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内窥镜及组织学检查确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71例(A组)与未经内窥镜及组织学检查的消化道相关疾病43例(B组),均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IgG特异抗体。结果A组HP-IgG特异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为81.43%,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和十二指疡球炎病人均达100%,胃溃疡患者为75%,慢性胃炎为83.3%。B组总检出率为32.55%。A组血清HP-IgG抗体检出率与胃镜及组织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高,提示血清HP-IgG抗体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具有很强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87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87例患儿均接受^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其中63例行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查,42例做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42例无症状者作为对照组仅做^14C—UBT及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查。如检查中有2项或2项以上阳性者则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 再发性腹痛患儿HP阳性45例,阳性率51.7%。对照组阳性10例,阳性率23.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镜结果:慢性胃炎32例,十二指肠球部渍疡8例,胃渍疡1例,正常1例。病变检出率达99%。结论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部溃疡是其主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66例经排除了肠道蛔虫症、肝、胆、胰及腹外科疾病的非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胃镜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采用三种方法检测HP:免疫印迹法、^13C-UBT及组织学染色找菌。所有病例均进行胃窦粘膜活检检查。结果:胃镜所见:政党例(7.58%),慢性胃炎61例(92.42%),慢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9例(13.64%),合并食管炎1例(1.52%),合并胆汁返流5例(7.58%),合并胃粘膜脱垂1例(1.52%),合并消化性溃疡8例(12.12%),HP阳性率33.33%。66例均进行了病理学检查,观察到胃炎症状与HP感染相关,66例中胃窦粘膜活检正常3例,Giemsa染色找菌HP全部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37例,Giemsa染色HP阳性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重度26例,Giemsa染色阳性16例。结论:儿童再发性腹痛多数存在器质性病变,并与HP感染有关,对经排除肠道蛔虫症、肝、胆、胰及腹外科疾病的非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再发性腹痛患儿,尤其血清HP-IgG抗体或(及)^13C-BUT检测阳性者,为进一步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ytotoxin Associated Protein,CagA)阳性株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分别观察34例慢性胃炎患、28例消化性溃疡患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及CagA基因的阳性率,并与30例政党人群做了对比研究。结果:28例消化性溃疡患Hp感染率为92.9%,CagA基因的阳性率为96.2%;34例慢性胃炎患Hp感染率为91.2%,CagA基因的阳性率为51.6%;30例正常人群Hp感染率为53.3%,CagA基因的阳性率为6.25%;3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agA幽门螺杆菌在胃、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应采用必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渍疡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内镜检查、黏膜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诊断治疗。方法对285例十二指肠渍疡患儿的胃镜检查表现、临床特征、幽门螺杆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486例胃镜检查病例中,诊断为十二指肠渍疡的285例(4.39%)。648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总例数1135,阳性率17.5%(1135/6486),其中非十二指肠溃疡病幽门螺杆菌阳性11340例,阳性率16.7%(1040/6201),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95例,阳性率33.3%(95/285)。小于3岁患者12例(4.2%),临床往往以消化道出血而就诊,黏膜病理为急性炎症为主,幽门螺杆菌阳性1例,阳性率8.3%(1/12);大于3岁患者273例(95.7%),临床反复腹痛、呕吐、贫血等三大症状为主,黏膜病理为慢性炎症为主,幽门螺杆菌阳性94例,阳性率34.4%(94/273)。结论不同年龄的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特点不同,大于3岁儿童病因复杂,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相关性。但病程长而且反复,治疗困难者病因有待研究。小于3岁患者以急性出血为主,病情表现危重,幽门螺杆菌感染为病因的可能性小,治疗效果优于3岁以上儿童。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上胃肠道疾病血清HP分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不同血清分型与慢性上胃肠道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126例经胃镜诊断并经胃镜下快速尿素酶检查HP阳性的病例。病例组:反复发作、有典型消化道症状的慢性上胃肠道疾病患者94例;对照组:症状轻微的首诊患者32例;两组均用免疫印迹技术作血清HP分型抗体检测。