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23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不合并肝癌及胆管癌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随访236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17例,占91.9%(217/236)。结果 围手术期止血率98.3%(232/236),围手术期死亡率1.27%(3/236)主要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平均随访时间2.3年.术后复发出血率3.37%(8/236)肝性脑病发生率2.97%(7/236)。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好。为提高于术疗效应做到: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彻底断流,熟练掌握本手术的技术要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门静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2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急诊成功止血41例(97.6%),手术死亡4例(9.5%)。死亡原因分别为上消化道大出血、肝功能衰竭和术后胃穿孔,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率高,操作简便,易在基层医院开展,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高压症常引起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及腹水,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死亡率高达63%,且首次出血后仍有40%的病例继发再出血.为治疗和预防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广泛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因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不利因素,手术后护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有效解决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的手段之一。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行腹腔镜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5例。术后监测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包括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4月~2008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85例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分别随访1~5年,其中肝炎后肝硬化68例,血吸虫病后肝硬化12例,肝炎后合并血吸虫5例。结果围手术期止血成功78例,围手术期死亡7例。术后1年、3年及5年再次出血病例分别为8例、9例及13例,术后1年、3年及5年死亡病例分别为8例、10例及15例,主要死亡原因是肝性脑病及再出血。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一种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6.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右江医学》2008,36(4):506-507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常用术式,但术后再出血率为4.1%~17.3%。1997年以来我院对该术式进行了改进,即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基础上结扎并切断胃左动脉和胃冠状静脉主干,由于根部离断,故我们也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断根术。1997年3月至2007年3月临床应用于42例患者,经临床应用及护理观察,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6):89-91+95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手术组选择常规剖腹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组选择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方法。分析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出血量、住院平均天数、术后使用抗生素天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和并发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生活质量水平、手术操作时间、平均出血量、住院平均天数、术后使用抗生素天数、并发症与常规手术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1996年12月至2004年6月,我科共收治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儿21例.14例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儿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7例肝前型行脾切除加改良脾肾分流术,术后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石雅萍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85-1285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门静脉高压症施行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发生出血性并发症2例,感染性并发症5例,大量腹水3例,急性门静脉血栓1例。结论: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的密切监测和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所致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例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评价该手术疗效。结果:3例于术后3~5年因肝性脑病死亡,余2例坚持驱铜治疗,生命质量显著提高,无再发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肝功处于Child-pugh A或B级,合并有显著门静脉高压症表现和(或)上消化道出血,且无肝移植治疗条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有效的对症处理,是药物驱铜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6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凌平  龚昆梅 《当代医学》2010,16(12):91-92
目的总结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对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治疗的16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患者均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38例,择期手术110例,预防性手术20例。急诊手术止血率70%,急诊手术死亡率25%,择期手术死亡率2%,预防性手术无死亡。远期再出血率5a为6%,10a为12%。主要死亡原因包括:肺部感染、腹腔内出血合并休克、膈下脓肿并胸腔积液、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和食管胃漏合并弥漫性腹膜炎。远期主要死亡原因包括:并发原发性肝癌、上消化道大出血和肝功能衰竭。结论只要严格掌握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可以控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解除脾功能亢进,而且操作简单、疗效确切,适合于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秋香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1):197-198
目的:探索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护理。方法:通过护理手段及预见性护理措施,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结果:10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周密的护理计划、有效的护理措施和良好的护理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张树民 《西部医学》2007,19(4):577-578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0例门静脉高压症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取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结果本组成功止血率100.0%,围手术期病死率6.7%,其中出血48小时内手术者病死率2.9%,并发症发生率34.3%;超过48小时手术者病死率12.0%,并发症发生率80.0%。结论对于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施行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是可行的。早期手术(〈48小时)比保守治疗无效后再被迫手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联合断流术治疗133例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经验,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距责门下5cm胃底浆肌层毯边缝合一周术式的安全性,适用性和有效性.方法 1997年9月~2007年8月连续应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胃底浆肌层毯边缝合113例.肝炎致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106倒.酒精性肝硬变5例,结节性肝硬变2例,其中92例胃底静脉重度曲张.结果 经术后随访,近期无1例出血.3年生存率93.81%,再出血率4.26%,肝功能好转率53.10%,减退者9.73%,无明显变化37.1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61例,减轻28例.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浆肌层毯边缝合一用术式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适用于所有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手术指针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陈继红  李广丽 《中原医刊》2006,33(10):42-42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9例门静脉高压征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79例均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止血成功73例,6例术后再次发生大出血并肝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征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朱一宁 《广东医学》2007,28(11):1821-1824
目的 探讨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65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出血患者分别行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32例)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肾静脉分流术(33例).结果 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分别为9.4%和12.1%(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6.3%和6.1%(P>0.05).两组术后门静脉自由压下降及门静脉直径缩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周血lgG,IgM及促吞噬激素(tuftsiu)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O.01);B超显示残脾显像良好,无明显增大.结论 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既能有效地阻止上消化道出血、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又能维持机体免疫功能,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12.1%(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6.3%和6.1%(P>0.05).两组术后门静脉自由压下降及门静脉直径缩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周血lgG, gM及促吞噬激素(tuftsiu)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O.01);B超显示残脾显像良好,无明显增大.结论 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既能有效地阻止上消化道出血、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又能雏持机体免疫功能,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12.1%(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6.3%和6.1%(P>0.05)  相似文献   

17.
刘瑜 《西部医学》2006,18(3):330-331
目的 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大出血只结扎脾动脉不切除脾的可行性。方法 对只结扎脾动脉不切除脾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大出血4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止血效果确切有效。血管离断的操作一结束,胃管内即再无活动性出血,止血效果率100%.远期再出血率2%;脾功能亢进亦很快得到纠正,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在10~14天恢复正常;脾脏3个月左右恢复到正常大小;术后3个月胃镜复查,发现食管下段的怒张静脉消失率92%,无手术大出血,无膈下积液及门静脉血栓形成;无手术死亡。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大出血只结扎脾动脉不切除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7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位脾切除加传统断流术18例,原位脾切除加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9例。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9例(10.3%),其中传统断流术3例(16.7%),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例(8.7%)。经抗凝、溶栓治疗后8例血栓完全消失,1例基本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原位脾切除、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降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生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年5月~2007年5月行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112例,其中门静脉血栓形成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19例中17例康复出院,1例放弃治疗,1例再出血死亡.结论: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症状不典型,必须加强认识,早期干预,发现异常及早抗凝、溶拴治疗是防治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3.1~2015.12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60例,依据所行术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30)行开腹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组(n=30)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对照组出血量及血浆引流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