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贺  孙本贵  束金莲  姚少峰  叶岚  黄婷 《安徽医药》2018,39(9):1119-1121
目的 比较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ESRD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差异,并分析研究其体内炎症因子、Hcy与心脏结构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病情稳定的ESRD患者,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分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组(42例)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5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生化指标,应用心脏超声测定患者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s)、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心脏结构情况。结果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组患者LAD、LVEDd、LVEDs、LVPWT、IVST、LVMI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而LVEF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组患者hs-CRP、IL-6、Hcy分别与LAD、LVEDd、LVEDs、LVPWT、IVST、LVM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异常的ESRD患者心脏结构异常发生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考虑与其体内炎症因子、Hcy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谭扬  沈清  曾琍萍 《中国药业》2007,16(23):52-53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DN)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几种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4例ESDN血液透析患者和同期透析的46例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Non—ESDN)血液透析患者,回顾分析死亡率、死亡原因、并发症、营养状态及血生化改变:结果ESDN组1年死亡率、3年死亡率分别为17.6%和38.2%,3年死亡率明显高于Non—ESDN组(P〈0.01),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病变(47.4%)和感染性疾病(26.3%),主要并发症是心血管病变(94.1%);两组营养状态评估(SGA)均差,但ESDN组的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Non—ESDN组。结论ESDN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比Non—ESDN高,积极治疗并发症、改善营养状态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吕兴旺 《北方药学》2014,(4):109-109
随着流行病学的发展,慢性肾脏病(CKD)的治疗和康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CKD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该病治疗费用高,治愈率及知晓率较低,尤其是并发心血管疾病之后,患者的危险性更高,是导致CKD患者伤残或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和非传统危险因素进行论述,希望能为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琪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1,44(4):55-56,39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初次血液透析时内瘘使用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01 ~2019-12我院收治的65例初次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将其分为AVF组20例和CVC组45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初次血液透析时内瘘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中发现的慢性肾脏病(CKD)患病及进展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体检的职工16 759例的临床资料,分析CKD患病率及患病危险因素,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疾病进展因素.结果 在16 759例资料完整的体检人群中,蛋白尿检出率3.41%,血尿检出率17.93%,排除尿路感染等因素造成的影响,血尿12.3%,血肌酐升高检出率0.24%,肾脏B超影像学异常检出率11.2%,其中B超肾脏体积缩小0.21%.总体检人群中CKD检出率为7.6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体质量指数、高尿酸血症是CKD患病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分析校正后,基线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蛋白尿、基础病为糖尿病及治疗依从性差是该组病人肾功能进展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肾脏病患病及进展危险因素不尽相同,加强在高危人群中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预防CKD发生,延缓CKD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CAC)及其评估方法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确诊为ESRD患者共228例,分析ESRD患者合并CAC的病例特点,并通过logistic回归法分析CAC评估方法CT重建技术中Agatston...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患者骨质疏松时骨矿物含量与骨骼形态变化的相关性,对259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用双能X城骨密度测量仪(DEXA)同步进行骨矿物含量测定和形态学分析,并预测骨折危险性。通过骨密度(BMD)、脊柱椎体前高(A)、中高(M)和后高(P)的测量及分析得出结合指数。结果表明:当结合指数<-5SD时,即提示出现骨质疏松骨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初诊T2DM男性患者并发骨质疏松后BMD的改变及相关因素,为早期诊断、早期防治T2DM男性患者并发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至2012年入院初诊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36例。通过定量QCT测定第3腰椎总骨矿含量和骨密度,依骨密度将其分为有骨质疏松组和无骨质疏松组。再取同期来院进行常规体检,肝肾功能、血糖正常,无其他基础疾病的正常男36例。分别测定骨密度及各生化指标并比较。