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伍用小剂量纳洛酮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下腹部择期手术后中度以上疼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M组和N组。M组镇痛泵液配方为吗啡10.00μg/(kg·h)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N组镇痛泵液配方在M组基础上加入纳洛酮0.25μg/(kg·h)。记录启动PCA泵后两组患者VSA评分,有效按压次数/实际按压次数比(D1/D2),记录恶心、呕吐的次数及镇静评分。结果:两组VSA评分、D1/D2在8、12h的时段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4、8、12h的时段内恶心、呕吐的次数及镇静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伍用小剂量纳洛酮用于术后镇痛,能增加吗啡术后镇痛的效果,降低吗啡的耐受性和依赖性以及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吗啡伍用小剂量纳洛酮镇痛病人胃肠动力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洛酮(50 ng·kg-1·h-1)对吗啡经静脉病人术后自控镇痛(PCIA)时恶心呕吐,首次排气时间及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ASA Ⅰ~Ⅱ级子宫切除患者,术后使用吗啡PCIA.随机分成两组,双盲随访两组病人恶心呕吐,首次排气时间,镇痛效果,并检测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MN组镇痛效能优于M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程度降低,排气时间缩短;从入室到术毕,两组胃动素水平均升高,但M组在术后24 h内仍维持较高水平,而MN组在术后6 h明显降低,24 h有一定程度升高,42 h达分泌高峰.结论:小剂量纳洛酮可减少吗啡PCIA引起的恶心呕吐、促进病人胃肠动力恢复,其机制与延缓胃动素的分泌高峰有关.  相似文献   

3.
纳洛酮吗啡手术后镇痛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峻峰 《中原医刊》1998,25(4):44-45
纳洛酮吗啡手术后镇痛观察于峻峰南京港口医院麻醉科(210011)小剂量吗啡注入硬膜外腔用于手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但亦有许多副作用。为减少副作用,我们采用吗啡与纳洛酮混合后注入硬膜外腔,取得预期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本组276例,男122例,女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对吗啡致大鼠耐受和依赖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即吗啡对照组(M组,皮下注射6mg/kg的吗啡),吗啡复合纳洛酮组(MN1组,皮下注射6mg/kg吗啡和100ng/kg纳洛酮;MN2组,皮下注射6mg/kg吗啡和10ng/kg纳洛酮)。注射药物30min进行痛阈测定,并进行8d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训练,最后一次注药后24h进行CPP测定。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在黑箱内停留的时间显著延长(P〈0.01),与M组比较,MN1和MN2组CPP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前3d比较,M组大鼠痛阈在从第4天开始显著下降(P〈0.01),MN1和MN2组痛阈下降值有显著差异。结论:10ng/kg~1μg/kg的纳洛酮能显著抑制应用吗啡后大鼠耐受和依赖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马红恩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2):1255-1256
目的:观察硬膜外吗啡伍用纳洛酮和地塞米松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择期手术60例,随机分为2组:A组硬膜外给吗啡2mg;B组硬膜外给吗啡2mg+纳洛酮0.2mg+地塞米松2mg。术后观察病人对镇痛的满意度以及术后镇痛的副作用发生率。结果:2组病人对镇痛满意度无显著差异(P>0.05);B组病人术后镇痛副作用明显少于A组(P<0.01)。结论:硬膜外吗啡伍用纳洛酮和地塞米松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吗啡。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纳洛酮对吗啡硬膜外镇痛引起全身皮肤瘙痒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ASA I~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0例.A组于手术结束前硬膜外腔推注吗啡2 mg,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08 mg,分别于术后2、4、8、24 h进行随访并记录,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行镇痛及瘙痒评分.结果 A,B两组镇痛效果均很确切,且B组VAS低于A组(P<0.05).B组全身瘙痒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 小剂量纳洛酮不仅可以减少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引起的全身皮肤瘙痒,还可以加强吗啡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 观察硬膜外吗啡和小剂量纳洛酮在妇科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②方法 ASAⅠ、Ⅱ级60例全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吗啡+纳洛酮组(MN),吗啡组(M),每组30例。