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对105例病人进行了研究。这些病人曾在医院和门诊中治疗了1—4年。所选病人均具有频繁的情绪波动。在过去若干年中,每年至少有一次发作。躁狂抑郁反应一组例数最多,其特征是躁狂或抑郁发作或二者兼有。其他情况包括:反复的反应性或更年期抑郁发作;表现为周期性的分裂情感反应;以及某些具有周期性躯体症状和人格改变(没有躯体病和精神病原因)的病人。一些病人的碳酸锂治疗开始于一次躁狂发作之时,另一些病人的治疗开始于一次抑郁发作治愈以后,还有一些病人是在正常阶段开始治疗的。碳酸锂的剂量一般是300毫克,每日三次。以保持血含量在0.5—1.5毫当量/升之间和避免副作用而增减剂量。血锂含量在最初四周测定二次,或在剂量稳定  相似文献   

2.
锂治疗对心电图和血清电解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982年8月~1984年1月我科住院病人使用碳酸锂治疗50例的心电图和血清钠、钾观察结果。 对象和方法 对口服碳酸锂(上海黄河制药厂生产,0.25g/片)治疗,能配合心电图检查的病人,治疗前检查心电图(常规9个导联)和血清钠钾测定。本组病例均为首次锂治疗,其中男性42例,女性8例。20~30岁37例;31~50岁8例;51~60岁5例。按DSM-Ⅲ标准诊断为躁郁症躁狂型35例,抑郁症1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13例,精神分裂症伴有躁狂症状1例。治疗中10~15天复查一次。血清锂、钠、钾用英国CORNING450型火焰光度计测定。住院观察时间2~3个月。 本组病例因病情需要,住院初期(7天左右)合并氯丙嗪(100~200mg/日)治疗3例,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3.
锂盐治疗重性心境障碍有肯定疗效。然而长期锂治疗可引起胃肠道、神经系统和肾脏严重副作用。本文比较了锂单次服用与分次服用时的副作用,靶器官的功能和精神稳定状态。方法:样本包括20例(男16,女4)连续就诊的心境障碍病人,年龄18~64岁,男性平均44岁,女性43岁。10例病人每日给一次锂盐,另10例病人每日给3~4次,逐渐转换为每日两次进入研究。平均锂治疗时间4.4年,日平均剂量是1008±316mg。稳定治疗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高钠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住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468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并发高钠血症28例,男性21例,女性7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66岁;脑出血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梗死8例(包括6例大面积脑梗死),所有病人均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和肾脏病史。 所有患者均在住院24小时内抽血检测血清钠、钾、氯、钙;住院期间有二次或二次以上复查血电解质的结果。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 根据血清钠>145mmol/L诊断为高钠血症,468例CVD患…  相似文献   

5.
按ICD-8标准,收集躁郁症者100例。将病人分为3组:第1组,19名(女11名),从未服过锂,作为对照组,中位数年龄46岁(22~65岁),双相障碍9名,单相7名,其余为激越性反应性精神病。第2组25名(女15名),服锂1~5年,年龄同上,双相17名,单相7名,1名激越性反应性精神病;第3组,56名(女42名),服锂10年以上,中位数年龄55岁(35~71岁),双相者36名,单相20名,其中有6名为了治疗甲低同时服左旋甲状腺素1年以上。了解所有病人服药史、吸烟习惯、酒量、既往和现在重大疾病及家族史。由二位有经验的内分泌医生判断有无甲状腺肿。  相似文献   

