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诊治四肢急性血管的损伤,如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目前仍然是一重要的课题。作从1977年1月~1991年5月的73例中,发现了一些有关重要问题,指出在诊断时动脉搏动的存在不能排除血管损伤,尤其上肢血管损伤伴有较高的神经损伤发生率,血管造影并无必要,术中应对受伤的血管及软组织进行彻底的清创,选择恰当的血管修复方法,不要遗漏对复合伤的处理,注意神经损伤应早期修复。  相似文献   

2.
分析1987年4月~1998年7例开放性肘窝动脉损伤的血管修复结果,年龄16岁~20岁男性。血管分叉上损伤5例,分叉下损伤2例,合并正中神经损伤5例,尺神经、桡神经损伤各1例,动脉端端吻合6例,大隐静脉移植修复1例,除桡神经深支未修复外,神经损伤周期修复,4例同时吻合了伴行静脉和浅静脉。结果:7例肢体均存活,3例遗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需要进一步治疗。结论:肘窝血管损伤易合并正中神经和浅静脉损伤,断端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上,周围神经损伤时常合并肢体血管损伤,临床医生常以肢体远端血液供应能否维持为修复受损血管的标准,故对此类患者的治疗重点多在于对神经损伤的治疗,而忽视了血管损伤的修复。临床实践证明缺血对神经损伤的修复及后期治疗均增加了难度,而且肢体低血流量必然对神经再生及失神经肌肉的功能恢复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电镜的应用,组织化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及显微外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血管损伤在平时、战时均有较高发生率,但多数为非重要血管,可结扎而不影响组织器官功能.而重要血管损伤则容易出现失血性休克,或引起损伤以远组织血供障碍,导致缺血、坏死、功能障碍等,因此必须修复重建.我院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53例重要血管损伤患者进行修复重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祖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主要来源于脐静脉血、成人外周血和骨髓,不仅参与胚胎血管形成,而且在出生后的血管生成过程中有很强的促进作用.EPC在血管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值得探索的新途径.以下就EPC在缺血心肌、缺血肢体、损伤角膜修复中的血管生成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谢硕胜 《医学文选》2000,19(5):694-695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 [1 ] ,常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如治疗不当可严重影响手功能。我院共收治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2 1例 ,收到一定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 ,男 13例 ,女 8例。年龄 3~ 14岁 ,平均 7.2岁。损伤原因 :跌伤 16例 ,交通事故伤 5例 ;开放性骨折 3例 ,闭合性骨折 18例。骨折类型与血管神经损伤关系见表 1。其中血管神经同时损伤 3例 ,单纯血管损伤4例 ,神经损伤 14例。表 1 骨折类型与血管神经损伤关系 (例 )骨折类型 血管损伤正中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伸展型 42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7年2月~2011年2月共收治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者60例,视患者受伤的具体情况为其进行骨折复位及血管、神经修复治疗,并观察记录其临床疗效。结果 8例患者截肢,52例患者的患肢完全成活,且无严重的肢体缺血及术后并发症,治愈率为86.67%。挫伤27根神经,22例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断裂9根神经,7例感觉运动恢复良好,2例较差;治愈率为80.56%。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者采取恰当的处理与及时的治疗手段,可有效提高患肢的治愈率,血管及神经的恢复情况也较好,且对改善骨折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术中所需骨折固定物的挑选、修复顺序、血管吻合情况都是影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渔船钢索、网绳绞扎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被渔船钢索、网绳绞扎伤21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开放性伤200例,合并肌腱断裂 140例,血管、神经绞扎伤56例,骨折24例.并发休克4例,部分患者损伤的血管、神经和肌腱不在同一平面.肌腱一期吻合130例,术后正常愈合109例,肌腱粘连16例,再断裂5例;开放性血管、神经损伤一期修复23例,血管再通20例,失败3例;闭合性神经损伤延期修复6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4例,差2例.闭合性骨折有移位12例,出现不同程度功能障碍3例.不完全离断44例中截肢2例.结论 渔船钢索、网绳绞扎伤多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和肌腱断裂,且深部组织损伤平面与绞扎伤平面不一致,致残率高,术中需仔细探查和修复受伤的组织,减少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枪弹击伤组织损伤广泛,易感染,尤其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并继发骨筋膜室综合征后,其治疗相对复杂,错过治疗时机将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我院2004年1~11月共收治此类患者3例,均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并有2例继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经外科手术方法修复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体血管移植在四肢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是临床急症之一。及时修复血管 ,最大限度保留肢体功能是治疗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我院1993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用自体血管移植 ,修复四肢血管损伤 2 9例 ,取得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4例 ,女 5例。年龄 14~ 5 0岁 ,平均 37.6岁。致伤原因 :压砸伤 12例 ,交通伤 13例 ,绞轧伤 3例 ,医源性伤 1例。1.2. 血管损伤部位 股动脉 4例 ,动静脉 12例 ,单纯静脉损伤 4例 ,尺动脉损伤 2例 ,肱动脉损伤 2例 ,胫前后动脉损伤 5例 ,共计 4 6条血管。并发伤 :肱骨折 1例 ,肱骨和尺桡骨折 …  相似文献   

