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三亚中心医院2019年4-10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417例,根据患者1年内有无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114例)和预后良好组(303例).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的基本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 2蛋白( sST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病人神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并探究其与 90 d功能预后结局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 2022年 1―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入院的 AIS病人 181例,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出院后 90 d采用改良 Rankin评分( mRS)评估预后。检测血清中的 sST2水平,分析 sST2与脑卒中严重程度及 90 d功能预后结局中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型卒中组病人 sST2水平高于轻型卒中组病人[ 61.0(40.8,124.2)μg/L比 35.5(26.3,48.1)μg/L](P<0.01)。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高 sST2水平仍是中 -重型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后的 OR值为 1.04,95%CI:(0.02,1.05)。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sST2水平与 NIHSS评分(r=0.44,P<0.01)及出院后 90 d mRS(r=0.51,P<0.01)呈正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sST2水平与出院后 90 d功能预后结局密切相关,是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sST2取值为 49.51 μg/L时,预测 90 d功能预后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的灵敏度 74.2%,特异度 84.9%,曲线下面积( AUC)为 0.85,95%CI:(0.79,0.91)P<0.01。结论 sST2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90 d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它对中 -重型卒中病人及其 90 d功能不良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吸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接受直接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吸烟随机分为二组,A组为不吸烟组,B组为吸烟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1年左心室重构、心功能变化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吸烟组患者随访1年间发现左心室重构、心功能变化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不吸烟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吸烟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直接介入治疗后,影响心功能预后,增加患者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联合B型钠尿肽(BNP)对心力衰竭(HF)患者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检测确诊HF患者(试验组,62例)和非HF患者(对照组,58例)血清sST2和BNP水平,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随访出院后12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sST2≥...  相似文献   

5.
王芳  韦迎娜  尹涛源 《安徽医药》2020,41(7):755-759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力衰竭(H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AMI患者149例,记录患者入院后相关数据,检测入院时血清sST2、MMP-2、MMP-9水平,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并发HF分为HF组(54例)和无HF组(95例),出院后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出现恶性HF、心源性死亡等将AMI并发HF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16)和预后良好组(n=38),比较HF组和无HF组以及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血清sST2、MMP-2、MMP-9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ST2、MMP-2、MMP-9对AMI并发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HF组血清sST2、MMP-2、MMP-9水平均高于无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63%(16/54),预后不良组血清sST2、MMP-2、MMP-9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T2、MMP-2、MMP-9预测AMI并发H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8、0.938、0.715。结论 AMI并发HF患者血清sST2、MMP-2、MMP-9明显增高,高水平血清sST2、MMP-2、MMP-9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良,sST2、MMP-2、MMP-9对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39例NV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访3年,其间失访3例,其余236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脑梗死事件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结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8例初发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入院时LVEF和血清sST2水平,并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发生HF分为HF组(23例)和非HF组(105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体质指数、心率、吸烟史、治疗方法、用药情况、血常规、病变支数、LVEF和血清sST2水平等,并分析影响AMI后HF的危险因素及LVEF、sST2联合检测对AMI后HF的预测价值。结果 HF组病变支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sST2水平均高于非HF组,LVEF低于非HF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支数、NT-proBNP、sST2、LVEF是AMI后发生HF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sST2联合LVEF预测AMI后HF的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sST2、LVEF单独检测;sST2以45 pg/mL为临界值,sST2 ≥ 45 pg/mL组HF发生的风险大于sST2<45 pg/mL组(P<0.05);LVEF以50%为临界值,LVEF ≥ 50%组HF发生的风险大于LVEF<50%组(P<0.05)。结论 HF患者血清sST2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AMI后发生HF的独立预测因素,结合LVEF检查可提高对AMI后发生HF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高州市人民医院152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介入治疗(观察组)及非介入治疗(对照组),随访并评价两组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6个月及1年病死率分别为1.3%、5.3%及9.2%,对照组分别为9.2%、14.5%及22.4%,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介入治疗可降低急性STEMI患者1年以内的病死率,早期介入治疗有利于STEM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左室射血分数对远期预后的影响度.方法 截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1月共300例患者,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低值组(LVEF≤40%)、中间组(40%<LVEF<60%)、高值组(60%<LVEF),对比三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 三组患者中MACE情况比较 总发生率比较:低值组高于中间组(P<0.05);低值组高于高值组(P<0.01);中间组高于高值组(P<0.05).三组间MACE发生率由高到低为低值组、中间组、高值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随访过程中MACE发生率伴随LVEF减低而升高,随访中需加大对LVEF较低患者的宣教力度,减少MACE发生率,提高PCI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明芳  章颖  李兆明  刘先进  薛红 《江苏医药》2022,48(2):186-190
