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吡那地尔超极化停搏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n=8):自然停搏组(A组)、St.Thomas组(B组)、吡那地尔超极化停搏组(C组)、5-羟葵酸(5-HD)组(D组)、HMR-1098组(E组)和5-HD+HMR-1098组(F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 min后,A组阻断主动脉,不予停搏液灌注,使其自然停搏;B组灌注St.Thomas停搏液;C组灌注吡那地尔超极化停搏液;D组、E组和F组K-H液平衡灌注10 min后,分别灌注含5-HD、HMR-1098、5-HD+ HMR-1098的K-H液5min,再灌注吡那地尔超级化停搏液.心脏停跳缺血60 min后,K-H液再灌注30 min.于平衡灌注15 min和再灌注20 min时记录冠脉流量(CF)、心率(HR)、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收缩压(LVSP)和左室压力瞬时最大变化率(dp/dtmax);于再灌注30 min时取心肌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磷酸化p38MAPK和非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结果 与C组相比,A组、B组、D组、E组和F组再灌注20min时CF、HR、LVSP、LVDP及dp/dt/dymax降低,再灌注30 min时磷酸化p38MAPK表达下调,非磷酸化p38MAPK表达上调(P<0.05);与E组相比,D组和F组再灌注20 min时CF、HR、LVSP、LVDP及dp/dtmax降低,再灌注30 min时磷酸化p38MAPK表达下调,非磷酸化p38MAPK表达上调(P<0.05).结论 吡那地尔超极化停搏可改善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功能,其机制与上调磷酸化p38MAPK表达,下调非磷酸化p38MAPK表达有关,而这种调控作用与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吡那地尔超极化停搏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成功建立Langendorff再灌注模型的80个心脏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去极化停搏组(D组)、吡那地尔超极化停搏组(H组)、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阻滞剂5-羟葵酸(5-HD)+去极化停搏组(5-HD+D组)和5-HD+吡那地尔超极化停搏组(5-HD+H组)。以K-H液平衡灌注20 min后(平衡末),C组阻断主动脉,不予停搏液灌注,使其自然停搏,D组用37℃ST.ThomasⅡ停搏液灌注,H组用37℃超极化停搏液灌注,5-HD+D组和5-HD+H组分别用含有100μmol/L 5-HD的37℃ST.ThomasⅡ停搏液或超极化停搏液20 ml/kg灌注,缺血40 min。分别于平衡末及再灌注30 min时取8个心脏,测定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指标[4态呼吸耗氧速率、3态呼吸耗氧速率、呼吸控制率(PCR)及磷氧比(P/O)]、线粒体酶(NADH氧化酶、琥珀酸氧化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及线粒体膜电位(MMP),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结果与平衡末比较,各组再灌注30 min时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指标(3态呼吸耗氧速率、PCR及P/O)、线粒体酶活性及MMP降低(P〈0.05或0.01);与C组比较,再灌注30 min时其余各组上述指标均升高(P〈0.01);再灌注30 min时H组线粒体的功能及病理损伤最轻。结论吡那地尔超极化停搏能明显改善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线粒体功能,减轻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其机制与开放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含吡那地尔的心脏保存液(HTK液)对大鼠离体心脏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级SD大鼠120只,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随机分为5组,HTK组(Ⅰ组)、吡那地尔+HTK液组(Ⅱ组)、吡那地尔+HTK液+5-羟葵酸(5-HD)组(Ⅲ组)、吡那地尔+HTK液+HMR-1098组(Ⅳ组)、吡那地尔+HTK液+HMR-1098+5-HD组(Ⅴ组).K-H液平衡灌注10 min后灌注心脏停搏液:Ⅰ组灌注HTK液;Ⅱ组灌注含吡那地尔0.5 mmol/L的HTK液;Ⅲ组灌注含吡那地尔0.5 mmol/L和5-HD 100μmol/L的HTK液;Ⅳ组灌注含吡那地尔0.5 mmol/L和HMR-1098 100μmol/L的HTK液;Ⅴ组灌注含吡那地尔0.5 mmol/L、5-HD 100μmol/L和HMR-1098 100 μmol/L的HTK液.停搏后取心脏保存于4℃各组相应液体中8 h,然后用37 ℃含氧K-H液再灌注60 min.于平衡灌注10 min(T1)、保存8 h(T2)、复灌60 min(T3)时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3态呼吸(S3)和4态呼吸(S4)的耗氧速率、呼吸控制率(RCR)及磷氧比(P/O)].于T1和T3时收集冠脉流出液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Ⅳ组RCR、P/O、S3耗氧速率升高,cTnI、CK-MB和LDH的水平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Ⅴ组RCR、P/O、S3耗氧速率降低,cTnI、CK-MB和LDH的水平升高(P<0.05).与Ⅲ组比较,Ⅳ组RCR、P/O、S3耗氧速率升高,cTnI、CK-MB和LDH的水平降低,Ⅴ组RCR、P/O、S3耗氧速率降低,cTnI、CK-MB和LDH的水平升高(P<0.05).与Ⅳ组比较,V组RCR、P/O、S3耗氧速率降低,cTnI、CK-MB和LDH水平升高(P<0.05).