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1],儿童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后经常发生畸形愈合,影响腕关节及前臂功能和外观.笔者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对92例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采用闭合截骨手法整复经皮髓内针固定的方法 治疗,经术后长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骨折,约占骨折患者的1/6,尤其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之一。由于高龄及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质压缩,特别是C型骨折(AO分型)往往不能完全复位或复位后固定不牢.造成桡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影响患者腕关节活动。2006—2008本院采用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1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桡骨远端骨折影像学测量指标与近期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像学测量,分析各影像学参数和近期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2例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的患者,利用StarPACS影像系统进行测量,并记录所有患者X线片的桡骨高、掌倾角及尺偏角的情况,并分析影像学测量指标与自测腕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62例桡骨远端骨折中,有50例(占80.6%)经保守治疗后效果优良.当桡骨高大于6.0 mm,掌倾角大于5°,尺偏角大于18°时,自测腕关节功能优良率较高.影像学指标和自测腕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桡骨高>掌倾角>尺偏角.结论 桡骨高、掌倾角及尺偏角等可以作为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评估的影像学指标,手法复位后影像学不达标者应当重新复位或采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应当首先考虑桡骨高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骨折保守和手术治疗后腕关节不稳的转归及关节不稳对功能的影响。方法1999年1月~2004年3月,临床随访124例采用石膏、外固定支架和桡骨远端钢板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X线片测量判断治疗前、后腕关节不稳的变化,Gart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中发现有背侧偏移、掌侧偏移、背屈不稳(DISI)、掌屈不稳(VISI)和舟月分离五种腕关节不稳;治疗前、后和随访时腕关节不稳发生率分别为58.1%、21.8%和22.6%;优良率为80.6%,稳定组和不稳定组优良率分别为84.5%和75.0%。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后常可合并不同类型的腕关节不稳,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纠正桡腕关节不稳,舟月分离性腕关节不稳很难被纠正,腕关节不稳定组的腕关节功能明显比腕关节稳定组差,桡腕关节的完整性是影响腕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腕关节不稳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186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经过,分别对采用石膏固定、外固定支架和桡骨远端钢板固定3种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腕关节不稳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86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治疗前腕关节不稳发生率为58.1%,治疗后石膏固定治疗组不稳发生率为21.1%,外固定支架组为21.9%,桡骨远端钢板固定组为28.3%,总发生率为23.1%。3组发生率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自行纠正3例,新增8例。治疗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石膏固定组为81.6%,外固定支架组为84.4%,桡骨远端钢板固定组为78.3%,3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后多可导致腕关节不稳,3种治疗方法均可对其进行矫正,对腕关节不稳的转归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桡骨远端骨折约占骨科急诊病人17%,一般都可以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治疗.随着对桡骨远端骨折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桡骨远端骨折对后期腕关节功能影响最大的是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桡骨远端有限切开复位、跨腕关节外固定器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应用桡骨下端切开复位、跨腕关节外固定器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患者16例18侧,年龄29~72岁(平均52.6岁),其中Colles骨折13例15侧,Smith骨折3例3侧.桡骨下端复位及植骨后,以外固定器协助复位及静力性固定.方果 随访时间4~30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7周.根据Gartland与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侧,良4侧,可3侧;优良率为83.3%.方论 有限切开复位、跨腕关节外固定器固定治疗桡骨陈旧性远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是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4):2281-2284
[目的]随访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中长期腕关节功能情况。[方法]随访42例桡骨远端骨折,平均年龄49.5岁,随访时间2472个月,平均37.5个月。腕关节功能评价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及DASH量表评分。影像学检查确定骨折愈合情况。相应的统计学分析来明确各相关因素对功能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DASH评分的中位数是2.3,改良Mayo评分的中位数是90。其中有31例(73.8%)腕关节功能的DASH和MAYO评分优良。统计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术后制动时间(6周以内)对患者腕关节功能无显著影响。6例(14.3%)有并发症,其中2例(4.8%)存在较重的并发症。[结论]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具有较好的腕关节功能,并发症少。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新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新认识张长青,龚炎培综述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占骨科急诊病人的1/6左右。传统的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因多数人认为即使畸形愈合也不影响腕关节功能,而如产生骨性关节炎,腕关节为非负重关节,对功能影响也不大。由于忽视桡骨远端骨...  相似文献   

10.
