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给“室速风暴/电风暴/交感风暴”做出明确的定义,24h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心室颤动(室颤)发作2次或2次以上称为室速风暴。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5岁。近半年,打网球中间或停止后曾发生心悸,无晕厥、每次发作数秒至几十秒钟,自行恢复正常。心脏超声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1岁,因反复发作性晕厥抽搐11年再发5 h入院。3年前诊断为癫痫并口服抗癫痫药,仍有发作。入院后动态心电图示RonT型室早诱发室速室颤并伴阿斯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室性心动过速揭示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男性、76岁。因心前区压榨样疼痛 1h入院。来院时突然神志丧失、两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两便失禁 ,心电监视示心室颤动 (简称室颤 )。立即予以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气囊人工呼吸 ,2 5 0J心脏电复律 1次成功 ,转为窦性心律。其PP间期 0 .5 2s(心室率 115bpm) ,PR间期 0 .18s ,QRS波群呈室上型 ,各导联未见病理性Q波 ,Ⅱ、Ⅲ、aVF导联的ST段下斜型抬高 0 .6~ 0 .9mV ,其余导联ST段压低0 .2~ 1.0mV(图 1)。约 30min后 ,窦性心律减慢至 10 0次 /分图 1 说明见正文(PP间期 0 .6 0s) ,可见频…  相似文献   

5.
1 病例资料 病例1:患者男性,70 岁,以"胸痛伴气短5 d"于2018 年1 月18 日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 5 d 出现心前区痛,伴胸闷,持续数小时后自行缓解,未诊治;1 d 前胸闷加重,伴气短,夜间不能平卧,遂呼120来我院.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年,高血压病史30年,吸烟史50年.入院时呈端坐呼吸,心率91...  相似文献   

6.
对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患者分别给予静脉应用胺碘酮、紧急电复律等处理,并相应行血管再灌注等治疗,均成功转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并有效控制其复发。结论AMI合并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治疗或辅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70岁。因胸痛5h入院。入院诊断: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②2型糖尿病。入院后给予保守治疗,胸痛逐渐缓解。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67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此后生命体征均平稳。但3d后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胸闷,当时神清,脸色苍白,血压90/60mmHg。心电图(图1)示:宽QRS波心动过速;Ⅱ、Ⅲ、aVF导联呈QR型。V1导联可见P波,与QRS波呈房室分离(见↓)。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34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周”于2023年2月3日入院。1周前活动后出现胸痛,为心前区闷痛,伴胸闷、气短、心慌,持续时间约4~5分钟,休息后可缓解。在我院门诊就诊,行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倒置;心肌酶无异常,口服“辅酶Q10”,症状无明显缓解,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既往体健,否认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体格检查: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9岁,因心悸、气短、乏力、濒死感2小时,大汗、畏寒,无胸痛、发热,可平卧,背部隐痛,无晕厥,未予特殊处理急诊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史。T 36.5°,P:158bpm,R:22次/分,BP 130/86mmHg。心界扩大,心率:219bpm,房颤律,心尖区SM2/6级,吹风样杂音,A2>P2。心电图(图1A、图1B)示:宽QRS波心动过速,P波消失,QRS波时限  相似文献   

10.
柳森  于永芬 《临床内科杂志》2008,25(11):756-756
患者,女性,83岁。因突发胸痛并憋喘18小时入院。18小时前于休息时突发胸骨后闷塞样疼痛,并憋喘,大汗,胸痛无放射,无咳嗽咳痰,静脉滴注青霉素等药物,至清晨病人胸痛未缓解,憋喘呈进行性加重,遂呼其子女护送其来院就诊。病人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发病后未解小便。来院后门诊行心电图检查示V3~V6ST段水平下移2~4mm,遂以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收入病房。  相似文献   

