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使用的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17例肝功能损害的药物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引起肝功能损害的药物中以抗结核药为主,其次为抗茵药物;有101例(86.32%)是在用药后1个月之内发生;较严重的有关肝功能损害的药物不良反应有11例,表现为转氨酶、胆红素升高,全身黄疸等,经治疗后10例病情好转,1例并发胰腺炎死亡。[结论]在使用对肝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时,特别是在用药的头1个月内。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医医院2010年1月-2019年12月报告的327例抗肿瘤药物ADR数据进行调查及Pareto最优分析。结果:327例ADR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中老年患者是ADR的高发人群;涉及抗肿瘤药品种类中其他抗肿瘤药及辅助治疗类、植物来源类和中成药类为主要因素(A类);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及全身性损害为主要因素(A类)。结论:抗肿瘤药物是医院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针对其发生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加强管理和监测,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降血脂药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获取579名患者的降血脂药不良反应报告记录,药物名称统一用“药物名+剂型”格式进行规范,不良反应描述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创建的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WHO Adverse Reaction Terminology,WHO-ART),构建不良反应匹配词典。随后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集进行多维度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75.4%)为主,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胸闷、瘙痒、呼吸困难;累及器官系统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损害(61.1%),临床表现为发热、不适、厌食等。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给药途径是影响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的因素。结论:降血脂药的不良反应常涉及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多器官系统,给药途径对不良反应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有些药物在撤药时可引起不良反应。其中 ,能引起撤药反应的药物有乙醇、阿片类、镇静催眠药及抗惊厥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震颤麻痹药、拟交感神经药、皮质类固醇类、抗高血压药和抗心绞痛药 ,以及治疗血栓形成的药物。新生儿也可遭受母体撤药症状的影响。对某些药物如乙醇或阿片类产生身体依赖性的病人 ,当不再接受此类药物时可能发生疾病[1,2 ] 。在某些场合 ,症状或体征的发作可能是由于药物的累积影响 ,仅仅在时间上与撤药一致而已。而且当一个药物不再给予时 ,药物所治疗的疾病症状和体征的复发 ,可能作为一种撤药反应被错误解…  相似文献   

5.
他巴唑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主要药物之一。然而,该药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的严重不良反应。据统计,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服用他巴唑的过程中,粒细胞缺乏症的突发率为0.1%~0.8%[1]。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药物对骨髓造血系统的直接损害、破坏定向干细胞和初级干细胞而致粒细胞缺乏,并与血液或骨髓储存的成熟粒细胞破坏有关[2],也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3]。如不及时处理,会增加病人的感染机会,甚至因败血症而引起死亡[4]。粒细胞缺乏症的首发症状中有发热、咽痛[5]。现将我科2001~2006年收治的14例他巴唑致白细胞下降及粒细胞缺乏症进行分析,旨在为…  相似文献   

6.
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监测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系统地观察我院2年内诊治的所有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84例肝功能损害及265例其他不良反应;肝功能轻度异常52例(4.96%),中度异常26例(2.48%),重度异常6例(0.57%)。265例不良反应中,发热96例(9.16%),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61例(5.82%),血尿酸增高32例(3.05%),头晕19例(1.81%)、皮疹12例(1.14%),其他24例(2.29%)。结论抗结核药易引起药物性肝炎,用药期间应注意肝功能检测及其他不良反应,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注意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加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重视,并掌握一般处理原则.方法 对2009年6月30日~2010年3月7日第七轮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符合入组条件的53例患者在全程督导下抗结核治疗时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引起不良反应非常多见.5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下:恶心呕吐44例,占83.02%;肾功能异常19例,占35.85%;肝功能异常18例,占33.96%;头晕耳鸣10例,占18.87%;皮疹药物热8例,占15.09%;低钾血症7例,占13.21%;甲状腺功能减退6例,占11.32%;血液系统异常2例,占3.77%;其他6例,占11.32%.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抗结核药物更为复杂、更易出现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患者中断治疗,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必须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应及时发现及时正确鉴别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8.
药物不良反应造成门诊退药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虹  谷央丽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7):442-442,419
目的从门诊退药情况的分析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根据医院2004年11月-2005年5月224例门诊病人的退药申请单,统计分析因药物不良反应造成退药的情况、退药品种以及不良反应的类型等。结果224例退药中,因不良反应的发生而退药141例,占总数的62.95%,其中抗菌药物有24种110例,占种类数的75%,例次数的78%;141例不良反应中84例为皮肤过敏反应,占总数的59.57%;因静脉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为113例,占总数的80.14%。结论门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从侧面反映出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60例环丙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环丙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94-2004年收集到的有关环丙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中,不良反应共累及11个器官(或系统),其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44.3%;其次为呼吸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分别占13.4%,12.4%;严重不良反应有2例,其中死亡1例,主要表现为高热、双眼睑水肿、散在出血点、呼吸困难、全身黄染、心搏加快、胸闷、头晕等。[结论]环丙沙星注射液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使用该药时应注意监测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感冒通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冒通是临床上治疗感冒最常用药物之一,其主要成份为双氯灭痛。双氯灭痛为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此类药对胃肠道、肾脏有一定损害。近年来国内有许多有关感冒通促使消化这溃疡出血,引起血尿(尤以小儿为甚),致血液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本文通过综述部分国内感冒通不良反应的文献,以引起临床医师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 ,但药物也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能对患者造成损害、残疾 ,甚至死亡。药源性疾病现已成为主要疾病之一 ,在美国 ,它位于心脏病、癌症、肺病、中风之后 ,成为第 5位导致死亡的疾病。据报道[1 ] ,美国医院患者因发生的药源性损害而死亡的病例每年约 10万。这一切说明 ,药源性疾病已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成为全球性问题 ,应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多种抗菌药物使用后都可以引起过敏反应 ,哮喘是这类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本文就近年来国内报道的有关抗菌药物所致哮喘情况 ,综述如下。1 氨苄青霉素周燕辉等报道[2 ] …  相似文献   