各时点S4耗氧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心肌细胞损伤较轻,Ⅲ组和Ⅳ组损伤程度相近但重于Ⅱ组,Ⅰ组和Ⅴ组损伤最重.结论 含吡那地尔的HTK液可改善心脏线粒体呼吸功能,减轻心肌损伤,提高心脏保存效果,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和细胞膜ATP敏感性钾通道均参与了吡那地尔的心肌保护效应,且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液超极化停搏对体外循环缺血心肌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含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的血液停搏液诱导的心脏起极化停搏在常温与低温体外循环下对缺血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18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常温血液超极化组(B组)、低温血液超极化组(C组),每组6只。对照组以4℃标准St.Thomas液(K^ 16mmol/L)为心脏停搏液,常温血液超极化组和低温血液超极化组分别以含吡那地尔50μmol/L的37℃St.Thomas液(K^ 5mmol/L,含血比例1:1)和含吡那地尔50μmol/L和4℃St.Thomas液(K^ 5mmol/L,含血比例1:1)为心脏停搏液。体外循环期间,A组和C组温度保持在26℃-28℃,B组温度保持在35℃-37℃。三组体外循环(CPB)期间,均全心缺血60min,恢复灌注30min。对比观察阻断升主动脉前、后心肌腺苷酸(ATP、ADP、AMP、TAN、EC)含量、心肌超微结构、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血液动力学多项参数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在阻断50min和开放30min,心肌各项指标均显示有明显的缺血和再灌注损害;而血液超极化组损害较轻,特别是低温血液超极化组,损害最轻。结论:含吡那地尔的血液停搏液诱导的超极化停搏,其心肌保护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高钾去极化停搏;低温血液超极化停搏又优于常温血液超极化停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心肺转流 (CPB)中吡那地尔超极化停搏液与传统高钾停搏液对犬冠脉流量的影响。方法  12条雄性杂种狼犬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Ⅰ组 ) :心肌保护液灌注 4℃St.Thomas停搏液 (K+ 2 0mmol/L) ,每 30分钟一次 ;实验组 (Ⅱ组 ) :心肌保护液灌注 4℃含吡那地尔 5 0 μmol/L的St.Thomas停搏液 (K+ 5mmol/L) ,每 5 0分钟一次。两组犬主动脉均阻断 15 0min并分别于CPB前、再灌注后 10、30、6 0min时测定冠脉流量 ,同时监测围术期血液动力学。结果 与CPB前比较 ,Ⅱ组在再灌注后 10min冠脉血流量明显增加 ,再灌注后 30min进一步增加 ,且在再灌注后 6 0min继续维持在高流量水平 ,而Ⅰ组只有在再灌注 6 0min时 ,冠脉流量有所增加 (P <0 0 5 ) ;在再灌注后的各个时点 ,Ⅱ组的冠脉流量远远高于Ⅰ组 (P <0 0 5 ) ,两组之间血液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吡那地尔可明显增加实验犬的冠脉流量 ,而冠脉流量的增加可能与其心功能的恢复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含钾通道开放剂的供心保存液对心功能以及能量代谢、线粒体呼吸酶活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为HTK组、Pi组、5HD组、1098组和5HD+1098组.切取SD大鼠心脏,建立Langendorff灌注模型,平衡10 min,然后按分组进行如下处理:HTK组心脏以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液(HTK液)停搏;Pi组心脏以含0.5 mmol/L吡那地尔(Pi)的HTK液停搏;1098组心脏以含0.5 mmol/L Pi和100 μmol/L HMR1098的HTK液停搏;5HD组心脏以含0.5 mmol/L Pi和100 μmol/L五羟葵酸(5HD)的HTK液停搏;5HD+1098组心脏以含0.5 μmol/L Pi、100 μmol/L 5HD和100μmol/L HMR1098的HTK液停搏.停搏后,将心脏置于各组相应的液体(4℃)中保存8 h,然后用含氧的37℃克-亨液(K-H液)再灌注60 min.观察各组平衡末、保存末、再灌注末时的心功能、线粒体呼吸酶活性、心肌ATP含量及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Pi组保存末、再灌注末的心功能(心率、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心室发展压和冠状动脉流量)、心肌线粒体呼吸酶(NADH氧化酶、琥珀酸氧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及ATP含量均优于其他各组(P<0.01或P<0.05),同时线粒体的结构改变也最轻.结论 含Pi的HTK液能改善大鼠心脏保存效果;Pi对能量状态的维持以及对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保护可能是其心肌保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吡那地尔超极化停搏对大鼠离体心脏蛋白激酶C(PKC)ε及热休克蛋白70 (HSP70)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成功建立Langendorff离体再灌注模型的32个心脏,随机分为4组(n=8):自然停搏组(A组)、St.Thomas组(B组)、吡那地尔超极化组(C组)和白屈菜赤碱组(D组)。A组、B组和C组K-H液平衡灌注15min后,A组停止灌注,B组灌注St.Thomas停搏液,C组灌注超极化停搏液;D组K-H液平衡灌注10min后,白屈菜赤碱液灌注5min,再灌注超极化停搏液。