11.
1990~1993年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24例各类创伤进行了修复。结果:拇指再造的14例经5个月至2年随访,再造拇指的外观、感觉及对掌功能均达到要求;断指再植70指,成活62指;断臂再植4例、断掌再植5例、断腕再植4例,均成活;带血管蒂的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7例,6例成活;带血管蒂的游离皮瓣移值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9例全成活;复杂创伤合并重要血管损伤的36例,其中得到及时修复的16例均挽救了肢体。认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创伤,可更多地保留肢体和恢复一定的功能。但显微外科也有其局限性和特殊性,因此,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和术后处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多发伤患者的肢体主干血管损伤修复手术6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67例伴有肢体主干血管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血管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患者肢体缺血时间长短、部位及多发伤伤情,分别采用端端吻合、血管移植、修补、结扎或分流术等手术91例次。结果除2例患者死亡外(分别死于术前脑疝、失血性休克及术中甲亢危象),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6、7、12 h,出现血管危象(动脉痉挛危象2例,静脉危象1例),经对症治疗及手术探查解除危象,各有1例患者术后7、12 d出现肺炎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后治愈。结论对伴有肢体主干血管损伤的多发伤患者,在急诊实施抢救性脏器手术的同时或先后,应尽快行肢体血运重建手术。应特别注意对多发伤患者伴有的闭合性主干血管损伤的诊断和修复、注意术中凝血象检测及术后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3.
多发伤患者的肢体主干血管损伤修复手术67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67例伴有肢体主干血管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血管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根据患者肢体缺血时间长短、部位及多发伤伤情,分别采用端端吻合、血管移植、修补、结扎或分流术等手术9l例次。结果 除2例患者死亡外(分别死于术前脑疝、失血性休克及术中甲亢危象),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6、7、12h,出现血管危象(动脉痉挛危象2例,静脉危象l例),经对症治疗及手术探查解除危象,各有l例患者术后7、12d出现肺炎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后治愈。结论 对伴有肢体主干血管损伤的多发伤患者,在急诊实施抢救性脏器手术的同时或先后.应尽快行肢体血运重建手术.应特别注意对多发伤患者伴有的闭合性主干血管损伤的诊断和修复、注意术中凝血象检测及术后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上肢主要动脉损伤 2 16例治疗的临床经验 ;方法 血管损伤后主要修复方法为 :( 1)单纯修补缝合受损的血管 ;( 2 )血管端端吻合术 ;( 3)血管移植。结果 本组 2 16例 ,有 5例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 ,其中 2例发现及时 ,经再次手术 ,肢体存活 ;3例术后因发现较晚而截肢 ,余 2 13例全部存活。结论  ( 1)诊断明确后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者 ,应尽早行手术探查 ;( 2 )肢体血循环重建的时限 ,可根据伤情、技术能力等适当延长 ;( 3)血管端端吻合及血管移植是首选的手术方法 ;( 4 )尺、桡动脉同时损伤者 ,强调两条动脉均应修复。  相似文献   

15.
许建  俞小炯  胡豇 《西部医学》2008,20(4):794-795
目的探讨小儿周围血管创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2例小儿血管创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手术处理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儿经急诊手术重建血管,8例直接修复动脉缺损,2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补片修补动脉缺损,2例采用人造血管。术后11例重建血管通畅,1例血栓形成。结论小儿血管创伤应尽早明确诊断并行手术重建血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多普勒血管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价值。方法对146例DVT患者共178侧下肢分别进行深静脉的多普勒血管检查及彩超检查,并以彩超作为诊断标准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彩超对于诊断DVT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多普勒血管检查对股、胭静脉病变的阳性诊断率为97.9%(142/145),对下腔静脉、髂静脉、胫前、胫后和腓静脉以及腓肠肌静脉丛血栓的诊断价值低于彩超检查。结论在诊断DVT时,彩超因具有优于多普勒血管检查的优势,可作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多普勒血管检查可以作为初筛的检查方法。静脉造影不应作为诊断DVT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47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患者,开放性损伤33例,闭合性损伤14例。动脉损伤部位:锁骨下动脉1例,股动脉16例,腘动脉11例,尺桡动脉同时损伤6例,肱动脉8例,腋动脉4例,胫前后动脉同时损伤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0.5~4h。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直接修补6例,端端吻合24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17例,移植长度3~10cm。结果 47例肢体成活,43例获6个月~4年随访,彩色多普勒血流仪检查血流速度及血管口径与健侧无明显差异。38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5例残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3例行矫形或功能重建手术,功能及外形得到改善。结论对四肢主要血管损伤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及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视网膜血管阻塞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血管阻塞疾病,是介入放射学在眼科领域实际应用的新方法.结合7例病人的护理经验,总结了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指导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护理措施.结果:提出术前应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术中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工作,保障手术顺利...  相似文献   

19.
Clin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 findings on 136 patients (39 women and 97 men; mean age = 33.2 years) with traumatic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 were reviewed. Motor vehicular collisions (MVCs) caused 39.7% and gunshot wounds (GSWs) produced 32.4% of the nerve injuries studied. Other factors such as falls, lacerations, work-related injuries, knife wounds, and blunt traumas produced the remaining 27.9% of the nerve injuries in the study group. Peripheral nerves of the upper limbs (79.6%) were disproportionately damaged in MVC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lower limbs (20.4 %). In MVCs, the brachial plexus was involved in 37.0% and radial nerve in 22.2% of the cases. Patients with GSWs were predominantly men (88.6%) and slightly younger (mean age = 28.7 years). The frequencies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 to the upper extremities (52.3%) and lower extremities (45.5%) were nearly similar in GSWs. The sciatic nerve was involved in 34.1% of GSWs, followed by the ulnar nerve (22.7%).  相似文献   

20.
经后颅窝入路对7例三叉神经痛、5例面肌痉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有6例发现三叉神经根受小动脉压迫,1例受静脉压迫。7例病人于血管减压后疼痛完全消失,且无任何神经缺陷遗留。5例面肌痉挛患者中4例面神经根受小动脉压迫,血管减压后症状都获得明显缓解。1例在面神经根部未发现血管压迫,此例术后疗效不佳。微血管对神经根的压迫是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一种重要病因。显微血管减压治疗这两种疾病的近期疗效甚佳,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