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平扫和动态增强的多层螺旋CT表现,总结CT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要点,提高与其他血管丰富的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与病理证实的3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平扫与增强后的表现。结果:共检出36个病灶,28例为单发病灶,4例2个病灶。CT平扫病灶均呈等密度或轻微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的均匀强化,其中19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门脉期病灶呈稍高密度,延时期病灶呈等密度;17个病灶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CT正确诊断28例,诊断符合率87.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对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明显地提高与血管丰富的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等的鉴别诊断能力,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18个病灶)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的CT表现。结果 CT显示14个病例中单发11例,多发3例。CT平扫显示18个病灶中,肿瘤直径1.2~12.8 cm,直径>3 cm的病灶9个,且显示低密度中心瘢痕;<3 cm的9个,未发现明显瘢痕。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实性部分明显均匀强化16个,中等度不均匀强化1个,轻度不均匀强化1个;于门脉晚期和延迟扫描显示高密度的9个,等高密度7个,略低密度2个;动脉期中心瘢痕者无明显强化,于门脉晚期和延迟扫描强化8个,多期增强扫描始终未强化1个。动脉期扫描病灶中心或外周见增粗、迂曲的动脉6个。结论 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从而提高对FNH的诊断准确性,并提高与其他肝脏富血供肿瘤的相互鉴别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附属杏坛医院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30例及同期肝癌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其经螺旋CT检查的结果。结果: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肝包膜下患者数显著高于肝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平扫显示等或略低密度,中心显示星芒状低密度区,无门静脉癌栓或肝硬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特征明显且独特,临床可将其作为首选疾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影像诊断与鉴别.方法:综合笔者对9例10个病灶经病理证实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的等或略低密度或略长T1、等或略长T2信号,增强明显强化.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CT、MR表现上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本病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脏炎性假瘤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9例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边缘清楚或模糊,增强表现在门脉期强化,呈病灶边缘部分强化或病灶内结节状强化。其中5例表现为病灶周围肝组织强化,4例见病灶内纤维间隔。结论平扫加螺旋CT双期扫描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特征性尚不是很强,确诊仍需要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PL)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IPL患者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11例IPL呈单发孤立肿块,CT平扫9例表现为低密度,2例表现为稍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3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均无强化,3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分隔状强化,4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环形强化,1例动脉期和门脉期无强化,延迟期呈中心结节状强化。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充分反映病灶的供血特点,在IP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并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实施螺旋CT及MRI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接收的6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患者均接受MRI、CT诊断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诊断效能.结果 6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RI诊断灵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静脉注射造影剂声诺维对34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38个病灶进行增强超声造影,造影结果与增强CT扫描、手术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34例患者38个病灶造影显示清晰,36个病灶表现为动脉相轮辐状增强,2个为斑点状增强;31个门脉相及延迟相为等回声或高回声,7个为低回声。与增强CT、手术病理对比,有1例增强CT扫描和手术病理诊断为肝腺瘤,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7.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SL(P〉0.05)。结论超声造影用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有典型的增强方式,操作方便,经济实惠,诊断准确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增强CT/MRI证实的38例患者42个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然后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①本组中良性病灶42个,其中血管瘤20个,局灶性增生结节9个,肝硬化增生结节6个,局灶性脂肪缺失6个,炎性结节1个。