结果糖尿病组较对照组骨质疏松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较无骨质疏松组尿Ca/Cr高、血T低,体重指数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磷、BGP、PTH,尿CTX/Cr,AL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的患者较易并发骨质疏松,其发生和高尿Ca/Cr、低血T和低体重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本院孕产妇异常分娩的发病率,与相关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本院近4年来异常分娩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本院孕产妇发生异常分娩的发病率达18.19%;②25~30岁年龄段发生异常分娩发病率与其他年龄段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胎重、异常分娩家族史、常见妊娠并发症、孕期坚持锻炼、孕期保健咨询、合理搭配饮食等因素影响异常分娩发病率。结论异常分娩发病率与孕产妇年龄、胎重、异常分娩家族史、常见妊娠并发症、孕期坚持锻炼、孕期保健咨询、合理搭配饮食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王韫芳  杨冉  薄庆 《安徽医药》2016,20(2):324-327
目的 观察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原因,并探讨其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该院肾内科进行治疗且符合条件的13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检查结果。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患者的生存率进行计算,使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36例患者中,37例患者死亡,其中14例(37.84%)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8例(21.62%)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7例(18.92%)患者死于脑血管疾病,5例(13.51%)死于恶性肿瘤, 3例(8.11%)患者死于其他原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显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8.24%,2年生存率为72.79%。死亡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肾病比例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而其尿素清除指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尿素清除指数较低、低白蛋白及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及感染中毒休克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年龄较大、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及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意义。方法将100例长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分为≤60岁、>60岁组,测定100例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PTH、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收缩压(SBP)、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磷(P3+)、血钙(Ca2+)水平等,分析BUN、SCr、SBP、Hb、Alb、P3+、Ca2+等与PTH的相关性。结果透析后,患者的BUN、SCr、SBP、P3+、PTH水平显著低于透析前(P<0.01),而Hb、Alb、Ca2+水平显著高于透析前(P<0.01);透析后,>60岁组患者的PTH水平低于≤60岁组患者(P<0.05);透析前,PTH与BUN、SCr、SBP呈正相关(r=0.148、0.651、0.326),与Hb、Alb、KT/V呈负相关(r=-0.621、0.337、0.598)。结论 PTH能对血液透析充分性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评价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21例慢性肾脏病同时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的患者,根据血栓弹力图血栓最大弹力度(MA值)分为低凝组(MA<69 mm,n=139)和高凝组(MA≥69 mm,n=82),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伴发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用药情况如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激素等,肾功能情况如CKD1 3期和CKD4 5期,血栓弹力图中的凝血参数反应时间(R值)、凝血时间(K值)、夹角α、血栓最大弹力度(MA),其他凝血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等有无差异,同时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引起高凝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伴发疾病、用药情况、肾功能、部分凝血及血常规指标(包括血栓弹力图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凝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OR 1.895, 95%CI 1.082~3.318)、肾病综合征(OR 2.501, 95%CI 1.429~4.379)、CKD4~5期(OR 1.989,95%CI 1.136~3.483)等疾病因素,以及药物因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OR 2.254, 95%CI 1.207~4.208)。结论:对CKD患者而言,糖尿病、肾病综合征、CKD4~5期增加患者高凝状态,肾性贫血患者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亦增加患者高凝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影响绝经后女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04月~2016年03月的绝经后女性,分为骨折组(87例)和未骨折组(90例),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177名绝经后妇女股骨的骨密度(BMD),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影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骨折组与未骨折组相比,在年龄、绝经年限和骨密度上有显著差异,在身高、体重、BMI指数等形态学指标上没有明显变化。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是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 绝经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骨质疏松发生率升高,是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子,应加强营养和骨密度监测,避免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14.
