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科患者配血不合血样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方法:通过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方法,可检测患者是由母婴红细胞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结果: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由IgG抗-A引起配血不合4例;由IgG抗-B引起配血不合6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由IgG抗-D引起配血不合3例;由IgG抗-E引起配血不合2例。结论:ABO或Rh血型系统的新生儿溶血病是导致临床疑难交叉配血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配合性输注,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正在临床实际工作中,MN血型系统不规则抗-M抗体和抗-Mur抗体干扰ABO血型定型困难或交叉配血不合的现象较为常见。分析2018—2019年间中心检验科及各级医院临床科室送检43例由MN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导致ABO血型定型困难或疑难交叉配血的样本检测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我中心检验科正、反定型不符,需检测血样28例,我市各医院临床送检ABO血型定型困难或配血不合患者血样15例。1.2 试剂与仪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常见的临床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对所有临床送检的交叉配血不合样本进行常规ABO及RhD血型鉴定,样本红细胞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进行抗体筛选试验及抗体鉴定试验,需要时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在盐水、凝聚胺、抗人球蛋白3种不同介质下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共收集交叉配血不合样本276例,其中恶性肿瘤156例,血液病31例,多发性骨髓瘤25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64例,其中男167例,女109例。患者血清中检出抗体以冷凝集和IgG性质抗体为主。IgG抗体分类则以Rh系统为主。结论:即使ABO及RhD同型输注,也可能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的情况,应根据不同的病因来分析影响配血不合的因素,寻找相应的试验策略,确保血液安全输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近几年来婴幼儿ABO血型正反血定型结果不合情况,探讨婴幼儿ABO血型IgM抗体生成变化趋势。方法:对1 177例婴幼儿血型进行盐水试管法正反定型检测。结果:共检测婴幼儿标本1 177例,舍去AB型标本198例,其余979例标本中,血型IgM抗体生成与文献数据比较呈提早趋势。结论:应重视婴幼儿血液检测特别是新生儿正反定血型和交叉配血,明确新生儿个体输血策略,以保证其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除ABO血型不合导致溶血反应外,Rh系统血型不合也会导致溶血反应。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系中最复杂的一个血型系〔1〕,受血者血浆中如含有Rh抗体,在输入含相应抗原的血液后,将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Rh抗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道我院最近因体内含有E抗体而导致交叉配血不合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MNS抗体特性,并探索如何有效减少其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干扰。方法:选取2015-01—2017-12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和交叉配血不合的标本427例进行意外抗体筛查、鉴定,检测MNS抗体性质,自备反定型标准红细胞(RBC),对交叉不合标本重新鉴定血型,46例阳性患者予以不含相应抗原的RBC重新交叉,比较输血前后Hb、RBC、Hct差异情况。结果:427例标本中MNS抗体阳性105例,其中抗-M抗体93例,抗-N抗体4例,抗-S抗体6例,抗Mur抗体2例。女性MNS抗体中IgM类66例,IgG类9例,IgM+IgG类6例,女性有输血和妊娠史37例(45.68%),单独妊娠史22例(27.16%),用不含相应抗原的ABO同型血重新鉴定血型,结果正反定型相符。46例患者共输注缺少相应抗原RBC 96单位,输血前后Hb、RBC、H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575,45.299,80.426,均P=0.000)。结论:MNS意外抗体大部分为抗-M,抗体性质以IgM为主,当遇血型正反不符、交叉不合时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以正确判断血型并进行交叉配血,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交叉配血不合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以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血。方法对2014-01~2016-12在该院收治需行输血治疗的170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归纳处理方法。结果 170例疑难交叉配血标本中,不规则抗体88例(51.76%),自身抗体62例(36.47%),ABO亚型14例(8.24%),蛋白凝集4例(2.35%),药物原因2例(1.18%)。不规则抗体中,Rh系统32例(联合抗体3例),MNSs系统19例,Lewis系统6例,Kidd系统和Diego系统各占1例,多种抗体7例,未能检出抗体特异性16例,抗体阳性未鉴定抗体特异性6例。ABO亚型14例中有稀有血型类孟买3例。采取配合性输注各种血液成分,患者均及时得到有效救治。结论交叉配血不合主要是由同种不规则抗体,其次是自身抗体等原因引起。根据交叉配血不合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指导临床确定输血方案,选择合适的血液进行输注,保障输血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效价的自身冷抗体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的处理方法。