目的 探讨IL-33和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检测HBV-ACLF患者59例(观察组)和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生化指标、IL-33和sST2,计算MELD评分.根据HBV-AC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可溶性ST2在慢性心力衰竭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PubMed、EMBASE、SODS、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等数据库及Cochrane图书馆进行检索,筛选出与可溶性ST2评估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相关的中英文文献,提取基本资料、风险比(HR)及95%置信正间(95% CI),采用Stata 11.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符合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提示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采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单因素分析合并效应HR=1.62,95% CI:1.48~1.77;多因素分析合并效应HR=1.14,95% CI:1.08~1.21。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本次Meta分析结果稳定性较好。结论 可溶性ST2是慢性心力衰竭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不同时间段行介入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观察对象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STEMI患者。根据患者发病至到达医院就诊接受介入治疗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30例(时间≤24h)和后期组30例(时间在24~48h),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终点事件指标发生情况、全因死亡及复合终点事件生存概率曲线。结果:早期组患者的介入手术成功率为96.67%,显著高于晚期组的80.00%(P<0.05);早期组患者的复合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组,且在次要终点事件中,早期组心力衰竭住院、出血事件率明显低于晚期组(P<0.05);两组患者在全因死亡事件上的生存概率无差异(P>0.05),但早期组患者在复合终点事件上的生存概率明显高于晚期组(P<0.05)。结论:当患者发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时,在24小时内接受介入手术治疗能有效提升介入手术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患者复合终点时间的生存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需要的时间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功能和远期预后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收治的96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时间的不同,将96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是从发病到开始介入治疗的时间在6 h以内,共32例;第二组是从发病到开始介入治疗的时间为6~12 h,共32例;第三组是不满足直接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选择择期介入治疗(7~10 d)者,共32例。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左心功能、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以及6个月以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频率等,探究分析三组不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发现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没有明显差异,不满足统计学的意义(P>0.05)。6个月以内三组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频率及其左心功能有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始的时间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功能有明显影响,开始介入的时间越早,越有利于抑制患者的心室重构,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左西孟旦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髓过氧化物酶(MPO)、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老年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药物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等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西孟旦微量泵静脉输注治疗。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sST2、MPO、MMP-9、炎症因子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7%(42/43)比71.4%(3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sST2、MPO、MMP-9、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81±6)μg/L比(93±7)μg/L、(456...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静脉滴注抗氧化剂维生素C对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和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I-AKI)的影响。方法 532例接受PCI治疗的CAD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265例)于介入术前6h内开始维生索C3g入250 ml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点滴4~6h;对照组(267例)给予静脉滴注250 ml空白生理盐水。主要临床观察终点为PCI相关心肌梗死,次要观察终点为CI-AKI和血浆氧化物8-羟基-2-脱氧鸟苷水平。结果 研究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的最高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如以CK-MB为诊断标准,2组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6.8%比12.7%(P=0.021);如以cTnI为诊断标准,2组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20.1%比28.8% (P =0.020)。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CI-AKI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6.8%比12.4%,P=0.029)。研究组血浆中8-羟基-2-脱氧鸟苷的含量和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维生素C是围手术期心肌梗死(OR值0.66,95%可信区间0.38~0.91,P=0.017)和CI-AKI( OR值0.64,95%可信区间0.27~0.89,P=0.024)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择期PCI术前静脉滴注维生素C可以降低血浆中氧化物的氧化应激反应,明显减少PCI相关心肌梗死和术后CI-AK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替罗非班组(81例),比较两组基础临床资料、介入治疗情况、住院期间及6个月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和介入治疗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及6个月后MACE的发生率明显降低(3.7%,17.1%;9.9%,22.0%)。两组的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的住院期间和6个月MACE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7.
《天津医药》2003,31(3):176-176
P -选择素介导血小板、白细胞与内皮之间的相互黏着作用以形成血栓。MeralK等进行一项研究以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浆可溶性P -选择素水平及溶栓对P -选择素水平的作用。进入此项研究者为胸痛6h以内的AMI患者。应用ELISA测定AMI患者(3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例)和健康对照者(15例)的血浆可溶性P -选择素。在应用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剂进行再灌注疗法之前及其后3h和24h取血浆样本。7例患者发生反复心绞痛或再灌注失败。结果 :AMI组的可溶性P -选择素水平为(86.7±8…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出诊急救的55例AMI患者为院前急救组,家属或同事自行送院的50例AMI患者为自行送院组,分析院前急救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院前急救组比自行送院组明显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显著降低AMI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率及AMI患者死亡率,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白细胞计数与AMI急性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2例AMI患者入院后当日进行外周血WBC计数,观察急性期主要心脏事件及临床预后。结果WBC≥12×109/L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比WBC<12×109/L的患者高。结论白细胞升高与AMI临床预后有关,是判断AMI急性期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药实践》2017,(4):258-261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可溶性ST2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连续纳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依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为Ⅱ~Ⅳ级]206例及同期住院的非CHF患者(对照组)296例,均抽取静脉血检测生化常规以及血清B型尿钠肽(BNP)和s ST2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CHF组血清可溶性ST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心功能程度加重其水平显著升高;血清可溶性ST2水平与BNP水平及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52,r=0.75,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69,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5,P<0.05),BNP和可溶性ST2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和0.875。结论:血清可溶性ST2水平与心力衰竭具有相关性,可以为心力衰竭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提供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