陈效  魏培丹  冯斯  罗子云  何志红  袁峰 《江西医药》2021,56(5):633-634,638
目的 探究早期糖尿病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将2018年1月-2021年1月定期到我院接受检查或治疗的首次诊断为Ⅰ-Ⅱ期DKD 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3年内是否进展为ESRD分为进展组(GFR下降大于60ml/min)和未进展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患者相关危险变量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文献查找发现患者的血压、糖尿病水平、血尿酸水平、凝血功能eGFR下降率、糖化血红蛋白为影响DKD进展的因素,且组间患者指标差异显著(P<0.05)经过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后,发现eGFR下降率、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水平,联合使用3种以上降压药是影响患者早期DKD进展为ESRD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水平以及eGFR下降率等指标有助于防止患者发生ESRD,临床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上述指标水平,通过指标监测,掌握患者疾病水平,有针对性的对患者疾病进行治疗.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为疾病诊治,预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情况及相应临床指标的关系,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9例ESRD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情况,同时记录透析龄、吸烟史及体重指数;抽血监测血肌酐、钙、磷、镁、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素.并计算钙磷乘积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39例ESRD患者29例(74.34%)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钙化,透析治疗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率达80.76%;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加重。钙化组血磷、钙磷乘积、CRP较无钙化组显著增高,P〈0.05.而钙化组血浆白蛋白较无钙化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磷及钙磷乘积升高是导致冠状动脉钙化的重要因素:CRP升高、低血浆白蛋白亦与冠状动脉钙化密切相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存在较高的冠状动脉钙化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老年糖耐量异常(IGT)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中老年IGT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归入IGT组(A组),同时选取60例自愿参与研究的健康人群归入NGT组(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胰岛素(FINS)、一氧化氮(NO)、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率(D%)。结果A组的WHR与BMI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FPG、TC及HDL_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两组的2hPG、TG、LDL-C、hs—CRP、FINS、NO、HOMA—IR、IMT、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与HOMA—IR、WHR呈正相关,与D%呈负相关(P〈0.05);WHR、HOMA—IR为导致早期AS发生的危险因素,D%为早期AS的保护因素。结论胰岛素抵抗、肥胖为中老年IGT患者出现AS症状的危险因素,D%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郭嘉鸿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240-240,243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腹膜透析(PD)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12月~2011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57例行PD的老年ESRD患者(年龄≥60岁)进行观察,通过观察腹膜透析前后ESRD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血压及血糖,对ESRD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57例持续不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明显下降,血红蛋白(Hb)的含量明显上升,24 h尿蛋白控制在0.5 g/24 hr,前后生化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压及血糖的控制情况较为满意.结论 PD是老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经PD后老年ESRD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具有很好的临床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卓  穆大为  隋丽娜 《安徽医药》2014,18(3):510-512
目的 慢性肾脏病终末期患者以透析和非透析分组,观察两组病人大动脉僵硬度情况及血脂水平,探讨血脂异常和大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慢性肾脏病终末期患者共103例,其中未进入透析的患者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1例,采用无创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同时检验血脂等生化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慢性肾脏病终末期患者BaPWV平均水平高于正常值,透析组患者BaPWV、ABI异常率高于非透析组患者,能够诊断下肢外周动脉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血液透析患者比例为11.5%,高于非透析患者;慢性肾脏病终末期患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异常率均较高,其中血液透析患者三酰甘油异常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率均高于非透析患者;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动脉硬化的相关因素.结论 慢性肾脏病终末期患者脂质代谢紊乱普遍,动脉硬化程度较重;透析患者动脉僵硬度异常率、脂代谢异常率均较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高;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能有利于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6,(24):154-157
目的探讨佛山市三水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方法于2015年12月~2016年8月回顾性分析佛山市三水地区600例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骨折分为骨折组(n=300)和非骨折组(n=300),并使用《三水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文化程度、家族史、骨折史、月经史、体重指数(BMI)、日常生活方式(包括运动、饮食、吸烟、饮酒)等因素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β=-0.403,OR=0.632,95%CI=0.617~0.906,SE=0.052,P0.05);年龄(β=0.611,OR=1.224,95%CI=1.045~1.514,SE=0.237,P0.05)、性别(β=0.523,OR=1.138,95%CI=1.039~1.518,SE=0.224,P0.05)、骨折史(β=0.323,OR=1.631,95%CI=1.012~1.402,SE=0.083,P0.05)、体重指数(β=0.451,OR=1.527,95%CI=1.324~1.624,SE=0.091,P0.05)、日常生活方式(β=0.527,OR=1.524,95%CI=1.164~1.953,SE=0.021,P0.05)均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发生关系密切,是患者骨折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佛山市三水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患者应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和锻炼、积极改变体质以预防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定炼化社区40岁及以上人群的骨密度,了解骨量异常人群分布情况,并进行骨质疏松筛查。方法采用Achilles Express GE骨密度测定仪,利用超声波穿透人的跟骨原理测定足跟骨骨量值,并对不同年龄段人群骨密度异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长,骨量异常率和骨质疏松率有逐渐升高趋势。除60-69岁组外,各年龄组中不同性别骨量异常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49岁组、50-59岁组、70-79岁组不同性别骨量减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59岁组、80-89岁组不同性别骨质疏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分别与70-79岁组、80-89岁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70-79岁组与80-89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均为骨量异常,其发病率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且发病率与性别有关。做好骨密度检查,建立、健全社区居民慢性病健康档案,针对检查结果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对提高居民体质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