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6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作Child术式重建.胰肠吻合采用传统双层套入法吻合,胰管予支架管内引流.结果: 共发生胰瘘5例,占8.3%.手术开展早期明显高于开展后期,残胰质地软者发生率高.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在于技术的提高及胰肠吻合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方法预防胰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8年9月至2010年6月捆绑式胰肠吻合103例手术体会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150~260 min,术中出血200~800 mL,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8.8%(40/103),其中胃排空障碍4例,肺部感染7例,低蛋白血症、腹水22例,胰漏2例,胆瘘2例,胃肠吻合口漏1例,ARDS 1例,死亡1例.结论 捆绑式胰肠吻合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胰肠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胰管肠黏膜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对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间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的66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66例病例术中均采用残胰胰管肠黏膜吻合方法,即包盖于残胰端的空肠只打开浆肌层而显露出黏膜层,后将露出黏膜层的空肠与残胰进行端侧吻合.结果 6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例发生胰瘘,1例患者术后因胰十二指肠动脉断端出血行二次手术,全部病例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 在复杂的胰十二指肠手术中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尤其是对胰腺质地较软,主胰管不扩张的胰腺通过胰管肠黏膜吻合可以大大减少胰漏的发生率.除吻合方法较为简单外,更重要的是保持了覆盖于残胰腺的空肠壁完整性,胰腺断面与肠壁之间紧贴使吻合面无积液存在而迅速紧密贴合,可降低或避免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在治疗胰头良性和低度恶性病变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5月至2010年3月施行该术式12例患者临床资料.尽量靠近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弧形切除十二指肠内侧胰腺组织,并完整切除钩突,间断严密缝合十二指肠缘残留胰腺组织并以胰后被膜覆盖缝合.为了保留胰内段胆总管,必要时切开胆总管置入探条引导.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胰瘘2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无胰腺假性囊肿及腹腔脓肿形成.术后12例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无术后糖尿病、胆总管狭窄、慢性消化不良发生,1例囊腺癌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胰头良性病变,DPPH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的辅助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同时注重精细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 结果: 16例病人中除1例术后出现应激性渍疡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通过改进手术技巧和方法,可有效地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胆瘘、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腺切除术后胰瘘(POPF)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间施行腹腔镜胰腺手术25例,其中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LAPD) 10例,完全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LDP)15例,术中及术后采取相应的胰瘘防治措施.结果 本组资料中发生POPF5例.胰瘘发生率为20%,其中胰瘘A级2例,胰瘘B级1例,胰瘘C级2例.5例患者均保守治疗而痊愈.结论 腹腔镜胰腺手术POPF发病率仍然较高.术中、术后对患者的恰当处理是减少POPF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两种胰肠吻合术式与胰瘘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粘合式胰肠吻合方式与双层套入式吻合方式发生胰瘘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5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依据术中胰肠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粘合式胰肠吻合组和双层套入式吻合组,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胰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无手术死亡。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套入式吻合组发生胰肠吻合口瘘1例(2.9%)、单纯性胰瘘6例(17.6%),粘合式吻合组无胰瘘发生。两组胰肠吻合口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套入式吻合组单纯性胰瘘显著高于粘合式吻合组(P<0.05)。胰瘘经保守治疗均治愈。结论胰肠吻合术式对胰瘘发生率有一定的影响,粘合式胰肠吻合术式可以有效地降低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胰肠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胰肠吻合中的应用。方法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根据吻合方式分两组,每组33例,一组采用传统套入式胰肠吻合,另一组采用医用生物胶粘合吻合技术进行胰肠吻合,分别对胰肠吻合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分析比较。结果粘合式胰肠吻合在术中吻合时间比套入式吻合明显缩短,术后无胰瘘发生,而传统套入式胰肠吻合发生2例胰瘘。其余方面两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粘合式胰肠吻合技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T 管胰液引流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 年1 月至2007 年12 月42 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在Child 术式基础上经T 管胰液引流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无胰瘘发生,3 周左右拔除胰管引流管.发生并发症l3 例,包括肺部感染6 例、右胸腔积液3 例、切口裂开2 例,胃排空延迟2 例,腹腔脓肿l 例,局限性腹膜炎2 例,予以相应处理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T 管胰液外引流可避免胰肠吻合口处胰液的积聚,避免胰酶对吻合口的腐蚀,对预防术后胰瘘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ճ��ʽ�ȳ��Ǻ���1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进胰腺手术中的胰肠吻合技术 ,降低胰瘘并发症发生率 ,我们利用医用生物胶的粘合作用改进了胰肠套入式吻合方式 (简称粘合式胰肠吻合 ) ,自 2 0 0 3年 5月以来在不同胰腺手术中连续应用了 1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5例中 ,男 8例 ,女 7例。年龄 2 0~ 72岁 ,平均5  相似文献   

11.