11.
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形成大多是心电不稳定所致。本院最近发生2例心梗后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抢救病例,临床特征相似,预后不同。通过分析2个病例救治过程,探讨心梗后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及抢救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T波电交替(TWA)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并可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A),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等,最终导致死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中出现TWA往往是一种危险的信号,我们回顾分析116例AMI患TWA与AV发生情况,结合分析其与心率变异性(HRV)和QT离散度(QTd)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缺血QT离散度变化与室速室颤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缺血对 Q T 离散度( Q Td)、校正后的 Q T 离散度( Q Tcd)的影响及其与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的关系。方法:选择71例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分成室速室颤组(13例)和非室速室颤组(58例),测定每例患者心绞痛发作前、发作时及发作后的 Q Td、 Q Tcd。结果:心绞痛发作时 Q Td、 Q Tcd 均显著大于心绞痛发作前和发作后(均 P < 0.01),后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室速室颤组心绞痛发作时 Q Td、 Q Tcd均显著大于非室速室颤组(均 P < 0.01)。心绞痛发作前以 Q Td≥80 m s 为标准,则预测室速室颤发生的敏感性为53.8% ,特异性为82.8% ,准确性为77.5% ;心绞痛发作时以 Q Td≥100 m s 为标准,则预测室速室颤发生的敏感性为92.3% ,特异性为84.5% ,准确性为85.9% 。结论: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缺血时 Q Td、 Q Tcd 显著增大,易发生室速室颤。急性心肌缺血时的 Q Td、 Q Tcd 变化可能是预测室速室颤发生更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导管室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VT/VF)的发生率、预测因子和预后。方法调查了1136例症状发生后12h内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评估其VT/VF的发生率、预测因子和对患者住院期间及1年预后的影响。研究根据PCI术中发生VT/VF与否分为VT/VF组和无VT/VF组。结果1136例急性STEMI患者中在导管室PCI术中发生VT/VF62例(5.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下列为发生VT/VF的预测因子:吸烟[相对危险度(OR)1.89,95%可信区间(CI)1.19-2.96],缺乏应用β受体阻滞剂(OR2.54,95% CI 1.45-4.27),从胸痛症状发生至入急诊室的时间〈180min(OR2.83,95% CI 1.62-5.37),术前造影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0级(OR2.44,95% CI 1.45-3.89)和右冠状动脉作为梗死相关动脉(OR2.11,95% CI 1.35-3.02)。随着危险因子的增加VT/VF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从没有危险因子的0发生率到具有全部5个危险因子的14.0%发生率。VT/VF组与无VT/VF组患者住院期间和1年的预后相似(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在导管室急诊PCI中VT/VF发生率低、治愈率高,对PCI成功率及住院期间和1年的临床结果无明显影响。本研究有助于发现存在发生VT/VF危险的患者,并强烈提示术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这些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68岁。因“突发晕厥30min”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体检:体温36.6℃,脉搏、血压测不到,昏迷。急查心电图(图1)示室性心动过速。心率186次/min,立即行电复律(50J),转为窦性心律。心电图(图2)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V1~V4呈QS型,V5~V6呈qR 型,V1~V6 ST段呈弓背型抬高0.05~0.3mV。急转ICU,途中又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先后给予静脉利多卡因100mg,胺碘酮150mg,未能转复,到病房后,给予静脉滴注丙泊酚200mg,充分镇静后行同步直流电转复,转为窦性心律,并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又出现两次室性心动过速,均行电转复。于入院6h窦性心律、血压稳定。心肌酶学检查示:肌酸激酶(CK)1071U/L(正常24~195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09 U/L(正常0~24 U/L),α-羟丁胺酸脱氢酶521 U/L(正常72~182 U/L),乳酸脱氢酶(LDH)635 U/L(正常135~248 U/L),心肌肌钙蛋白I(cTnI)阳性(+)。行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明确诊断为: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风暴。经溶栓、扩血管等治疗,2周后好转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6.
报道 3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因误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而用毛花甙丙复律无效 ,又使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亦不能复律 ,而在血流动力学逐步恶化的情况下 ,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获得成功。临床资料  3例患者 ,男性 2例 ,女性 1例 ,年龄 6 2~ 71岁。均因突发持续性胸闷憋气在当地医院就诊 ,作心电图误诊为PSVT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 ,误用毛花甙丙 0 .2~ 0 .4mg无效 ,转入我院。入院后复查心电图确诊为AMI合并VT ,血压均明显下降。 2例患者已出现心源性休克 ,1例患者原有高血压 ,而入院…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39岁,以"腹痛,腹泻,心慌胸闷"就诊于我院急诊,行心电图检查示"室上速",给予异搏定静推,心率减慢后收入院。患者近2年反复出现心慌,多在活动、饥饿、劳累等情况下出现,持续时间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休息可缓解。否认晕厥史。入院后查体:神清,心率120bpm。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常规心电图(图1)示:宽QRS波心动过速,RR间期基本相等,QRS波后间断出现可疑P'波,P'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RP'间距基本相等,心室率142bpm,QRS波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相似文献   

18.
心脏性猝死(SCD)严重威胁心脏病患者的生命,其最常见的直接原因是心室颤动(VF)和室性心动过速(VT)。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SCD的首选治疗方法。现将2009年1例首次植入Medtronic双腔ICD患者资料报道如下。1资料  相似文献   

19.
Q—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Q-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测定1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3h内标准12导联ECG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_(cd))。结果显示:(1)心源性死亡组与未死亡组,二尖瓣A峰速度与E峰速度比值(A/E)≥1组与A/E<1组或左心室射血分数(EF)≤45%组与EF>45%组的Q-T_(cd)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2)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阳性组的Q-T_(cd)显著高于阴性组(82.6±26.6ms与66.8±33.5ms,P<0.05)。提示:(1)Q-T离散度与心源性死亡、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无关,(2)Q-T离散度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发生有关,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反复室颤一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7月,我院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肌梗死反复室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