记录各组平衡灌注15min和再灌注20min时冠脉流量(CF)、心率(HR)、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收缩峰压(LVSP)和左室压力瞬时最大变化率(dp/dtmax);再灌注30min时测定心肌膜性PKCε和HSP70的表达。结果与K-H液平衡灌注15min时相比,再灌注20min时A组、B组和D组CF、HR、LVSP、LVDP及dp/dtmax降低(P〈0.05);与C组相比,其余各组再灌注20min时CF、HR、LVSP、LVDP及dp/dtmax降低,膜性PKCε和HSP70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吡那地尔超极化停搏通过上调膜性PKCε和HSP70表达,促进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超极化停搏对体外循环中心肌细胞膜微粘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超极化停搏和去极化停搏对体外循环(CPB)中心肌细胞膜流动性变化的影响,评价超极化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 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家猫均分为3组,每组24只.对照组:不阻断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仅行并行循环180分钟;去极化停搏组:阻断主动脉60分钟,再灌注90分钟,心脏停搏液使用St.Thomas液(K 16mmol/L);超极化停搏组:心脏停搏液使用含吡那地尔的St.Thomas液(K 5mmol/L),其余处理与去极化停搏组相同.应用荧光偏振法测定心肌细胞膜的微粘度(η),以η的倒数表示心肌细胞膜流动性. 结果去极化停搏组主动脉阻断期间心肌细胞膜η值明显上升,且于再灌注期间进一步升高;超极化停搏组主动脉阻断期间亦呈升高趋势,但各时间点η值均明显低于去极化停搏组(P<0.01). 结论超极化停搏比去极化停搏能更有效地维持CPB中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起到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KATP通道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中的角 色。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00~250 g,建立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模型,随机分为6组: 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前用Krebs-Ringer灌注液持续灌注45 min;瑞芬太尼预处理组 (RPC组):缺血前用含100μg/L瑞芬太尼的灌注液灌注5 min,停5 min,共3次。HMR RPC、5-HD RPC组分别用含1×10-4mol/L肌浆网KATP(sac-KATP)通道阻断剂HMR-1098、1×10-5mol/L线粒体KATP (mito-KATP)通道阻断剂5-羟基葵酸盐(5-HD)与上述浓度的瑞芬太尼混合液的灌注液灌注,时间从瑞 芬太尼预处理前10 min至瑞芬太尼预处理后5 min(共计45 min)。HMR、5-HD组分别在缺血前用含有 上述两种KATP通道阻断剂的灌注液灌注45 min。测定心脏稳定15 min(基础值)、缺血前即刻、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时冠脉流量(CF);测定再灌注5、10 min时冠脉流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再灌 注120 min时处死大鼠,计算心肌缺血梗死区(IS)体积及IS面积与缺血危险区面积比值(IS/AAR)。结 果 与I/R组比较,RPC、HMR RPC组IS体积和IS/AAR降低,RPC组在再灌注5、10 min时LDH活性 降低(P<0.01);5-HD RPC、HMR和5-HD组IS体积和IS/A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RPC组比较,5-HD RPC、HMR和5-HD组IS体积和IS/AAR增大,5-HD RPC、HMR和5-HD组在再灌 注5、10 min时LDH活性升高(P<0.01)。与基础值相比,RPC组缺血前即刻CF增高,HMR RPC组降 低(P<0.05或0.01)。结论 通过激活心脏mito-KATP通道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 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吗啡预处理-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体重180~200 g,应用Langendorff体外灌流装置,采用全心停灌45 min、再灌注60 min的方法制备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的心脏40个,随机分为5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吗啡预处理组(M1组)、吗啡后处理组(M2组)、吗啡预处理-后处理组(M1+M2组)、5-羟葵酸(5-HD)混合吗啡后处理组(5-HD+M2组).M1组全心停灌前30 min灌注含3.0 μmol/L吗啡的K-H液20 min,随后灌注K-H液10 min.M2组再灌注即刻灌注含3.0 μmol/L吗啡的K-H液10 min,随后灌注正常K-H液50 min.5-HD+M1组再灌注即刻灌注含3.0 μmol/L吗啡+10-4nunol/L 5-HD的K-H液10 min,随后灌注正常K-H液50 min.于再灌注60 min时,测定心肌肌酸激酶(CK-MB)活性,计算心肌梗死区与缺血危险区的比值(IS/AAR).结果 与IR组相比,其余各组IS/AAR减少,CK-MB活性降低(P<0.05);与M2组比较,5-HD+M2组CK-MB活性及IS/AAR升高(P<0.05);M1组、M2组和M1+M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吗啡预处理.后处理虽然可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冉灌注损伤,但是与单独应用时效果相似,其原因可能是两者单独应用减轻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均与开放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