方法:对高效价自身冷抗体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的患者,通过ABO血型鉴定、冷抗体效价滴定、血清抗体筛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凝聚胺和微柱凝胶交叉配血等血清学检测,寻找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处理方法。结果:收集由于高效价自身冷抗体引起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共7例,其中6例患者冷抗体效价在128~256之间,通过37℃水浴,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一致,交叉配血相合;1例患者冷抗体效价为1024,通过37℃加热洗涤和4℃冷吸收之后进行血清学试验,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一致,交叉配血相合。结论:高效价自身冷抗体引起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时,可以根据自身冷抗体效价的高低以及冷凝集强度,选择37℃水浴或37℃加热洗涤、4℃冷吸收等不同鉴别试验进行排除,以期达到正确的血型鉴定和有效的交叉配血,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36例患者ABO血型定型困难的影响因素,找寻解决临床疑难交叉配血不合的最佳方法,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通过正反定型试验、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分别检测患者红细胞上有无A、B、H抗原,运用唾液ABH血型物质的测定方法检测患者唾液中有无ABH血型物质。运用抗体筛选试验,查找患者ABO血型定型困难的原因。结果:36例ABO血型定型困难患者血清中存在IgM自身冷凝集素22例、不规则同种免疫性抗体及IgM冷凝集素1例、不规则抗体3例、IgM加IgG自身免疫性抗体3例、低温抗B抗体1例、弱抗-A和(或)弱抗-B抗体6例。结论:ABO血型定型的影响因素很多,患者血清中存在IgM自身冷凝集素、ABO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同种免疫性抗体、(IgM加IgG)自身免疫性抗体以及患者自身年龄、病因易造成抗原或抗体减弱等因素均可导致ABO血型定型困难,影响临床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疑难配血的患者做ABO及Rh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抗体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共收集148例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同种抗体128例(冷抗体14例),占86.5%,自身抗体13例,占8.8%,蛋白凝集7例,占4.7%。结论:不规则抗体和蛋白凝集是造成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正确的血型鉴定、抗体筛选、交叉配血试验是提供安全有效输血的保障。受血者血清中有同种抗体,选择无相应抗原的供者血液交叉配血,温自身抗体的患者同种抗体不能完全去除,用多个血液同时与患者交叉主侧同型盲配,取凝集相对较弱的给予输注。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交叉配血中抗-E、抗-Lea合并抗-Jkb、抗-Cw抗体引起患者配血不合及输血反应原因。通过试管法鉴定ABO血型,毛细管离心法抗原分型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盐水、聚凝胺、抗人球蛋白三种介质联用多套谱细胞进行抗体筛选试验及抗体特异性鉴定试验对患者配血不合进行分析。对照谱细胞格局表采用剂量效应,该患者血清中检出抗-E、抗-Lea合并抗-Jkb、抗-Cw,酸放散液中检出抗-E和抗-Jkb抗体。患者血清中多种不规则抗体是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该患者连续多次输注E抗原阳性及Jkb阳性红细胞是引起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多抗体联合存在时应运用剂量效应以减少易漏检抗体概率,保证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临床输血中,准确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是输血前重要而且很关键的环节,其中与临床关系最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是Rh系统,患者由于妊娠或多次输注异体血容易产生不规则抗体,造成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这种情况在临床中较为常见[1-2],对于产生了温反应抗体的样本,其血清学检测及配血常常困扰输血工作者,我们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检测中抗-M抗体的检测及其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方法:检测IgG性质抗体用2-巯基乙醇(2-Me)应用液破坏IgM型抗-M;推断抗-M抗体用自制NN型的多人份A细胞核B细胞制备反定型标准红细胞;处理冷凝集用37℃生理盐水洗涤4次后做正定型,洗涤后的红细胞加等量自身血清,在4℃吸收后做反定型。结果:在20 018例住院患者中,检出139例同种不规则抗体,其中17例存在抗-M抗体,抗-M抗体占不规则抗体的比率为12.23%(17/139)。NN型的反定型红细胞正反定型一致。选择与受血者ABO同型的MM型或MN型红细胞交叉配血,卡式配血结果不合;选择与受血者ABO同型的NN型红细胞交叉配血,盐水和抗人球蛋白介质均不凝集,卡式配血结果主次侧均相合。结论:患者血清中存在抗-M抗体影响血型定型及配血,筛选相应红细胞输注无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输血中,Rh血型系统是仅次于ABO的重要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5种主要抗原的免疫性强弱依次为D〉C〉E〉c〉e[1]。过去,因为交叉配血方法的局限性,时有因Rh血型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报道。随着输血检测技术的提高和对Rh血型抗体认识的逐渐深入,近年来因Rh血型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的报道日益增多,但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报道减少了。我院自2001年起即采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发现Rh血型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有近42例,其中抗E有30例,占71.4%,也因此避免了多起可能的输血反应。