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气活血方对大鼠凝血--纤溶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中药益气活血方对血瘀证大鼠凝血 -纤溶系统的影响 ,探讨其防治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作用机理。方法 :用益气活血方混悬液给予大鼠灌胃 1周 ,第 7日同时对大鼠皮下注射 2次 0 .1 %肾上腺素 0 .0 8ml/kg,其间进行一次冷刺激 (冰水 ,0℃ ) 5 min,于第 8日晨复制成血瘀实验模型 ,并采血测定血凝血 -纤溶各指标。结果 :益气活血方能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 ( Fib)含量 ,延长凝血酶原时间 ( PT)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APTT) ,提高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t PA)、纤溶酶 ( PL)活性 ,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PAI)活性、纤溶酶原 ( PLg)活性 ,且大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及对照组。结论 :益气活血方具有调节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活性作用 ,这可能是临床上使用其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比较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浆和单核细胞水平凝血/纤溶活性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血瘀证组30例和非血瘀证组50例(包括痰浊型27例,气滞型28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名;采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血浆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并检测PBMC促凝活性(PCA)。结果: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浆PAI-1活性和PBMCPC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家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时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的变化及葛根素对其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寥兔加只,随机分为四组:Ⅰ组为假手术对照组,Ⅱ组为缺血再灌注组,Ⅲ组为葛根素低剂量治疗组,Ⅳ组为葛根素高剂量治疗组。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缺血前和缺血4h比较,Ⅱ组在再灌注后tPA活性明显降低、APTT缩短,再灌注4h,PAI活性明显升高,TT缩短;Ⅱ组在再灌注后2h和4h时tPA活性明显降低,Ⅲ组和Ⅳ组各时间点之间PAI、APTT、PT及Ⅳ组各时间点之间tPA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SOD活性与tPA活性正相关,MDA含量与tPA活性负相关。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使机体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抑制,葛根素对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与抗氧自由基,保护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土鳖虫对大鼠抗凝血和促纤溶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土鳖虫的抗凝、促纤溶作用。方法:土鳖虫给大鼠灌胃7天后测定凝血和纤溶两方面的指标。结果:土鳖虫在抗凝血方面未能表现出明显作用。在纤溶方面,土鳖虫表现出明显的血液纤溶酶原(Plg)活性提高和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提高。促进纤溶酶原活性的成分为非水溶性物质,而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成分存在于水提物中。结论:土鳖虫的作用主要在于促进纤溶功能,而不在于抗凝血。  相似文献   

5.
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腹腔主静脉造成的静脉血栓模型,观察其对纤溶、凝血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桑叶提取液能明显减轻大鼠静脉血栓重量,显著延长大鼠血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活性,同时使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抗凝血酶(AT-Ⅲ)的活性增强。结论桑叶提取液具有明显的抑制血栓形成作用,其抗血栓作用主要是通过抗凝血作用和纤溶系统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心可舒片对冠心病血瘀证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可舒片对冠心病血瘀证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心可舒片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性。结果:心可舒片可延长冠心病血瘀证的APTT、PT,提高血浆t-PA浓度,降低血浆PAI-1浓度,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心可舒片可提高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浆纤溶系统活性及抗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血压急性脑血管病(AICVD)患者经抗凝治疗前后凝血、纤溶及蛋白C系统的反应及临床疗效。方法:对57例AICVD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肝素及血栓通干预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活化蛋白C(APC)。结果:肝素组临床愈显率69.2%,血栓通组愈显率67.7 %,两经且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素组治疗后PT及APTT均延长,FIB水平下降,t-PA活性增加,PAI活性下降,APC无显著变化。血栓通组治疗后FIB水平下降,t-PA活性增加,PAI活性下降,APC活性增加,而PT及APTT无显著变化。结论:肝素及血栓通过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治疗均有良好的抗凝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血瘀证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文以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内皮素(E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I)为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探讨糖尿病血瘀证与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纤溶改变等的关联。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存在有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受损、纤溶酶改变等现象,在糖尿病血瘀证患者中其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损害尤为显著。提示GMP-140、ET可作为反映糖尿病血瘀证的重要客观指标,同时亦表明了糖尿病血瘀证产生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江蓉  张斌 《中医药学刊》2006,24(2):338-340
目的:探讨柔肝冲剂对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PAl-1)]在肝组织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血瘀组和柔肝组。主要观察项目:大鼠血瘀体征;用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组织中uPA、uPAR、PAl-1的表达。结果:血瘀组出现明显的血瘀表现,正常组与血瘀组体征差异显著。经柔肝冲剂治疗后,血瘀体征有明显改善。通过免疫组化、蛋白定量发现PAl-1、uPA、uPAR在各组大鼠肝组织中均有表达。PAI-1、uPA、uPAR表达在血瘀组较正常组为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柔肝冲剂治疗后它们表迭均有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PA、uPAR、PAl-1在正常大鼠肝组织中有表达。血瘀型肝纤维化时,其在肝组织中蛋白表达增高,柔肝冲刑可降低其表达。柔肝冲剂可能通过影响纤溶酶原激活系统,起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材鸡冠花中有效部位止血作用机制。方法鸡冠花的正丁醇部位提取物分别以高、中、低剂量给大鼠连续灌胃给药14d后,剥离腹主动脉,测定大鼠活化部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各项指标,考察大鼠血液凝集参数的变化情况;给小鼠连续灌胃给药7d后,摘除眼球取血,用ELISA法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Ⅰ)值。结果鸡冠花正丁醇液能够缩短大鼠APTT、PT值,对二者的影响呈剂量正相关性,对大鼠TT、FIB值的影响不显著;能够降低小鼠的t-PA值,提高PAI-Ⅰ值。结论鸡冠花正丁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缩短APTT、PT值,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提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血栓相关分子标志物在糖尿病血瘀证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石志芸  施赛珠 《中医杂志》1999,40(9):554-555
