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行尼莫地平与吡拉西坦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行尼莫地平与吡拉西坦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ADL与MMSE评分的改善情况均显著比对照组优,且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8.89%显著比对照组26.67%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行尼莫地平与吡拉西坦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了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心血管病房所收治我院的84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如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这基础上加用我院研制的天麻素复方颗粒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个月后对两组患进行精神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定,并且对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监测两组血、血压、尿、血糖、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等,未发现明显异的常变化.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在临床具有满意的疗效,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81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精神状况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精神状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里  冯黎明 《中国药业》2008,17(19):61-6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4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因;病灶多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灶越多,体积越大,在短期内反复多次发生的脑梗死,更易引起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与脑萎缩关系密切。结论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两种表现,预防危险因素及脑梗死的发生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中,运用中活血化瘀、补气益肾、化痰醒脑开窍和西医相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统计中风科10年来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资料;观察组为中西医结合组70例和对照组为西医治疗组30例.西医治疗组给予脑血管扩张剂、抗凝剂、脑细胞营养保护剂、胆碱酯酶抑制剂等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采取活血化瘀、补肾益气、祛痰开窍等方法.结果 观察组语言.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能力检查量化表(MMsE)评分大于10分.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效果效果明显,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脑梗死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一般护理和特殊护理,强调全面正确的护理可促进患者智能恢复,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 (Va D)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导致脑卒中而继发的一种智能障碍 ,是老年期一种主要的痴呆疾病。在亚洲和许多发展中国家 Va D的发病率超过阿尔茨海默型疾呆(DAT)。约 2 0 %~ 40 %的脑血管患者伴有程度不同的智能障碍。随着世界人口老年化和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升高 ,血管性痴呆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因此探讨其有关因素 ,减少或避免因脑卒中而引起的智能障碍 ,已成为临床又一重要的研究方向。现将我院近 2 a来收治的血管性痴呆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分析 ,以了解梗死灶与血管痴呆发生的相关性。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9例 ,女 1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82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精神状态、健康状况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7%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6.8±3.7)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58.3±6.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2.1±4.1)、(51.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2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到观察组(n=86例)和对照组(n=86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予以尼莫地平口服治疗,每次15~60 mg,每日2次。观察组研究对象予以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尼莫地平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吡拉西坦每次0.8 g,每日3次。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总有效率为86.05%;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总有效率为65.1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中施以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并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中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精神状况(25.87±3.2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总有效率(95.00%)比对照组高,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对照组强,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具有优良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的结合能做到取长补短,以优补劣,在治疗该病的同时还能调理患者的身体,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64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32例患者仅用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氟桂利嗪与长春西汀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7.50%,对照组为62.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观察组为24.64±3.32分,对照组为20.09±3.92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氟桂利嗪联合长春西汀用于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临床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精神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总有效率为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76%(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吡拉西坦(0.8 g,3次/d)和尼莫地平(30 mg,3次/d)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0.1g/d,2次/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辅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牡丹江神经精神病院自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0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尼莫地平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84.9%。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MMSE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辅助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识别血管性痴呆相对困难 血管性痴呆的识别比早老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难,首先是因为血管性痴呆没有统一的认知障碍模式。随着血管性病灶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如丘脑梗死后痴呆与早老性痴呆类似,以近时记忆损害为主,额叶梗死后痴呆以执行功能障碍为主;其次是因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往往受到中风本身的“干扰”,比如,患者书写能力减退,既可以是中风后轻偏瘫引起,也可以是痴呆引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ADL评分、MMSE评分、不良反应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予以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能力,降低不良反应率,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63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 6月~ 2 0 0 1年 6月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 (VD) 6 3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2 6例患者均因脑卒中伴痴呆入院 ,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病与卒中研究所 /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 (即脑卒中与痴呆共存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关系 ) [1] ,其中男 80例 ,女 4 6例 ,年龄 4 6~ 81岁 ,平均 6 9 3岁 ;病程 3年以下 88例 ,病程3年以上 38例 ,平均 (3± 0 8)年。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6 3例 ,两组既往均有脑梗死病史 5 6例 ,其中治疗组脑梗死 5次3例、4次 8例、3次 2 3例、2次 2 0…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86例经确诊的脑血管老年患者进行血管性痴呆(VD)有关因素分析。结果老年人血管性痴呆在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增长与脑梗死数目增加可加重痴呆的发生。结论脑萎缩、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相关高危因素,应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和致残率,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中医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QL、MMSE评分接近(P> 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中医治疗有助于患者生活能力、精神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为28例,有效为16例,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显效为12例,有效为26例,总有效率为82.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