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肖士桂  刘颖望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82-188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并评价其与近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将158例AMI静脉溶栓的患者分为再通组和未再通组,比较溶栓前、溶栓后24h的QTd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一周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与QTd的相关性。【结果】静脉溶栓再通组QTd明显减少(P〈0.01),未再通组无明显变化(P〉0.05);再通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再通组(12.7%比32.1%,P〈0.01)。AMI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的QTd明显大于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P〈0.01)。【结论】成功的静脉溶栓能显著减少AMI患者的QTd,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QTd对判断静脉溶栓疗效、评价AMI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前后QT离散度(QTd)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05例AMI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未通组和未溶栓组.测定其溶栓前及溶栓治疗1、2周后QTd变化,并与未溶栓组比较.同时比较三组治疗2周时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结果:溶栓治疗再通治疗1、2周后QTd显著缩小(P皆<0.01),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其与未通组和未溶栓组比较,差异皆有显著性(P<0.01).而未通组、未溶栓组治疗前后QTd变化和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皆无差异(P<0.05).结论:AMI后2周内QTd增大者,其溶栓再通的可能性小,发生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3.
直接和择期PTCA对AMI患者QTd和QTcd的不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照观察直接PTCA和择期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QTd和QTcd的不同影响。方法 :对 3 6例直接PTCA使病变血管血流达TIMI3级的AMI患者 ,测量其术量、术后 2h、48h12导联心电图的QTd和QTcd ,并与 48例择期PTCA的AMI患者比较。同时与 5 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结果 :AMI患者QTd和QTcd对照正常组有显著差异 ,有室性心律失常的AMI患者QTd和QTcd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P <0 0 5 ) ,直接PTCA和择期PTCA两组AMI患者与正常对照组QTd和QTcd均有显著性差异 ,两者的QTd和QTcd均有明显的下降 ,但前者下降的幅度远远大于后者 ,两者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患者不论直接PTCA和择期PTCA均可降低患者QTd和QTcd ,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但直接PTCA明显优于择期PTCA。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血性J波对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5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86例急性STEMI患者,以入院时体表心电图(ECG)记录到缺血性J波的41例为观察组,未记录到缺血性J波的245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48 h、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及观察组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QTd、Tp-Te.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48 h、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Td、Tp-Te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两组Q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d、TpTe 较同组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明显延长(P<0.01).结论 缺血性J波出现于急性STEMI患者时,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可作为急性STEMI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如结合QTd、Tp-Te能进一步提高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周小勇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0):1709-1711
[目的]观察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127例患者分成PCI组、静脉溶栓再通组、静脉溶栓未通组及未再灌注治疗组,在再灌注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 h、2~7d测量QTd并进行对照.[结果]PCI组及静脉溶栓再通组与静脉溶栓未通组及未再灌注治疗组QTd差异有显著性(P<0.01),PCI组与静脉溶检再通组QTd差异无显著性(P>0.05),静脉溶栓未通组与未再灌注治疗组QTd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再灌注治疗成功可使AMI患者QTd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J波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86例急性STEMI患者,以入院时体表心电图记录到缺血性J波的41例为观察组,未记录到缺血性J波的24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入院48h、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2组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及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Te)。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48h、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Td、Tp-Te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均<0.01),2组QT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d、Tp-Te较同组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明显延长(P均<0.01)。结论缺血性J波出现于急性STEMI患者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可作为急性STEMI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如结合QTd、Tp-Te能进一步提高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低钾血症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将92例AMI患者:(1)按血钾水平分为低钾血症组和正常血钾组;(2)按入院距AMI发病时间分为<3h组与3 ~24 h组;(3)按AMI类型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结果 A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低血钾症组为83.33%,在正常血钾组为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钾血症发生率在距离AMI发病时间<3h组患者为43.75%,在3~24 h组为14.47%,前者高于后者(P<0.01);在STEMI组为20.25%,在NSTEMI组为15.38%,二者相近(P>0.05).结论 AMI早期容易发生低钾血症,其发生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提示低钾血症是AMI常见致死原因,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室应变功能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9例AMI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其常规超声参数及右室游离壁整体纵向峰值应变(RV-GLS)。于AMI后每个月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监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为随访终点,共随访12个月。根据AMI后是否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因心律失常而入院或死亡,将患者分为发生事件组121例和未发生事件组318例。采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RV-GLS对AMI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事件组年龄和Killip分级均大于未发生事件组,而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RV-GLS及左室射血分数均低于未发生事件组(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V-GLS是AMI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独立预测指标(OR=1.13,95%CI:1.01~1.86,P=0.005)。结论 RV-GLS是AMI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独立预测指标,准确评估AMI患者右室功能有助于临床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观察分析81例AMI患者QTd,QTcd睾室性世箜失常竺苎至磊况:并写对照组比较。结果:AMI组的QTa、QTcd均较对照组延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MI早期QT离散度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预测AMI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杨艳芳  陈素 《新医学》2014,(2):116-118