以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I)、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和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抑制物(PAP)、内皮素(ET)等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探讨与糖尿病血瘀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糖尿病血瘀证患者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受损、纤溶酶的改变,其血浆GMP-140、TAT、PAP、ET均高于非血瘀证和正常对照组。提示血  相似文献   

12.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凝血和纤溶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Fib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电针组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电针百会、水沟具有调节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HF)-心气虚大鼠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活性变化,讨论HF-心气虚时气虚血瘀与RAS激活对内源性纤溶系统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大鼠动静脉瘘(AVF)HF-心气虚和对照组模型(假手术组),检测左心室功能,用放免法和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罗马数(Ang Ⅱ)浓度及PAI-1变化,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和术产比较,HF-沁气虚组大鼠术后出现左心功能不全,左室收缩压降低,舒张末压增高(P<0.05),同时血浆PRA、Ang Ⅱ水平及PAI-1活性增高(P<0.05);随着心功能改善,血浆PRA、Ang Ⅱ水平及PAI-1活性下降。结论:HF-心气虚时RAS激活对导致机体纤溶系统功能失衡有重要作用,可用以解释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液呈高产状态,并且发生血栓栓塞疾病危险增高的原因,可能为心气虚致气虚血瘀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凝血/纤溶活性改变与中医证型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凝血/纤溶活性改变与中医辩证分型的关系。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血瘀证组30例,痰浊证组27例,气滞证组23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促凝活性(PC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结果:冠心病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BMC PCA、PAI-I表达均显著升,而t-PA表达显著下降(P<0.01);血瘀证与非血阏证组(痰浊与气滞组)之间PBMC t-PA、PCA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而PAI-I表达无差异(P>0.05);痰浊证组与气滞证组之间各项指标未见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凝血/纤溶活性改变与中医辩证分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PBMC PCA增高和t-PA降低的程度对区别血瘀证和非血瘀证具有意义,血瘀证患者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5.
功血宁I号冲剂对止血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功血宁I号冲剂对止血作用的影响。方法:以昆明种小鼠和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动物分为功血宁I号冲剂大、小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4组,测定小鼠出、凝血时间,测定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性(t-PA)及其抑制剂(PAI)活性,以及大鼠血小板聚集性。结果:功血宁I号冲剂能够显著缩短出、凝血时间、PT和APTT,明显抑制t-PA活性而提高PAI活性,并能显著提高血小板聚集性。结论:功血宁I号冲剂通过激活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的多种凝血因子而促进凝血过程中的凝血酶原和凝血活酶的生成,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以及提高血小板聚集性等作用,是其促凝血和止血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6.
田耘  程小红  于小勇  史健  李现成  马浩 《陕西中医》2013,(12):1674-1676
目的:观察肾血安在体内对IgA肾病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用口服异种蛋白同时加皮下注射四氯化碳、蓖麻油及尾静脉注射脂多糖的改良方法制备Ig A肾病大鼠模型,用益气活血、凉血止血作用的肾血安及复方肾炎片对照给药,用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评价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uPA )和PA 抑制物(PAI-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肾组织tPA、uPA蛋白表达呈不同程度增加,PAI-1表达下降。结论:肾血安对慢性肾炎大鼠凝血纤溶系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及纤溶活性与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研究血小板及纤溶活性改变与糖尿病肾病(DN)关系。选择健康对照组(A组)30例,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B组)30例,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型(C组)41例、气虚血瘀型(D组)42例,分别测定血浆CD62p、CD63、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结果显示:气虚血瘀型患者CD62p、CD63、PAI明显升高,t-PA明显下降。提示血小板及纤溶活性改变与DN关系密切,并为DN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养阴、益气活血方药及其组合抗凝、纤溶及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养阴、益气活血方药及其组合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抗凝、纤溶及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并对其作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养阴方具有显著提高前列环素(6-keto-PGF_(1α))含量;提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抑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活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内皮素(ET)含量,提高一氧化氮(NO)含量等作用。结论:养阴方药与益气活血方药相伍在抗栓、溶栓、抗自由基损伤等方面具有协同作用,认为养阴生津是治疗血瘀证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方法:检测45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50例冠心病非血瘀证患者及50例正常人的血清hs-CRP,同时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等指标。结果:冠心病血瘀证组hs-CRP、sICAM-1明显升高,t-PA/PAI-1明显下降,与非血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hs-CRP升高可作为冠心病血瘀证微观辨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与尼莫地平组,以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凝血时间(C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优球蛋白降解时间(ELT),ELISA法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表达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后CT显著性延长(P0.01),TT、PT、APTT值显著延长(P0.05),ELT值显著性缩短(P0.01),t-PA活性显著上升(P0.05),PAI活性显著下降(P0.05),且针刺治疗组的CT明显长于尼莫地平组(P0.05),ELT值显著小于尼莫地平组(P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改善局灶性缺血大鼠凝血-纤溶系统异常,发挥神经保护与抗栓溶栓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