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总结"4·20"芦山地震后邛崃市卫生防疫工作模式及其效果,为震后卫生防疫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结合灾后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救灾防病工作阶段性评估、各项卫生防疫工作及专项调查记录等,对"4·20"芦山地震后邛崃市卫生防疫工作模式及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震后成都市各级卫生防疫队伍即刻反应,紧急调度人员、物资赶赴邛崃市,成立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迅速完成灾后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开展各项灾后卫生防疫和专题调查工作,震后1月邛崃市受灾乡镇传染病发病形势平稳,集中供水水质和病媒生物密度处于可控状态,群众防病知识得到普及,重点部位的隐患及时得到消除。结论震后完善的防病工作模式和机制,以及综合的防病措施,是震后卫生防疫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汶川县“5·12”地震瞬间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并与其他各种影响因素协同作用,导致地震后灾区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1〕。尤其是灾害可滋生疫情暴发流行的环境,加快病原体的扩散和传播速度,极易造成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2〕。北川县也属于地震灾区,为迅速摸清震后北川县漩坪乡公共卫生状况,分析该乡可能发生的传染病,于2008年7月,山东省烟台市第三批卫生防疫队对震后漩坪乡进行了公共卫生状况调查及传染病流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3.
九洲体育馆位于绵阳市郊,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从5月12日至7月1日,该体育馆承担了:北川县城及其周边主要乡镇的受灾群众临时安置任务,在最高峰,该体育馆安置人数达到5万人。海军卫生防疫分队于5月17日按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命令进驻该地组织实施卫生防疫工作。根据卫生防疫特点结合体育馆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统一协调、防治结合、随时监控、立即处置的措施,重点抓好环境卫生、饮食饮水供应、传染病防控、杀灭蚊蝇等工作,整个保障期间未发生1例传染病和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防疫工作的全面落实为配合震后安置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5.12"地震后3年绵阳市卫生防疫工作措施与效果,旨在确保大灾之后三年无大疫的控制目标。方法搜集、整理绵阳震后传染病疫情资料及卫生防疫工作相关报表与专题调查及报告,提出相关卫生防疫措施:整合资源、统筹指挥,卫生防疫工作覆盖到村;规范应急处置,统一技术方案;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和消杀防疫,消除病媒生物性疾病隐患;防止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发生,严格食品卫生监督监测;保证灾区饮水安全,加强现场监测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加快能力恢复,注重疫情监测报告与分析;加强应急接种,建立有效免疫屏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灾后卫生防病知识,开展灾民安置点及学校卫生督导检查,控制群体危险因素发生;开展病媒生物监测,防止媒介生物孳生,研究"5.12"地震后3年绵阳市卫生防疫工作状况,分析卫生防疫工作效果。结果由于卫生防疫工作应对措施得当,灾区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截止2011年1月未发生甲类传染病及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4.0938/10万)较地震前(2008年)同期水平(29.1069/10万)下降了17.22%。结论 5.12地震后绵阳市卫生防疫工作措施,科学有效,处置有力,确保了大灾之后3年无大疫的控制目标,对特大自然灾害后的卫生防疫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四川长宁"6.0"级地震灾区阶段性公共卫生状况与灾区居民健康需求。方法 2019年6月20日,通过调查问卷和现场访谈的方式,对长宁县双河镇、珙县巡场镇11个临时居民安置点进行快速调查评估。结果 11个被调查的临时安置点中,有10个为集中安置;饮用水方面,10个安置点的饮水以瓶装矿泉水为主,7个安置点的生活用水为自来水,其余4个为应急供水;食品主要为民政部门提供的方便食品和热食餐盒,10个安置点为集中供餐;环境卫生整体状况良好,震后初期个别安置点附近存在随地大小便、粪便暴露的情况;安置点均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结论地震灾区整体公共卫生状况良好,但部分临时居民安置点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状况有待改善,需注意加强灾区饮用水卫生、重视安置点环境卫生,加强健康教育,重点关注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等灾后常见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地地震频发,大地震可以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死亡者尸体埋于废墟下;幸存人员瞬间失去衣、食、住等最基础的物质生活条件;水井、厨房、澡堂、厕所、垃圾箱等生活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停水、停电、交通瘫痪、通讯中断;下水排放系统遭破坏后,污水、粪便、垃圾等形成大量传染源;灾民大批流动,露宿或临时居住防震棚;他们的正常生活规律被打乱,机体抵抗力下降。上述震后状况极有利于传染病的暴发、传播和流行。因此,为了确保大地震后无大疫,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应急预案,迅速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5.12"汶川地震灾害后德阳地震灾区卫生防疫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5.12"特大地震灾害后,德阳地震灾区不同时期卫生防疫面临的状况、突出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对不同时期防疫策略、措施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可对今后应对类似重大突发事件提供理论依据、借鉴和启迪。