但其中仍出现1例因抗E发生的迟发性溶血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冷凝集素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不合中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冷凝集素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影响,在血型鉴定和配血时提供参考和依据,向临床及时提供安全的血液。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010年9月在我院进行过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不合的临床病例30例。对血型鉴定组患者进行吸收放散试验、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对交叉配血组患者采用抗人血球蛋白法、微柱法、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结果红细胞在经过37℃0.9%氯化钠溶液的洗涤,将病人血清放入在0~5℃冰箱中进行充分吸收,再采用血型鉴定、凝聚胺、微柱法进行配血,可有效的将冷凝集素的一些干扰排除,无假凝集现象出现。结论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方面的影响,工作人员必须做出快速的判断,及时向临床提供充足安全的血液,以免延误了病人最佳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抗-cE合并抗-Mur致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的特征。方法对2例受检者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其血清与已知血型的试剂红细胞,在盐水、木瓜酶、凝聚胺、抗球蛋白介质中反应,鉴定抗体的特异性。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病例1血清中存在IgM与IgG混合型抗-cE、IgM型抗-Mur,导致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病例2血清中存在IgG型抗-cE、IgM型抗-Mur,导致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结论抗-cE合并抗-Mur可致血型鉴定及配血困难,对该类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和交叉配血过程中必须采用多种介质,并确认供血者对应抗原为阴性,防止假阴性漏检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O型孕妇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新生儿的红细胞被母亲的IgG抗体所包被,并在婴儿的网状内皮系统内受到免疫性破坏。ABO溶血病大部分发生在第一次妊娠。在目前一对夫妇只生1个孩子的要求下,妊娠前期测定夫妇的血型,以ABO血型不合的夫妇,测定孕妇产前血清免疫球蛋白(lgG)抗体不同效价,对产前估量新生儿高明症的发病频率及病情程度或许有一定帮助。笔者对1993年5月~1997年7月,检测了168对血型不合的夫妇的O型孕妇血清lgG血型抗体效价,又对其所生的新生儿进行血型及服红素值测定,以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频率。回对象与方法1.1对象…  相似文献   

18.
吴穗  董伟群  佟力 《山东医药》2012,52(30):87-88
目的探讨美国强生Ortho Autouve I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在ABO血型和RhD血型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美国强生Ortho Autouve I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仪器法)和传统试管法对9 350份EDTA-K2抗凝血样本进行ABO血型和RhD血型检测。结果仪器法与试管法共检出A型2 982例、B型2 545例、O型2 823例、AB型1 000例,一次性判断准确率分别为99.71%、100.00%;共检出Rh阴性48例,阴性率为0.51%,一次性判断准确率分别为99.74%、100.00%。两种方法检测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仪器法检出正反定型不一致者37例,包括新生儿18例,抗原抗体效减弱6例,纤维蛋白干扰白导致的假凝集4例,冷凝集者5例。4例发现疑似亚型,经吸收放散等试验后确证定型。结论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用于ABO血型和RhD血型检测安全可靠,灵敏度高,易于检出弱抗原、弱抗体及发现ABO亚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为保证患者及时得到输血治疗,在检测患者血样中ABO以外抗体后,针对性筛选相应抗原阴性血液。方法:ABO血型、Rh(D)血型及Rh表型鉴定采用试管法,抗体鉴定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试验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综合判定结果。结果:AIHA患者含有自身抗体合并有抗-Mur、抗-E抗体,输注同型血液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得到提升,疗效显著。结论:准确鉴定出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的自身抗体及抗-Mur、抗-E抗体,有利于缩短配血时间,筛选相应抗原阴性血液,保证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娩孕妇中母婴血型不合的发生率和O型血孕妇产前测定IgG血型抗体效价与ABO新生儿溶血病(HDN)的相关性。方法:对夫妻血型不合者2 487例O型血孕妇进行IgG抗A(B)抗体效价检测与分析,并对出生后婴儿进行HDN检测,观察抗体效价分布情况及抗体效价与HDN发病率的关系。结果:发生HDN的母亲抗体效价检测值范围在1∶64~1∶1 024,患儿的发病率随着母亲抗体效价升高而有上升的趋势。母亲IgG抗-A(B)效价≥1∶1 024,ABO-HDN发病率为94.8%,IgG抗-A(B)效价为1∶512,1∶256,1∶128和1∶64时,ABO-HDN发病率分别为72.1%,51.8%,31.9%,和12.4%,说明各组间HDN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夫妻血型不合发生率为56.33%,夫妻血型不合将导致母婴血型不合,母婴血型不合多以ABO血型不合为主,母亲孕期抗体效价与ABO-HDN的发病率呈正相关,而且随着IgG抗-A(B)效价的增高,ABO-HDN的发病率随之增加。当O型血孕妇血清中IgG抗-A(B)抗体效价≥1∶64时有罹患HDN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