6.
锂盐有无抗忧郁作用,众说纷云.作者选择了21例住院的中度或重度忧郁症患者,轮流用安慰剂和碳酸锂进行对照研究.其中13例是双相型忧郁症,8例是单相型忧郁症.每个病人均先给安慰剂7-15天,而后给碳酸锂,剂量增加至临床症状开始好转,血浆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对45名内源性忧郁症用三环抗忧郁剂合并碳酸锂(简称锂盐组)和三环抗忧郁剂附加安慰剂(简称安慰剂组)治疗的双盲试验结果。锂盐组20例,平均年龄47.5岁,安慰剂组25例,平均年龄50岁。试验时间四至六星期。通过临床检查来观察锂盐是否对抗三环抗忧郁剂的抗忧郁效果。三环抗忧郁剂开始量25mg,每日三次。逐日增加25mg,至75mg每日三次后不再增加,同时分别用碳酸锂(300mg)和安慰剂。在治疗的第七天作血浆锂的浓度测定,保持血浆锂浓度在0.8至1.3毫克当量/升之间。观察结果表明,锂盐组在一与四星期后比安慰剂组显示出较大的进步。但疗效与忧郁的发作次数、起病形式(“急性的”“一般的”或“隐袭的”)、病型(单相的或双相的)以及性别、年龄等均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锂治疗时牛皮癣恶化者已有16例报告;用锂后始见牛皮癣者有1例报告。本文描述1例患者于碳酸锂治疗后出现牛皮癣,算是第二例。病例报告:27岁单身男性,因急性妄想型精神分裂症首次住院。采用三氟拉嗪30mg/日和盐酸苯海索2 mg一日二次治疗,住院一月后出院。  相似文献   

9.
不少学者在研究情感性精神病时,注意到锂在红细胞内外的浓度具有一定差别,称之为锂比值(Lith—ivm Ratio)。有人认为双相与单相患者的锂比值不同;有人认为锂比值高低可以预言锂剂疗效好坏;等等。Pandey,Dorus等感到活体测定锂比值会受到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老年急性中风后血糖浓度与应激激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作者连续测定了23例住院病人(男16例、女7例,年龄75~92岁,平均80岁)的血样本。病人均于病后24小时以内入院,入院后立即采血样,包括血糖、皮质醇、儿茶酚胺、胰岛素、C-肽、高血糖素和乳酸盐,并分别于次日和第2、3、7、14天采空腹血,其中血糖和皮质醇在第30天和90天时复查一次。病人排除糖尿病和皮质激素用药史。研究期病人未给予任何特殊疗法,包括脱水剂。病人中风后随访6个月或至死亡。并采用记分法分  相似文献   

11.
1983年Rongel-Guerra等报导的双相抑郁病人颞叶及额叶核磁共振(NMR)研究表明,锂治疗前质子T_1松弛时间(proton T_1relaxation time)异常增长而锂治疗后开始正常。由此,本文作者假设双相抑郁病人血红细胞可以反映NMR质子T_1松弛时的变化。方法:用RDC标准评定8例抑郁症病人(6例双相、2例单相)。于锂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分别取血样。每例锂剂量为900~180mg/日,于锂治疗第一周后与确定第二质子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用卡马西平治疗下述10例病人:4例双相性患者和2例分裂情感性患者,他们在住院期间用锂盐治疗时效果不佳或因不能耐受锂盐的副作用而放弃治疗。一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对多种高剂量神经阻滞剂治疗不发生反应,但事前未用过锂治疗,3例是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1例慢性癫痫、1例脑性瘫痪、1例 EEG 发现右额局灶改变)而同时有情感性症状。对所有病例都按 DSM-Ⅲ诊断标准作出  相似文献   

