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上多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缓解后再行联合化疗。但病人复发后,往往对ATRA耐药。近年来应用亚砷酸(As2O3)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我院近期采用亚砷酸注射液治疗复发性APL患者一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吕在明  张曦  陈幸华  刘林 《重庆医学》2004,33(9):1399-1400
目的观察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初治、复发、难治APL患者36例 ,采用亚砷酸为主的治疗方案,观察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初治APL的完全缓解率为81.8%,总有效率为90.0%;难治性APL的完全缓解率为57.1%,总有效率85.7%;高白细胞综合征发生率占67%,其他不良反应较轻.结论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效安全,对复发/难治病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亚砷酸注射液对复发及难治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0 .1%亚砷酸 10ml稀释于 50 0ml生理盐水中 ,静滴 3~ 4h ,9d ;儿童按 6mg/m2 ·d ,2 8d为 1疗程。结果 第 1疗程后CR 5例 ,2个疗程后CR 9例 ,NR 1例 ,有效率 93.3% .结论 该药对复发及难治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疗效确切 ,CR率高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其药理主要作用PML RAR2融合基因 ,诱导了APL细胞分化、凋亡  相似文献   

4.
对1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缓解(CR)后使用亚砷酸强化治疗.结果 13例均无病生存3-6年.亚砷酸强化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为对比观察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双诱导与单药诱导或化疗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选择1989年1月~2006年10月我科收治初治APL患者91例,剔除10例因放弃治疗或治疗前突发颅内出血死亡病例,81例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双诱导组16例;亚砷酸组14例;维甲酸组43例;化疗组8例,以常规用药方法治疗4周以上。比较各组完全缓解率、早期死亡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双诱导及亚砷酸治疗病例100%完全缓解,无1例早期死亡;维甲酸治疗病例完全缓解占83.7%,4例早期死亡。化疗组仅3例缓解,占37.5%,4例早期死亡。前3组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化疗组(P<0.01或P<0.05);而双诱导及亚砷酸治疗组早期死亡病例显著少于化疗组(P<0.05)。用药至缓解平均时间双诱导组明显短于维甲酸组(P<0.05)。治疗中凝血指标异常平均纠正时间双诱导组明显短于维甲酸组(P<0.05)。双诱导组患者治疗期间肝功异常较为明显。双诱导治疗、亚砷酸或维甲酸单药治疗对APL疗效均显著;化疗效果最差。双诱导治疗方案,患者肝功损害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亚砷酸(ATO)诱导分化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47例初发AP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为观察对象。治疗组给予ATO诱导分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小剂量DA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达到CR的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CR率分别为91.7%和87.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达到CR时间(31.8±5.1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6.5±7.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毒副反应,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TO诱导分化治疗初发APL较ATRA联合小剂量DA方案治疗具有CR率相近,达CR所需时间短,毒副反应小等特点,可作为初发APL诱导缓解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行亚砷酸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4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16)行维甲酸联合化疗治疗,观察组(n=24)给予亚砷酸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0%、100.0%,观察组复发病例行亚砷酸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达75.0%;对照组完全缓解时间为(37.8±4.0)d,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6.9±3.7)d;对照组DIC、高白细胞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均P<0.05);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多为一过性,经对症处理后明显改善且无需停药.结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行亚砷酸治疗后,可有效缩短患者完全缓解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与维甲酸联合化疗治疗时未见交叉耐药,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丁宇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0):2642-2643
目的:总结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确诊为APL初治患者45例,分为两组,22例口服全反式维甲酸(ATRA)10 mg,每日三次,连用28 d;23例用亚砷酸10 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用28 d。结果:两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6.36%和7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砷酸治疗的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维甲酸组,经对症处理后,多数不影响治疗。结论:亚砷酸和全反式维甲酸均为治疗APL有效的诱导缓解药物。  相似文献   

9.
199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率先应用三氧化二砷(亚砷酸,ATO)治疗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APL)取得成功,它与维甲酸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AP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长期无病生存率,特别是对于维甲酸耐药或不耐受患者,ATO具有极高临床应用价值。但是,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小剂量的亚砷酸治疗复发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格床疗效及毒副作用,初步探讨小剂量亚砷酸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1997—2001年收治的复发AP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患者20例,其中18例为成年患者,治疗方法为亚砷酸5mg/d(0.08mg/kg)静脉滴注,连续28d为l疗程,2例患儿根据各自的体重相应接受2mg/d、3mg/d亚砷酸治疗;对照组:患者2l例,亚砷酸10mg/d(0.16mg/kg)静滴治疗。结果 治疗组:16例获得缓解(CR),占80%(16/20);2例未获缓解;2例治疗早期死亡。对照组:17例患者获CR,占81.9%(17/21);4例在治疗早期死亡。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02l,P=0.886)。小剂量亚砷酸的毒副作用较传统剂量组有明显的减轻。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研究显示小剂量的亚砷酸在体内的作用机制,主要是诱导分化。结论 小剂量亚砷酸治疗复发性APL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即AML-M3型),以骨髓中含有异常颗粒的早幼粒细胞异常增生为特点.APL是急性白血病中病情十分凶险的一种类型,除具有急性白血病的共同特点外,出血症状明显重于其它白血病,往往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表现,尤其是在化疗过程中DIC可以加重,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致患者早期死亡.  相似文献   

