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血糖值的联系。方法:选取按WHO诊断标准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共100例,采用美国津岛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A1C和空腹血糖(FPG),取HbA1C=10%,小于10%为A组;大于与等于10%为B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HbA1C水平与FPG关系。结果:B组HbA1C值(13.4±2.5)%较B组HbA1C值(7.3±1.3)%明显高(P〈0.05);A组患者FPG(12.23±3.1)mmol/L比B组FPG(8.78±2.5)mmol/L明显高。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是评价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50例孕8~12周,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单胎妊娠妇女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的50例孕8~12周的健康单胎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分析两组妊娠妇女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GLU)和餐后2小时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水平,采用液相色谱分析法分析两组妊娠妇女的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比较FPG、2 hPG和Hb A1c三项指标的诊断效能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GLU水平分别为(7.48±0.56)mmol/L、(4.71±0.39)mmol/L,2 hPG水平分别为(10.97±0.96)mmol/L、(6.35±0.5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别为(6.28±1.22)%、(5.13±1.05)%,观察组的GLU、2 hPG和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PG、2 hPG和HbA1c三项指标早期诊断GDM的灵敏度分别为67.5%、72.5%和85.0%,特异度分别为65.75%、75.21%和90.25%,HbA1c早期诊断GD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诊断、预测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酶化学法在糖化血红蛋白性能检验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从体检中心随机取血糖正常、标准指标(空腹血糖在6.1~7.0 mmol/L之间)志愿者以及我院的糖尿病患者各20例,并对此批样本分别进行HbA1c、FPG、2 hPG进行测量,并进行一定的分析。结果:HbA1c批内CV为0.8%~1.2%,批间CV为1.3%~2.3%,相关系数为r=0.9994,此3组的血液样本在HbA1c、FPG、2 hPG的水平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化学法在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性能检验中有着线性良好、准确度高的特点,值得在糖尿病的临床检测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诊断糖尿病方面的临床价值,以期提升诊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到我院接受诊断的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其为观察组。另选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检测两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及血清C肽水平。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值(10.56±3.15)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25±0.61)mmol/L;观察组餐后2h血糖水平(13.81±3.52)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3.61±0.25)mmol/L;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11.92±2.41)ng/m L高于对照组(5.11±0.43)ng/m L;观察组血清C肽水平(1.42±0.64)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82±0.05)ng/m L(P0.05)。结论:常规诊断糖尿病主要以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为参考,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短期血糖情况,且波动较大。并容易受其他相关因素影响,不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真实血糖指标。使用血清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的方法,能有效诊断糖尿病,结果相对稳定,可有效反映一段时间内患者血糖的综合状况,对糖尿病的诊断和使用药物的评估均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临床筛选的重要依据。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公认的糖尿病动态监测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为糖尿病患者联合运用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群,从中选取88例,其中4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A组,44例普通糖尿病纳入B组,另选同期就诊体检者44例作为C组,各组患者均接受空腹抽血检验,统计其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FBG)水平。结果:A、B组患者的FBG、2hFBG均明显较C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FBG、2hFBG比较无明显性差异(P0.05);A组HbA1c显著高于B、C组,血清C肽明显低于B、C组;B组HbA1c显著高于C组,血清C肽明显低于C组,A、B、C组患者HbA1c呈下降趋势,血清C肽呈上升趋势,各组差异有明显性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血清C肽联合检验能够为临床诊断糖尿病早期发病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可辅助临床判断患者糖尿病进展情况,对于临床监测糖尿病发生发展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糖化血清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来博罗县妇幼保健院妊娠的孕妇按临床诊断分为正常妊娠组、糖耐量受损组和妊娠糖尿病组,每组分别选取75名孕妇,统计比较3组孕妇的糖耐量,糖化血清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所有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妊娠糖尿病组中,2h 75 g糖耐量试验的血糖平均水平为(8.97±0.31)mmol·L~(-1),糖化血清(GSP)平均水平为(3.51±0.17)mmol·L~(-1),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平均水平为(9.17±0.31)%,与糖耐量受损组及正常妊娠组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糖尿病组GSP异常率为89.33%,HbA1c异常率为81.33%,糖耐量受损组GSP异常率为46.67%,HbA1c异常率为41.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P的灵敏度、特异度、可靠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HbAlc。结论:联合应用GSP及HbA1c检测能提高妊娠糖尿病诊断的可靠性,可作为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信宜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同期选择10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均实施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分析比较其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受检者血清C肽(0.91±0.03)μg·L~(-1)低于对照组血清C肽(1.54±0.32)μg·L~(-1)、糖化血红蛋白(9.98±1.24)%、空腹血糖(8.97±1.57)mmol·L~(-1)、餐后2 h血糖(12.55±1.17)mmol·L~(-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糖尿病诊断中,将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作为检测指标,能够充分反映患者病情程度,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施今墨对药化裁方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0月于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糖尿病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70例,患者同时符合中医消渴病上热下虚(肺胃郁热,脾肾亏虚),痰浊内聚证。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试验组患者口服施今墨对药化裁配方。通过对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中医证候积分指标检测,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体质量指数(BMI)、FPG、P2HBG、HbA1c、中医证候积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侯积分为(1. 62±0. 90)分,对照组为(2. 10±0. 99)分,试验组中医证侯积分低于对照组(P=0. 040)。治疗后,试验组FPG为(6. 33±1. 42) mmol/L;对照组FPG为(6. 78±1. 50) mmol/L,试验组FPG低于对照组(P=0. 023)。治疗后,试验组P2HBG为(9. 60±2. 71) mmol/L;对照组P2HBG为(10. 30±3. 08) mmol/L,试验组P2HBG低于对照组(P=0. 023)。治疗后,试验组HbA1c为(6. 19±0. 90) mmol/L,对照组HbA1c为(6. 70±1. 00) mmol/L,试验组HbA1c低于对照组(P=0. 001)。结论施今墨;对药化裁方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明显改善T2DM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诊疗中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高州市分界镇中心卫生院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正常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收取时间为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分别对两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测后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测后腹血糖水平(10.64±3.94)mmol·L~(-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9.97±1.53)mmol·L~(-1)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体检者空腹血糖水平(6.25±1.24)mmol·L~(-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4.33±1.23)mmol·L~(-1)(P0.05)。