MN组:吗啡3mg+纳洛酮0.4mg+地塞米松10mg+1%罗哌卡因20ml;M组:吗啡3mg+地塞米松10mg+1%罗哌卡因20mL;均以生理盐水配置150mL泵内,关腹膜时硬膜外腔给予负荷量吗啡2mg+生理盐水至10m1.后连接PCA(江苏杨州市华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镇痛泵进行自控镇痛(PCA),术后2、6、12、24、46小时行VAS评分,并对有效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③结果 MN组术后12小时内VAS评分低于M组(P〈0.05);MN组PcA按压次数少于M组(P〈0.05)。④结论 小剂量纳洛酮可增强吗啡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内源性阿片肽的合成及释放有关,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是一种较好的镇痛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与吗啡联合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于手术关闭腹膜时硬膜外腔分别注入:Ⅰ组吗啡2 mg;Ⅱ组吗啡2 mg+纳洛酮10μg;Ⅲ组吗啡2 mg+纳洛酮40μg.术后4,8,12,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手术部位疼痛,Ramsay评分法评价镇静程度,并记录恶心呕吐(PONV)、瘙痒,呼吸抑制、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及镇痛药和止吐药的追加情况.结果 术后4,8,12,24 h VAS评分、Ramsay评分及追加镇痛药情况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NV评分:Ⅲ组<Ⅱ组<Ⅰ组(P<0.05);术后追加止吐药的患者,Ⅲ组比Ⅰ组减少(P<0.05);瘙痒例数:Ⅲ组<Ⅱ组<Ⅰ组,分别为6、11和1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纳洛酮10 μg或40 μg与吗啡2mg联合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可以减轻吗啡所致的不良反应且不影响其镇痛效果,后者效果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9.
吗啡是临床常用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中出现恶心、呕吐、镇静、瘙痒、便秘、尿潴留、呼吸抑制等副作用,长期应用又出现耐受和依赖。大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能拮抗吗啡所产生的全部效应,而小剂量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不仅能减少或减轻吗啡所致的副作用,还能增强吗啡的镇痛效能。本文就小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与吗啡的联合应用、小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增强吗啡镇痛效能、减弱吗啡耐受和依赖的作用机制,以及拮抗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配合吗啡对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能的影响。方法:择期静吸复合全麻下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4组。A组吗啡剂量为10μg·kg-1·h-1,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1μg·kg-1·h-1;C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2μg·kg-1·h-1,;D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3μg·kg-1·h-1。使用背景输注+患者自控镇痛模式:背景剂量为2 ml/h;患者自控镇痛:每次1 ml;锁定时间为15 min。记录镇痛开始后2、6、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镇痛效果,并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B、C各组间VAS各时点镇痛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2、6、12、24、48 h VAS均显著高于A、B、C组同时点VAS(P0.01)。B、C组6、12、24、48 h不良反应与D组2、6、12、24、48 h恶心呕吐评分和皮肤瘙痒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同时点(P0.01)。4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纳洛酮复合吗啡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可以有效地缓解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当纳洛酮剂量达到0.3μg·kg-1·h-1时对吗啡的镇痛效果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广文 《黑龙江医学》2005,29(9):678-679
目的阿片药常引起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研究预防性持续应用纳洛酮是否可减少此类副作用,而不影响阿片药的镇痛及用量。方法对46例术后患者使用吗啡进行自控镇痛。患者随机给予生理盐水(26例)或纳洛酮0.2μg/(kg.h)。结果发现安慰剂组与纳洛酮组相比,瘙痒(77%)∶(20%),P<0.05、呕吐(70%)∶(35%),P<0.05%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吗啡用量(0.5~0.8mg/(kg.d)),休息时疼痛评分(4±2∶3±2),咳嗽时疼痛评分(6±2∶6±2),无差别。结论对于术后患者来说,小剂量纳洛酮0.2μg/(kg.h)可显著减少阿片类副作用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同时不影响其镇痛效果。当静脉给吗啡治疗中重度疼痛时,临床医师应充分考虑同时应用小剂量纳洛酮。  相似文献   

12.
