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救治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资料。结果本组死亡8例,病死率267%;恶化8例,占2.67%;无变化19例,占6.33%;好转265例,占88.33%。结论建立健全的急诊抢救机制,实施有效的抢救方案是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45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采取快捷、精确、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措施。结果:44例患者因就诊、抢救及时,伤情得到控制而痊愈,死亡1例,均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输血200--800ml。结论:快捷、精确、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措施对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成功率,预防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45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采取快捷、精确、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措施.结果 44例患者因就诊、抢救及时,伤情得到控制而痊愈,死亡1例.其中45例患者给氧,34例双静脉通道,9例吸痰,8例深静脉穿刺,4例气管插管,手术25例,均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输血200~800ml.结论 快捷、精确、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措施对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成功率,预防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 ,由于全身组织血液灌流不足 ,代谢障碍 ,细胞受损缺氧 ,导致全身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 ,这些患者大多数伤情复杂 ,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我院 1 997— 2 0 0 1年共抢救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 1 2例 ,其中 1 1例抢救成功 ,1例死亡 ,现结合临床谈谈急救护理体会。1 急救处理1 1 创伤处理。①止血 :患者主要因大出血而引起休克 ,止血是创伤性休克急救处理的首要紧急措施 ,一般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②止痛 :疼痛可引起休克 ,在必要时可肌内注射度冷丁 5 0~ 1 0 0mg ,但要注意其抑制呼吸的副作用 ,有严重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5.
创伤失血性休克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多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锐器伤或钝器击伤,引起相应的组织、器官损伤,伤情复杂变化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如不及时抢救将使早期患者进一步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有效的急救措施与护理是促使休克转归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由于机体大血管或脏器破裂,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所造成的,是常见急症之一。该病发展迅速,病情变化快,如不及时抢救,将会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科2007年11月~2009年5月救治的28例此病患者的急救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急诊科对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一定的急救及护理措施,主要有止血,止痛,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体位护理等。急救和护理后中度及重度患者人数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8.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日益增加,因而创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已成为临床常见的危急综合征,它是1~44岁年龄段的第一位死因[1]。液体复苏已经成为失血性休克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而限制性液体复苏是近年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一个重要的新理念,目的是寻找一个复苏的平衡点,即复苏中理想的临界血压,通过液体复苏适当地恢复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9.
<正>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创伤后失血过多,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而引起的休克,是急诊中最常见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多见于交通事故、刀刺伤、高处坠落伤等。创伤性休克患者估计有80%的患者死于手术室,接近50%的创伤性休克患者在伤后第一个24 h死亡[1]。因此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而主动及时、规范有效的急救护理配合对抢救工作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现将近年来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中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年龄、ISS评分、复苏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液体输人量、浓缩红细胞输入量低于对照组,复苏中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PMN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时期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对照组患者明显高于研究组,研究组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过程当中,运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针剂新疗法在休克急救中的疗效。方法:40例休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中药针剂改变以往的用药量和用药途径:未经稀释直接静脉推注(静推),再间隔静推后又继续大剂量静脉滴注(静滴)新疗法,而对照组采用常规静滴。结果:治疗组20例,临床治愈17例,显效2例,死亡1例;且休克患者均在30min-2h生命体征稳定。对照组20例,临床治愈12例,显效4例,死亡4例,且休克患者均在2—24h生命体征稳定。结论:中药针剂在休克的抢救中改变用药剂量和用药途径比常规用药剂量和静脉滴注效果更佳,抢救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大黄对出血性休克大鼠肠粘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出血性休克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一个常见的病理过程.本实验旨在证明大黄是否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具有治疗作用.本文以Sprague-Dawley大鼠于颈动脉放血,血压5.32kPa维持1小时后予大黄(50mg/kg·次)分别于复苏后即刻、6、12小时经胃管注入.结果显示:大黄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休克组和安慰剂治疗组(P<0.01),小肠病理改变程度亦明显轻于休克组和安慰剂治疗组.可见大黄能明显降低出血性休克大鼠肠粘膜通透性,阻止肠道内内毒素吸收.  相似文献   

13.
醒脑静乳剂对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醒脑静乳剂对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通过股动脉放血制造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制造家兔感染性休克模型。造模成功家兔分别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为模型对照组及醒脑静乳剂(102.75,51.4,25.7 mg·kg-1)3个剂量组及阳性药对照(醒脑静注射液,51.4 mg·kg-1)组,观察醒脑静乳剂的抗休克作用。 结果: 醒脑静乳剂可显著升高血压,减少血浆中丙二醛(MDA)形成,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失血性休克家兔的心率;并可延长感染性休克家兔的存活时间,降低其死亡率和一氧化氮(NO)水平。 结论 :醒脑静乳剂对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微循环、抗脂质过氧化等达到抗休克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静 《亚太传统医药》2009,5(4):157-157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病人的及时抢救与正确护理方法。方法:采取现场急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的循环,病因治疗,药物应用及心理与基础护理等方法。结果:88例病人全部抢救成功,预后佳。结论: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与合理的护理对病情的控制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小帅 《东方养生》2008,(8):42-43
当行人受伤、生病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进行简单治疗救助;在迷失方向、被困受阻的时候能够尽可能地延长时间,坚持到救援人员的到来——这些部离不开户外急救求生用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中医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分析了近10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医家对失血性休克的研究成果。结果:中医药治疗失血性休克,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辨病、辨证相结合,针药合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失血性休克,疗效明显,但作用机理尚需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中医药在急救医学中的优势与不足,说明中西医互补、中西医结合在急救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以中医药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数据证明中医药药廉方简,法效理明、快捷有效。结果:中西医互补、中西医结合在急救医学中确实快捷、有效。结论:中西医互补、中西医结合是中医急救医学的必由之路。卫生技术管理人员应站在发展、弘扬中国急救医学的高度,大力倡导中西医互补和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8.
熊曼琪  李永宸 《中医杂志》2001,42(3):181-184
中医论文历来以介绍总结成功经验居多,而报道临床失误较少,成功的经验固然有益于读者,但是失败的教训亦不容忽视,它对中医学术的发展也有裨益。为确保治疗用药安全,更好发挥中医中药治疗效果,现对《中医杂志》(创刊于1955年1月,月刊,前身为《北京中医》。1960年8月~1961年6月休刊,1966年8月~1972年6月停刊。1972年7月复刊后改名为《新医药学杂志》。1979年第7期恢复《中医杂志》名称)创刊以来,所刊中医误治、救误文章进行一次总结,供读者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骨科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根据骨科急性损伤种类、损伤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中医补法,并根据患者恢复不同时期的症状进行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及白蛋白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血红蛋白、白蛋白含量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补法运用于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有效避免了血红蛋白和白蛋白量的快速流失,控制了伤情的发展,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