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外源性NGF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CNT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表达变化及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与CNTF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 ,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 ,每只大鼠又分为损伤侧组 (L组 )和健侧组 (R组 )两个亚组。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NTF的表达水平 ,观察各组在 1d、7d、1 4d、2 1d及 2 8d时的变化。用计算机图像自动处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 给药组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CNTF表达水平除 1d、7d组外其余均多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两组健侧脊髓前角细胞中CNTF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①外源性NGF能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CNTF表达水平的增加 ;而对健侧CNTF表达水平无明显作用。②坐骨神经损伤后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CNTF表达水平在最初的 3周内逐渐下降 ,然后开始恢复 ,但至第 4周尚未恢复到开始时的水平 ;而两组健侧CNTF表达水平则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2.
嗅鞘细胞移植后脊髓半横断大鼠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FGF-2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到损伤的脊髓后,能否分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以及能否引起脊髓组织内CNTF和FGF-2表达的变化及脊髓的细胞有何数量改变.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嗅球嗅鞘细胞,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其CNTF和FGF.2的表达.将嗅鞘细胞移植入脊髓半横断SD大鼠,观察术后7天和21天嗅鞘细胞在脊髓内的存活情况,并对脊髓组织切片进行CNTF和FGF-2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计数阳性细胞并计算阳性面积百分比.结果:嗅鞘细胞在体外培养和移植后都能表达CNTF和FGF-2.同未移植组对比,移植组脊髓CNTF和FGF-2表达明显增强(P<0.05),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增加(P<0.05),星型胶质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入损伤的脊髓后能分泌CNTF和FGF-2,并使脊髓组织内CNTF和FGF-2的表达增加,引起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后不同时间神经营养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全横断后不同时间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3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手术对照组)和脊髓全横断1d、3d、7d、14d、21d组,共6组,每组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图像灰度分析法,检测脊髓全横断后各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素-3(NT-3)表达的变化。结果:脊髓全横断后手术对照组NGF、BDNF、NT-3的表达较少,损伤后表达明显增加,NGF、BDNF和NT-3在损伤后1-7d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d达到最高;NGF和NT-3的高表达一直维持到21d,而BDNF在损伤后14d恢复到正常。结论:在脊髓横断损伤中,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和NT3的表达增加,可能起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创伤性脊髓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对大鼠创伤性脊髓水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致SD大鼠T8脊髓损伤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3天用干湿法测定脊髓组织水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脊髓组织中Ca2 的含量。 结果 :脊髓损伤后局部组织含水量、Ca2 含量均显著增加 (P <0 .0 1) ,用CNTF治疗后水含量、Ca2 含量有明显下降 (P <0 .0 1) ,但和正常组相比仍有明显差异。 结论 :CNTF可能是通过阻止Ca2 内流、稳定细胞内外Ca2 平衡而起到减轻创伤性脊髓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将大鼠面神经压榨后面部行为学变化,探索简易稳定的面神经压榨建模方法;检测压榨侧面神经运动神经元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健康大鼠30只,解剖右侧面神经主干,蚊式血管钳单齿钳夹,持续1 min,设左侧为对照。术后1、7、14、21、35 d,观察大鼠面部行为学改变;HE染色观察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细胞计数;免疫组化观察面神经元CNTF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光密度分析。结果面神经压榨损伤后即刻出现同侧面神经瘫痪,术后7~14 d达高峰,而后逐渐恢复,35 d大鼠面部对称,面瘫完全恢复。HE染色发现术后7、14、21 d损伤侧面神经运动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减少(P<0.01),细胞结构形态紊乱,细胞内空泡增多,核仁偏移。免疫组化发现术后7、14、21 d面神经运动神经元CNTF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结论神经压榨是建立可逆性面神经麻痹动物模型简易稳定的方法。面神经压榨损伤后,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内CNTF蛋白的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滋补脾阴方药(ZBPYR)对大鼠脊髓损伤(SCI)的治疗效果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清洁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ZBPYR组各30只。于伤后即刻、24、48、72、120h处死动物,处死前采用联合行为评分法(CBS)检查大鼠神经恢复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检测BDNF和BDNF mRNA的表达。结果 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大鼠CBS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SCI、ZBPYR组,自伤后24h起,各时间点间CBS评分差异显著(P<0.05),并且BDNF、BDNF mRNA表达开始升高,于伤后120h达峰值, ZBPYR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SCI组(P<0.05)。