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对3起不明原因的聚集性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暴发疫情的标本进行多重巢式PCR检测,及时筛查SARS病毒、高致病性人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并检测其他亚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病原体,探讨该方法在聚集性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调查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采用多重巢式PCR方法对3起疫情的咽拭标本进行可引起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23种病原体进行筛查.结果 医院甲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病例9例,对9例咽拭标本进行筛查,肺炎衣原体感染6例;学校乙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病例69例,对13份咽拭标本进行检测,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7例;学校丙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病例12例,对12份咽拭标本进行检测,HIB感染5例.结论 多重巢式PCR方法可快速有效地筛查引起聚集性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暴发疫情的病原体,为有效遏制疫情及进一步处理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3 260例老年患者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的Ig M抗体,了解老年患者季节性流感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3 260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血液中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的Ig M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不同年份的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的Ig 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014年-2018年5年的乙型流感病毒Ig M抗体阳性率均高于甲型流感病毒Ig M抗体阳性率(P 0. 05)。2018年老年患者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Ig M抗体阳性率最高。老年患者甲型流感病毒Ig M抗体阳性率最高在冬季、春季,而乙型流感病毒Ig M抗体阳性率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不同性别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的Ig 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应重视老年患者的季节性流感的流行特征,尤其是乙型流感的流行特征。持续监测老年人群流感病毒的Ig M抗体有利于更好地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8年-2020年甘肃省天水地区发热呼吸道疾病患者病原体构成,分析其流行特征.方法 首先进行细菌培养,然后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 通过对407份发热呼吸道疾病患者样本检测,共检出22种病原体,阳性267例,总阳性率为65.6% (267/407),前9种病原体阳性232例,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查找一起群体发热事件的病原体。方法采集到的咽拭子直接接种到血琼脂平板做细菌培养,然后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反应鉴定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从13份咽拭子中8份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结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此次引起群体发热事件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常见呼吸道病毒和非典型病原体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2006年1月-2009年4月19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常见的7种(11个亚型)呼吸道病毒和肺炎支原体(LP)、肺炎衣原体(CP)、嗜肺军团菌(LP)。其中62例同时采集BALF、鼻咽拭子(NpS)和血清三种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 195例BALF 65例阳性,患者阳性率33.3%(65/195),共检出72种(株)病原体,病原体阳性率36.9%(72/195),14种(型)病原体检出9种(型),以流感病毒A型(F luA)和鼻病毒(RhV)检出率为高,副流感病毒2型(PIV2)、副流感病毒4型(PIV4)、人类偏肺病毒(hMPV)、人类博卡病毒(HboV)和嗜肺军团菌(LP)未检出。患者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AECOPD)阳性率高。62例同时三种标本检测阳性率NpS为50.0%(31/62)、BALF 38.7%(24/62)、血清32.3%(20/62)。结论深圳地区成人下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感染具有较高比例,以F luA和RhV为主。BALF和NpS非典型病原体检出率较低,所有标本均未检测出hMPV、HboV和LP。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地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体的构成及流行情况,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门诊与住院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中的8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型(FluA)、流感病毒B型(FluB)、副流感病毒(PIV)、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n)及嗜肺军团菌(LP)。结果共检测2 730例标本,阳性标本数为716例,阳性率为26.2%,混合感染162例,占22.6%,排名前3位的病原体是FluB、、MP和FluA;第四季度感染率最高。不同年龄组对病原体的易感性,除Flu B和PIV外,其他病原体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体IgM抗体中FluB的感染率最高,在第四季度尤其应注意预防感染,尽早进行呼吸道病原体谱抗体Ig M检测,使呼吸道感染患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9例聚集性鹦鹉热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2月由密云区医院(8例)及密云中医院(1例)收治的9例聚集性发病的鹦鹉热肺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及诊疗特点。结果 9例患者发病时间集中,均有鸽子养殖区活动或居住史行为。均有不同程度发热,77.80%为高热,伴咳嗽、咳痰;白细胞计数基本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8例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6例D-二聚体升高。胸部CT表现为单肺叶片状高密度实变影,内见支气管充气征象,下肺为著,少数为双肺改变;1例死亡病例为双肺多肺叶磨玻璃影改变;8例治疗后复查,炎性改变基本完全吸收。2例行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出鹦鹉热衣原体核酸序列;7例行鹦鹉热衣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均为阳性;6例进行呼吸道病原学检测,合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8例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或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2例联合使用四环素类。8例治愈出院,1例临床死亡。结论面对不明原因的聚集病例,应详细询问接触史。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有利于及早确诊病原体,最终降低疾病负担。除外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在鹦鹉热肺炎的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入伍新兵急性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病原体,为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留取40例老兵、204例新兵和40例急性呼吸道疾病新兵咽拭子,提取DNA和RNA,检测15种病原体的核酸,并留取急性呼吸道疾病新兵双份血清检测抗病原体抗体。