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加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常见病证诊断疗效国际标准(1994)>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运用中医针灸辨证治疗加中药辨证治疗结合西药抗病毒、抗炎、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单用针灸辨证治疗,7天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包括临床症状,面肌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结论:中西医结合加针灸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以针灸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5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均以针刺为主,配合灸法或电疗为辅助疗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35例患者痊愈131例,占97%,显效3例,占2.2%,无效l例,占0.8%,有效率为99.2%。结论:以针刺为主配合灸法或电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药配合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针灸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5.2%和73.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确切,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面神经麻痹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法与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针灸治疗的面神经麻痹82例。结果:痊愈72例(占87.8%)显效7例(占8.8%)无效3例(占0.37%)。针灸疗法是面神经麻痹治疗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民族药物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影响及针刺时机的选择。方法:将13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针灸组、药物组各45例,分别采用针灸结合药物,单纯针灸疗法、单纯药物治疗,来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治愈率71.11%、针灸组53.33%、药物组46.67%,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民族药物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目前改善预后,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好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TANTAO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组)和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中医针灸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在治疗面神经麻痹方面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谢辉  常小荣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398-1399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l0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与对照组(B组)各50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A组给予针灸加康复功能训练综合治疗,B组给予传统的针灸治疗;A组根据病程分为A1组(1~3d)及A2组(4~10d).结果 A组与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和78.00%,两组疗效差异显著;A1组和A2组治愈率分别为88.57%和60.00%,其疗效差异显著.结论 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且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以自拟中药复方加减辨证论治配合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患者5 0例.结果:总有效率96%,无效率4%.结论:中药内服和针刺疗法相结合的手段,缩短了疗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00%和96.00%,对照组分别为18.00%和84.00%,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良好效果,可以作为常规治疗内容在临床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以体针、眼针为主的针灸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1例,取穴阳白、太阳、四白、颊车、地仓、迎香、翳风、合谷、足三里、肺区、上焦区.结果:91例患者,痊愈75例,显效12倒,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9%.结论:以体针、眼针为主的针灸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确切,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电针与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潘华  李守然 《中国针灸》2004,24(8):531-533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和常规针灸治疗组各70例,两组患者针后均进行面部功能锻炼.结果:电针治疗组对受损伤的面神经的恢复疗效优于常规针灸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疗法对面神经麻痹引起的面部肌肉瘫痪有较快、较好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运用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将采用针灸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面神经机能积分,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疗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机能积分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低治疗疗程为1.2,最长为3.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3、4.9),观察组平均治疗疗程(2.43±0.33),显著低于对照组(3.65±0.7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过程中,运用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相较于单纯使用针灸治疗疗效更优,症状改善明显,治疗疗程缩短,是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科门诊收治的7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单纯进行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补阳还五汤进行辨证加减运用,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应用疏风散邪方联合针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患者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联合针刺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疏风牵正汤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疗效明确,可以促进面神经的早期恢复,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对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75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4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使大部分患者达到痊愈,但也和病情的轻重和患者的禀赋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灸翳风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急性期即采用温针灸翳风穴,并予电针和西药治疗;对照组只予电针和西药治疗。结果: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愈率83.3%,对照组治愈率5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翳风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能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方法]使用针灸(足三里、风池、合谷、曲池、太冲均双侧)联合中药(金银花、连翘、黄芪、蝉蜕、茯苓、夜交藤、当归、川芎、防风、甘草)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20d为1个疗程。治疗1疗程(20d)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痊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桂枝汤加味及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疗程均为14d~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0%,对照组治愈率35.5%。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桂枝汤加味及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针灸配合鳝鱼血治疗面神经麻痹6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怀琮 《河南中医》2010,30(11):1121-1122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鳝鱼血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灸配合鳝鱼血外涂法治疗面神经麻痹68例,针灸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鳝鱼血外涂,每日2次。结果:68例,经过1—3个疗程治疗,痊愈63例,占92.65%;好转5例,占7.35%,有效率为100%。结论:针灸配合鳝鱼血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灸干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ong RF  Huang SX 《中国针灸》2011,31(7):587-590
目的:观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灸干预的疗效,探索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时机.方法:使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痛程不超过5天(以保证急性进展期最少3次的针灸治疗),对照组病程7天以上,未接受过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入组后均接受针灸治疗,穴取四白、地仓、颊车、攒竹等,治疗8周.采用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量表等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8周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均可降低HB分级,提高FDI评分(均P<0.05),且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86.4%(51/59),优于对照组的76.2%(1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患者的治疗天数(25.98±11.25)少于对照组(39.31±13.07,P<0.01);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为5.1%(3/59),低于对照组的9.5%(2/21,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采用针灸干预,不仅不会加重病情,反而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