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探讨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实施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并认真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后,所有患者的后凸角角度、伤椎前后缘椎体高度和平均椎管截面积分别为(5.16±1.23)°、(93.0~96.0)和93.4%,明显优于手术前的(19.24±2.41)°、(42.0~68.0)%和42.5%,数据差异显著,P<0.05;5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术后均康复出院,且无神经损伤、切口感染或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能够维持脊柱正常序列,防止迟发性神经损伤,值得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
下腰椎手术是骨科常见手术,术中合并马尾神经损伤并非罕见,严重者导致永久性的肢体功能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近年来我科下腰椎手术共发生5例马尾神经损伤,占同期下腰椎手术的2.9%。笔者复习近年来国内文献,结合本组病例,分析马尾神经损伤的原因及手术中应当注意的问题。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的微创手术进展。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于本院骨科住院的11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均一期完成手术,且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患者均无神经症状加重或新出现的神经症状,术前不完全性神经损伤的57例患者术后均有所恢复,术前完全性神经损伤的4例患者神经功能无显著恢复。结论虽然目前微创手术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实践的反复测试,但微创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前景明朗,会在不断应用中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损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合并神经损伤的腰胸段椎体骨折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类损伤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方式。结果 术中发现硬膜囊撕裂28例,同时合并马尾神经从裂口疝出8例;发现局部神经根卡压9例。急诊手术28例术后1年随访20例,神经功能均有恢复;1周内手术和1周以后手术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结论 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治疗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急诊手术,后路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损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6例合并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资料 ,探讨该类损伤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方式。结果 术中发现硬膜囊撕裂 2 8例 ,同时合并马尾神经从裂口疝出 8例 ;发现局部神经根卡压 9例。急诊手术 2 8例术后 1年随访 2 0例 ,神经功能均有恢复 ;1周内手术和 1周以后手术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结论 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治疗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急诊手术 ,后路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伤椎单节段固定方式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例腰椎骨折患者进行伤椎单节段固定手术方式治疗,术后通过X线评价伤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X线复查见腰椎生理曲度正常,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术后神经感觉异常症状较术前有部分缓解。Frank评分为E级。结论单节段伤椎固定方式治疗腰椎骨折,其手术方式新颖,手术创伤小,降低了不必要的椎体节段的干扰,尤其对于年轻的患者,是一种非常好的手术方式,但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与跨伤椎四钉固定法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治疗中临床效果,旨在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全部患者均予以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对照组采取跨伤椎四钉固定法,观察组采取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对全部患者进行12个月以上的随访,对全部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胸腰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和DOA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Cobb角显著低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Cobb角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而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与跨伤椎四钉固定法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存在一定的临床疗效,但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术更有利于维持患者脊柱的长期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obb角纠正率及椎体塌陷纠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符合现代微创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23例,评估桡神经损伤的程度及经手术治疗后的效果评价.结果 23例患者术后回访6~36个月,平均16.5个月,所有患者桡神经功能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早期手术探查松解桡神经并予以适当骨折固定,桡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椎板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32例此类患者实施后路手术,椎板减压后将马尾神经回纳于椎管内,经伤椎椎弓根通道植骨,放置后路AF系统,撑开压缩的椎体,恢复椎体前后缘高度,并用足型打压器向腹侧打压突入椎管的椎体骨块,恢复或基本恢复椎管椎体矢状径,最后无张力状态下修复硬膜囊,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 28例病例术中见硬膜囊多处纵行撕裂,马尾神经疝出并嵌入骨折间隙,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椎管前后径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椎板骨折应及时行后路手术,避免马尾神经继发损伤,伤椎植骨并椎弓根钉撑开固定,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行早期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回顾。结果 2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早期减压治疗疗效可靠,术后恢复满意。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早期减压解除脊髓受压是促进下肢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选取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技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跨伤椎固定技术治疗。对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周、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腰背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围手术期参数对比和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 VAS、ODI、Vobb 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观察组 ODI 评分为(10.3±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87,P <0.05),此外观察组在 VAS、术后 Cobb 角以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突出,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安全性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腰椎骨折是脊柱损伤中较常见的损伤性疾病,不稳定型骨折椎骨与软组织损伤严重,合并脊髓损伤的可能性大,临床上趋向手术治疗,尽早解除脊髓压迫,恢复脊柱稳定性,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腰椎骨折患者100例.术后疗效满意,现将术后护理报道道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AF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后路植入AF钉对35例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测量手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伤椎高度、后凸角,对合并神经损伤患者进行Frankel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前与末次随访相比,伤椎平均高度由术前37%~69%恢复到80%~98%;后凸角由术前的20~37°恢复到0~11°;按Frankel分级:A级3例无恢复,B级7例恢复到C级6例,1例无恢复;C级11例均恢复至D级;D级8例恢复到E级6例,2例无恢复。结论 AF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能使伤椎得到良好的复位,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植入胸椎椎弓根螺钉时风险较大,但只要熟悉胸椎椎弓根解剖特点,选择合适直径椎弓根螺钉,并注意螺钉植入的方向、深度,仍然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55例单椎体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术,对有神经损伤者行椎管减压治疗。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以Cobb角及伤椎与下位邻椎中心高度比为指标评价复位效果。结果 55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伤椎高度基本恢复,随访期间无后凸畸形发生。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能更直接牢固的复位和固定骨折,改善固定强度和应力分布,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钉植入复位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伤椎椎弓根钉植入复位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依据Frankel分级标准评估神经功能,观察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及后凸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得到显著矫正,与术前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Frankel分级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未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及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伤椎椎弓根钉植入复位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好,椎体高度及神经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17.
赵爱彬  张勇  张金鹏  朱庭标 《中国医药》2013,(12):1743-1744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5±32)ml。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其中40例随访成功,时间12~30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46%恢复至术后1周的90%,平均达(33±4)mm,后缘高度由术前的74%恢复至术后的95%,平均达(32±4)mm;Cobb角术前平均为(31±4)°,术后平均(8±4)°,且最后1次随访中,伤椎前后缘高度与术后1周相比无明显丢失。结论在椎旁肌间隙人路基础上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微创、术后伤椎高度恢复满意,不易复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谢浩  吴积  王彬彬  覃健  刘军 《江苏医药》2021,47(10):1024-1027,封2
目的 比较小切口Wiltse入路与传统开放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胸腰椎骨折患者83例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小切口Wiltse入路手术(观察组,42例)和传统开放后路手术(对照组,41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住院时间也较短(P<0.05).于术后3 d、3个月和1年,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及伤椎Cobb角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切口Wiltse入路与传统开放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而前者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旁肌间入路伤椎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14例,不合并严重脊髓神经损伤,旁肌间入路顺肌束间达关节突关节,骨折椎上下邻椎椎弓根钉撑开,伤椎置钉作为支点,将骨折椎向前推顶,纠正伤椎后凸畸形及水平移位。结果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心平均40%恢复到94%,骨折愈合满意,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旁肌间伤椎置钉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可明显提高复位效果,改善固定强度及应力分布,有利于骨折愈合,减少断钉断捧及骨折复位再丢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腰椎滑脱伴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之间选取我院的50例腰椎滑脱伴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并充分了解患者的住院资料,从而对围术期护理干预护理措施以及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选取的患者进行随访8~15个月后,发现采用JOY下腰痛评分判定优良率为91.30%;术后复查X线显示滑脱椎体复位率占95.65%;按照莫式神经功能判定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占91.30%。结论腰椎滑脱伴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滑脱椎体复位率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因此这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的推广和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