12.
1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研究我院最近3年来100例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观察其特点,为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我院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我院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报告单,共100例患者,对其年龄、性别、药物、给药方式与不良反应的累及系统等进行统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症状的受累系统统计结果:神经系统20例(20.00%),消化系统15例(15.00%),皮肤23例(23.00%),免疫系统7例(7.00%),心血管系统15例(15.00%),精神活动5例(5.00%),血液系统7例(7.00%),呼吸系统5例(5.00%)泌尿系统3例(3.00%);给药方式统计结果:口服给药30例(30.00%),静脉给药60例(60.00%),肌肉注射给药10例(10.00%).结论 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其一定的规律性,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把握其特点,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10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进行分析,以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抗结核药所致的10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细胞损伤型86例,胆汁瘀滞型10例,混合型12例。轻度异常62例,中度异常38例,重度异常8例。HR方案组肝损害发生率为10.24%;HRZ方案组肝损害发生率为14.7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5)。HBsAg阳性组肝损害发生率56.67%;HBsAg阴性组肝损害发生率7.4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0.01)。结论抗结核药易引起药物性肝炎,用药期间应注意肝功能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效抗精神病药注射液引起药物副反应的原因及危害。方法:对注射长效抗精神病药注射液引起药物副反应的5例住院患者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注射长效抗精神病药注射液引起药物副反应,对患者有损害,对治疗有影响。结论:应加强长效抗精神病药注射液的对症使用,提高依从性,避免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某院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药品不良反应严重指数进行计算评价,探讨药物使用情况关联信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某院上报的191份严重不良反应,根据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计算各类药物的严重指数并分析评价。统计报告中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转归情况,通过关联分析探讨其彼此间联系。结果:191例报告中,男性100例,女性91例。报告数排名前5的药品分别为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注射用阿糖胞苷、顺铂注射液、注射用硼替佐米、注射用卡铂。药品不良反应严重指数排序前五类药物分别为血液系统药物、营养药物、抗感染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ADR累及器官或系统涉及最多的为血液系统损害,临床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板减少等。关联分析发现血液系统损害与静脉滴注、抗肿瘤药物及好转关联密切。结论:临床使用药品不良反应严重指数较大的药物时,应加强监测不良反应,谨防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肿瘤患者时,应注意血液系统损害的ADR发生,定期复查血常规,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药物不良反应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北京天坛医院近日通过收集本院一年中发生的 400余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研究发现,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涉及9大类、6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中药制剂,再次为神经系统药物。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皮肤损害、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的损害等。为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调研了本院2004年404例不良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门诊退药处方特点,减少门诊退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统计门诊2007年1~9月的退药处方1292张,按退药率,退药科室,药物剂型,药物种类,退药原因进行分类,[结果]儿科退药多,注射剂退药多,抗生素退药多,退药主要原因是不良反应和一些不合理用药,[结论]通过分析退药的特点,加强合理用药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减少门诊退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相似文献   

18.
拉莫三嗪(LTG)为一种新型抗癫痫药,与具有肝诱导酶抑制作用的丙戊酸(VPA)合用半衰期延长,且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与血药浓度增高的不良反应的增加[1-3]。海洛因主要在肝脏代谢,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4]。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前后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5],癫痫发作在临床上也时常有个案发生,拉莫三嗪可用于脱毒后病人的抗抑郁及癫痫,且可与丙戊酸合用,以增强疗效。本研究旨在探索拉莫三嗪在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及丙戊酸对其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与正常人是否相同,以便确认在脱毒后的病人应用拉莫三嗪及丙戊酸是否与正常人相同。对象…  相似文献   

19.
抗结核药常见不良反应中的血液系统异常易漏诊。现报告1例引起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引起大家重视。  相似文献   

20.
2011年蚌埠地区250例抗肿瘤药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  邢蓉  许健 《实用全科医学》2014,(9):1527-1528
目的了解2011年蚌埠地区抗肿瘤药所致不良反应(英文简称ADR)的发生情况,总结抗肿瘤药发生不良反应规律,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利用ADR监测网络,对蚌埠地区2011全年度上报的250例抗肿瘤药品的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为较易发生不良反应人群;其例数为128例,所占比例为51.20%,40-49岁和50-59岁比例相当,分别占18.80%和19.60%,本次研究中小于18岁的人群中暂没有ADR病例的上报;男性患者使用抗肿瘤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数量多于女性患者(148∶102)。抗肿瘤药的ADR表现:发生消化系统反应的患者数量最多为137例(占51.89%),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其次为皮肤系统47例(占17.80%),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有其他系统(主要为血液系统)反应的患者数量也较多44例(占16.67%),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一般ADR主要发生于用药后的1 d;蚌埠市区几家大型医院的抗肿瘤药物的品种数明显多于基层医疗单位;在六类抗肿瘤药物中,监测到以其他类抗肿瘤药发生的ADR发生例数最多,其中主要为铂类抗肿瘤药。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应继续加强抗肿瘤药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抗肿瘤药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肿瘤药提供参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厂家抗肿瘤药药物说明书中标明的不良反应不全面,应及时跟踪更新,以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