目的:探讨AMI患者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e)和Tp-e/QT的临床意义。方法AMI 患者(AMI 组)和健康成人(对照组)100名,AMI 患者又分室性心律失常组(38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62例),对比分析AMI组和对照组及有、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Tp-e和Tp-e/QT。结果AMI 组的 Tp-e、Tp-e/QT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I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组Tp-e、Tp-e/QT均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Td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Tp-e、Tp-e/QT比健康对照组延长,且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分析了6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患者在发病24 h内就诊,并描记首次心电图,分为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发现两组QT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均有显著的差异。而不同部位的急性心肌梗塞分组比较QTd和QTcd未显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QT离散度(QTd)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CVA)的影响。[方法]对55例老年AMI患者在发病6h内予以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AMI溶栓再通组与溶栓非再通组治疗前后QTd和QT离散度校正值(QTcd)以及两组溶栓前和溶栓治疗后7d内CVA事件发生率。[结果]AMI溶栓再通组治疗7d后QTd和QTcd较非再通组显著减少(P〈0.05),非再通组治疗前后QTd、QTed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通组CVA事件的发生率亦显著低于溶栓非再通组(P〈0.05),非再通组治疗前后CVA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可减小AMI患者的QTd或QTcd,减少CVA的发生;QTd或QTcd可作为观察溶栓和再灌注效果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的变化与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脏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将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根据其是否再通分为两组,分别观察溶栓治疗前后的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记录其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溶栓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通者29例,未通者19例。溶栓再通组于再通后24h内QT离散度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未通组于溶栓治疗后7d方逐渐接近正常水平。溶栓治疗第3d末,再通组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2.825,2.719,P均<0.01),未通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2.713,2.941,P均<0.01)。心脏事件发生组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均极显著高于未发生组(t=2.819,2.691,P均<0.01)。结论QT离散度与心肌梗死后局部心肌复极电活动的不均一性有关;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越大,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42例AMI患者心电图的QTd,对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进行比较。结果AMI有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结论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QTd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对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病人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分析84例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患者PTCA术前、术后一天内所记录的心电图,测算QT间期、QT离散度、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病例分为三组:心绞痛PTCA成功组、心肌梗塞PTCA成功组、心肌梗塞PTCA失败组。分别对三组QTd、QTcd作术前、术后比较。结果:前二组术后QTd、QTcd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失败组术前、术后QTd及QTcd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成功的PTCA能显著减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患者的QTd,提示可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减少心肌缺血患者的死亡率,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术后心肌梗塞患者QTd减少可能反映了顿抑或冬眠心肌的“苏醒“,并表明梗塞区内尚有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AMI患者13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急诊PCI组52倒,延迟PCI组42例,未再灌注组40例。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A峰计算E/A比值,测定肺静脉血流频谱Ar波峰,左室舒张早期传播速度Vp及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m。结果:急诊PCI组与延迟PCI组及未再灌注组比较,Ar波峰低,Vp及Em速度增快(P〈0.05),E/A比值比延迟PCI组高(P〈O.05),但与未再灌注组无显著差异(P〉0.05)。延迟PCI组与未再灌注组比较Ar波峰低,Vp和Em速度增快,E/A比值低(P〈0,05)。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有利于保护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时间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相关性。方法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70例,根据发病至IRA开通时间段分为3组:4 h内组24例,4~8 h组27例,8 h以上组19例。分别比较各组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处理及转归。结果共44例患者发生RA。发病4 h内开通IRA组,RA发生率及快速性心律失常总体发生率与其他两组相比P0.01,室性早搏发生率与8 h以上组比较P0.05,心室颤动发生率与其他两组比较,P0.05。结论 AMI患者发病至开通IRA时间与再灌注心律失常明确相关。  相似文献   

18.
徐强  诸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10):1451-1452
目的:研究QT离菜度(QTd)及心室晚电位(VLP)对心肌梗塞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计算4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QTd,其中34例行VLP检测。结果:12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明显延长,VLP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1),结论:QTd和VLP检测对心肌梗塞急性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