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研究2009-01-2013-12期间4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血培养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根据28d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人口学资料、入住单元、基础疾病、治疗、有创操作、细菌耐药性和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结果:69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中有29例原发疾病为肺部感染。死亡组入院原发疾病主诊断为肺部感染者21例,存活组入院原发疾病主诊断为肺部感染者8例(P0.05);APACHIEⅡ评分、侵入性操作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死亡危险因素(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72.4%、72.4%、69.0%、65.5%。结论:侵入性操作和治疗会增加继发于肺部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重症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ICU治疗的1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112例未发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有恶性肿瘤率、APACHEⅡ评分≤19分率、血流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2种率、气管切开率、机械通气时间7 d率、气管插管率以及血流感染前ICU住院时间7 d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19分、机械通气时间7 d、合并恶性肿瘤、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以及血流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2种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19分、机械通气时间7d、合并恶性肿瘤、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以及血流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2种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分析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结果下呼吸道标本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菌株169株,且均为该菌感染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包括慢性肺部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中心静脉置管、气管插管、低血清白蛋白。其中中心静脉置管、气管插管、低血清白蛋白是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视ICU患者基础肺部疾病、规范ICU侵入性操作、改善ICU患者营养状况可能有利于减少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XDRAB)具有极高的病死率,且随着XDRAB耐药性的升高,XDRAB的治疗面临极为严峻的形势。本研究通过比较XDRAB血流感染与非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non 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NXDRAB)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XDRAB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为临床防治XDRAB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医院危重症监护室143例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疾病、临床特征、危险因素、细菌耐药情况、治疗用药及预后等,其中XDRAB 118例与NXDRAB 25例。以ABA血培养标本采集后14 d的预后情况,将143例ABA血流感染患者分为存活组90例与死亡组53例。分析XDRAB血流感染和ABA血流感染14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2018年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142例(142株),以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111例(111株)为观察组,非多重耐药(N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1例(31株)为对照组,进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按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81例和好转组61例,进行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除替加环素外,MDR鲍曼不动杆菌组的耐药率均高于NMDR鲍曼不动杆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鲍曼不动杆菌组病死率高于NMDR鲍曼不动杆菌组(43.2%比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鲍曼不动杆菌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NMDR组(69.4%比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初始抗感染治疗不当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呼吸衰竭、使用导尿管、初始抗感染治疗不当、肺部感染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所致的病死率较NMDR鲍曼不动杆菌病死率高。呼吸衰竭、初始抗感染治疗不当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呼吸衰竭、使用导尿管、初始抗感染治疗不当、肺部感染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 d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49例,以同时期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29例作为对照,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将78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按血培养标本采集后30 d内预后分为存活组(38例)和非存活组(40例),应用上述方法分析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 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前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接受机械通气、留置鼻胃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入住ICU等;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住ICU(OR=7.118)、感染前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OR=8.073)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 d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入住ICU、机械通气、血培养提示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等,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OR=5.837)、机械通气(OR=4.926)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前入住ICU、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机械通气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耳窥镜直视下气管插管法,并采用上述方法构建小鼠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模型。方法1采用美国Braintree公司插管工具盒建立在耳窥镜直视下小鼠气管插管方法;2 24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缺陷组、免疫缺陷感染组,每组8只,其中免疫缺陷组和免疫缺陷感染组采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后造成免疫缺陷。3组小鼠在试验当日均按上述方法行气管插管后,免疫缺陷感染组沿气管内插管注射10μL鲍曼不动杆菌(3.2×108 CFU/mL),正常对照组和免疫缺陷组沿气管内插管注射10μL生理盐水;每组小鼠均分别于0h和48 h眼眶后静脉丛取血,观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计数。并在上述时间点各处死4只小鼠,进行小鼠肺组织菌落计数和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110只小鼠行耳窥镜直视下气管插管,均获成功,无小鼠插管后死亡。沿气管内插管注射菌液浓度为3.0×108 CFU/mL,气管插管后0h处死小鼠取肺并定量,其菌落计数为2.91×107~5.32×107 CFU/g肺,平均值±标准差为(4.05×107±0.82×107)CFU/g肺,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23组小鼠观察48 h,正常对照组和免疫缺陷组小鼠无死亡,免疫缺陷感染组有2只小鼠死亡(2/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免疫缺陷组和免疫缺陷感染组小鼠在0h均出现血液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平均值明显下降(P<0.01);免疫缺陷感染组在感染后即刻(0h)肺内菌量平均值达4.13×107 CFU/g肺,48 h小鼠肺内菌量平均值显著升高达到3.62×1010 CFU/g肺,与0h比较菌量增长近1 000倍(P<0.01),免疫缺陷感染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肺组织内局限性肉芽肿形成,肺泡腔内可见脓肿形成。结论采用耳窥镜直视下气管插管法构建小鼠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模型操作简便,成功率高,且注射入小鼠肺内的菌量较恒定,试验重复性好,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小鼠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模型。  相似文献   

8.
