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
3.
氦氧140 m饱和-166 m巡回潜水时潜水员应激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调查大深度饱和潜水时潜水员的应激反应。方法:用比色法检测潜水各阶段潜水员24h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浓度;用荧光法分别检测尿儿茶酚胺(CA),肾上腺素(A)和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用放免法测定潜水前后血浆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卵泡生成素(FSH),睾酮(T),生长激素(GH)及皮质醇(F)含量。结果:饱和暴露阶段17-OHCS,CA,A,NA及出舱后ACTH,FSH,T,GH和F水平均显著高于潜水前(P<0.05-0.01)。结论:大深度现场饱和潜水期间能够引起潜水员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保障模拟480 m氦氧饱和-493 m巡回潜水实验的顺利进行,检验饱和潜水设备保障方案.方法 4名潜水员利用500 m饱和潜水系统和KMB18(B)潜水装具,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大深度饱和-巡回潜水.实验前通过维修、调试设备,使其处于备便状态.实验中按照设备保障方案,控制舱内环境压力、氧(O2)分压、二氧化碳( CO2)分压及温湿度参数,保障潜水员完成水下巡潜作业及日常饮食起居,确保潜水员按时、顺利、安全出舱.结果 经过82 h加压后,达到的饱和深度为480 m,4名潜水员在此深度下停留49.6h,达到巡潜最大深度493m;减压时间约302.4 h,高压暴露总时间为434 h.加压过程和饱和逗留期间维持O2分压35 ~45 kPa,减压时维持O2分压48~52 kPa,减压至12 m后,维持O2浓度21% ~23%;CO2分压一般限制在0.5 kPa以内.相对湿度60%~80%;居住舱内温度29~32℃.结论 潜水员出舱后身体状况良好,感觉舱内环境控制比较舒适,设备保障结果与预想方案吻合,设备保障方案成功.  相似文献   

6.
海上氦氧150m饱和-182m巡回潜水训练医学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医学保障措施,安全地实现潜水深度新的提升,提高我军潜水能力。方法:8名海军潜水员利用国产船载甲板居住舱-潜水钟饱和潜水设备系统进行氦氧饱和-巡回潜水。潜水员经139min加压至相当于150m水深的饱和压力,最大巡潜深度182m 9人次,巡潜时间累计2h 35min,饱和暴露34h后,经过163h的饱和减压回到常压,饱和潜水全程199h。采用高压下专用心电、脑电监护仪对舱内的潜水员进行同时监护,减压过程中进行多普勒超声气泡音监测。巡回潜水后外用抑菌药物预防外耳道炎。在潜水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了呼吸、免疫、应激功能等指标的检测。结果:8名潜水员完成高压暴露199h后,有轻度虚弱感,2周内消失;无减压病症状发生,多普勒超声气泡检测未听到气泡音。在饱和暴露时,4名潜水员出现窦性心率不齐,1名T波低平,50h后恢复。免疫功能指标IL-6、IL-8在饱和潜水结束后显著升高(P<0.001);应激功能指标AVP、CRH、ACTH、Dyn A含量在潜水后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在150m饱和阶段,肺通气功能指标FEF25%、FEF50%、FEF75%降低的幅度分别为25.51%,42.35%,56.84%,减压结束24h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生理指标监测结果说明本次潜水过程中,潜水员机体处于应激状态。通过切实可行的医学保障措施和医学监护手段,对此次现场实际潜水训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建立大动物氦氧潜水实验中加压舱内气体环境的控制方法.方法 遵照模拟潜水基本要求,采用自动操控系统控制压力,使用特定氧浓度的混合气和小量补氧维持氧分压,吸收剂主动吸附清除二氧化碳,舱内空调维持温度,雾化或补水维持湿度.同时采用套舱减少氦氧混合气用量并提高环境控制的精准度.结果 自动操控系统可根据设定的高气压暴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40 m模拟空气反复潜水对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6名健康成年男性,连续3 d进行6次40 m-35 min空气模拟潜水.其中8人在高气压暴露前1 d开始,每天口服三联抗氧化剂(维生素C 1 g/d、维生素E 2.5 g/d、N-乙酰半胱氨酸8 g/d).分别于暴露前1 d以及暴露第1天、第2天、第3天下午出舱后立即抽血分离血清,测定补体、免疫球蛋白以及应激指标.结果 模拟潜水后,IgA、IgM和C3均较暴露前增加(P<0.05);C4、IgG分别在暴露第1天和第3天时增高(P<0.0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在第2天、第3天时增高(P<0.05).而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多巴胺等应激指标暴露前后无明显差异.服用抗氧化剂不影响上述指标的改变.结论 40 m模拟空气潜水后部分体液免疫指标升高,这种影响可能并非由应激或氧化应激引起.  相似文献   