13.
贪食症是一种伴有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常见疾病,治疗一般较难,唯行为疗法和抗抑郁剂治疗有一定的疗效。本文作者将报导用锂治疗14例贪食症病人及随访结果。方法本文作者在1982年10月~1983年8月用锂治疗14例女性贪食症病人,年龄18~34岁(24.6±4.9岁),符合DSM-Ⅲ贪食症的诊断标准,且不同时伴有神经症性厌食。病程l~10年,贪食发作次数为每周3~70次。除1例患者外都有呕吐现象,5例(包括未发生呕吐的1例)滥用缓泻药和利尿剂、6例有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首次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患者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首次DSA检查阴性的sSAH患者的临床特点、CT及DSA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53例病人中,DSA复查21例,发现3例动脉瘤;MRA复查18例,CTA复查2例,均无阳性发现。全部病人电话或门诊随访0.5~4年,41例复查病人中1例因再出血在内科保守治疗痊愈,其余病人预后良好;12例未复查病人中1例由于再发出血在外院发现高颈段血管畸形,1例在等待复查过程中死亡,1例半年后因再出血死亡。结论首次DSA检查阴性的sSAH患者需行二次复查,特别是影像学有明显特征者,必要时加行高颈段脊髓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5.
氯氮平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白细胞异常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本院首发精神分裂症且单用氯氮平的住院病人共260例,28例出现白细胞减少症(下称异常组),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31.46±9.35)岁,以未出现白细胞减少症的同期住院且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年龄30.46岁±9.05岁)。二组病人均无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重大躯体疾病史,入院时白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内。在治疗第1-6周内,每周末检测血常规1次,若发现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以下,且经复查仍然如此,立即减少或停用氯氮平剂量,同时合用升白细胞药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我院近年来应用卡马西平、碳酸锂和锂盐并用氯丙嗪对39例躁狂症的治疗进行分析,目的是对这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作一比较,以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观察对象:本组观察病例为我科住院确诊的39例躁狂症(DSM-Ⅲ标准)病人。其中女30例,男 9例;年龄15~65岁,平均28.8±11.45  相似文献   

17.
方法:108例分裂症患者,男65例,女43例,年龄31.7±10.4岁,住院期为19.6±43.8月,总次数为4.5土4.4次。28例曾用ECT治疗,全部患者曾用神经安定剂治疗,8例符合DSM-Ⅲ物质滥用、15例符合酒精滥用的诊断标准。情感障碍50例(双相24例,单相 26例),双相患者男女各12例,年龄为35.5±14.3岁,住院总次数为5.8±4.7。11例曾用ECT治疗,19例曾用神经安定剂治疗,1例符合物质滥用,2例符合酒精滥用的诊断标准。单相患者男12例,女14例,年龄为37.3±13.3岁,住院期为6.2±8.2月,总次数为3.6±3.5。13例曾用ECT治疗,3例符合酒  相似文献   

18.
一些研究报告血中高香草酸(HVA)含量可以平行地反映脑多巴胺(DA)的转换。精神分裂症病人血中HVA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本文测定了23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服用及停用神经阻滞剂后血浆HVA含量,探讨病人病情变化与血浆HVA含量的关系。方法:按DSM-Ⅲ-R及研究用诊断标准选择23例慢性分裂症病人,平均年龄38.5±11.2岁,病程16.4±10.5年,住院8.0±6.4次。病人入组前至少用神经阻滞剂治疗3月,入组后以不变剂量维持治疗1月,然后突然停药观察6周。在药物治疗的最后一周采血测定HVA含量作为基础值,随后6周停药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口服碳酸锂与口服抗精神病药物病人的血钾浓度进行了比较。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受试对象。实验组为口服碳酸锂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21.4岁对照组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有40例(男性3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22.5岁)。采用火焰光度分析法,对口服锂盐患者的血浆进行血锂、血钾含量的测定,并  相似文献   

20.
红细胞膜锂转运机制包括锂-钠逆向转运(LSC)、锂-钾同向转运(LPC)及锂被动扩散(PLD)。70年代起陆续对这些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情感性疾病中,这些系统的活性下降。本文探讨了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中锂转运机制的改变。方法:本研究在27名精神分裂症、27名情感性障碍及18名对照受试者中进行。精神分裂症组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19~48岁。抑郁症组男性8例,女性19例,年龄24~52岁,其中单相18例,双相9例。诊断采用DSM-Ⅲ-R标准。患者均无严重的内科疾病史,女性无口服避孕药史。对照组18例,男性7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