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性局灶性病变29个(29/42,69.05%),超声造影后诊断良性局灶性病变38个(38/42,90.48%),二者之间诊断良性病变符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⑧超声造影中,肝脏血管瘤,局灶性增生结节分别具有向心性增强(18/20,90%),轮辐状增强(9/9,100%)这一特征性增强模式,可作为诊断的依据。结论: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二者互相结合有助于对肝内良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在诊断肝血管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我院收治并经过病理检查证实的56例肝血管瘤患者的CT资料。结果 56例肝血管瘤在经过一般扫描时,共65个病灶,均显示为低密度灶。进过多层螺旋CT扫描后,69个病灶在动脉期出现了病灶结节状边缘;门脉期的患者病灶内增强范围扩大,影像密度均匀并下降;延时期病灶扫描时几乎所有的病灶都有强化,密度与肝脏实质近乎相同。仅有5例患者在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后没有出现上述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能清楚地显示肝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水肿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特点,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肺水肿43例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43例中仅有胸部正位片20例,仅有CT片12例,既有平片又有CT片的11例。结果:心源性肺水肿24例;非心源性肺水肿19例,其中肾源性8例,高血压合并肺水肿3例,外伤后肺水肿2例,破宫产术后并发肺水肿2例,重症肺炎合并肺水肿2例,艾滋病并发ARS 1例,神经源性水肿1例。结论:典型病例肺部X线表现诊断价值较大,结合病史即可诊断。在与其它肺弥漫性病变鉴别中CT检查起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发现合并感染,也可更好显示心包积液及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要点及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妇科急腹症患者199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中190例行B超检查.结果 全组患者行手术治疗者79例;95.1%的感染性疾病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全组患者未出现死亡,全部痊愈出院,平均住院8.2d.结论 妇科急腹症病情变化复杂、进展迅速,并易于其它疾病相混淆,通过临床表现、B超检查及HCG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输尿管肿瘤占泌尿生殖系肿瘤的0.6%~1.9%,多见于50~70岁的男性,大多数发生在输尿管下段,多数为单侧,病理类型属移行上皮癌。输尿管下段肿瘤梗阻造成输尿管近端和肾孟积水。临床主要症状是血尿、疼痛和肿块,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可出现条索状血块,因有输尿管梗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其中9例加增强扫描。结果所有的病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其中弥漫性胸膜增厚10例。14例中,呈结节状胸膜增厚4例,肿块状胸膜增厚7例,环状胸膜增厚3例,胸膜增厚≥1cm者12例。合并胸腔积液、纵膈固定、患侧胸腔体积缩小10例。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芸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8):116-117
目的:分析不典型神经源性膀胱的声像图特点,评价超声检查在不典型神经源性膀胱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文对13例经超声检查、且临床证实为不典型神经源性膀胱的病例,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迟缓型7例,声像图特点为膀胱腔明显增大,膀胱壁变薄,可有膀胱憩室或小梁形成;挛缩型5例,声像图特点为膀胱腔变小,膀胱壁明显增厚,粘膜凸凹不平;混合型1例,膀胱形态表现无明显异常。结论: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膀胱的大小、形态和膀胱壁的结构,具有无创、价廉、准确和可重复性操作等优势,对不典型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研究过程中,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把采集到的舌诊、面诊、脉诊信息进行分析并与CRF中医诊断相关联,为其提供客观化和标准化的依据。整理概括近10年以来对CRF舌诊、面诊和脉诊信息的研究情况,发现CRF四诊信息的分析和客观化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望为CRF的中医诊断、辨证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中医诊疗与实验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当前,现代医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生命科学中新的重要分支,人们渴望生命的延续,体细胞物种克隆的成功将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类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待生命的方式;未来世界医学的趋势将会由面向疾病转为面向健康与康复。以自然疗法、整体疗法、辨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医学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老年继发性肺结核CT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老年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完整资料。结果:老年继发性肺结核的特点是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范围广泛;易形成空洞,误诊为其它疾患;出现结核球时,易误诊为肺癌。结论:CT可以提高老年继发性肺结核的确诊率,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19.
刘国忠  张军 《河南中医》2016,(11):1871-1873
中医诊断与西医诊断比较,两者理论基础不同,中医诊断是一门经验医学的诊断,而西医诊断是在解剖、生理、生化等现代医学基础上的实验诊断,客观性、科学性、专指性强。西医诊断重视疾病对人体局部的器质性改变及生理、生化指标、影像的异常,却忽视社会、环境、自然、气候对人体疾病的影响,治疗不注意改变人体整体的病理功能状态。中医诊断要借鉴西医的系统的病史询问,详细的体格检查,把现代检验技术、影像学检查等纳入到中医诊断中来,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客观性。中医诊断要与西医诊断结合,在辨病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适当地统一中西医诊断的病名,增加中西医工作者之间的理解,避免误解,有利于辨证论治和治疗。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和谐地促进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