9.
衣洪杰  张坤  朱包良  张尉  徐伟刚 《军事医学》2020,44(12):918-92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在4种屏气潜水(半坐位颈部以下浸水、半坐位及俯卧位全身包括头面部浸水、及潜泳)时脑血流阻力的改变。方法:利用遥测装置,测量各种屏气潜水条件下人的心率和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根据各种血流速度参数,计算出反映颈动脉远端血流阻力(可反映脑血流阻力)的两个指标——阻抗指数(RI)和脉动指数(PI)。结果与结论:前3种静止性屏气潜水时,阻抗指数和脉动指数逐步降低,屏气时间越长,降低越明显。由于此时颈动脉血流速度增加,因此脑血流将会明显增加。但在潜泳时,两指数均未见显著性改变,此时颈动脉血流速度增加亦不明显,故脑血流不会有明显的增加。这很可能是由于潜泳时四肢剧烈活动,血流向四肢分配较多的缘故。另外,不同体位的全身浸水,脑血流阻力的改变无明显差别,可能此时体液的分布相对均匀,不同体位时的中心血流量差别不大,因而循环调节亦不致有明显差别。颈部以下身体浸水与半坐位全身浸水相比,脑血流阻力的改变亦无明显区别,这可能是由于水温并不低,对头面部的刺激不足以改变脑血流阻力之故。  相似文献   

11.
人体暴露在高气压环境下对心血管功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可出现心动徐缓、心律失常、ST- T改变等变化。为保障2 0 0 1年 6月我部在南海进行的氦氧 15 0 m饱和 - 182 m巡回潜水训练 ,我们采用高气压专用心电监护仪对舱内潜水员进行了监护测试 ,现将心电图结果分析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8名男性海军现役潜水员 ,身体条件参见本期第 7页。潜水前自我感觉良好 ,无异常症状、体征。常规心电图正常。2 .设备及潜水方案 :本次训练的设备、环境条件及潜水方案见本期第 7页。3.心电图记录 :采用我所研制的高压下专用心电监护仪 ,对 8名潜…  相似文献   

12.
13.
氦氧140 m饱和-166 m巡回潜水医学保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为提高海军部队的防险救生能力,培养一批适应大深度饱和潜水的潜水员和从事相应深度的潜水医学保障及设备保障人员.方法 8名海军潜水员,在氧分压值为(40±2)kPa与140 m氦氧混合气环境的居住舱内饱和48 h,并在此期间6次巡回潜水到164~166 m海底,有效完成了预定的水下作业任务,最后,经149h 20min减压,安全返回常压.根据现场条件,在全面临床体检和常规指标检查的基础上,在潜水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了神经、心理、呼吸、心血管、免疫、应激、运动及平衡、听觉等各系统功能的医学、生理学及生物化学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在饱和-巡潜阶段,潜水员普遍存在焦虑、恐怖或抑郁表现;肺功能最大通气量(MVV)随深度增加呈显著降低;滚珠投递准确率明显降低;ACTH、皮质醇等应激激素水平显著提高.结论本次医学保障措施切实有效,使潜水达到了预期目的,机体所出现的变化均为暂时的和可逆的.  相似文献   

14.
20 0 0年 8~ 9月 ,我们在东海海区进行了一次 80~ 119m氦氧常规 Bounce潜水训练 ,现将本次潜水医学保障实施情况介绍如下。一、现场条件、潜水设备及潜水员1.现场水文气象 :天气多云到阴 ;气温 2 4~ 30℃ ,海底水温 16~ 19℃ ;风力 1~ 2级 ,阵风 3~ 4级 ;浪高 0 .5~ 1.0m;涌高中等。水流 :30~ 6 0 m深度段水流速度 0 .31~ 0 .82m/ s,70~ 119m深度段流速则为 0 .10~ 0 .36 m/ s。2 .潜水设备 :采用购自英国近海海洋工程公司引进的2 0 0 m甲板居住舱 -潜水钟饱和潜水设备系统 (DCC- SCC)。(1) DCC为双舱三门式结构 ,工作压 2 .…  相似文献   

