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SJ—1型插销式附着体义齿支持组织的应力分析Ⅰ基牙数目的变化对?…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观察SJ-1型插销式附着体用于牙列末端游离缺损修复时,基牙数目的增减对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有限元分析法。结果 基牙数由3个减为2个,支持组织应力无明显增加,而由2个减为1个,支持组织应力明显增加,是前者的9倍。结论 提示临床应用该类修复方法时,一侧牙弓至少采用两单位联合基牙为适。 相似文献
2.
3.
SJ—1型插销式附着体义齿支持组织的应力分析Ⅱ基牙牙槽骨不同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SJ-1型插销式附着体用于牙列末端游离缺损磨牙缺失修复时,基牙牙周组织伴有不同程度吸收对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有限元分析法。结果 基牙牙周组织吸收导致支持组织应力增加,但其分布形式没有改变。结果 当第一双尖牙牙周组织的吸收大于第二双尖牙,且吸收不超过30%,仍可作为首选基牙。 相似文献
4.
SJ—1型插销式附着体义齿的制作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临床推广应用SJ-1型插销式附着体义齿提供制作和使用的方法。方法 采用SJ-1型插销式附着本修复10例牙列末端游离缺失的病例,并经近两年临床观察随访。结果 患者戴用义的适应期明显缩短,咀嚼能力增加。结论 该义齿固位,稳定作用良好,咀嚼效能明显改善且美观舒适。 相似文献
5.
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附着体及其基牙、支持组织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离端缺失时远中无基牙支持,承受(牙合)力时应力的分布较特殊,是修复临床复杂但又常见的情况.附着体是由阴型和阳型两部分组成的精密嵌合体.应用附着体固位的可摘局部义齿(RPD)有良好的固位与稳定等优点.正确的选择适当类型的附着体进行RPD修复,需要分析修复体受力后基牙和剩余牙槽嵴的受力特点,以及减小应力或使其分布更为合理的方法.本文对关于游离端RPD附着体的一些相关理论和最新应力研究结果加以综述,以期帮助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6.
不同基牙数目附着体义齿对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铰链式冠外附着体修复末端游离缺损时,不同基牙数目对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以铰链式附着体为固位体,修复右下第二磨牙游离缺损,分别制作以第一磨牙为基牙的单基牙附着体义齿的三维光弹模型和以第一磨牙及第二前磨牙为基牙的双基牙附着体义齿的三维光弹模型。采用光弹性应力分析法,定性分析不同基牙数目时,该附着体义齿对基牙牙周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附着体义齿在正中咬合情况下,单基牙时,在该附着体义齿的缺牙区牙槽骨内、基牙的远中根尖和近中根尖处,可见应力集中;双基牙时,得到的结果相似。结论用该附着体修复第二磨牙末端游离缺损时,在正中咬合情况下,基牙数目对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无明显影响,提示临床可采用单基牙;在正中咬合情况下,基牙与牙槽嵴黏膜应力分布均匀,提示该附着体适用于基牙条件稍差、而牙槽嵴黏膜条件较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SD附着体固位远中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刚性及弹性附着体义齿的应力分布,为临床选用附着体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建立下颌第二磨牙游离缺失的附着体义齿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应力分析方法,分析2种附着体义齿基牙应力分布情况。结果:(1)在垂直载荷下,2种附着体基牙在牙槽嵴顶处均有应力集中。弹性附着体基牙牙根主应力下降26%-58%;剩余牙槽嵴应力峰值减小50%。(2)斜向载荷时,应力集中更明显,弹性附着体应力峰值仍有一定减小。结论:弹性附着体固位的可摘局部义齿,更有利于保护基牙及支持组织,保护剩余牙槽嵴。 相似文献
8.
