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根据病情给予脱水剂、神经保护剂、阿斯匹林等治疗,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4mL腹壁皮下注射,ql2h,连用10d,加用通心络胶囊1.14g,每日3次,连用15d;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5d。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分别为43.2% vs 21.4%,P〈0.001;93.2% vs 54.7%,P〈0.001)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81±4.02 vs 15.21±3.43,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与通心络胶囊能明显协同改善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用药脉络宁、维脑路通、尼莫地平、胞二磷胆碱等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有效率87.5%,两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相同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2组低分子肝素用量相同,5 000U腹部皮下注射,2次/d,连用2周.对照组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次/d,连用2周,治疗组阿司匹林300mg口服,1次/d,连用2周.2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急性期,低分子肝素同等条件下,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d临床疗效优于100mg/d.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微泵注射普通肝素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8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微泵注射普通肝素组和对照组。入院后2组根据病情给予脱水剂、神经保护剂、阿司匹林等治疗,肝素组同时立即给予微泵注射普通肝素(4.25~8.50U/min)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微泵注射普通肝素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分别为43.3%vs21.2%,P<0.001;93.4%vs54.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80±4.02vs15,20±3.43,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均无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 微泵注射普通肝素能明显改善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梁丹 《医学文选》2005,24(4):520-52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对照组48例常规使用血塞通、20%甘露醇、脑保护剂,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4000U腹部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7d。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90·0%)高于对照组(70·8%),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陈士东   《中国医学工程》2011,(4):69+71-69,71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1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腹壁皮下注射,每隔12h注射一次,连用7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腹壁皮下注射,每隔12h注射一次,连用7d;,同时给予尤瑞克林0.15PNA单位,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1h内滴注完毕,每天1次,连用14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显著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赵功伟 《大家健康》2013,(15):101-102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病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和局部脑血流的影响,研究论证通心络胶囊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通心络胶囊的药理作用进行扩展分析。方法:2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医药的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每次给予患者4粒的通心络胶囊,每日3次,半个月为1个周期。连续服用两个周期以后进行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包括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2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组的总成功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的医药作用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功效。结论:通心络胶囊的治疗是完全安全和有效地。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利春 《中原医刊》2005,32(9):13-1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10d,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d;对照组仅用同剂量、疗程的低分子肝素。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均进行监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对进展型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发病48 h内的120例急性脑硬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尿激酶25万u静脉滴注,连用3 d,之后改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5 d。结果治疗组2周末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8.3%(P<0.05),2周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血副作用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无颅内出血。结论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30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皮下注射,1次/天,连用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与丁咯地尔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治疗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4100U脐周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用7d,丁咯地尔1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d;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判定疗效,检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显效率亦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后比较,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现出血性脑梗死情况。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进展型脑梗死是较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钙与通心络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通心络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IU/次,每12小时一次,连用7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KPTT)、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PL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为86.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T、KPTT较治疗前延长,Fg减少,但均未见严重出血现象。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通心络胶囊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3.
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0.9%的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日,连用14d;同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7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7d。于治疗前及治疗14d后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于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降纤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纤酶、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7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钙组(对照组),观察治疗后1、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能较好地阻止梗死进展;治疗14d后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纤酶、低分子肝素钙均为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有效药物,而降纤酶更有效阻止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5.
梁丹 《微创医学》2005,24(4):520-52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对照组48例常规使用血塞通、20%甘露醇、脑保护剂,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4000 U腹部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7 d.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90.0%)高于对照组(70.8%),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发病6 h~24 h)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观察组 (40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AXaIU/次,每日两次腹部皮下注射,连用10 d,同时使用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拮抗剂、抗血小板制剂、改善微循环的中药制剂、脑保护制剂等治疗2周.对照组除未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外,其他同治疗组,并与治疗前、治疗14 d、90 d后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近期显效率(37.5%)及远期显效率(8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7.5%和52.5%),均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相对比较安全,并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使用丹参注射液及胞二磷胆碱静滴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6000U,腹壁皮下注射,2次/d,连用7d。14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液粘稠度降低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王临娟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9):110-1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天;奥扎格雷钠8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天。对照组仅用同剂量、疗程的低分子肝素钙。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均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检测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能有效中止病情进展,提高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应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局部脑血流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局部脑血流变化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关系.方法脑梗死患者3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两组分别给以相同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0d,互为对照;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SPEST ROI技术测定其病变及健侧镜像ROI区内的平均放射性计数,以了解局部脑血流变化,治疗前后每一患者均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31例患者治疗前皆有不同程度局部脑血流减低,服用通心络后原脑血流减低区和对侧大脑半球镜像区皆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显著(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流改善不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亦不明显.结论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脑血流改善有作用,同时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的124例进展型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62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7d后改为肠溶阿斯匹林口服,对照组开始即口服肠溶阿斯匹林。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在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监测血常规,PT、APTTI、NR。结果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4d后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治疗组96.8%,对照组79.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显效率治疗组80.6%,对照组53.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能有效阻止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