P<0.05),采集次数高于对照组[(5.21±1.73)次vs.(3.21±0.77)次](P<0.01)。两组核酸检测阳性率、采集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一次性采集成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增加COVID-19出院患者鼻咽拭子核酸检测连续阴性次数有助于降低患者复阳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避瘟丹熏香疗法对一线新冠防疫医疗人员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60例一线新冠防疫的医疗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熏香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熏香组采用避瘟丹熏香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HAMA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熏香组干预后HAMA评分(2.43±1.74)分、SAS评分(28.30±2.52)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的(8.86±7.10)、(38.30±9.50)分和对照组的(10.00±7.01)、(39.00±1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HAMA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大流行期间,避瘟丹薰香疗法在改善一线新冠防疫医疗人员的焦虑情绪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后首次胸部CT随访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资料。A组45例,为普通型患者,出院后10~33(17.22±4.32) d首次复查胸部CT;B组23例,为重型患者,出院后16~34(18.87±6.86) d首次复查胸部CT。比较两组患者肺内残留病变分布、CT征象变化和双肺半定量视觉评分。结果两组肺内病变均以磨玻璃密度影为主,条索影次之。A组未见肺内明显病灶患者比例高于B组(35.56%vs.4.35%)(P<0.01),而累及2个及以上肺叶患者比例低于B组(44.44%vs.82.61%)(P<0.01)。A组患者左肺、右肺评分以及双肺总评分均低于B组(P<0.01)。结论COVID-19患者出院后肺内病灶吸收快;部分普通型患者肺内病灶完全吸收,仅少数患者遗留纤维性病灶。重型患者CT上残留的主要病变为磨玻璃密度影和条索影,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俞龙  彭伟  王赛斌  徐晓  朱丹  范昊哲 《江苏医药》2020,46(8):811-81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胸部影像学变化及患者临床检测指标与影像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普通型13例,重型4例,危重型1例。采用常规技术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和血气分析,行胸部CT检测。分析COVID-19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评分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OVID-19患者影像学主要为两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阴影和实变影,沿支气管血管和胸膜下分布,进展期肺部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阴影、实变和结节等多种情况。18例患者影像学评分为3(1.75,7.25)分,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677,P<0.05),与乳酸脱氢酶、D-D和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673、0.654和0.758,P<0.05)。结论血乳酸脱氢酶、D-D、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改变可作为评估COVID-19患者病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采用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在成人胸部CT扫描中获得稳定图像质量并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成人胸部CT扫描3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研究组2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管电流自动调节扫描技术,研究组1与组2预设噪声指数(NI)分别为10、20;对照组采用固定管电流扫描技术。记录每位患者胸部扫描时的平均毫安秒(m As)、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由两位副主任医师独立对图像质量采用5分制进行评分,≥3分被认为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并取每例患者肺尖部、主动脉弓水平、心脏水平及肺底部4幅图像,测量相应部位图像噪声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图像质量评价,与对照组比较,NI为10时,肺窗、骨窗及纵隔窗图像接受率和主观噪声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NI为20时,肺窗、骨窗及纵隔窗的图像诊断接受率和主观噪声评分均降低,纵隔窗降低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评分均达到了临床诊断接受标准。结论采用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行胸部CT扫描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应根据检查需求合理选择噪声指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肺部CT征象与生化指标和氧合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肺部CT表现,将70例COVID-19患者分为无新型冠状病毒表现组(A组,9例)和有新型冠状病毒表现组(B组,61例),比较两组临床生化指标、氧合指数等相关资料,分析肺部CT征象与氧合指数和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7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发热(74.29%)和咳嗽(54.29%)为主。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氧合指数、各项临床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CT征象计分与血清CRP呈正相关(r=0.433,P<0.05);氧合指数与白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呈正相关(r=0.334、0.352,P<0.05),与CRP呈负相关(r=-0.352,P<0.05)。结论 COVID-19患者肺部CT征象与氧合指数水平尚无明确相关性,但出现新型冠状病毒CT征象可提示患者发生炎性应激反应;氧合指数下降表明可能发生肝、肾、心肌缺氧性损伤及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进展期患者胸部CT的影像特征,评价半定量CT评分与相应临床血液检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胸部CT的分布部位与形态特点,并行半定量评分,比较该评分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9.