12.
郭健  朴海燕  王敏 《吉林医学》2009,30(4):371-371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在临床已应用多年。我院于2006年~2007年收治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应用亚砷酸过程中,患者出现头痛症状,报告医生后给予行腰穿术,发现患者颅压增高至290mmH2O,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后头痛好转,未给予鞘内注射药物,停药后患者头痛症状消失。目前未有文献报道应用亚砷酸引发颅内压增高致头痛,我们根据临床观察患者头痛发生的特点,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96年 5月至 2 0 0 0年 8月 ,我们采用三氧化二砷 (As2 O3)注射液静脉滴注 ,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 4 3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资料 :本组 4 3例病人中 ,男 2 9例 ,女 14例 ,年龄在 11~ 65岁。患者均符合APL的诊断标准。其中初治者 38例 ,复发及难治者 5例 ,复发患者中 3例为应用全反式维甲酸 (ATRA)达完全缓解 (CR)后3个月复发者 ,2例为应用ATRA治疗 5 0天未缓解者 ,而改用DA、HA方案一疗程仍未缓解者。方法 :将 0 1%As2 O3注射液 10ml加入 5 %GS液 30 0~ 5 0 0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经单药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TO)诱导治疗的老年(年龄≥60岁)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早期死亡(early death,ED)发生情况及预测因素。方法 收集连续收治的71例老年APL患者和456例年轻APL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临床上可以快速获取的10个临床及实验室检测参数,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的ED率(22.5%,16/71)高于年轻患者(15.1%,69/4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老年感染相关ED(8.5%)和血栓相关ED(2.3%)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年轻患者(分别为2.0%和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和白细胞计数>10×109/L是两组患者ED的共同独立风险因素,低白蛋白血症(P<0.001)和血清纤维蛋白原<1g/L(P=0.001)还是年轻患者ED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单药ATO诱导治疗的老年APL患者的入院临床特征、ED发生情况及风险因素与年轻患者明显不同。因此,有必要对APL患者的ED情况进行年龄分层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影响亚砷酸(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162例患者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染色体异常等可能影响As2O3疗效的因素进行评价。结果16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率为72%;部分缓解(PR)率为13.6%。初诊时WBC数、LDH水平比较高,无(t15,17)(q22,q21)染色体易位或PML/RARα融合基因的APL患者应用As2O3治疗缓解率比较低;而存在(t15,17)(q22,q21)染色体易位或PML/RARα融合基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使As2O3治疗APL的缓解率明显提高。结论初诊时WBC计数、LDH水平、有无(t15,17)(q22,q21)染色体易位或PML/RARα融合基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是影响As2O3治疗APL患者疗效的重要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行亚砷酸和维甲酸、化疗联合治疗效果。方法:资料取本院2008年4月至2015年4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90例患者予回顾分析,按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行维甲酸与化疗,观察组联合亚砷酸,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早幼粒细胞比例与总白细胞数改善效果比对照组优( 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行亚砷酸和维甲酸、化疗联合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亚砷酸注射液治疗复发及难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可获较高的完全缓解 (CR)率。1996年以来 ,我院用该药治疗复发及难治APL患者 15例 ,取得较满意结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复发及难治APL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 。 15例中男 7例 ,女 8例 ,年龄 16~ 6 3岁 ,平均 35岁。复发性APL 12例 ,为CR 1~ 3次后复发者 ,其中DA或HA治疗后复发 4例 ,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CR后复发 6例 ,ATRA加化疗CR后复发 2例 ,难治 3例 ,为用DA或HA方案 2个疗程未缓解。 15例中 13例临床表现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外肿瘤学界对中药砒霜制剂亚砷酸(As_2O_3)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亚砷酸(As2O3)与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ua,AP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中国引文数据库》(1994-2010年)。检索时间截至2010年12月。获取比较As2O3和ATRA治疗APL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和临床对照试验文献,以完全缓解率(CR)、治疗相关副反应为结局评价指标,使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鉴定并纳入3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和6项临床对照试验研究(非RCT)共包括614例APL患者。目的均为比较As2O3和ATRA治疗APL的疗效和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结果显示,As2O3和ATRA治疗APL比较,针对CR结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局指标的比值比(OR)及其95%CI为1.81(0.87,3.77)。针对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结局指标比较的OR及其95%CI为1.01(0.25,4.06),提示亚砷酸和维甲酸对肝功能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ta分析结果提示,采用As2O3治疗APL患者与ATRA疗效相当,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相当。但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20.
周倩 《医学综述》2014,20(19):3465-3467
亚砷酸已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取得了可观的效果。各种砷代谢产物在体内的浓度决定砷剂的疗效和毒性,因此对亚砷酸治疗APL时体内各种砷代谢产物的分析就显得日益重要。近年来人们对各种砷代谢产物的认识不断深入,其检测的方法逐步改进。学者们对使用亚砷酸治疗的APL患者不同阶段的尿液、血液砷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甚至在脑脊液、唾液中也进行了检测,描绘了亚砷酸治疗APL时各种砷代谢产物在体内的浓度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