15.
40 m模拟空气反复潜水对人血常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40m模拟空气反复潜水对人血常规的影响。方法16名健康成年男性,连续3d进行6次40m-35min空气模拟潜水。其中8人在3d高气压暴露中服用三联抗氧化剂(维生素C1g/d、维生素E2.5g/d、N-乙酰半胱氨酸8g/d)。分别于暴露前1d和暴露第1天、第2天、第3天下午出舱后抽血行血常规检查。结果模拟潜水后白细胞及其分类、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呈上升趋势。白细胞在第1天暴露后与暴露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核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细胞比容在第2、3天暴露后与暴露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平均红细胞容积等指标暴露前后无明显变化。与正常暴露组相比,口服抗氧化剂对各指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3d6次40m模拟空气潜水对血常规某些指标有一定影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空气轻潜水致肺气压伤的救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空气轻潜水发生潜水意外事故后将导致两个主要的潜水疾病 :减压病 (decompression sickness,DCS)和肺气压伤(pulm onary barotrauma,PBT)。两者均会造成空气气栓导致神经系统损伤 ,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1 ]。 DCS国内不断有人报道 ,但 PBT的报道罕见。现将作者所在全军航海病医学专科中心近 2 0年来住院收治的 PBT救治情况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自 1982年 4月~ 2 0 0 2年 4月 ,共收治潜水事故致肺气压伤 15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7.1± 5 .3)岁 ,潜水史 (2 .7± 2 .7)年 ,水深 (17.2± 6 .2 ) m,水下工作时间最短1m i…  相似文献   

17.
144名海军潜水员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军潜水员职业对机体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44名潜水员进行生理指标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研,采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分析各指标的变化及与潜水职业各可能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潜水员易发生耳呜、胸部不适、高血压、咽炎、关节不适和疲乏等疾患(P〈0.05或P〈0.01),主要与潜水工龄关系密切(P〈0.01);心理量表多数因素项值均低于常模(P〈0.01),且与潜水工龄和生理指标阳性项目数成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潜水职业可引起机体某些生理和心理指标的改变,可能最主要与潜水高气压暴露有关。  相似文献   

18.
潜水减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潜水人员生命安全的职业病。违反潜水规则的快速减压所导致的气泡形成,可能发生在任何部位,既可能在血管外,也可能在血管和淋巴管内,因此,对全身各脏器都会产生损害。国内外关于潜水致动脉气栓血清生化改变的报道鲜见。笔者观察了近10年我科收治的潜水致脑动脉气栓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自给式水下呼吸器(self-containedunderwaterbreathingapparatus,SCUBA)潜水又称水肺潜水,指潜水员自行携带水下呼吸系统所进行的潜水活动,休闲SCUBA潜水多数采用开放式呼吸系统,潜水深度限于40m以浅。国内有关休闲SCUBA潜水导致减压病的研究或报告较少,潜水者及医院高压氧科医护人员对休闲SCUBA潜水减压病的认识存在不足。我院于2015年8月30日收治休闲SCUBA潜水Ⅱ型减压病一例,使用0.12MPa(1.2ATA)吸氧方案加压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氦氧140 m饱和-166 m巡回潜水对潜水员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海军部队援潜救生能力 ,我们于 2 0 0 1年 5~ 6月成功组织了海上氦氧 140 m饱和 - 16 6 m巡回潜水训练。为及时了解本次潜水对机体循环系统的影响 ,对参训潜水员进行了心血管系统功能检查。一、对象与方法(一 )潜水员与训练参数 :1.潜水员 :8名被挑选的潜水员 ,年龄、身高、体重、潜水工龄等参见本期第 8页。其中 2名已婚 ,5名在本次训练前有 80~ 119m的现场潜水经历。潜水前训练项目亦参见本期第 8页。2 .训练设备及方案 :使用饱和潜水设备系统 [1 ]及饱和一巡回潜水深度时间等参阅本期第 9页。3.环境参数 :饱和深度时 ,DCC内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