结果老兵组咽拭子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核酸的检出率分别为32.5%、25.0%和15.0%,高于新兵组的2.5%、2.5%和2.9%(P<0.05);在40例散发的患有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新兵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5.0%和55.0%,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和嗜肺军团菌的阳性率分别为20.0%、7.5%和15.0%,与老兵组(分别为25.0%、15.0%和17.5%)或新兵入营时(分别为2.5%、2.9%和7.4%)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对患有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新兵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检测发现,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发生率为65.0%(26/40),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率为5.0%(2/40),无甲型流感病毒H5N1等感染病例发生。结论入伍新兵在入训期间散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以流感病毒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分布情况及感染率,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生物芯片技术对513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血清6种病原体抗体检测。结果:抗体阳性患者达164例(占32.0%),其中有45例患者检出二种以上抗体(占8.8%),感染阳性率依次为副流感病毒11.3%、腺病毒8.8%、流感病毒8.0%、呼吸道合胞病毒7.0%、肺炎支原体6.0%和肺炎衣原体2.5%。结论:6种病原体的感染率大体一致,检测血清中IgM抗体的方法其阳性率较其它直接检测病原体的方法低,生物芯片技术在病原学快速诊断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Ig M测定,了解郑州地区小儿9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8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9种病原体Ig M抗体同时进行检测。结果 285例患儿中检出Ig M抗体阳性183例,阳性率为64.3%。其中肺炎支原体101例,占35.4%;乙型流感病毒45例,占15.8%;副流感病毒(1型、2型、3型)27例,占9.5%;腺病毒7例,占2.5%;肺炎支原体和乙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29例,占10.2%;肺炎支原体和副流感病毒(1型、2型、3型)混合感染17例,占6.0%;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混合感染4例,占1.4%;肺炎支原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型、2型、3型),肺炎支原体、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型、2型、3型)混合感染各1例,占0.4%。结论肺炎支原体和乙型流感病毒是本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且肺炎支原体易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河源地区9项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在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922例患儿的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嗜肺军团菌(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1型、2型和3型(PIVS)Ig M抗体。结果 922例患儿中,9项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为29.39%(271/922),阳性率较高的为PIVS(14.21%)和MP(14.10%),COX未检出阳性。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8,P0.05)。按年龄分组比较显示,除1岁组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单一感染为主,混合感染率为7.16%,以肺炎支原体并发副流感病毒感染最多。结论呼吸道9项病原体Ig M抗体联检结果表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PIVS和MP,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枣庄市1起学校乙型Victoria系(BV系)流感聚集性疫情的病原学和遗传特征进行分析,为BV系流感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13例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对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构建进化树并分析分子进化特征。结果 引起本次学校聚集性感染的病原体为BV系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76.92%(10/13),分离毒株5株。与疫苗株B/Washington/02/2019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98.4%~99.6%。血凝素(HA)进化树中5株BV系毒株与疫苗株B/Washington/02/2019共同归属于1A分支。HA蛋白9个氨基酸位点发生置换,其中6个位点发生在抗原决定簇,未发现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耐药位点和酸性聚合酶(PA)抑制剂耐药位点发生变异。HA均发生N197D置换,M1均发生T15I置换,多个蛋白的磷酸化位点发生改变。结论 引起枣庄市学校聚集性疫情的病原体是BV系流感病毒,应加强学校疫情监测并督促防控措施落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台州市14岁以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的9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结果,为防治儿童呼吸道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以2018年3月—2019年2月到台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部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嗜肺军团菌(L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和副流感病毒(PIV)等病原体Ig M抗体。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和季节的病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结果 1 470例患儿中检出至少1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阳性694例,总阳性率为47.21%。其中MP阳性率最高,为34.90%,其他由高到低依次为PIV、FluB、RSV、ADV、LP、CP和FluA,阳性率分别为11.22%、11.02%、5.37%、4.97%、1.77%、1.56%和0.75%。未检出COX。女童MP和FluB阳性率均高于男童(P0.05)。不同年龄组儿童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病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秋季阳性率较高,为2.62%;ADV夏季阳性率较高,为6.96%;FluB春季阳性率较高,为23.70%;PIV秋季阳性率较高,为18.60%。结论台州市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以MP、PIV和FluB为主,女童MP和FluB的阳性率高于男童,CP、ADV、FluB和PIV阳性率存在季节性分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3例住院的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 M抗体检测试剂(间接免疫荧光法)同时检测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NFB),副流感病毒1,2,3型(Parainfluenza virus type1,2,3 PIV),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Q热立克次体(Q Rickettsia, QFB),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腺病毒(Adenovirus,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九项病原体的Ig M抗体。