SJ-1型插销式附着体可摘义齿的咀嚼效能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戴有SJ-1型插销式附着体义齿的患者进行咀嚼效能的测试分析。方法 选择16例末端游离缺失患者,用SJ-1型附着体义齿修复后,采用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能,并与正常组及戴传统义齿者比较。结果 16例患者初戴附着体义齿1周后吸光度均值为0.876。3周后为0.859,1月后为0.985,无显著差异。与正常牙列者吸光度均值比较,P>0.05,与戴传统活动义齿者比较,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 SJ-1型插销式附着体义齿比传统的可摘义齿能更好地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插销式附着体在双侧远中游离端局部活动义齿中的固位和稳定性。方法 制作带有插销式附着体底座的基底冠,并通过平行研磨仪确定附着体的工仙就位道。结果 以插销式附着体为固位体的双侧远中游离端局部活动义齿的固定和稳定性高于普通三臂卡环为固位体的义齿。结论 插销式附着体是一种结构简单,固位和稳定性较好的固位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杆卡式附着体义齿与RPI卡环组、联合卡环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单侧游离缺失对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方法在下颌47、46单侧游离缺失的环氧树脂模型上分别以改良杆卡式附着体、RPI卡环组、联合卡环组3种固位形式的可摘义齿修复,用三维光弹应力冻结切片技术测试义齿加载后对基牙和缺牙区牙槽骨应力分布。结果对基牙牙槽骨的应力:改良杆卡式附着体义齿〉RPI卡环组〉联合卡环组(P〈0.05);附着体义齿对基牙的近、远中应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RPI卡环组义齿有猞支托处的应力大于无拾支托处的应力(P〈0.05);联合卡环组对远中的应力大于近中(P〈0.05)。对缺牙区牙槽骨应力:改良杆卡式附着体与RPI卡环组均小于联合卡环组(P〈0.05);附着体义齿、RPI对缺牙区牙从近中到远中的4个切片应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卡环组远中大于近中(P〈0.05)。结论改良杆卡式附着体义齿有应力中断作用,各点应力分布较均匀。RPI固位的活动义齿应力主要分布在基牙上,缺牙区应力稍小。联合卡环组义齿对失牙区的应力最大,基牙上应力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封闭介质的弹性模量以及粘结厚度对种植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4个不同的模型,分别采用磷酸锌水门汀和玻璃离子水门汀作为封闭介质,且封闭介质的厚度分别为 25 μm 和 100 μm,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每个模型中种植体表面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封闭介质的厚度对种植体表面的应力分布影响很小,封闭介质的弹性模量对种植体表面的应力分布影响更小.结论:封闭介质不能充当种植义齿的应力减振器. 相似文献
12.
Bergkvist G Simonsson K Rydberg K Johansson F Dérand T 《Clinical implant dentistry and related research》2008,10(1):40-46
Background: Several studies on one‐stage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edentulous maxilla with implant‐supported fixed prostheses have reported problems with removable provisional prostheses, which can load the implants in an uncontrollable manner during healing, and jeopardize healing. Immediate splinting of the implants with a fixed provisional prosthesis has been proposed to protect the bone‐implant interface. Purpose: This study use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to simulate stresses induced in bone tissue surrounding uncoupled and splinted implants in the maxilla because of bite force loading, 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differences in these stress levels are related to differences in observed bone losses associated with the two healing methods. Materials and Methods: Stress levels in the maxilla were studied using the FEM program TRINITA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nköping University, Linköping, Sweden) in which all phases – preprocessing/modeling, equation solving, and postprocessing/evaluation – were simulated. Results: Stress levels in bone tissue surrounding splinted implants were markedly lower than stress levels surrounding uncoupled implants by a factor of nearly 9. Conclusion: From a mechanical viewpoint, FEM simulation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splinting reduces damage evolution in bone tissue, which agrees with clinical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固定桥双基牙侧牙槽骨有不同程度水平吸收时,基牙牙周膜的等效应力值和分布的变化,以指导临床固定桥的合理设计。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技术与Mimics、Ansys软件相结合建立双基牙侧牙槽骨有不同程度水平吸收后的三基牙双端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垂直和斜向45°载荷,分析双基牙侧牙周膜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①斜向载荷下各模型应力值均大于垂直向载荷时的应力,应力集中现象也较垂直向载荷时明显;②在垂直或倾斜载荷下,有牙槽骨吸收的第二前磨牙侧增加牙周组织健康的第一前磨牙时,应力均变大以分担牙合力;若增加的第一前磨牙有不同程度的牙槽骨吸收,垂直载荷时应力值变化不大,斜向载荷时应力值减小,但应力集中现象较无吸收时明显。结论:增加牙槽骨有不同程度吸收的基牙不能有效地发挥分散牙合力的作用,不适合做固定桥基牙。加载方向是影响应力分布的重要因素,应注意防止产生过大的侧向力。 相似文献
14.