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其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较高耐药性。而ICU患者多病情危重,加之人工气道建立、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住院时间长等多种因素,极易发生鲍曼不动杆菌的医院感染或暴发流行。据文献报道,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感染病死率达9%。本研究对我科5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感染控制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病历资料.按照血培养采集送检后30 d内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非存活组.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菌种分布特点、临床特征、抗菌治疗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 74例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入选,其中73例为医院感染,1例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原发性血流感染占51.4%(38/74);继发性血流感染占48.6%(36/74),继发于肺部感染最常见,占23.0%(17/74)。基础疾病以实体肿瘤最多见,占24.3%(18/74),糖皮质激素应用、深静脉导管留置、手术及侵袭性操作是常见的诱发因素。发生血流感染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前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APACHEⅡ评分升高。74例血流感染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65例,洛菲不动杆菌7例,琼氏不动杆菌1例,鲍曼不动杆菌和洛菲不动杆菌混合感染者1例;全因病死率为27.0%(20/74)。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20.0%(15/75),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为40.0%~42.7%。患者预后与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相关。对碳青霉烯类和含舒巴坦制剂不敏感菌株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46.9%(15/32)和40.0%(12/30),显著高于敏感菌株感染患者的11.9%(5/42)和18.2%(8/44)。32例对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菌株感染的患者中,20例接受了含舒巴坦制剂的抗菌药物,病死率为20.0%(4/20),明显低于未使用含舒巴坦制剂药物患者的66.7%(8/,12)。结论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绝大多数为医院感染,多发生于术后及重症患者。不动杆菌属对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对碳青霉烯类和含舒巴坦制剂不敏感菌株感染患者病死率高,预后极差,应重视医院感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Ab)的爆发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并为临床防治Ab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ICU集中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收集流行病学资料,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收集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2011年10月从ICU患者连续检出鲍曼不动杆菌7株,同时从ICU呼吸机和床单上、床头柜检出鲍曼不动杆菌3株,有9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基本一样。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标本来自呼吸道,对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耐药率达到90%。结论重症监护室由同一株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爆发感染,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对碳氢霉烯类的耐药率有显著上升,应引起高度重视,同时采用必要措施切断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2.
13.
程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7):1360-1361,1363
目的探讨中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消化道出血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和影响因素,以及潜血试验消化道出血的筛检作用。方法对126例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患者进行邻甲苯胺法、单克隆抗体Hb检测和人b联合转铁蛋白检测法潜血试验以及临床资料分析。结果邻甲苯胺法阳性率为25.4%,显著高于单克隆抗体Hb测和人Hb联合转铁蛋白检测(18.3%和19.0%,P<0.05)。24例人Hb联合转铁蛋白检测阳性患者血小板计数均为18.5±9.3×109/L,显著低于便潜血阴性组的35.6±19.4×109/L,P<0.01;血小板计数<20×109/L组人Hb联转铁蛋白检测阳性率为31.9%,显著高于小板计数(20~50)×109/L组(11.4%,P<0.01);9例血小板计数范围为20~50)×109/L的人Hb联合转铁蛋白检测阳性患者包括DIC 4例、肝硬化2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1例;15例血小板数<20×109/L人Hb联合转铁蛋白检测阳性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升至50×109/L以上后12例转为阴性。结论周血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时患者消化道出血风险明显升高,凝血因子降低和抗血小板药物可加重风险;免疫胶金法便潜血试验敏感度、特异度好,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患者消化道出血筛查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rhIL-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3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2组化疗均采用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或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方案。化疗期间出现血小板计数〈20×10^9/L或≥20×10^8/L但有出血倾向时,对照组静脉滴注血小板;观察组血小板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并于化疗结束后注射rhIL-111.5mg/次,1次/d,至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以上停用。观察2组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及恢复至100×10^9/L时间、化疗期间出血情况及血小板输注量以及2组化疗结束后第14天骨髓巨核细胞数量。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化疗结束后第14天骨髓巨核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时间、血小板输注量、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IL-11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可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的安全性、疗效及对术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男性儿童15例采用环磷酰胺( Cy) +马利兰( Bu) +氟达拉宾( Flu)方案预处理后行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移植当天输注造血干细胞后1 h给予体外扩增的第三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输注细胞数量为(1.81~4.52)×106/kg[中位数量(3.17±1.36)×106/kg],观察术后造血重建、造血干细胞植入、GVHD等移植并发症及严重程度.