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空气苯浓度与呼出苯及尿酚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苯接触水平和接触者可能受到的有害影响进行卫生学评价。方法对10名苯接触者和6名志愿苯接触者进行研究,用苯呼出气作为生物学监测指标。结果班前呼出苯大多为未检出,班中及班后呼出苯与空气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有密切相关;班前尿酚与空气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无相关,班后尿酚及次晨尿酚均与空气苯TWA浓度密切相关;班中、班后呼出苯均与班后尿酚及次晨尿酚密切相关,且以班中呼出苯与班后尿酚的相关性最高(r=0.9353)。呼出苯的快速排出相为脱离接触10分钟(占班后呼出苯82.25%),其排出稳定相在脱离接触后90分钟左右。接触空气苯浓度TWA7.9~217.8mg/m3时,无论是呼出苯或尿酚在接触后24小时与空气苯均无相关。结论在呼出苯的快速排出相采集终末呼出气可反映工人当时的接触浓度,采集排出稳定相终末呼出气,其浓度较稳定可反映接触者吸收入血液的浓度,并以此来估测环境浓度与接触水平。呼出苯的呼吸排出规律以及采样方便、无损伤,检出灵敏,呼出苯作为接触水平监测指标较其他指标优越。  相似文献   

2.
张茂棠  陈浩  梁宁 《职业与健康》2012,28(2):178-180
目的通过对苯接触工人尿中酚和反-反式黏糠酸的监测与分析,开展低苯环境下苯接触生物标志物研究,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制鞋厂员工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尿液中酚和反-反式黏糠酸浓度,并对作业工人工作场所中苯浓度进行监测。结果接苯工人尿酚浓度与接苯浓度无显著性相关关系,尿中反-反式黏糠酸浓度与接苯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接苯工人班后尿中的反-反式黏糠酸浓度显著高于班前尿(P0.05),吸烟对尿酚浓度影响较小,吸烟者尿中反-反式黏糠酸浓度显著高于非吸烟者(P0.05)。结论低浓度苯工作环境下,尿中反-反式黏糠酸可以作为一种敏感的生物标志物替代尿酚反映机体苯暴露情况。  相似文献   

3.
炼焦工业工人潜在性接触低浓度苯,有必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低浓度苯接触者的生物学监测方法,有人推荐将尿酚做为苯接触工人的生物学监测指标,但因为尿酚的个体间差异大,人们认为,它的测定仅可应用于工人群体。 在两个炼焦厂,个体接触苯的浓度为1ppm,个  相似文献   

4.
人尿中酚,粘糠酸,苯巯基尿酸的生物监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探索接触低浓度苯的生物监测指标,在建立了灵敏、特异的尿中反,反-粘糠酸(t,t-MA)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苯巯基尿酸(S-PMA)的色谱/质谱/质谱(LC/MS/MS)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49位接触低浓度苯的工人及20位非职业接触者进行了生物监测。结果表明:在苯接触浓度低于3.2mg/m3(1ppm)的情况下,作业工人的尿t,t-MA和S-PMA浓度与空气中苯的TWA浓度显著相关;尿酚与空气中苯的TWA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很差。吸烟能增加尿t,t-MA和S-PMA的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可客观反映职业性苯危害的灵敏指标。方法:测定苯作业车间空气苯浓度和33名苯作业工人及4名非苯作业工人志愿者苯接触后呼出苯浓度、血苯含量及尿酚排出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空气苯浓度(4.5~348mg/m3)与血苯含量呈明显正相关(P<0.05);血苯含量与尿酚排出量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在低浓度苯接触时,血苯是一个与毒性相关联的特异性敏感苯吸收指标;尿酚排出量可用作高浓度苯接触工人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尿粘康酸作为苯接触人群生物学监测的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尿粘康酸作为苯接触人群生物学监测的指标曾年华,彭桂福,杨爱初,周炯亮,吴春刚通常认为尿酚是苯暴露者最方便的生物监测指标,但在空气苯浓度较低时,尿酚则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难以准确反映人体对苯的内吸收情况。因此,有必要应用新的、敏感的指标替代尿酚作为低浓...  相似文献   

