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燕琴  罗卡现  杨红燕   《护理与康复》2016,15(8):810-811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ome,MDS)是一种恶性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的疾病,是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熟障碍引起无效造血,周围血象中发生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具有高度的异质性[1]。MDS伴血小板增多是临床较少见的分型,该型的血小板增多是克隆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因之一,主要发病和死亡原因就是血栓性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常见栓塞部位是脑动脉[2],但国内相关病例报道不多。2014年9月本  相似文献   

2.
缪南东 《华西医学》2007,22(1):54-55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PSE治疗,脾栓塞范围60%-75%,术后1周复查血常规,观察其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变化。结果:栓塞后造影显示脾栓塞区域动脉分支减少,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和发热,予以对症处理症状缓解,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栓塞后1周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异质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是无效造血、发育异常、外周血细胞减少、进展性骨髓衰竭及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转化的高风险性~[1-2]。MDS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40%~65%~[3],且有14%~30%的患者直接死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4]。由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并发症是M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免疫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以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克隆性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性疾病。患者常有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且有2~3系形态异常。MDS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获得性MDS原因未明,继发性MDS可发生在恶性血液病及其他实体瘤放疗或化疗之后。关于MDS与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国外报道甚多,现将MDS与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发病机理、治疗及预后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变脾功能亢进1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变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 12例患者术后24小时白细胞及血小板即有明显升高,2周内达峰值,其中10例随访1—3年白细胞及血小板仍保持正常范围。除左上腹痛及发热外,无脾脓肿及异位栓塞并发症。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变脾功能亢进是一种损伤小,安全程度高,疗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TACE)结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AS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6例中晚期肝癌病人在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同时进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观察病人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肝功能的变化、肿瘤缩小等情况和术后反应,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升高,肝功能恢复快,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改善,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ACE和PAS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缓减脾功能亢进,促使白细胞、血小板升高,为肝癌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全血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持续低于正常值。全血细胞减少可以由造血系统疾病和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低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等;非造血系统疾病常见于肝硬变合并脾功能亢进症、淋巴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系统性红斑狼疮、流行性出血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1992年6月~2002年10月,我院收治“全血细胞减少“患者236例,对其病因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护理.方法 对68例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前、术后给予精心护理.结果 手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逐渐提升到正常水平,门静脉内径、脾脏有意义缩小,症状缓解.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方法安全、疗效肯定,术前做好充分准备、重视健康教育及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刘新群  李相芬 《临床荟萃》2004,19(12):700-701
脾功能亢进(脾亢)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可因脾亢导致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减少而引起出血倾向、严重贫血、抵抗力下降及重症感染,危及生命。目前有手术脾切除、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超声引导脾内注射硬化剂等治疗方法。我们对36例患者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新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例(男13例,女,7例)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经皮股动脉穿刺,先行脾动脉造影,然后超选择行脾动脉栓塞至血流明显减少为止。结果2个月后复查血象,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均有显著提高,血色素(HGB)亦有所提高,1个月后B超提示脾脏体积缩小。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损伤小、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同时又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选择脾下极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004—2005年对30例脾功能亢进患者给予超选择脾下极动脉栓塞治疗,栓塞剂为1mm×1mm×1mm的明胶海绵颗粒。结果:对30例脾功能亢进患者均行了部分性脾栓塞,在术后几个小时即可出现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的增加,多在2周内逐渐恢复正常。各例患者脾脏栓塞后均有明显缩小,5~6周后稳定。3例腹水消退。结论:行超选择脾下极动脉栓塞该叶段脾实质,防治脾动脉分支短期再通,同时可准确控制脾脏栓塞面积。导管头端尽量深入脾动脉,避开共干动脉,可避免发生胃肠道的栓塞、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23例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超选择脾动脉插管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测定血细胞治疗前后计数。结果脾动脉栓塞术后1、5、7、14、30 d白细胞、血小板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脾动脉栓塞术后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升高。栓塞面积控制在60%以下,肝功能Child分级属A级的患者,其治疗效果理想,且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患者和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脏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血常规主要检验指标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2例ITP患者和22例门静脉高压合并脾亢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脏及脾静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的对比变化。结果脾动脉栓塞术后两组患者脾静脉管径缩小(P<0.01),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P<0.01),脾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脾动脉栓塞术后可见脾实质内梗塞坏死灶的回声。34例脾动脉栓塞术后血小板数量均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直观脾实质的二维超声图像变化,准确分析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且脾静脉回流量减少与梗塞面积呈正相关。可对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进行有效地评估。  相似文献   

14.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血小板,白细胞改善情况观察,以及探讨其实用性和栓塞优点,方法 10例19-58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选择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应用化验,B超,CT方法观察血像及脾栓塞术后效果。结果 10例患者均于术后1-3周内血像恢复正常,B超及CT复查脾脏都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脾脏损伤小,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同时又能保留脾脏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对78例初治的全血细胞减少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在本组病例中造血系统疾病占69.23%,其中以巨幼细胞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较常见;非造血系统疾病占30.77%,其中以脾功能亢进、风湿结缔组织病较常见。非造血系统疾病所致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多为轻、中度,而造血系统疾病所致三系减少多为中、重度,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5)。通过对造血系统常见疾病MA、MDS红细胞形态参数比较,MCV与RDW均大于正常值,MA组MCV及RDW较MDS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相似文献   

16.
肝、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443000)曹光梅,胡玉华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来我院应用介入放射采取部分肝动脉、脾动脉造影加栓塞治疗肝癌、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收到了显著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3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脾功能亢进的治疗疗效观察。方法:收集近几年在我院治疗肝硬化、肝癌所致脾功能亢进患者31例,行选择性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结果:本组31例脾功能亢进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白细胞在3~5d升高,血小板在1~2周内升高,29例好转,2例疗效差。结论:对脾功能亢进患者,可进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术后可保留部分脾脏功能,有利于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的恢复。同时门静脉高压可缓解20%~3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脾动脉双栓塞治疗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对28例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同时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的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2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肝功能损害伴腹水3例,胆囊坏死1例。结论掌握肝脾动脉双栓塞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严密观察与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或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微导管脾下极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全部患者经血象、骨髓象、US、CT检查,确诊为脾大,脾功能亢进,白细胞、血小板显著减少。采用改良Seldinger法经股动脉微导管超选择至脾下极动脉,根据脾大小确定脾栓塞范围,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和真丝线段,当血流速减慢、估计栓塞面积为30%~50%时停止栓塞。结果 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脾纵径缩小,血象恢复至正常水平,出血倾向停止,不良反应、并发症少。结论 微导管脾下极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脾亢的有效疗法,能减轻门脉高压,升高血细胞,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已用于治疗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和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用于治疗小儿遗传性贫血症的报道极少。我科从87年至今共做了109例小儿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遗传性地中海贫血,均获较满意的疗效。现将小儿PSE术中的技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