桡骨远端骨折对腕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各型桡骨远端骨折导致的腕关节不稳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腕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999年1月至2006年9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00例,采用AO分型,标准腕关节正侧位片测量桡月角、舟月角、桡骨远端长度、关节面落差、舟月近远侧间距。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患者和桡骨远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进行比较,采用改良Gartland和Werley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平均随访时间5年2个月,结果发现舟月分离、背屈不稳、掌屈不稳、背侧偏移和掌侧偏移5种腕关节不稳;优良率为78%。桡骨远端长度缩短≥2.5mm与〈2.5mm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不稳发生率比较,Fisher确切概率P〈0.01;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落差≥2mm与〈2mm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不稳发生率比较,Fisher确切概率P〈0.01。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对桡腕关节面、桡骨远端长度、掌倾角的恢复与患者的疗效密切相关,腕关节的稳定性依赖于骨性结构和周围韧带的完整性,腕关节不稳将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对于严重关节内的骨折应手术治疗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11.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35  
桡骨远端骨折是人类全身最常见的骨折,其发病率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7%;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约占整个前臂骨折的5%,占桡骨远端骨折的25%。正因为桡骨远端骨折的常见性、骨折形态的多样性,以及腕关节是全身最重要、活动频率高、功能恢复要求较高的关节之一,治疗不当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手的功能;所以良好的复位才能获得腕关节更好的功能,也是治疗的关键”。本文复习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就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保守与手术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疼痛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29例。对照组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动力型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措施.方法 利用动力型外固定架跨腕关节固定治疗36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结果 按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腕关节功能优18例,良1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8.9%.结论 在配合外固定架微创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过程中,手术前的心理护理、石膏固定护理、饮食指导及术后患肢的观察、体位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功能锻炼的指导等可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桡骨远端骨折伴腕关节不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合并腕关节不稳的桡骨远端骨折不同治疗的功能影响。方法临床随访72例合并腕关节不稳的桡骨远端骨折,通过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及手术治疗,根据X线片测量判断治疗前后腕关节的变化,按Frykman分型、汤锦波提出的腕关节不稳定的分型标准及Gartland和Werley评分评定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作分析。结果随访中发现有背侧偏移、掌侧偏移、背屈不稳(DISI)、掌屈不稳(VISI)和舟月分离5种腕关节不稳;腕关节不稳纠正率为75%;手术组为90.9%;非手术组为46.7%;手术组功能优良率为85.2%,非手术组为72.2%。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后常可合并不同类型的腕关节不稳定,手术治疗能提高腕关节不稳的纠正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腕关节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腕关节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68例72肢,对其中60例64肢获得5~66个月随访(平均24.72个月),通过Jakim评分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60例获得随访患者64侧骨折均获得骨折愈合,Jakim评分优良率达83.33%,主观满意率达86.67%。结论腕关节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析在桡骨远端骨折Melone分型及其术后效果评估中CT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5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X线及CT检查,以术中探查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桡骨远端骨折Melone分型中的诊断阳性率,不同分型中的解剖复位、内固定置入质量及治疗后3个月时的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CT三维重建在桡骨远端骨折Melon分型中的诊断阳性率为91.38%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72.41%(P<0.05)。术后效果评估通过观察解剖复位及内固定置入质量的检出率,CT三维重建在各分型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P<0.05)。术后3个月时,CT三维重建在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的检出率高于X线(P<0.05),而在可、差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在桡骨远端骨折Melone分型、术后解剖复位质量及内固定置入质量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与影像学的评估中,CT三维重建对腕关节功能的敏感性更强,更加能够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超腕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评价超腕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成年人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2003年1月应用超腕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成年人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16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观察患者的主、客观及X线片表现,依据Jakim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优9例,良5例,占82%(14/17)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可以选择性地用于治疗成年人复杂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治疗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150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后,随访9~12个月,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对年龄、性别、掌倾角背伸是否10°、尺倾角是否15°、短缩畸形是否5 mm、骨折类型、有无骨质疏松、是否为严重粉碎性骨折、是否肿胀、固定后1周内是否复查、有无进行功能锻炼共11个因素与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治疗腕关节功能恢复相关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逐一剔除无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治疗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 Gartland及Werley腕关节评分89例患者评定为优,32例患者评定为良,21例患者评定为可,8例患者评定为差,优良率80.67%。年龄60岁组与年龄≤60岁组优良率分别为75.73%、91.49%;56例男患者与94例女患者优良率分别为71.42%、86.17%;短缩畸形5 mm组与≤5 mm组优良率分别为46.81%、96.11%;CooneyⅠ、Ⅱ组(关节外骨折组)与CooneyⅢ、Ⅳ(关节外骨折组)优良率分别为96.26%、41.86%;骨质疏松组和无骨质疏松组优良率分别为78.72%、83.93%;粉碎性骨折组与非粉碎性骨折组优良率分别为25.00%、93.44%;1周内复查组和1周无复查组优良率分别为98.31%、12.9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类型、严重粉碎、复查3个因素是影响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治疗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治疗腕关节功能恢复除了与骨折本身的特点和受伤的程度有关外,人为可控因素应受到重视,门诊一定要向患者交代病情及相关注意事项,尤其是第一周的来院复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3个月。术后3~6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术后3个月时,桡骨远端掌倾角8°~21°,尺偏角19°~28°,桡骨短缩长度0~2 mm;腕关节及前臂活动:腕关节背伸40°~65°,腕关节掌屈45°~70°,前臂旋前55°~90°,前臂旋后55°~85°。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评分评定疗效:优29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为89. 4%。结论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保留旋前方肌符合微创治疗的理念,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手法复位经皮穿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6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将复位前后的指标(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远端和尺骨远端距离)进行比较及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5~11个月,平均7.6个月;平均愈合时间6.6周.腕部功能按 Dienst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良率76.5%,可14.3%,差9.2%.结论 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肯定的特点,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