结果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九种病原体检出的阳性率为63.15%,其中主要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占阳性例数的53.11%,其次为合胞病毒5.57%,混合感染占感染比例的22.95%。结论呼吸道病原九联检的检测方法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检测中检出的阳性率高,能够同时检测九种病原体,及时发现感染的病原体,对临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合理的支持依据,并对合理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避免抗菌药物的盲目使用及滥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005年12月湖南省湘潭县发生的一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导致该病例的主要病因。方法采集病例的呼吸道标本,利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核酸;应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和血凝抑制实验进行病毒鉴定。结果呼吸道标本及其细胞培养物H5亚型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均为阴性;甲型、H1亚型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均为阳性;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经鉴定为H1N1。结论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为感染流感病毒(H1N1)实验室确诊病例,排除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三水区麻疹流行特点,为本区麻疹监测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全区88例疑似麻疹患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Ig M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毒核酸,将结果汇总分析。结果麻疹病毒Ig M抗体检测阳性率71.76%,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率87.5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月为麻疹发病高峰期;阳性病例集中在0~2岁和21~40岁;本地与外地人口麻疹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采样时间,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M抗体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麻疹病毒核酸可以弥补出疹早期(<3 d)麻疹Ig M抗体滴度过低导致血清ELISA法漏检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一起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的调查和处置进行总结,为今后支原体肺炎聚集性疫情的防治和处置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 按照统一的病例诊断标准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北京市房山区某小学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共有26例病例,均为学生,明确诊断为肺炎患者19例。首发病例2018年5月26日发病,末例病例6月21日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5月29日—6月2日,疫情共持续27天,累及2个相邻班级,罹患率为31.33%(26/83);其中1班病例数最多,为21例,罹患率50.00%(21/42)。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男女生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12份,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阳性7份,阳性率58.33%,采集痰标本3份,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阳性3份,阳性率100%。病原体为支原体P1-Ⅰ型,对阿奇霉素耐药。结论 呼吸道多病原检测结果结合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初步判定为一起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聚集性肺炎疫情。  相似文献   

18.
一起腺病毒、流感病毒混合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南澳县中心小学一起腺病毒和流感病毒混合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探索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学校报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入户调查部分流感样病例的家庭成员发病情况,调查县医院及县城个体诊所近期收治流感样病人情况,采集部分病人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检测腺病毒和流感病毒抗体滴度。结果全校2周内共发生发热缺勤病例298例,罹患率为16.44%,其中符合流感样病例诊断标准23例,部分病例有家庭聚集性。采集病人咽拭子35份检测腺病毒和流感病毒,PCR检测结果腺病毒阳性12份,B型流感病毒阳性16份,其中2份腺病毒及B型流感病毒均阳性;采集5例病人双份血清,3例B型流感病毒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结论初步认为该小学短期内出现腺病毒和流感病毒混合感染局部暴发,病原体考虑为腺病毒及B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的感染情况和人群特征,以及野鼠感染SFTSV的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91份疑似流行性出血热(EHF),且出血热Ig M抗体筛查阴性的住院患者样本以及在深圳市梧桐山捕获的64只野鼠进行SFTSV病毒血清学检测,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SFTSV抗体筛查阳性者进行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 91例流行性出血热Ig M抗体筛查阴性的患者中,发现5例SFTSV病毒急性感染者(4名男性和1名女性),SFTSV病毒Ig M抗体总阳性率为5.49%。感染者平均年龄为30.6岁,最小的19岁,最大的43岁。发现2例SFTSV病毒Ig G抗体阳性者,其中1例SFTSV病毒Ig M和Ig G抗体同时为阳性。此外,发现64例野鼠中有2例SFTSV病毒Ig G抗体阳性,均为褐家鼠。结论 2010年-2011年深圳地区的疑似流行性出血热住院人群中存在SFTSV急性感染和既往感染者,同时深圳地区褐家鼠存在SFTSV既往感染,应加强对疑似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以及野鼠的SFTSV病毒的监测工作,进而为深圳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防控以及SFTS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散发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0例散发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对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特点和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女性6例,男性4例,均为汉族。8例患者发病时间为冬春季。5例有明确禽类接触史。临床表现包括发热(10例)、咳嗽(8例)乏力(7例),呼吸困难(5例),头痛(5例)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但CRP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胸部CT显示大多数(9例)患者肺部病变以段、叶实变为表现,部分(6例)伴少量胸腔积液。所有患者BALF行mNGS检测均检出鹦鹉热衣原体。10例患者都单独或者联合应用了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其中8例患者应用氟喹诺酮类治疗有效,2例无效换为多西环素治疗后好转。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多有禽类接触史,常见表现为高热、快速进展为呼吸困难、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大片实变影。对不明原因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应尽早应用BALF进行宏基因二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