结果:病例组HPI型有79例(占84.04%),对照组仅2例(占6.25%)(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HPI型为HP的毒力菌株,它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腹痛儿童幽门螺杆菌血清抗体测定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06例腹痛反复发作的儿童进行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测定,阳性63例,Hp感染率为59.4%;同时对50名无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进行血清Hp-IgG抗体测定,阳性4例,感染率为8%。17例Hp感染患儿父母34人测定p-IgG抗体,阳性28人,感染率82.4%。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再发性腹痛患儿84例,检测血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结果 84例儿童再发性腹痛中,HP感染率为56%,男童阳性率大于女童,经χ^2检验有显著差异,(P<05),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上升。结论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HP感染有关,男童HP感染率大于女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血清P^53抗体检测在胃部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思源  曹勤 《中华综合医学》2002,3(8):714-714,770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P^53抑癌基因突变型抗体在胃部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对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的患有各种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胃癌的病人共150例。用快速尿素酶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P^53抗体。结果:HP感染者的P^53抗体中位值明显高于未感染者(P<0.05),胃癌中P^53抗体阳性占37.5%,萎缩性胃炎中位值1.1-1.6间明显增高,且大部分有不典型增生。结论:P^53突变基因与胃内HP感染具有相关性,胃癌中血清P^53抗体增高明显,萎缩性胃炎或伴不典型增生者抗体值也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用活检粘膜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切片HE染色等方法对60例有症状儿童进行了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的检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检测抗HPIgG抗体的免疫印迹方法。引入半定量积分法表示结果,IgG积分≥2分为阳性,则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抗HgIgG抗体的敏感性为91.1%,特异性为80.0%。用免疫印迹技术对儿童血清中抗HgIgG、IgA、IgM抗体进行分析并与成人相比较,结果发现:与成人相比,儿童IgG识别条带与成人相似,IgA识别条带少而浅,IgM识别条带多而深,在活检粘膜HP为阳性、免疫印迹IgG为阴性的4个病例中,3例lgM为阳性;在HP阳性患者中,儿童抗HPIPM抗体的阳性率(88·9%)远高于成人16·3%(P<0·001),说明抗HPIPM抗体可指示HP早期感染。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研究胃幽门螺杆菌(HP)与胃炎发病的关系,对河南省食管癌和胃癌高发区194例15岁~26岁的青少年进行了胃粘膜活检和营养素生化测定。发现胃炎的组织学检出率高达93.8%。银染色法检查HP的感染率为85.6%,血清学法检测HP的感染率为50.6%。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为100%,非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为65.1%。HP感染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优势比(Oddsratio)为5.5。胃癌家族史、吸烟、高盐饮食也与萎缩性胃炎发病呈正相关。结果表明:HP感染、高盐饮食和维生素缺乏可能是青少年中胃炎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了解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5例不同程度胃粘膜病变活检组织中HP感染,p21、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慢性萎缩性伴肠上皮化生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2)HP阳性组p21阳性率(49.1%)明显高于HP阴性组(14.6%)(P<0.01),且p21蛋白表达率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3)检测p53突变体,HP阳性组慢性萎缩性伴肠上皮化生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亦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且HP阳性组p53蛋白表达率(42.6%)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HP感染在癌前病变及胃癌病变过程中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P感染与胃粘膜肠化中CDX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正常的胃粘膜8例、浅表性胃炎11例、萎缩性胃炎18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0例,应用Warthin-Starry硝酸银染色检测HP,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X2蛋白。结果 8例正常胃粘膜内未检测出HP,CDX2蛋白无表达。HP在萎缩性胃炎组和肠上皮化生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7.78%、63.33%,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18.18%(P〈0.01,P〈0.05)。CDX2蛋白在浅表性胃炎组无表达,在肠上皮化生组的阳性率为83.33%,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组(P〈0.01)。CDX2蛋白在肠上皮化生组HP阳性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1)。