[结果]15例患者均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时间为6~15 d(平均8.87 d),血小板大于20×109/L的时间6~13 d(平均11.4 d);移植后30 d经短串联重复序列- 聚合酶链反应(STR-PCR)检测显示所有患者均为完全供者型植入;4例患者出现Ⅱ~Ⅲ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占26.7%),3例患者出现巨细胞病毒感染(占20%),并发出血性膀胱炎4例(占26.7%);平均随访时间228 (60~710)d,所有患者均存活,且病情稳定.[结论]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的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高;充质干细胞(MSC)对造血重建有促进作用,可减轻GVHD及其他移植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庞亚统  曾海生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5):924-925,928
【目的】探讨酮替酚与孟鲁司特对不同白细胞水平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方'~1320例6个月至2岁的本科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白细胞(WBC)水平分成两组(N=160),每纽随机再分别应用酮替酚与孟鲁司特治疗(n=80),比较在不同WBC水平下临床疗效。【结果】当WBC〉15×10^9/L或WBC〈4X10^9/L时,孟鲁司特组比酮替酚组疗效更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WBC在(10~15)×10。/L或wBC(4~10)×10^9/L时,酮替酚组与孟鲁司特组无显著差别。【结论】孟鲁司特片总体疗效优于酮替酚片,但是WBC在(10~15)×10^9/L或WBC(4~10)×10^9/L时,两药疗效相同,可选用价格便宜的酮替酚进行治疗以节约病人费用。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雄激素治疗儿童获得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NSAA)的疗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14例NSAA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了康力龙0.1mg/(kg.d)治疗。结果表明,15例(13.2%)患儿在中位时间12个月(2-72个月)获得了完全缓解;6例(5.3%)患儿在中位时间19个月(6-72个月)进展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其余93例患者(81.6%)仍处于NSAA状态。分析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诊断初期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网织红细胞绝对(ARC)、血红蛋白,骨髓涂片中粒系/红系比例以及是否有输血依赖)与预后的关系发现,诊断初期伴输血依赖较无输血依赖患者更易进展为SAA(19.2%vs1.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诊断初期ARC低于50×109/L或ANC低于0.8×109/L易进展为SAA(8.1%vs0%)(p=0.029);(9.1%vs1.7%)(p=0.034),两者均低的患者更易进展为SAA(12.8%vs1.3%)(p=0.011)。结论 :给予康力龙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侵袭性真菌病111例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及实验室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4年1月2()()6年12月血液、正常无菌体液(包括脑脊液、胸水、腹水、胆汁、关节腔积液等)、深部脏器组织(包括肺、肝、脑等)中真菌培养或镜检阳性的病例,以及自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曲霉或隐球菌培养阳性的病例,根据诊断标准对其中确诊及拟诊的侵袭性真菌病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人选侵袭性真菌病病例111例。其中确诊(proven)1()4例,拟诊(probable)7例。属社区获得性感染61例,医院感染50例。感染部位以血流最常见,51例(45.9%),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44例(39.6%)、肺部感染14例(12.6%)。病原真菌以念珠菌属最常见,50株(45.0%),其次为隐球菌47株(42.3%)、曲霉12株(10.8%)。社区获得性真菌病61例,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44例(72.1%)和肺部12例(19.7%)。社区获得性感染中占优势的真菌为隐球菌47例(77.0%)、曲霉10株(16.4%)。医院感染真菌病50例,最常见为血流感染48例(96.0%),病原真菌以念珠菌属最为常见,47株(94.0%),其中又以白念珠菌占多数。多数医院感染患者都存在基础疾病和多种诱发因素。其中深静脉置管与医院血流感染的关系密切,64.7%念珠菌性血流感染患者深静脉置管超过1周,且11例患者静脉留置管与血培养呈相同的菌种。而社区获得性真菌病中超过一半患者无明确的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本组病例病死率为14.4%(16例)。其中医院感染侵袭性真菌病病死率18.0%(9/50),高于社区获得性侵袭性真菌病病死率11.5%(7/61)。不同真菌病的病死率以曲霉为最高(33.3%)。结论侵袭性真菌病中以血流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肺部感染为常见。病原真菌依次为念珠菌、隐球菌和曲霉。社区获得性真菌病以隐球菌脑膜炎最多见。医院感染则以念珠菌血流感染最多见。侵袭性曲霉病病死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应用密闭式吸痰管和开放式吸痰管对成人心外科术后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外科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159例,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组(n=77)和开放式吸痰组(n=8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第1,2,3天的白细胞计数,拔管前痰培养阳性率及总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密闭式吸痰组与开放式吸痰组的白细胞计数在术后当天[(10.42±3.81)×10^9/L比(9.44±3.36)×10^9/L]和第1天[(12.03±3.87)×10^9/L比(11.32±3.59)×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718,-1.188;P〉0.05);而密闭式吸痰组白细胞计数术后第2天[(16.14±5.78)×10^9/L比(14.81±3.68)×10^9/L]、第3天[(15.09±5.91)×10^9/L比(12.65±3.18)×10^9/L]高于开放式吸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044,-2.409;P〈0.05)。密闭式吸痰组痰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开放式吸痰组(12.2%比1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9,P=0.72),总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开放式吸痰组[(14.48±4.71)h比(12.15±4.4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4,P=0.003)。结论密闭式吸痰管的吸痰效果不及开放式吸痰管,由于吸痰不彻底导致的细菌定植发生率较高,从而导致肺部感染率增加。而且对于心外科术后短期带管的患者来说,密闭式吸痰装置的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