荣云娜  肖蕾  赵亚珍 《江苏医药》2020,46(6):550-552
目的观察耳穴压丸对缓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 COVID-19患者21例采用耳穴压丸治疗2周,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COVID-19患者的SAS评分和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46.57±7.48)分vs.(51.49±7.70)分和(6.55±2.26)分vs.(8.25±2.73)分](P<0.05)。结论耳穴压丸治疗可以有效缓解COVID-19患者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特征及短期胸部影像学发生病灶进展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可能发展为重型COVID-19患者。方法纳入2020年1月10日—2月8日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发热门诊治疗COVID-19患者312例,将首次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进展者180例和非进展者132例进行对比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及转归。结果 312例患者中位年龄52岁,男:女为0.9:1,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平均年龄均>50岁,在年龄、性别构成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患者合并糖尿病18例(10.0%),显著高于非进展组3例(2.3%)(P<0.01)。进展组患者因症就诊时间(3.5 d,IQR 1~6)、从出现症状到首次胸部CT检查时间(5 d,IQR 2~7)、从出现症状到首次复查胸部CT检查时间(9 d,IQR 6~11)及首次复查胸部CT与前次检查间隔时间(4 d,IQR 3~5)均明显短于非进展组(P<0.01)。症状表现为发热(84.6%),畏寒(53.2%)、咳嗽(48.4%)、乏力(37.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分析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与非COVID-19肺炎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3月确诊的57例患者的胸部CT影像.记录并分析每位患者胸部CT图像中受累肺叶数量,病灶分布情况(胸膜下、中央区、胸膜下与中央区并存),病灶类型(纯磨玻璃结节、伴铺路石征磨玻璃结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低剂量CT扫描在泌尿系统结石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检查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行常规剂量检查,观察组行低剂量检查.观察两组检查结果,比较其诊断准确性、辐射剂量及CT图像质量.结果 经CT扫描显示,两组诊断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准确性93.75%,对照组诊断准确性90.63%);观察组DLP、CTDlvol辐射剂量均比对照组少(P<0.05);两组CT图像质量优良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图像优良率93.75%,对照组图像优良率96.88%).结论 低剂量CT扫描在泌尿系统结石检查中具较高应用价值,其诊断准确性与常规剂量相当,均较高,但低剂量CT扫描的辐射剂量少,建议采取低剂量CT扫描检查,以减少对患者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部CT健康体检达到诊断要求且辐射剂量最低的管电流。方法将50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分5组,每组10例:试验组设立管电流梯度分别为20 mA、30 mA、50 mA,自动mA的四个组;对照组为220mA。分别对上述5组的纵隔窗及肺窗进行质量评定。对试验组及对照组进行t检验,试验组间采用方差分析。找出符合诊断要求及辐射剂量最低的管电流。结果试验组4个管电流梯度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值(Dlp),有效吸收剂量(ED)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以20 mA组的Ctdivol、Dlp、ED最低。试验组4个剂量梯度(20 mA、30 mA、50 mA、自动mA组)的纵隔窗及肺窗的质量评分分别为:1.99±0.31/2.88±0.62,2.49±0.52/3.21±0.54,3.55±0.65/4.04±0.63,4.97±0.12/4.97±0.12。当纵隔窗及肺窗大于3时定义为可以达到诊断要求,因此管电流30 mA时被认为是可以作为胸部低剂量CT体检的最佳管电流。结论管电流30 mA时可以作为胸部低剂量CT体检的最低剂量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在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8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诊断性刮宫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及子宫内膜厚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凝血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22.52±3.59)min、住院时间(2.19±0.42)d均短于对照组的(33.19±4.73)min、(4.74±0.71)d,术中出血量(38.73±5.39)ml少于对照组的(61.29±6.89)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生理领域、社会关系、心理领域、主观生活质量、环境领域及主观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7 d后,两组生理领域、社会关系、心理领域、主观生活质量、环境领域及主观健康评分均高于手术前,观察组生理领域评分(27.56±4.53)分、社会关系评分(46.72±6.42)分、心理领域评分(3.96±0.56)分、主观生活质量评分(4.32±0.59)分、环境领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COVID-19)的危险因素及胸部 CT影像变化特点。