[结果]震后10个月,德阳地区未发生与地震相关的重大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疫情、饮用水污染事件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区卫生防疫体系恢复常态,卫生防疫应急能力在实战中得到提升。[结论]一系列防控措施行之有效,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地震灾后学校卫生防病措施,为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地震后的学校卫生防疫工作进行定性、定量描述性分析。结果本文作者根据"8.03"鲁甸地震后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实践,分析灾区学校采取的传染病风险评估、技术培训、疫苗群体接种、健康教育、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疾病监测等方面的卫生防疫措施,经初步评估,鲁甸县地震后3个月学校无传染病爆发,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结论各项卫生防疫措施效果显著,但校医配备、常规工作规范开展是确保地震灾后工作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灾区环境卫生遭受严重破坏,大量群众聚集于简易的临时居住场所,食品、饮用水的获取面临很多的困难,群众的身体、心理状况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对疾病的抵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等公共卫生事件。由于灾区的特殊条件,完成繁杂而具体的卫生防疫任务不仅要靠爱心、勇气与意志,还需要科学的方式和高效的执行力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济南军区联勤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迅速组建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奔赴四川地震灾区。针对震后人畜死亡、房屋倒塌、生态破坏、环境恶劣等严重影响水源水质卫生状况的不利因素,为了解部队饮用水卫生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预防水媒性传染病的发生,保障官兵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8-2012年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疫情特征,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的网络报告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翔安区新圩镇2008-2012年累计报告乙类和丙类传染病15种818例,年均发病率379.40/10万;发病居前5位的依次为手足口病、肺结核、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梅毒。高发人群为散居儿童和农民。结论翔安区新圩镇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有针对性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震后灾民临时安置点传染病流行危险因素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震后灾民临时安置点传染病流行危险因素及防制对策。方法根据笔者在木瓜坪村灾民临时安置点近1个月的卫生防病工作情况,分析安置点存在的传染病流行危险因素:①人员高度集聚;②居住环境及居住条件差;③灾民体质和抵抗力下降;④饮食安全存在隐患;⑤饮用水水量、水质难以保障;⑥缺乏有效的传染病监测、报告体系。采取的防制措施:①建立传染病应急监测体系;②组织开展对安置点环境的清理和消杀工作;③对集中伙食点和饮用水实施跟踪保障;④恢复灾后免疫接种;⑤开展对灾后卫生防病知识的应急宣传。结果临时安置期间,木瓜坪村共有15名村民出现发热、腹泻或发热+腹泻症状,均为散发。未发生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饮水污染事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论①灾民临时安置阶段是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时期;②该阶段的传染病防治必须采取综合防制措施;③建立应急传染病防制网络是灾后防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东莞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政府督查情况进行分析,为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政府督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成立政府层面的多部门联合督查组对各镇街政府的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进行现场督查、重点督查和专项督查,并对督查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各镇街政府、各有关单位的蚊媒传染病防控措施得到落实,基孔肯雅热疫情得到控制。结论政府层面的督查对本次疫情的控制起到重要作用,可借鉴以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政府督查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灾民身体与心理症状调查分析,掌握南坝镇(集镇)救灾安置点灾民们的身体与心理状况。方法按照机械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全部21个帐篷群落中的11个,再从每个帐篷群落中随机抽取1/6户中的全部6岁以上人口,即96户中的486人作为调查评估样本,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调查。结果在6项身体症状调查中,阳性率依次是咳嗽1.85%,咽痛0.82%,皮疹0.62%,发热(≥38℃)和腹泻(≥3d/次)均为0.21%,未发现呕吐者。其中仅22.22%的咳嗽者及时就医。在8项心理症状调查中,阳性率依次是睡眠不好4.94%,紧张不安2.88%,心慌心跳加快2.06%,胸闷胸前不适1.65%,头痛头闷1.44%,发抖发麻0.41%,有时出现对自己失去信心的0.21%,未发现觉得生活毫无希望的灾民。结论南坝镇(集镇)灾民地震后最近一周身体状况尚好,心理状况尚可,与地震后及时实施抗震救灾综合防制措施(包括卫生防疫)有关。有77.78%的咳嗽者未及时就医需要引起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疾病症状出现的机会可能会多一些,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5.