7.
苯作为工业溶剂,在工业中用量很火。苯进入人体后转变为酚,酚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出体外。因此酚可作为职业性接触苯的生物监测指标。连太兰等报道,接触苯者尿中仅有酚而无甲酚,甲苯代谢产物除马尿酸外,还有少量苯甲酸。接触酚者,尿中仅排除酚而体内的酚不转变成对甲酚。人体正常代谢物尿中存在对甲酚,没有邻、间位异构体。只有接触甲酚者,尿中才会出现邻—甲酚及间—甲酚。综上所述,作为接触苯的生物监测方法,只要能够分离苯酚和对甲酚就能满足苯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8.
苯的两种生物标志物现场应用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年华  宁教中 《卫生研究》1996,25(5):268-270
选择了86名苯接触工人进行现场研究。结果表明当空气苯浓度的几何均值为31.86mg/m3时,代谢物粘康酸的几何均值为3.153mg/g,尿酚则为31.027mg/g。接触的空气苯浓度分别与代谢物粘康酸和尿酚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12、0.7301。接触低浓度苯的人群尿酚与外接触的苯水平相关性较差;但粘康酸无论是在接触高的或低的苯浓度情况下,二者之间均有良好的相关性。粘康酸在对照组检出水平极低。提示:粘康酸可替代尿酚作为苯的生物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在人体内乙醇对苯代谢的影响,探讨乙醇对苯职业危害的影响及合理地利用尿酚作为苯接触者生物学监测指标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选择:喷漆车间健康男性工人10名,年龄20~30岁,既往无肝肾病史,近三个月内无服药史,接触空气苯浓度均在10.4~38.3mg/m~3之间。  相似文献   

10.
尿中粘康酸HPLC方法检测在苯生物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粘康酸是苯代谢产物中的一个极小分支,由于其在体内极低的本底值而受到重视。本研究采用强阴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尿样,用HPLC—UV检测苯作业工人班前班末尿粘康酸浓度,并与尿酚及个体苯加权平均浓度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苯作业工人尿粘康酸与尿酚、苯加权平均浓度三者之间良好相关,尿粘康酸比尿酚具备更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能在个体苯加权平均浓度约3.8mg/m ̄3水平区分个体苯接触,尿粘康酸在苯生物监测中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对苯作业进行卫生学评价时,目前依靠作业环境空气中苯浓度的测定,但由于生产变动因素的影响,空气中苯浓度很不稳定,单测定苯浓度不易正确地反映整个接触过程的实际情况。有些作者认为,酚是苯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尿酚排出量能较全面地反映作业环境苯污染的情况和机体的负荷状态。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苯作业工人尿酚排出量与接触苯浓度关系的探讨,为以尿酚量作为接触苯的评价指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苯作业工人的接触和健康所受危害程度的评价,多采用尿酚排出量和血液学方法,但都欠灵敏。本文就职业性苯接触的呼气监测来评价环境空气浓度及人体吸收水平,为健康监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苯,甲苯,二甲苯暴露人群遗传毒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研究苯系物职业接触人群的生物标志物,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系统(HPLC-EC)分析87名苯接触工人及30名对照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同时检测工人个体接触空气苯浓度及尿粘康酸(TTMA)、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MN)及白细胞(WBC)值。结果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8-OHdG、MN、尿TTMA在苯接触人群增高显著,8-OHdG与空气苯、尿TTMA存在良好相关,且8-OHdG与MN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结果提示:苯可诱导职业接触人群DNA氧化损伤,苯的遗传毒性机理可能是通过多位点、多作用机理、多遗传后果所致。8-OHdG可作为苯系物职业接触人群的生物标志物,影响苯接触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8-OHdG形成的因素有性别和甲苯。  相似文献   