方法选取 2021年 12月 21日至 2022年 1月 31日在西安市定点医院 ICU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 40例,分为普通组 22例和重症组 18例,回顾两组病人一般资料、血常规、并发症和胸部 CT影像特点及演变情况,并应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普通组相比,重症组病人年龄更高[ 67.50(64.0,80.0)岁比 60.5(43.0,66.0)岁],疫苗接种剂量更少,发病至入院时间更长[ 3(2,5)d比 2(1,3)d]、入院至肺部病灶明显进展时间更短[( 4.44±2.28)d比( 6.59±1.97)d]入院 1周时淋巴细胞比率(LY%)更低[(12.26±7.33)%比( 18.49±5.72)%]并发症更多(尤其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 D-二聚体,升高及电解质紊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重症组胸部 CT更易出,现病变分布为始发灶累及更多肺叶,尤其波及左肺上叶、右肺上叶和右肺中叶,及存在非胸膜下病灶;病变特点为肺实变和支气管充气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至肺部病灶明显进展时间、始发灶累及肺叶数和并发症个数与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明显相关( P<0.05)。结论始发灶累及肺叶数和并发症个数与 COVID-19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入院至肺部病灶明显进展时间与 COVID-19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耳穴压豆结合穴位贴敷对面瘫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60例面瘫伴焦虑情绪的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特质焦虑分量表(T-A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T-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T-AI评分(33.37±0.92)分低于对照组的(42.42±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AS评分(22.17±1.13)分低于对照组的(41.73±3.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可显著缓解面瘫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焦虑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的CT征象,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和河北省保定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32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0例PJP患者的首次CT检查资料,比较其CT征象。结果 COVID-19患者以双肺多发病变、胸膜下区分布为主。出现胸膜平行征、血管增粗征概率均明显高于PJP,出现肺气囊、月弓征、地图征的概率均明显低于PJ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与PJP既有共同的CT征象,又各有典型影像学特征,胸部CT检查在二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COVID-19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2020年1月23日至2月23日)我院收治急腹症患者的临床处置与COVID-19筛查措施,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降钙素原及咽拭子核酸筛查.结果:共收治急腹症患者59例,治愈出...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2月19日我院110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使用LPV/r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时间、发病到肺部CT显示炎症明显吸收时间、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情况及治疗后的转阴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时间、发病到肺部CT显示炎症明显吸收时间及总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核酸转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LPV/r可明显缩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但在缩短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时间、发病到肺部CT显示炎症明显吸收时间及总病程等方面无明显优势,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关注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罗志强  魏常博  岳会芳 《江苏医药》2023,(10):1036-1039+1081
目的 观察斜形分根法在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斜形分根法,对照组采用T形分冠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阻生牙舌侧牙槽骨折裂情况、吞咽疼痛、术后肿胀、术后VAS疼痛评分。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为(16.48±0.93) min,短于对照组的(21.05±1.50) min(P<0.05)。试验组舌侧牙槽骨折裂、吞咽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24、72 h和术后7 d肿胀较对照组稍小(P>0.05)。术后4 h,试验组VAS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24、48 h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斜形分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根部阻力较大问题,缩短手术时间,保护舌侧骨壁,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