结论 HP感染、CDX2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粘膜肠化有关,HP引起胃粘膜肠化的途径之一可能是启动CDX2基因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小儿慢性胃窦炎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所见 ,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小儿慢性胃窦炎的临床资料———临床主要症状、体征 ,X线检查与胃镜检查所见 ,HP的检出率等。结果 小儿慢性胃窦炎临床表现的消化道症状复杂不一 ,X线、胃镜检查均有较大临床价值。HP的阳性检出率为6 6 6 %。通过清除HP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全部治愈。结论 小儿慢性胃窦炎是临床常见病 ,应采取综合检查 ,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测定有上消化道不适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胃窦部HP感染的情况。结果:阳性105例,阳性率为53.9%,嗜银染色阳性率49.3%。其中活动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阳性率分别为85.7%、75.0%、88.2%。活动性胃炎与非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40.1%)两组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由于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患者胃黏膜的实验室检查分析、探索,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在消化性溃疡以及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感染率,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200例胃镜检查者中,有150例Hp检查为阳性,Hp感染检出率为75.0%。中医辩证分型发现:Hp感染中主要以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胃阴亏虚型、脾胃虚寒型为主型,其中以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的Hp感染率较高,胃阴亏虚型以及脾胃虚寒型的Hp感染率较低;部分Hp感染患者兼具食滞证、胃寒症、血瘀证。结论胃癌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的Hp感染率较高;胃溃疡以及萎缩型胃炎次之,慢性浅表性胃炎最低。  相似文献   

17.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13C尿素呼吸试验对正常儿童和ITP患儿进行HP检测。结果384例正常儿童中48例HP阳性,感染率12.5%,而267例ITP患儿中有60例HP阳性,感染率22.5%,ITP患儿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1)。不同类型ITP患儿中,急性ITP的HP感染率为23.1%、慢性ITP为21.2%以及难治性ITP为21.4%,比较显示不同类型的ITP患儿HP感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临床研究中,ITP患儿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HP感染与儿童ITP的发病存在着密切联系。进一步分析显示不同类型的ITP患儿HP感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本地区表达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的幽门螺杆菌(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将127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分为四组。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HP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各组CagA-IgG,并作组间的比较。结果慢性胃炎(CG),十二指肠溃疡(DU),胃溃疡(GU),胃癌(GC)患者及无症状组(AC)血清中HP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74.2%,85.7%,81.5%,77.8%,61.6%,CagA-IgG的检出率分别为61.3%,66.7%,63.0%,70.4%,34.0%。经χ2检验显示,在DU与GU组,HP及CagA 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AC组(P<0.05、P<0.01),而CG及GC组与AC组比较,H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agA HP感染率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胃肠疾病组间的HP及CagA HP感染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广州地区,仅DU与GU组的HP感染率高于AC组,而CagA HP感染率在CG、DU、GU与GC组,均高于AC组,可见CagA-IgG的表达情况,可为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致病因素与诊疗、防治提供依据,但不能作为区分CagA HP感染所致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胃粘膜病变的关系及意义,我们复习了1342例胃镜活检的病理档案材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HP在慢性胃炎的阳性检出率为74.4%。HP阳性率和胃炎的活动性有关。在活动性胃炎为77.4%与非活动性胃炎的63.9%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个结果表明HP感染可能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原之一。另外,HP阳性率在肝癌为9.8%。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98例再发性腹痛(RAP)息儿进行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组织病理学证实169例(85.4%)粘膜有炎症改变。慢性胃炎140例(82.8%),食道炎15例(8.87%),十二指肠球炎8例(4.73%),消化性溃疡6例(3.55%)。组织学染色及快速尿素酶实验证实HP感染为97例(49.0%)。HP阳性者粘膜均有炎症改变。胃炎HP感染率为64.3%。而HP阴性胃炎者仅35.7%,相反,食道炎和十二指肠球炎者HP感染率低。消化性溃疡者其中5例(83.3%)HP阳性。1例(16.7%)HP阴性。结论:小儿LRAP中上消化道疾病占较高比率。HP感染可能是引起RAP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