结论 ZBPYR可通过升高BDNF的表达水平促进大鼠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PDGF-B)在脊髓损伤(SCI)后对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免疫组化组(30只)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组(18只)。麻醉后,用改制的Ⅱ型纽约大学装置建立大鼠脊髓急性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检测急性SCI后不同时段PDGF-B在脊髓中的表达,用RT-PCR检测PDGF-B的mRNA在急性SCI后不同时段表达的变化。结果:①PDGF-B蛋白表达:急性SCI后24 h,PDGF-B在损伤区周围神经元的表达开始增加(5.92±3.23),并于7 d后维持在一定水平,14 d后PDGF-B阳性细胞数增多,28 d达高峰(85.00±13.49),主要表达于坏死区增生的神经胶质细胞。②PDGF-B mRNA表达:SCI后1 d,PDGF-B mRNA表达降低,3 d接近正常,随后略有下降,14 d后mRNA表达升高,28 d基本回到正常。结论:急性SCI后,PDGF-B对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尾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表达变化及其与神经行为学改变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全横断(SCT)术后1d、3d、7d、14d、21d、28d组,其中假手术组和SCT术后28d组13只,其余每组8只。假手术组和SCT术后28d组各取5只大鼠于0、7、14、21、28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BBB评分)后,于28d处死大鼠,取脊髓尾端组织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及ELISA分析,观察BDNF mRNA和蛋白在脊髓尾端的表达和分布;剩余每组各时间点取8只大鼠脊髓尾端组织用于RT-PCR检测BDNFmRNA含量变化。结果 SCT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消失,BBB评分于术后14d至28d增加较前一时间点明显(P<0.05);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示BDNF mRNA及其免疫产物定位于神经元胞浆和突起;RT-PCR示SCT术后各时点BDNF 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SCT术后14d时BDNFmRNA水平高于术后1d和3d(P<0.05);ELISA检测发现损伤脊髓28dBDNF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SCT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随时间呈现一定可塑性,其机制可能与BDNF表达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1.
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SCI)模型大鼠脊髓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剂量为40 g·kg-1·d-1)、金纳多组(剂量为45.5 mg·kg-1·d-1);采用Allen's法复制中度SCI模型,造模成功后观察1周;连续给药2周后,取各组脊髓组织,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脊髓组织PAF-R 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PAF-R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补阳还五汤组及金纳多组均可抑制脊髓组织PAF-R 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两给药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损伤脊髓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减少PAF-R数目,抑制PAF-R活性,从而阻断PAF发挥损伤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能否促进视神经(ON)损伤后在原中枢神经环境中再生,为临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治疗途径。方法:选用成年日本青紫蓝兔22只,其中随机抽取两只做正常对照,不做任何处理;其余20只为实验组,构造视神经中度损伤模型(中号显微血管夹于视神经后3 mm处夹持20 s)。于损伤后即时、3 d、7 d、14 d各时间点给予右眼(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CNTF 2μl(1μg/μl),左眼(对照眼)于同等时间点注射等量双蒸水。于损伤后3 d、7 d、14 d、28 d分别取实验眼和对照眼视神经行常规HE染色观察视神经组织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观察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在视神经的表达;同时将动物实验眼及对照眼于损伤前、损伤后即刻及处死前进行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以观察兔视功能变化情况,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E及免疫荧光检测实验组组织学变化明显好于对照组;F-VEP检查可见视神经损伤后即时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波形几近熄灭。伤后1周,两组潜伏期基本恢复至损伤前水平,振幅恢复缓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以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神经损伤有修复作用,可促进视神经轴突在原中枢环境中的再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成年恒河猴和大鼠脊髓神经元及星型胶质特异标记核蛋白(Neu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两类动物脊髓的分布及其特异性.方法取成年恒河猴和大鼠脊髓组织,冰冻切片,用NeuN抗体和GFAP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NeuN和GFAP在大鼠和猴脊髓的免疫反应分布,探讨抗体标识特异性.结果猴和大鼠脊髓灰质神经元胞浆、突起和胞核均有NeuN阳性染色,但大鼠脊髓染色强于猴脊髓染色,特异性更高.GFAP在大鼠和猴脊髓星型胶质细胞均有分布,白质强于灰质,两者类似.结论识别鼠类的神经元核蛋白抗体NeuN和GFAP抗体可于灵长类脊髓染色,能有效标示灵长类脊髓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以及对脊髓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组)、CCI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S组大鼠仅分离坐骨神经不结扎,C组和D组建立CCI模型,D组于CCI术后即刻开始至取材时点每天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50 μg/kg,S组和C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前l d,术后1、3、7、14 d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在术后第1、3、7、14 d测定痛阈后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取L4-6脊髓组织,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p38MAPK mRNA和BDNF mRNA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C组术后1、3、7、14 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p38MAPK mRNA和BDNF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3、7、14 