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尽量缩短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疗程,减少并发症。方法:对我科22例颌面部问隙感染的患者归类进行临床治疗分析。结果:22例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与全身因素关系重大,临床治疗要以综合治疗为主,临床穿刺与引流亦较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上如何治疗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及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患者临床病例及治疗方案。结果:经积极治疗90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患者,死亡14例,76例痊愈。结论:对治疗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患者,经局部治疗配合全身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部及颈上部潜在性筋膜间隙中所发生的细菌性炎症的总称[1].如不及时处理,可并发窒息、败血症甚至引起纵隔感染而危及生命,其临床死亡率高达40%,临床护理、治疗措施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2].自2010年1月-2011年3月,我科收治12例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本院收治的6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37,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中医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将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都采用广谱抗生素与甲硝唑联合静滴或(和)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汤治疗。结果:两组治愈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并发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颌面部较严重的感染之一,中西药结合治疗能提高治愈率,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中药佐治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方法选择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观察组口服中药汤剂加局部外敷,并同时应用抗生素,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生素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佐治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并可减少抗生素用量,降低其副作用。减少切开引流率,缩短病程促进了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自 198 6年以来 ,我院以自制中药膏剂治疗颌面部炎性肿胀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早期肿胀、冠周炎肿胀及久病硬结、急慢性淋巴结炎等 ) 12 0 0例 ,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2 0 0例 ,均来自于我院口腔外科的颌面部炎性肿胀患者 ,其中有颌面部间隙感染早期水肿不超过 4 8h者 ,冠周炎颌面部肿胀或久病出现颌面部硬结不消者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弥漫性肿胀 ,根尖周炎引起的颌面部肿胀 ,面部疖肿 ,急慢性淋巴结炎等。 12 0 0例患者中 ,儿童 30 0例 ,成人90 0例。2 治疗方法自制中药膏剂 ,药用 :乳香 2 5g ,大黄 30 g ,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外敷中药配合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颌面间隙感染的疗效浅析,观察临床效果.方法 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31例,分两组.治疗组15例,给予全身抗炎+中药贴敷+光电离子治疗仪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全身抗炎+TDP理疗.结果 治疗组病程痊愈平均时间4.5天,对照组病程痊愈平均时间5.8天.治疗组痊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外敷中药配合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颌面间隙感染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治疗原则,以青霉素、头孢类抗菌药物为主,加用甲硝唑注射液;一旦脓肿形成及时切开引流,引流方法包括脓肿切开引流术以及开髓引流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1次/d,3 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脓液培养以及药敏实验结果、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2组临床显效时间和治愈时间。结果 60例患者中切开引流26例,均送检细菌培养。细菌培养阳性15例,分离阳性率58%。15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6例,鲍曼不动杆菌4例,阴沟肠杆菌2例,奇异变形杆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治疗组93%,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早期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广谱抗生素,脓肿形成后及时行切开引流术,并积极联合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伴化脓的病人50例为观察对象,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即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用中药黄连膏浸润的纱布条进行切口引流,观察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总体治疗痊愈率为74.00%,好转率为20.00%,有效率为94.00%,无效率为6.00%。痊愈率和有效率均达到较高水平。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中有较好效果,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颌面部急性炎症182例邓玉玲,李文萍颌面部急性炎症包括颌面部间隙感染、冠周炎、唇痈、急性淋巴结炎、急性腮腺炎及拔牙术后感染等。自1980年以来,我们自拟加味消毒饮治疗182例该病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2例均确诊为颌...  相似文献   

12.
自1986年以来,我院以自制中药膏剂治疗颌面部炎性肿胀(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早期肿胀、冠周炎肿胀及久病硬结、急慢性淋巴结炎等)1200例,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微波辅助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微波辅助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9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98例,男67例,女31例;年龄19~67岁,平均43岁.  相似文献   

14.
口腔颌面部急性炎症包括颌面部间隙感染、牙槽脓肿、拔牙术后感染等多种口腔疾病,自1982年以来,我们运用中药治疗263例,效果满意。现初步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61例颌面间隙感染伴糖尿病患者进行抗感染,控制血糖,脓肿切开引流等处理。同时加强饮食护理,并发症处理,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结果:61例痊愈出院。结论:及时、正确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康复的关键,个体化、全方位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颜面、颌周及口咽区软组织化脓性炎症的总称,正常的口腔、颜面、颈深部解剖结构均有致密的筋膜包绕,筋膜之间有数量不等而又彼此连续的疏松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填充,形成易发生感染并扩散的潜在间隙。间隙感染经及时合理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在一周内治愈,但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时机可引起感染扩散,发生窒息、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72例,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80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颌面间隙感染45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45例病例选择符合《实用口腔科学》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标准。中西医结合组45例中,眶下间隙感染15例,嚼肌间隙感染12例,颌下间隙感染18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3岁;男28例,女17例;病程10d以下...  相似文献   

18.
袁洪章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0):435-435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五官科常见病.笔者近三年来,采用了哥王配合使用抗生素治疗本病8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采用蒙药哈布德仁—9味(治疗组)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并与西药抗生素进行对照观察,效果较为满意,为今后临床更好应用蒙药提供参考资料。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门诊诊断为智齿冠周炎,牙根尖周围炎伴局限性蜂窝织炎,间隙感染者共121例。男性50例,女性71例;年龄10岁~66岁。临床表现口腔颌面部皮肤潮红、肿胀(无波动),疼痛明显,开口明显受限,伴有发热(37.7~38.8℃),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9.4~10.5×109/L,中性白细胞0.70~0.80。临床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对照组35例。1.2 治疗药物 治疗组:采用蒙药哈布德仁—9味,其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糖尿病发病率有所增加.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可导致许多并发症.临床实践表明:糖尿病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