胰腺损伤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近年来收治的21例胰腺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 :本组21例,死亡4例,胰瘘3例,其余全部治愈.结论 :胰腺损伤的诊断关键是医师要有警惕性,胆总管引流和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法"是防止胰漏的有效方法 ,应强调综合性治疗对胰腺损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改良胰空肠吻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细胰管与空肠黏膜吻合技术的改进.方法: 回顾1994~2004年间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且胰管直径≤2 mm的恶性肿瘤患者61例临床资料,其中29例采取Child胰肠端端套入式吻合法(A组),32例行胰管与空肠黏膜二点或三点吻合法(B组),比较两组病人胰瘘的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结果:A组胰瘘的发生率为24.1%,B组为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病死率为13.8%, B组病死率为0%,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A, B两组的住院天数分别为:(28.7±6.6)d,(19.4±4.6)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对细胰管(直径≤2 mm)与空肠黏膜二点或三点吻合法能有效防治术后胰瘘,操作简单,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对细胰管较可靠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适应证和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12例因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合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胆瘘、上消化道大出血及人工血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胃肌轻瘫3例,胰瘘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复查彩超、人工血管及门静脉内均无血栓形成.术后病理报告:浸润性导管癌8例,胰腺细胞癌3例,恶性淋巴管瘤1例,切除血管上下缘,无肿瘤浸润.胰腺切缘没有肿瘤累及,门静脉受癌肿侵犯8例,炎性粘连4例.术后9个月死于重度营养不良1例,术后18个月死于癌肿复发肝转移1例,其余10例目前尚在随访中,其中存活3年3例,2年4例,1年3例.结论 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能提高胰头癌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率,应该作为胰头癌患者合理手术方式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出血的二次手术方式缺乏相应的指南及专家共识,本文旨在复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出血的二次手术方式并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出血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C级胰瘘合并出血的诊疗及手术过程,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出血的二次手术方式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C级胰瘘合并出血的患者,均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进行了二次手术。患者1在探查胰肠吻合口时,发现门静脉出血,确切止血后重新行原位的胰肠吻合术,最终痊愈出院;患者2由于胰瘘导致了迟发性的出血及腹腔感染,在二次手术时并未发现明确的责任血管,手术中对出血风险较高的血管进行了结扎,并对胰肠吻合口进行了加针修补,最终患者因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PD术后胰瘘合并出血的治疗需要介入科、重症医学科、普外科的多学科参与,外科手术仍然是PD术后胰瘘合并出血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方法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7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大网膜包绕胰肠吻合口(包绕组),40例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未包绕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术前总胆红素、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虽然术后两组的胰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包绕组术后胰漏分级均为A级胰漏,未见B、C级胰漏,而未包绕组A级胰漏2例,B级胰漏5例,C级胰漏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包绕组出现2例胃排空延迟,而未包绕组出现1例胆漏,5例术后出血,3例胃排空延迟,除了1例术后腹腔出血需行介入治疗外,其余患者均予以保守治疗而治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术后住院时间(1.5±3.0天 vs. 17.4±6.8天,P<0.001)及住院费用(106442±16230 vs. 129831±35875元,P<0.001)包绕组较为包绕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采用大网膜包绕胰肠吻合口方法可以减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程度,促进术后胰漏愈合,未增加腹腔感染、腹腔脓肿、胃排空延迟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且可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且方法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胰腺囊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胰腺囊肿性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以及疗效.