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移植现状     
从1963年 Starzl 等进行人类同种肝移植以来,到1984年为止,在全世界20多个移植中心共进行了992例肝移植,特别是从1982年后,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cyclosporine)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移植例数显著增加。众所周知,同种肝移植分为原位肝移植和异位肝移植。异位肝移植,由于移植肝腹腔内植入困难和容易引起萎缩,且同时并存着移植肝和宿主肝,使排斥反应诊断困难。正因为这些缺点,用该方法进行肝移植的例数极少,大多数是同位肝移植。因此,本文根据 Denver/Pittsburgh、Cambri-dge 和 Hannover 的3个实验中心的报告,就同位性同种肝移植有关问题加以叙述,同时还报告有关对狗进行同位性同种肝移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肝移植  相似文献   

2.
日本第一家肝库决定将由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开设,并计划在资金保证得到落实阶段成为法人组织。日本过去仅做过2例肝移植,而国外的成功率则达70%,在技术上已经不存在什么问题。肝库的建立,将推动肝移植的重新开展,对全国大约36,000名严重肝病患者来说是一福音。日本分别于1964年和1968年由千叶大学医学部做了2例肝移植,此后便中止了。但最近由于发现了抑制排斥反应的环孢菌素,生存率得以提高,在已经开展  相似文献   

3.
张小群 《日本医学介绍》2002,23(12):562-563
肝功衰竭分为急性与慢性 ,危重时会因为肝功能的不可逆而死亡。特别是对于急性肝衰 ,如果在其发展到肝再生障碍之前进行充分的肝辅助 ,就会有挽救生命的可能。在欧美 ,伴有脑病的急性肝衰 (重症肝衰 )属于脑死肝移植的紧急适应证。在日本脑死亡供者的肝脏不足现象很严重 ,而又不能依赖活体肝移植。同时 ,也由于与供者的血液型不合的原因 ,也不能进行移植。与以往单单进行保守疗法相比 ,人工肝脏 (Arti ficialliber,AL)则真正建立起了肝衰通往全肝移植、肝再生之间的桥梁 ,这项研究正在进行之中。AL因其构成要素的不同分…  相似文献   

4.
肝病     
由于肝脏辅助疗法的进步和能对重型化做到早期预测等原因,采用内科治疗已可使剧症肝炎(译注:病理学上,此相当于我国现行方案的急性与亚急性重型肝炎,但在病因上并不只限于肝炎病毒。——下同)的生命预后获得改善,但仍然属于预后不良的病症。不过,因为能做肝移植的医院逐渐增多,对于本病的治疗来讲,肝移植已经成为现实的选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欧美国家为了弥补小儿肝移植供体不足,而用成人肝进行部分肝移植,开展了活体部分肝移植。另外。在日本,因用脑死亡者的肝移植尚未被承认,作为救治小儿晚期肝疾患的唯一疗法,也开展了活体部分肝移植。迄今,活体部分肝移植病例已超过70例。作者等的医院到目前为止已进行了28例小儿活体部分肝移植。一、病例和结果1990年6月15日~1991年12月20日,在京都大学第二外科已进行了28例活体部分肝移植,急诊5例。受体为生后8个月至15岁的小儿,原发疾病是胆道闭锁症22例,Budd-Chiari 综合征2例,肝硬化2例,进  相似文献   

6.
1.肝移植对小儿肝疾病每年美国约 60 0例 ,欧洲每年约 350例施行肝移植。据统计 ,小儿肝移植比例为 2~ 3/ 10 0万人口。日本按人口比例计算每年有 2 0 0~ 30 0人成为肝移植对象。且都是活体肝移植 ,每年小儿肝移植约为10 0例。( 1)病因、病理 肝移植的病因大致分为五类 :1胆汁瘀积性肝病晚期状态 ;2病毒性肝硬变 ;3重症肝功能衰竭 ;4代谢性肝病 ;5外科切除困难的肝恶性肿瘤。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对胆道闭塞症施行葛西手术后的肝硬变。肝硬变晚期状态的特征是代谢障碍和门脉高压症。因此 ,患儿由于显著的营养障碍、维生素 D和钙代谢障碍而…  相似文献   