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吗啡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吗啡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妇科择期手术80例,ASA Ⅰ级~Ⅱ级连续硬膜外麻醉,需静脉镇痛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组(KF组)和吗啡复合芬太尼组(MF组),每组40例.于镇痛治疗48 h内进行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疼痛评分(VAS)、镇痛满意度以及副作用等.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手术时间、手术种类均无显著差异(P>0.05).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率KF组低于MF组(P<0.05).镇痛满意度KF较高于MF组.结论:综合比较,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组优于吗啡复合芬太尼组,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验鞘内硫酸镁对阈下剂量吗啡镇痛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制成脊神经结扎模型7d后,鞘内注射不同药物组合(盐水、硫酸镁300、600μg)硫酸镁与吗啡阈下剂量组合,以及制模前预注射硫酸镁300μg,7d后再给300μg后,行相关痛行为检测。结果神经痛发生前给予小剂量硫酸镁可减轻疼痛程度(P<0.05),但作用不持久。小剂量硫酸镁可增强阈下剂量吗啡的镇痛作用。结论硫酸镁可增强阈下剂量吗啡的镇痛作用,并抑制不同原因引发的痛敏和触诱发痛。由于硫酸镁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这些发现有助于其在临床慢性神经痛和神经痛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剂量吗啡用于妇科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对 36 0例硬膜外麻醉行妇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组 ,198例病人在手术结束时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 2 mg(生理盐水稀释至 10 m L)、78例注入芬太尼 0 .0 4 m L(生理盐水稀释至 10 m L )、84例注入生理盐水 10 m L作为对照组。结果 :吗啡组 、 级镇痛达 86 .9% (172 /198) ,芬太尼组为 2 8.2 % (2 2 /78) ,生理盐水组为 (3/84 ) ;吗啡明显高于芬太尼组及生理盐水组 ,(P<0 .0 1)。而三组恶心、呕吐、呼吸、脉搏等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 :吗啡用于妇科术后镇痛效果好、安全、适用。  相似文献   

15.
孟祥柳 《医学综述》2014,20(18):3381-3383
吗啡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但是大剂量应用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镇静、便秘、尿潴留、呼吸抑制及皮肤瘙痒等,降低了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而且长期应用又易出现耐受和依赖。小剂量的吗啡硬膜外注射不但能减轻吗啡引起的不良反应,还能满足术后镇痛的要求。硬膜外缓释吗啡的出现更为术后镇痛提供了更好的选择。该文将就术后疼痛的机制、吗啡硬膜外镇痛原理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鞘内注射吗啡和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琳  徐铭军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6):1478-1481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吗啡、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术后疼痛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情况,同时观察阿片类药物鞘内注射超前镇痛与传统硬膜外给药在术后镇痛方面的区别.方法 选择60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采用双盲法鞘内注药:吗啡组(M组):罗哌卡因20 mg+吗啡0.3 mg;舒芬太尼组(S组):罗哌卡因20 mg+舒芬太尼8 μg;对照组(R组):罗哌卡因20 mg,3组均加10%葡萄糖至3 ml.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泵(PCEA)配方:各组均为0.16%罗哌卡因+0.0025%氟哌利多+0.9%氯化钠溶液至100 ml,其中R组在PCEA中添加吗啡6 mg(浓度为0.006%).镇痛泵设置:背景剂量2 ml/h,自控镇痛1 ml,锁定时间15 min,每小时限量6 ml,镇痛时间24 h.随访记录术后2、4、6、8、24、36、48 h时患者的镇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普瑞斯-亨利(P-H)评分进行评价;比较3组患者PCE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并记录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各组VAS及P-H评分呈现一致性,M组于各时点VAS分别为(10±7)、(13±8)、(11±8)、(16±8)、(10±8)、(6±6)、(3±4)分,均明显低于R组各时点VAS:(25±13)、(32±10)、(40±9)、(39±12)、(28±10)、(20±9)、(13±11)分(P<0.05);S组各时点评分为(2±2)、(9±11)、(19±15)、(25±9)、(19±8)、(12±6)、(8±7)分,均明显低于R组(P<0.05);S组VAS于术后2 h低于M组(P<0.05),后5个时点VAS M组低于S组(P<0.05).PCEA泵的使用情况:M组与S组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在各时间点与R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不良反应:M组、S组及R组发生恶心者分别为17、2、17例;发生呕吐者分别为11、1、8例;出现瘙痒者分别为6、12、5例.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鞘内注入吗啡0.3 mg或舒芬太尼8 μg用于超前镇痛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镇痛方式.其中鞘内注射吗啡的镇痛作用强而持久但不良反应多,可用于中长手术的术后镇痛;鞘内注射舒芬太尼的镇痛时效短、作用强,且副作用少,可应用于剖宫产术等时间较短手术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7.