结果 31例肿瘤性囊腺瘤中,3例作局部切除术,17例作胰体尾部切除术,3例胰尾+脾脏切除术,1例仅作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4例施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仅作T管架桥胆-肠内引流术,2例作胰颈体中段切除术;全组无并发症与死亡,23例囊腺瘤均无瘤存活,8例(100%)囊腺癌存活1年,7例(87%)存活3年,4例(50%)存活5年.38例胰腺假性囊肿中,6例保守治愈,2例置管外引流、4例手术外引流痊愈;26例内引流术中包括1例囊肿-胃吻合术、1例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2例囊肿-空肠襻式吻合术、21例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1例囊肿切除术均获得成功.6例部分性肠梗阻、2例吻合口瘘、1例外引流囊内出血均治愈无死亡;31例(81.6%)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结论 胰腺肿瘤性囊肿一经诊断,均应考虑手术切除为妥;对于急性胰腺假性囊肿先观察6周,未能消退者亦应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1995-2010年闭合性胰腺损伤49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通过B超、CT检查明确诊断27例,手术探查发现21例,漏诊1例.非手术治疗5例,胰腺清创缝合引流26例,胰体尾部切除术8例,胰腺头断端包埋、远端胰腺空肠Roux-Y吻合术4例,十二指肠憩室化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治愈46例,死亡3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9例,胰漏7例.结论 CT检查及剖腹探查仍是诊断胰腺损伤的重要手段,胰腺损伤的部位、程度及有无主胰管损伤是决定是否手术及术式选择的主要依据,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胰体尾切除术成功率和手术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4年以来收治的12例胰体尾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例胰体尾切除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30 min,平均住院天数16 d;术中输血4例,平均输血360 mL;胰漏2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 术前正确评估影像资料、术中积极主动的手术理念、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正确的围手术期管理是保证胰体尾切除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胰头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提高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率和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1994年4月至2004年5月间多家医院79例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本组7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其中1例胰头癌累及结肠肝曲合并右半结肠切除.全组联合肠系膜上静脉(SMV)-门静脉(PV)切除,其中合并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肝动脉(HA)一同切除重建4例,合并SMA或HA切除重建分别为7例和4例.2例胰头癌因与下腔静脉(IVC)前壁粘紧不能分开则合并下腔静脉前壁部分切除修复.结果: 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死亡4例(5%).无胆胰瘘及人工血管感染并发症.病理检查结果:胰腺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1例,其余均为腺癌,切除血管内膜和胰腺切缘经病理检查均无肿瘤浸润.本组失访2例.随访时间3~120个月,9例死于术后7个月~4年,其中7例为合并SMA或HA切除重建者.存活超过3年者37例,超过5年者11例.其余病例尚在随访中.结论: 在选择适宜的病例中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头癌根治术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一种安全可靠、简单通用的全新的胰腺吻合方法——贯穿缝合式胰肠端侧吻合术(PPJ)。方法总结泰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02年5月至2012年6月间47例应用PPJ行胰肠吻合(端端吻合6例,端侧吻合41例)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方法。设计理念是手术时把胰腺切断看作是一个实质性器官(而非空腔器官),用胰腺切断全层(而非切缘)与空肠进行吻合。一针贯穿缝合胰腺切断全层和空肠后、前壁全层,间断缝合6~8针同时完成胰腺切面与空肠前、后壁的吻合。主胰管内放置短的支架管,端侧吻合时对应的空肠壁全层切开。结果 PPJ的平均手术时间12(8~18)min。术后胰瘘(POPF)发生率29.8%(14/47),其中A级胰瘘21.3%(10/47),B级胰瘘8.5%(4/47)。无胰肠吻合口出血,无再次开腹手术和死亡病例。术后门诊随防34例,3个月后CT或MRI检查胰管未见明显扩张。结论贯穿缝合式胰肠端侧吻合术操作简单、吻合可靠,可适用于所有的胰腺切断,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