14.
尿粘康酸在苯的生物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苯暴露的生物标志物,应用改进的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了128名苯接触工人及40名对照人群的尿粘康酸含量,同时测定了其尿酚含量。结果表明,当空气苯浓度为41.49mg/m3时,接触工人的尿粘康酸含量为(5.47±7.94)mg/gCr,尿酚为(39.09±42.59)mg/gCr。对照人群的尿粘康酸含量为(0.13±0.09)mg/gCr,尿酚为(16.01±11.33)mg/gCr(均为肌酐校正值,xG±s)。苯接触工人的尿粘康酸含量与所接触的空气苯浓度及尿酚含量呈良好的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87,0.8204。尿粘康酸在人群中本底值低,反映苯的内吸收情况比尿酚更特异、敏感,更适于低浓度苯暴露的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15.
刘庆宪 《卫生研究》1998,27(5):303-304
苯作业者呼出苯的生物学监测刘庆宪(上海市卢湾区卫生防疫站,上海200025)利用呼出苯作为生物学监测指标,对接触水平和接触者可能受到的有害影响进行卫生学评价,为此我们对苯作业者的呼出苯排出动态及其与空气苯浓度、苯的代谢产物——尿酚的关系作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苯的生物监测方法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苯的生物监测及进展情况。研究表明尿酚及呼出气中苯不适于作接触低浓度苯的生物监测指标。尿中的t,t-己二烯二酸与S-苯基巯基尿酸则可作为接触低浓度苯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三氯乙烯对接触工人外周血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空气中三氯乙烯 (trichloroethylene ,TCE)浓度和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及尿中三氯乙酸 (trichloroacticacid ,TCA)浓度的剂量 反应关系 ,在染色体水平上探讨三氯乙烯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接触 反应关系。方法 选择接触三氯乙烯至少三个月的工人和无接触三氯乙烯及其它有毒物质的某防疫站就业前体检工人作为研究对象 ,测定空气中三氯乙烯浓度、个体接触三氯乙烯浓度、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和尿中三氯乙烯的浓度。结果 接触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有升高 (P <0 0 1) ;个体接触三氯乙烯浓度和尿中三氯乙酸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r =0 .761,P <0 0 0 1) ,而个体接触三氯乙烯浓度、尿中三氯乙酸浓度与外周血微核发生率均无相关关系。结论 ①本现场研究表明三氯乙烯接触可导致微核生成增加 ;但不能确定三氯乙烯的遗传毒性作用 ;②尿中三氯乙酸浓度可以作为三氯乙烯接触水平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常州市钟楼区工业企业苯系物的职业病危害。方法对辖区内29家使用苯系物的工业企业进行苯系物监测,对782名接触苯系物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浓度合格率为83.7%,甲苯浓度合格率为89.2%,二甲苯浓度合格率为91.1%。苯系物接触组工人白细胞下降检出率为13.9%,非接触组为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系物接触组工人血红蛋白下降检出率为5.6%,非接触组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系物接触组女工白细胞下降检出率为19.2%,男工为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系物接触组女工血红蛋白下降检出率为8.4%,男工为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系物接触组男工高血压检出率为21.6%,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检出率为18.7%,肝胆疾患检出率为25.9%,均高于女性的12.0%、3.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区工业企业仍存在苯系物的职业病危害。为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企业需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改革生产工艺,采取有效的通风排毒措施,确保苯系物的浓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同时加强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和敏感人群,尤其要加强女工的保护,避免职业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长期低浓度苯系物接触的早期职业健康损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长期低浓度苯系物接触对作业工人的早期职业健康损害。方法①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系物浓度检测与评价;②对接触组106人和对照组110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测定血清中氧化—抗氧化指标和遗传损伤指标。结果①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系物浓度低于国家卫生标准;②接触组神经衰弱、牙龈出血、女工月经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WBC和PLT均数低于对照组(P0.01),氧化指标SOD活力、MDA含量以及遗传损伤指标(微核,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和染色体畸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长期低浓度苯系物接触可造成神经、血液、氧化—抗氧化以及细胞遗传学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呼出苯和血苯作为生物接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两皮鞋厂的30名(男11名,女19名)苯作业工人,分别监测其呼出苯、血苯、尿酚浓度和车间空气苯以及呼出苯的毒代动力学观察。结果表明各指标间都有明显的正相关(P<0.01)和好的线性关系。班前呼出苯分别为0.026(停止接触40h)和0.136mg/m3(停止接触16h);血苯班前班后平均浓度分别为3.2l和10μg/L;班前班后血/气分配系数分别为6.67和7.60。16h衰减率达99%以上。故以呼出苯和血苯作为职业性苯接触的生物监测指标,简便、灵敏、特异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