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系统性思维研究中医学:近年来相关研究工作的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体观和系统性思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对中医学的现代化研究要基于这一特色,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本文对本研究组近年来在整体观和系统性思维指导下,应用现代分析技术解决中医药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所取得的进展做简要综述,主要涉及多维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代谢组学在中药化学组成分析、中药质量控制、中药疗效、中医证候科学基础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是自然哲学和古代科学完美结合的学科,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其最基本特色。中医学传统的个体化的诊疗模式日益受到重视。由于中医学自身的特点及社会历史的原因,中医学的诊疗模式一直保持传统的特色。自陈可冀院士对血瘀证及活血化瘀进行研究以来,中西医结合得到空前发展。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医,如从中医的证、病名的规范化、方剂、到单味中药,中医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日益密切。而中医学诊疗的思维模式现代化,挖掘出其中思维规律,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徐杨  何芷绮  刘晓凤  苏杰  马锦雯  向宇阳  刘涛 《中草药》2024,55(4):1354-1364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在临床应用中多以复方的形式给药。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各成分间相互作用,呈现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在中药“整体调控”的认知模式下,中药复方制剂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代谢组学通过研究生物体体内的代谢变化来表征药物进入机体后的作用机制,其分析生物体代谢情况动态变化的整体性、系统性与中医“整体观”特点相吻合,与中医药的多靶点、多途径的特色相契合,近年来在中药研究中应用较广泛。通过对近年来代谢组学的研究思路及其在中药复方制剂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分析目前面临的挑战,为进一步完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并阐明中药复方制剂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中药现代化研究符合中药物质基础整体观的组分结构理论,便于阐明中药多组分对复杂生物系统多靶点、整体调节作用的科学内涵,在中药质量和安全性评价中表现出系统性优势。本文对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与毒性评价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应用研究进行分析和展望,为中药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医现代化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现代化研究必须遵循中医学理论、观点和方法 ,坚持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整体观辨证施治 ,合理地利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 ,建立有中医特色的研究体系 ,才能发展中医学的优势 ,使中医走向世界。而不可一味地用西医学模式及其思路、方法、指标去研究中医学 ,违背中医学自身发展的规律 ,而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6.
代谢组学是一门通过研究生物体代谢网络和整体内在代谢变化的组学,以此阐释药物作用机理及疾病发病机制,与中医学整体观有一定相似性。代谢组学技术有利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本文阐述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其近年来在中医证候、中药质量及成分、中药复方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探讨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7.
吴丹  孟永海  杨炳友  孙延平  王秋红  匡海学 《中草药》2020,51(21):5405-5413
脂质组学是对生物体中脂质的种类、功能和代谢途径进行系统性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比较不同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脂质代谢网络的变化,发现疾病或药物的生物标志物和分子机制。脂质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药的整体观及系统理论相契合,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有力工具。主要对脂质组学技术进行简述,总结近年来脂质组学技术在中药药效、作用机制和毒性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并结合其他学科在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的应用成果,为拓展脂质组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思路,推动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思维的本质是运用知识,在世界观的框架中,处理信息的过程,其形成取决于世界观及已有的知识与信息。而中医思维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世界观。相对于以还原分析为主的现代科学思维而言,中医思维的世界观是自然观、整体观与辩证观。中医学发展必须在保持与发扬传统中医思维特色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建立现代中医思维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在整体观和辩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对复杂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优势,但因复方中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使其现代化进程缓慢。随着网络药理学的兴起,其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与中医药整体观、辩证论治原则一致,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研究。本文将对中药复方研究现状、网络药理学概况进行概述,主要从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新药研发、新适应症、中药配伍规律等方面介绍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复方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人们热论中医学特色、中医现代化等问题,企图阐明中医学的优势,寻觅发展中医学的途径,而不太满足于中西医结合。关于中医学特色,有说“天人合一”、“整体观”或“辨证论治”等,且认为中医学有无比优越性和科学性。然而气化论表明,中医理论没有奥秘可言,而中医诊疗疾病的经验,确实值得珍视。笔者即从气化论角度剖析中医学特色和中医现代化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是以哲学为理论基础的经验医学,在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后在中国及周边地区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核心指导思想,但由于人体本身的生理病理机制极其复杂,故采用现代分析医学方法难以探究其诊治本质。近年来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再一次为智慧中医发展带来契机,文章通过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文献并借助中医学、中医工程学、中医信息学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相关理论来简要介绍中医四诊客观量化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结合相关领域发展现况对未来中医四诊辅助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李元文 《环球中医药》2009,2(5):361-364
中医性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中医性学的历史渊源、中医性学的内涵和学科特点、中医性学的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详细论述,为促进中医性学的学科建设和中医性学的稳健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方法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思路已成为其深入研究的瓶颈,需要整合中医药理论、现代分析技术、数据挖掘理论打造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复方药动学研究模式。本文在反思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现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综合和分析,提出符合中医药整体观的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思路和建议,以期对其研究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子生物学在中医理论、中医临床、中药研究及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的应用论述了其对中医学的意义。分子生物学将会促进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X射线衍射技术在矿物类中药鉴定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物类中药在中药鉴定研究中是较为薄弱的类型,传统的性状鉴别方法难以满足矿物类中药鉴别的需要,因此,需要用有效的现代技术手段对矿物药进行系统的鉴别研究。本文对X射线衍射技术在矿物类中药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该技术在矿物类中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续篇,本文从中医药信息化对中医药发展的意义、中医药信息化的科学内涵、中医药信息化工作中所蕴含的科学思维3个方面进行探讨性思考,指出了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然 《中医教育》2012,31(3):4-6
“坚持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是《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战略指导.山西中医学院把办学实践与贯彻《若干意见》精神紧密结合,准确把握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发展趋势,开展专业建设与教学工作,努力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形成一些思路和创新,并付诸实践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中医药文献信息化的研究现状,探讨此领域研究热点、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作为检索来源,检索2005-2014年间相关学术论文,通过文献计量学等方法,从论文量年度变化、基金资助、载文期刊、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和研究内容6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此领域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关注,获基金支持力度大、层次高,主要的刊载期刊有中华中医药杂志、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等,主要研究机构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近十年研究者主要围绕数据挖掘、中医证候、用药规律、文献研究等问题进行研究。结论:学术论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科研力量地区分布不均衡。古籍文献研究基础薄弱、方法和技术尚不成熟;文献信息资源的评价和服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新领域;学科交叉领域的方法学探索及评价研究对中医药文献信息化的发展完善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韩国传统医学的国际化发展历史,重点阐述了韩国传统医学相关技术指标的制定及申报WHO及国际化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相关标准的发展现状,以及韩国传统医学与我国中医药学国际标准化发展的竞争动态.作者认为我国应抓住时机,尽早将中...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事业发展,根在文化,需要中医药文化的引领和推动。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要职能之一的高等院校,在中医药学科、人才、临床、科研以及国际化办学方面富集了丰富的资源,使其在依托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文化被世界广泛认同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本文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通过文献调研、实证研究等方法,在分析现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与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研究,提出了开办中医体验中心、强化孔子学院建设、积极建设中医药博物馆、推进中医药翻译标准化建设、优化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手段、加快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等有效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