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显著升高,p38MAPK mRNA和BDNF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术前比较,C组、D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1、3、7、14 d显著降低,第7天时降到最低(P<0.05);与术后1 d比较,C组、D组p38MAPK mRNA和BDNF mRNA于术后3、7、14 d明显升高,第7天达到最高(P<0.05);对p38MAPK和BDNF mRNA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为0.901,表明p38MAPK mRNA和BDNF 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疼痛具有明显的镇痛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的活化,从而下调B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表达和纯化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并观察其生物学活性。方法用PCR方法构建人CNTF的结构基因,并克隆于pLy4原核表达载体中。将重组表达质粒pLy4-CNTF转化大肠埃希菌JF1125,30℃培养至A600(nm)达到0.6时,迅速升温至42℃诱导目的蛋白的表达。细菌经超声破胞,包涵体经变性、复性、透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获得纯化的CNTF重组蛋白。然后,用鸡胚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存活实验观察其生物活性。结果42℃诱导后可以获得Mr≈22.9×103的目的蛋白,Western印迹结果进一步表明,其具有人CNTF的抗原性。表达蛋白主要以不溶形式存在,占菌体蛋白的35%以上,表达产物经变性、复性,纯化后可获得纯度90%以上的目的蛋白。该重组蛋白能够促进鸡胚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结论在大肠埃希菌JF1125中成功表达了人CNTF分子,经变性、复性,纯化后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用一种新的方法建立简便易行,稳定可靠的脊髓半切损伤模型.方法 取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为A组5只,40只为手术组(其中20只用眼用手术尖刀通过T11~T12椎间隙切割脊髓一侧1/2制成hSCI模型为B组,另20只用有齿血管钳咬除T11-12棘突和1/2椎板,用显微剪在T13~L1节段脊髓剪断其一侧1/2制成hSCI模型为C组).术后不同时间观察脊髓组织学变化,并记录脊髓神经功能综合评分(CBS).结果 光镜下伤侧灰质缩小,脊髓远端侧索和灰质神经变性坏死,出现大量空泡而神经元减少且明显萎缩,Waller's溃变下节段较上节段严重,术后CBS评分两两比较q检验发现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有显著意义(P<0.01),但B组与C组CB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用眼用手术尖刀切割和显微剪切割制成hSCI模型具有同样的模型效果,但前者制备的模型死亡率低,更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号显微血管夹建立视神经中度损伤模型后,取左眼作为治疗组,在即时、1、37、d时分别向玻璃体腔内注入2μl(1μg/μl)CNTF溶液;取右眼作为实验对照组,同治疗组在每个时间点向玻璃体腔内注入2μl双蒸水。于伤后1、3、71、4 d时分别做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结果:光镜下观察治疗组细胞形态明显好于实验对照组。TUNEL显示凋亡RGCs数随视神经损伤时间延长而变化(P〈0.05)。伤后1 d,治疗组和实验对照组凋亡RGCs数两组间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7、14 d时治疗组的凋亡RGCs数明显比实验对照组少(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外源性CNTF可以减少RGCs的凋亡,对视神经中度损伤后RGCs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采用钳夹法复制坐骨神经损伤模型,2 d后对电针组大鼠“足三里”和“环跳”进行电针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并分别在7 d和14 d对大鼠坐骨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坐骨神经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rve growth factor,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进行检测,同时在光镜下观察坐骨神经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nerve function index,SFI)明显增加,最大诱发电位和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明显加快,潜伏期明显缩短。病理检查显示电针组神经纤维排列相对整齐,空泡样变性减少,可见到施万细胞的增殖。坐骨神经中BDNF、NGF和GAP-43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电针治疗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可能与其上调BDNF、NGF和GAP-4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后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脊髓全横断后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阐明PNS治疗SCI的分子机制.方法 4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O组),单纯脊髓横断组(tSCI组),生理盐水组(NS组),三七总皂甙组(PNS组).每组于术后1天、7天各处死5只取材,观测形态结构和神经元数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各组神经元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 在假手术组NGF和BDNF的表达较少,脊髓腹角神经元数量、NGF和BDNF的表达无时间变化趋势;tSCI后,脊髓腹角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NGF和BDNF表达增加,损伤后时间越长,神经元数量减少越明显,NGF和BDNF阳性的细胞数增加越多;PNS组脊髓腹角神经元数量较tSCI组、NS组多(P<0.05),但较SO组少(P<0.05),NGF和BDNF的表达较SO组、tSCI组和NS组增强(P<0.05).结论 PNS可使tSCI后神经元数量增加,NGF、BDNF表达增加,表达时间提前,PNS对SCI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NGF、BDNF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在有血清培养和无血清培养的情况下,对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纯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有血清培养和无血清培养组,根据CNTF剂量不同,每组再分别分为0、2、20、200ng/ml 4个亚组(共8个亚组)。每个亚组分别在6、12和24h取材,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在各细胞周期时相中的百分比。结果CNTF使无血清培养组的星形胶质细胞处于G0/G1期的细胞百分比上升,而使有血清培养组的星形胶质细胞处于G0/G1期的细胞百分比下降。结论无血清培养时CNTF可以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进入活化状态,但不刺激其增殖;有血清培养时CNTF可以协助血清中的丝裂原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