下前牙缺失3种固位方式基牙及牙周组织所受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相同的缺牙病例中,不同的固位体设计(固位体的类型、放置的位置)对牙颌组织的力学影响.方法:对个别牙缺失的病例设计不同固位体,在可摘局部义齿三维有限元模型库的基础上组建实验模型,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牙周组织在不同情况下所受的应力大小.结果:在3种不同的固位体设计方式中,固位体放置在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时,基牙及牙周组织受力最小;固位体放置在第一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上,基牙与牙周组织受力最大.结论:应依据基牙与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选择最佳固位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双端固定桥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对基牙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获取健康人下颌骨、牙齿、牙周支持组织的二维图像,通过图像合成软件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并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生成下颌后牙三单位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在相同垂直和水平载荷情况下,分析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时固定桥各基牙的应力分布。结果:当前磨牙端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达25%、磨牙端基牙牙槽骨无吸收时,前磨牙端基牙开始出现应力集中;当磨牙端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达35%、前磨牙端基牙牙槽骨无吸收时,磨牙端基牙开始出现应力集中。结论:下颌后牙双端固定桥基牙应力分布与基牙牙槽骨吸收形式密切相关,但二者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临界区,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的程度对基牙应力分布的影响弱于多侧吸收。 相似文献
16.
牙尖斜度对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磨牙隐裂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建立上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隐裂与非隐裂上颌第一磨牙的牙尖斜度,确定模型的牙尖斜度。在600N垂直分散载荷和200N轴向、斜向、水平向载荷下,观察不同牙尖斜度时模型的应力变化。结果:隐裂模型的最大拉应力、最大压应力和最大Von Mises应力均高于非隐裂对照模型。随着载荷方向与牙长轴交角的增大,拉应力和Von Mises应力不断增大,水平向加载时拉应力最大。近中舌尖、近远中窝沟和腭侧牙颈部是主要的拉应力集中区。结论:同等加载条件下,牙尖斜度越大,应力峰值越高,磨牙隐裂的可能性越大,而水平向力是其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态加载时种植桥的骨界面应力分布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在双端种植桥修复前后的有限元模型上,模拟一个咀嚼周期0.875 s内连续性的垂直向、舌向及颊向运动,分别对两颗种植基牙和种植桥进行单独加载和共同加载.计算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并比较,绘制应力图.结果 修复前加载(5-|) 牙冠,斜向加载完成时(5-|)骨界面的应力最大值是垂直加载完成时的4.2倍.修复后同时加载两颗种植基牙的修复冠及桥体,斜向加载完成时(5 -|)骨界面的应力最大值是垂直加载完成时的1.2倍.修复前加载在(5-|)牙冠上,0.300 s时应力最大值为48.393 MPa;单独加载种植桥的(5-|)修复冠,0.300 s时模型总体最大值为9.541 MPa,在(7-|)骨界面的远中颈缘.单独加载桥体和同时加载种植基牙的修复冠及桥体时(7-|)骨界面应力最大值在各时段末均大于(5-|)骨界面.结论 双端种植桥减少斜向载荷的不利影响,均匀合理地分布骨界面的应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