厦门市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厦门市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对艾滋病政策的知晓情况,为在农村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分层随机抽样,于2006年8~10月对厦门市海沧、集美、同安、翔安4个区的20多万户常住人口家庭户主进行问卷调查,再从中抽取10895份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厦门市农村居民艾滋病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预防要点、相关政策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64.4%、52.2%、73.3%和72.8%。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依次是电视媒体、宣传材料。地处近郊的集美区和海沧区知识知晓率等均高于地处远郊的同安区和翔安区。结论农村艾滋病防治趋势不容乐观,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厦门市农村(尤其是远郊农村)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江苏省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问卷方式调查江苏省老年人过去1年跌倒发生情况。结果共调查6 245人,跌倒发生率为2.79%。家庭是老年人跌倒的好发地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跌倒发生率增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生活在农村、丧偶、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住房类型为楼房、体育锻炼较少、行走能力较差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跌倒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与许多因素相关,对于高危人群应该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绵竹灾区灾民流行性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Nm)的带菌现状,提高防治水平。方法:于2008年6月份采集咽拭标本321份,现场接种于巧克力双抗平板分离培养,通过生化鉴定、染色镜检、血清学鉴定、PCR鉴定分群。结果:调查的321名灾民中,分离到Nm2株,均为B群,阳性率为0.62%。结论:绵竹灾区灾民流脑带菌状况以B群为主,带菌率相对较低。卫生防疫、卫生监督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8.
地震毁灭了灾民赖以生存和保障健康的物质基础,生活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紧张的抗震避灾生活导致灾民免疫力下降,极易造成传染病爆发流行。要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就必须把抓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灾后防疫工作,宣传教育先行。要深入调查,了解当地灾后基本情况,分析灾区卫生需求,为防疫工作提供思路。要最大限度提高宣传教育覆盖面,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高灾民自身防护、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要把握准确及时、简洁科学、通俗实用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科学指导灾民救灾防病,多种形式并举,以个别教育为主。传播材料要适合较低文化层次灾民的需求,通俗实用,避免专业术语或"洋文"。  相似文献   

19.
“5·12”地震后江油市卫生防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5.12"地震后江油市安置灾民对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随机抽取好、中、差各1个灾民安置点,在每个帐篷里选择1名18周岁以上灾民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灾民基本情况和对目前卫生防病工作评价。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416名灾民,262名为本地灾民,154名来自外地。灾民对于灾后总的卫生防疫工作满意度83.1%,从高到低的满意度分别为生活用水卫生85.5%、防病宣传83.5%、饮水卫生82.4%、食品卫生77.9%、公厕卫生53.8%。本地灾民点和外地灾民点的灾民对于防病工作的满意度有差异(P0.01)。干部职员的满意度低于其他职业(P0.01)。羌族灾民满意度高于汉族灾民(P0.01)。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职业间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5,P0.01)。蚊子数量越多,发生身体不适的机率越大。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减少身体不适的有效因素。63岁及以下的灾民身体不适症状的发生率低于64岁及以上的灾民(χ2=9.7283,P=0.0453)。结论地震发生后,加大力度消灭蚊子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减少灾民身体不适症状的发生,尤其应为64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卫生防疫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野战医院在抗震救灾中医疗巡诊模块的使用。方法:通过时在汶川、玉树2次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中,医院组建了4~6人医疗巡诊小分队,定期对灾区灾民、救灾部队官兵、地方救灾人员、临时学校师生等进行医疗巡诊工作,提出卫生装备的使用和人员的分工。结果:医疗巡诊便于及早发现疾病,开展健康宣教、卫生防疫、心理疏导等工作。结论:野战方舱医院配置巡诊模块,适合医院抗震救灾医疗救治的保障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