结论:糖尿病诊疗中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检测具有较高的运用意义,通过采用两种检测方式能有效诊断糖尿病,从而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进行治疗,促进患者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部接受体检的6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两组观察对象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lc),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两组观察对象空腹血糖(FPG)水平,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b Alc和FPG分别为(8.24±1.73)%和(8.94±2.65)mmol·L~(-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8±0.62)%和(4.82±0.54)mmol·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Hb Alc与FPG呈正相关(r=0.548,P0.05);以Hb Alc为8%作为临界点,将观察组分为两个小组,其中Hb Alc≤8%为A组,Hb Alc8%为B组。B组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脑血管疾病、脂肪肝和高血压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 Alc检测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监控亦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107年9月入院治疗的糖尿病前期患者71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70名,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入院后次日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mL,完成血清分离后采用日立7600型生化分析仪中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水平;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观察组对于确诊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6.14±0.41)%,空腹血糖水平为(6.36±0.55)mmol/L,均高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5.36±0.33)%,空腹血糖水平为(5.01±0.51)mmol/L(P0.05)。观察组经过饮食、运动干预后血糖水平得到下降,尚未有1例患者演变为糖尿病。结论将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用于糖尿病前期中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5):130-132
目的探析健脾补肾温阳方在老年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该方对中医证候评分、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82例老年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根据不同疗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41例,A组予以前列地尔治疗,B组予以前列地尔联合健脾补肾温阳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SCr、BUN)、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头晕、腹泻、皮疹、发热)。结果 B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12.32±2.18)分,低于A组(15.74±2.71)分,P0.05;B组的总有效率(90.24%,37/41)高于A组(75.61%,31/41),P0.05;B组治疗后的SCr、BUN水平(141.16±25.01)μmol/L、(8.03±3.99)mmol/L均低于A组(175.33±26.82)μmol/L、(10.15±4.31)mmol/L,P0.05;B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15±1.85)mmol/L、(8.03±1.74)mmol/L、(6.38±1.16)%均低于A组(8.22±2.03)mmol/L、(10.67±2.16)mmol/L、(7.52±1.23)%,P0.05;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0%,5/41)与A组(9.76%,4/41)相近,P0.05。结论健脾补肾温阳方在老年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指标,降低血糖水平,且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未新增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格列美脲(亚莫利)联合中效鱼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注射液(NPH)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5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10 mmol/L)随机分为2组:A组予格列苯脲与NPH治疗,B组予格列美脲与NPH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均<0.05);B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格列美脲联合NPH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4.
在糖尿病患者中,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其中以男性居多.近年来笔者从脾论治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5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7例男性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收集标准:①年龄32~64岁;②符合肥胖及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③西药常规降糖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④排除各种急性并发症及肝肾功能不全和心脑血管疾病等.57例患者平均年龄42.5±5.6岁;体重指数(BMI) 28.9~37.5kg/m2,平均32.4±1.3kg/m2;空腹血糖(FBG) 7.8~10.72mmol/L,平均8.76±1.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BG) 12.8~15.6mmol/L,平均13.8±2.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 7.8%~10.3%,平均9.2±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诊断糖尿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辅助依据。方法:172例糖尿病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并对其结果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做统计学检验。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即随着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也升高。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谢龙 《亚太传统医药》2012,8(10):158-15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FPG、HbA1c、OGTT检查结果均显著高于健康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的可靠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较高,是可靠的诊断指标。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使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漏检率显著降低,对母婴并发症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耳中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采用生活方式干预,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C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耳中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P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变化,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36.7%,B组总有效率为70.0%,C组总有效率为63.3%,B组及C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P0.05)。B组及C组治疗后FPG、2h-PPG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均低于A组治疗后(P0.05)。B组治疗后HbAlc、TC、TG低于治疗前(P0.05),且低于A组(P0.05)。结论电针或针刺耳中治疗能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部分指标,但需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耳中刺激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检测血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7年9月~2009年5月心内科住院确诊冠心病的82例患者(其中男38例,女44例),血糖≥5.6mmol/L的未曾诊断糖尿病的患者,进一步做糖耐量试验(OGTT)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结果:82例患者OGTT结果:空腹血糖受损17例(20.8%),糖耐量减低20例(24.4%),糖尿病27例(32.0%),血糖正常者18例(21.9%),血糖升高者总共64例(78.1%).结论:临床医生要重视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OGTT可避免78.1%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被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型二肽激肽酶-4抑制剂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对血糖波动的影响及其安全药理学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5例)和观察组(n=55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新型二肽激肽酶-4抑制剂治疗,采用血糖测定仪对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进行测定,记录2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FBG(6.10±1.24)mmol/L、2 hPG(6.38±1.19)mmol/L、HbA1c(7.21±1.45)%,低于对照组[(FBG(6.96±1.34)mmol/L、2 hPG(7.64±1.23)mmol/L、HbA1c(9.34±1.32)%](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与对照组3.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新型二肽激肽酶-4抑制剂用于治疗糖尿病,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接收的32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将其纳为对照组,同时对本院同期接收的3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观察,并将其纳为观察组,两组均接受C肽、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比较两组的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水平。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的血清C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则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FPG、2h P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利于医师准确掌握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糖控制状况,可为临床诊断糖尿病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