7.
小儿活体肝移植和FK506在日本已将新的免疫抑制剂Tacrolimus(FK506),用于小儿活体肝移植。在采用双亲肝脏给小儿肝移植的过程中,应用FK506可增加异体肝组织与自身肝组织间的适应性,并且在肝移植后长期应用FK506有可能产生免疫容许作用...  相似文献   

8.
有典型肝纤维化改变的肝硬化,同肝细胞癌和食管胃静脉曲张等影响生命预后的重笃并发疾病密切相关。从而,在肝纤维化治疗上着眼于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的生命预后这一点非常重要。最近,有关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已渐有所阐明,而对于其治疗的研究亦悄然兴起。肝纤维化起因于肝炎病毒或酒精,形成以肝  相似文献   

9.
在以超声波检查为中心的图像诊断以及肝炎病毒标记、肿瘤标记等免疫学诊断法不断进步的今天,虽然肝功能检查在肝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已不象过去那样大了,但在发现肝损害以及判定肝损害重症度时,还是不可缺少的。最近,人们已论述了鸟嘌呤酶和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等新肝功能检查法的有效性。作者在这里准备对目前所使用的肝功能检查法作一评价,重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现状是器官移植法虽通过,但未行脑死亡者肝移植,而活体肝移植却呈持续增加趋势。因活体肝移植,供肝为健康者,活体供者与受者的手术时间易协调,可控制冷缺血时间在最低限度,几乎不发生原发性功能衰竭(primarynonfunction)。但今后行脑死亡...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作为治疗胆道闭锁症的一环,在日本尚未施行,因此有的患儿不得不赴国外接受治疗。截止1988年10月,在国外接受肝移植的该病患儿有15例,其中5例死亡。本文对回国的8例中7例进行了调查。接受肝移植患儿的年龄是1岁5月至8岁5月,男2例、女5例。7例中3例在美国、3例在澳大利亚、1例在加拿大行移植手术。全肝移植6例,成人肝左叶部分肝移植1例。  相似文献   

12.
姚桢 《日本医学介绍》1992,13(10):456-457
肝移植为美国Starzl 于1963年首创,当时仅限于全肝原位移值。1984年,法国Bismuth 报道利用由成年人摘出的部分肝组织对小儿进行减量移植,以解决供体不足问题。更由于环孢菌素A(CsA)的应用而取得飞跃的发展,目前欧美各国每年约做2000例。一、胆道闭锁的肝移植适应证至1991年11月止,全日本共做肝移植手术39例,其中29例的基础疾病为胆道闭锁。再次手术与肝移植土田指出,为争取获得90%以上的治愈率,在做肝门部空肠吻合术后一旦发现胆汁排泄急剧减少,必须不失时机地进行再次手术。他近期完成的15例中14例(92.9%)黄疸消失(除外死亡和黄(?)例),治疗成功率为85.7%(12/14例)(?)内  相似文献   

13.
一、肝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1.肝炎病毒和肝细胞损害作为未知的肝炎病毒,熊田等报告从非A非B型缓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中分离出的已知病毒有不同的核酸序列。在这种核酸阳性病例,血清转氨酶增高,并且黄疸出现率高,出现与平时C型肝炎不同的临床表现,提示有F型肝炎病毒的存在。另外在巨细胞性肝炎病例,可见有与副粘液病毒外壳结构相似的结构物,提示有[G型]肝炎病毒的可能性。这些病例常合并自家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肝外性自家免疫性病变,但这不能完全否认是已知病毒的变异株,详细情况将是今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庚型肝炎     
庚型肝炎1995年发现了经血液感染的非A~E型肝炎病毒GBV-C与庚型肝炎病毒(HGV),并确定了两者的全部碱基序列。已明确二者系同种病毒的不同基因型,由于名称尚未统一,病因病毒称为HGV,肝炎则称为庚型肝炎。尚未确定HGV有无亲肝细胞性及是否在肝细...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代初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下称CS)疗法对暴发性肝炎等重症肝炎治疗有效。嗣后,陆续确认其对迁延型肝内胆汁淤滞、自身免疫性肝炎,特别是对狼疮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疗效。六十年代以后,有报道除自身免疫性肝炎外,又扩大应用于病毒性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据肝功化验和肝活检病理学研究结果认为有效。但是,评论CS对CAH的真正功过却是进入七十年代,即确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和甲型肝炎病毒(HAV)血清学诊断技术之后。以肝炎病毒为病原的CAH,有乙型与非甲非乙型之分。在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的  相似文献   

