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栓塞术因创伤小和成功率高等特点,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但并发症的发生往往危险性大,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和治疗能明显提高治愈率。2005年1-6月本院收治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实施了栓塞术,通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文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25-126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以囊性动脉瘤最为常见,其它还有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等。动脉瘤的形成一般认为与脑血管中层和外膜缺乏弹力纤维,中层肌肉少,外膜薄弱有关,病因可能为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血流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颅内动脉瘤是引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全麻下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全麻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20例全麻下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栓塞术因创伤小和成功率高等特点,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但并发症的发生往往危险性大,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和治疗能明显提高治愈率.2005年1-6月本院收治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实施了栓塞术,通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对小儿脑性瘫痪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9例小儿脑瘫患者被分成高压氧组(29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施普善治疗,同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必要的康复训练、主要是运动疗法(PT)及传统医学的头针及推拿疗法.高压氧组同时加用高压氧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目前简便,利用价值最高的运动发育评价表,Milani正常儿童发育表.从运动能力和姿势的机能机会观点出发,了解患儿运动年龄的客观阶段,运动功能欠佳的状态和运动能力达到的比率,以掌握儿童的运动发育水平,并作为评价的量化依据和评价训练效果的指标.结果:高压氧组有效率 96.6%,显效率75.9%;而对照组显效率30%,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是一种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随机对症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结果:术后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共1倒,对照组4侧,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脑动脉瘤是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组成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或分叉部.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引起动脉痉挛、栓塞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为突然头疼、呕吐、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脑膜刺激征等.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63例颅内动脉瘤,其中47例采用弹簧圈囊内栓塞治疗、13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3例放弃治疗.现将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动脉瘤是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组成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或分叉部.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引起动脉痉挛、栓塞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为突然头疼、呕吐、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脑膜刺激征等.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63例颅内动脉瘤,其中47例采用弹簧圈囊内栓塞治疗、13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3例放弃治疗.现将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于治疗颅内动脉瘤应用弹簧圈栓塞技术的经验总结。方法:选取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应用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技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颅内动脉瘤,采用弹簧圈栓塞技术比开颅动脉瘤夹闭技术更安全更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1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进行护理探讨。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严密的观察与护理。结果:出现1例血管痉挛、1例穿刺点皮下血肿,均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1年,效果满意。结论:详细周密的术前准备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出现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斑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商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本病好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较为少见,约颅内动脉瘤10%,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瘤和大脑后交通动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Orbit三维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全麻下对同期接受栓塞治疗的20例动脉瘤患者,先以相应直径的Orbit三维弹簧圈在动脉瘤内成篮,后续弹簧圈在篮内继续栓塞,在瘤颈较宽时封闭动脉瘤颈时采用其他类型弹簧圈。结果20例动脉瘤全部栓塞成功,其中19例致密栓塞,1例大部分栓塞,无其他明显并发症。3个月后随访见弹簧圈无压缩,瘤腔无再通现象。结论Orbit三维弹簧圈成篮安全满意,为动脉瘤的安全致密栓塞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对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无一例因护理配合失误而延长手术时间、无电灼伤、压疮及术后感染的发生.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周密默契的术中配合,加强术后监测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又称脑动脉瘤,是指由于动脉硬化、感染、创伤等原因导致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第三位。瘤体无破裂或瘤体体积较小的患者通常无症状;若瘤体破裂或压迫周围组织可导致脑出血、脑缺血、麻痹等表现,严重者可有生命危险。案例中患者失明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引起的并发症,属于中医“暴盲”范畴。案例中患者通过采用益气明目、醒脑开窍、活血通络的治疗法,运用揿针压埋彭氏眼穴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中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血管病、肢体障碍的患者亦有明显的促进及协调作用,眼针治疗联合体针配穴光明穴、养老穴,使机体三焦通利,气血调和,以达到改善眼周的血液供应,解除视神经压迫,恢复视力的目的。文章将本案详细诊疗经过进行报告,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探究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在不同手术时机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早期组和超早期组, 各 41 例。早期组患病 24 ~ 72 h 内进行治疗,超早期组患病 24 h 内进行治疗,两组均进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比较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因子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超早期组患者髓鞘碱性蛋白(MBP)、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低于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 超早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 水平低于早期组,IL–10 水平高于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超早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患病 24 h 内以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方案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加以治疗,可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经股动脉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系统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在 X线监视下 ,利用导管经血管向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病变部位注入栓塞物质 ,使许多以往认为不治之症得到了有效治疗。如巨大动脉瘤、海绵窦段椎动脉系统等重要功能区动脉瘤 ,手术难度大 ,危险性高 ,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 ,效果好 ,痛苦少 ,侵袭小 ,减少了死亡率和致残率 ,同时也为年龄大或有全身其它疾病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带来了福音。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6例 ,女 6例 ;年龄 10~5 2岁 ,平均 34岁。 7例一般型囊状动脉瘤 ,肿瘤直径在0 .5~ 1.5 cm,其中后交通动脉瘤 5例 ,床突上段动…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病因之一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其起病急,手术风险大,致死率、致残率高.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治疗是最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与传统的手术夹闭方法相比,具有不需开颅、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本文报道关于我院近年开展的GDC栓塞治疗40病例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最新的一项微创技术,对患者损伤小,痛苦少,易被广大患者接受,不失为一种理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003年7月-2005年10月,我院先后对11例脑动脉瘤患者使用GDC栓塞治疗,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效果评价。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颅内动脉瘤栓塞术4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脑外科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训练,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护理8周后,比较两组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1/35),低于对照组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实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