曹桂珍  沈蓓 《黑龙江医学》2009,33(8):619-621
目的通过比较吗啡与吗啡复合布托啡诺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能,探索一种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少的硬膜外镇痛药液配方。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全子宫切除术病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A组0.15%罗哌卡因+0.04%吗啡;B组0.15%罗哌卡因+0.03%吗啡+0.03%布托啡诺,均采取48 h硬膜外持续自控镇痛。对两组病例进行生命体征、镇痛效果、镇静、舒适度、胃肠蠕动恢复、首次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按压PCA的次数,是否加用镇痛药、抗组胺药等进行记录分析。结果A组术后8 h的按压PCA次数大于B组,但两组镇痛、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A组显著多于B组,B组胃肠蠕动恢复、首次排气时间早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复合布托啡诺组镇痛、镇静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大大减少,胃肠蠕动恢复、首次排气时间较早,是一种效果佳且值得推广的硬膜外镇痛药液配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右美托咪定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妇产科行剖宫产术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剖宫产后,对照组患者经硬膜外管注入吗啡1mg、研究组患者经硬膜外管注入吗啡1mg+右美托咪定1μg/kg.观察两组产妇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对比两组产妇MAP波动、SpO2、心率水平变化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两组产妇镇痛、镇静效果进行评价,术后2h、4h、8h、24h研究组产妇疼痛分级和Ramsay评分各阶段的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MAP(85.2±10.3)mmHg、SpO2(97.2±3.0)%、心率(81.5±7.2)次/min,各项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产妇术后发生恶心呕吐2例、尿潴留1例、皮肤瘙痒2例、寒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镇痛基础上复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收获满意的镇痛、镇静效果,且不良反应率较低,为产妇合理用药提供了良好的临床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指导对腹部手术病人术后镇痛中吗啡用量的节俭作用。方法60例ASAI或Ⅱ级择期腹部手术的成人患者,随机均分为心理指导组和对照组。心理指导组于手术前2天和1天麻醉访视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充分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控制患者的焦虑。对照组只要求配合手术和麻醉。两组均为依托眯酯、万可松、舒芬太尼诱导,术中维持用七氟醚、丙泊酚、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术毕均行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镇痛药为1mg/ml吗啡,静脉滴注0.5ml/h,PCA量0.5ml,锁定时间10min。记录术后6、12、24、48h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级(BCS)、Rame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12和24h内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和吗啡总量;记录PCIA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心理指导组BCS评级高于对照组,Ramesay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和24h内PCIA总次数、有效次数和吗啡总需求量心理指导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指导可以减少术后镇痛中吗啡的用量,且方法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联合曲马多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曲马多组和联合组,各52例。曲马多组于腹腔镜术后给予曲马多100mg ,静注;联合组给予曲马多100mg ,纳洛酮0.4mg ,静注。结果:联合组在 T0、T1h 、T6h时VAS评分明显低于曲马多组(P<0.05)。联合组术后T0、T1h 、T6h时MAP、HR均明显低于曲马多组(P<0.05)。联合组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曲马多组。联合组术后2h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曲马多组(P<0.05)。结论:小剂量纳洛酮联合曲马多可增强曲马多的镇痛效果,降低其消耗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对患者术后恢复非常有利。因此,曲马多联合小剂量纳洛酮对术后镇痛效果安全、有效,是腹腔镜术后镇痛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