16.
引起小儿肝损害的病源性病毒有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其它的病毒性肝损害因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所见不同,一般不包括在病毒性肝炎之中。本文就甲型肝炎、乙型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及具有特殊经过的病毒性暴发性肝炎加以叙述。至于新生儿肝炎有可能是非甲非乙型病毒引起的。一、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病毒是1973年由Feinstone等人发现的。甲型肝炎病毒由患者粪便排泄,经口传播,常集体发生。它无持续性感染,不变为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     
众所用周,自1963年开始施行肝移植以来,已经历了30年,到目前为止,肝移植已成为晚期肝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现仅将最新进展介绍如下。1.新型免疫抑制剂FK506已在匹兹堡大学肝移植中心投入实际应用。据称,对需要数次再移植的难治病例亦奏良效,其免疫抑制效果比环孢菌素明显为强,故可显著降低因多药井用伴发感染而导致的死亡,其肾毒性亦较低,大有取代环孢菌素之可能。另  相似文献   

18.
活体部分肝移植德水行彦活体部分肝移植术由京都大学医学部率先开展。目前在日本及欧美已有十余家医院施行这种手术。该手术弥补了脑死供体不足的缺陷,正成为一种肯定的疗法为人们所认识。其优点是①缺血时间短暂,供肝活性良好;②术前可正确估计所需脏器大小;③亲子间...  相似文献   

19.
现在,全世界已将肝移植广泛应用于晚期肝病患者。在初期,全身状况好的不能切除的进行性肝癌,可占受术者的一半。在移植历史上,最初长期存活例是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变患者,生存13个月后因复发而死亡。从积累病例看,肝移植后1~2年肝癌复发率高,其疗效较其他疾病明显不良。因此,目前以Starzl为首,积极倡导将肝癌不列入肝移植的适应证。美国一家医院统计,在环孢菌素使用前,肝恶性疾病占受术者的13.5%,之后降至5.6%。欧洲的肝移植,初期达50%,但最近降至24.5%。可见有将不能切除的进行性肝癌的肝移植术,逐年列入非适应证的倾向。移植后复发率为50~80%。最近认为,用肝移植治疗肝硬变时,偶而发现的肝癌或纤维层型  相似文献   

20.
约30年前已证实,通过体液交换及肝移植实验可使肝再生,因而认为肝再生系由某些体液因子所引起。其后许多学者致力于阐明肝再生因子的实体,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但均未成功。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测定肝再生因子活性的体外检测方法。作者最近建立了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肝再生因子活性体外测定法,分离出肝再生因子实体——肝细胞增殖因子(HGF),并阐明了其化学及生物学特性。一、肝再生因子的体外测定系统肝脏的主要成分按湿重约90%为肝实质细胞即肝细胞。1969年即有人从成年鼠中分离出肝细胞且可置于普通培养皿中进行单层培养。此种体外培养出的初代肝细胞具有与体内肝脏相同的许多特异功能及较高的激素反应能力,但此种培养的肝细胞增殖时间很短。作者在实验中发现于接近饱和密度的高密度细胞培养条件下,培养出的肝细胞具有较高的肝脏机能,但其分化相却处于G_0期,即使有增殖因子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