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修中  汤海涛 《安徽医学》2014,(9):1255-1258
目的分析回盲部病变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提高对回盲部病变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14年3月有完整资料的回盲部疾病的手术病例,统计入院后的B超、CT、X线钡剂灌肠造影及结肠镜等检查结果及术前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资料完整的回盲部病变患者55例,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48例,以右下腹及脐周为主,右下腹扪及包块16例,便血或脓血便9例,腰痛2例,腹泻4例,肠梗阻7例,肠套叠2例,肠穿孔2例。术前初诊胆囊结石1例,8例术前初诊急性阑尾炎,术中探查发现回盲部包块(其中回盲部癌2例,回盲部间质瘤1例,回盲部憩室伴脓肿1例,回盲部炎性肿块4例),阑尾炎手术后3例(回盲部癌1例,回盲部炎性肿块1例,回盲部肠管皮肤瘘1例)。结肠镜检查与B超、CT及X线钡剂灌肠造影等检查相比,对提高术前诊断价值更大。结论详细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配合结肠镜等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可以有效提高临床对回盲部病变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贲门癌的钡餐造影X线表现,提高贲门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39例经胃镜或病理活检证实的贲门癌的双对比钡餐造影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贲门癌病例,主要表现有软组织肿块影(20例);贲门胃底变形、贲门角切迹改变(7例);贲门区龛影(3例);胃底小弯侧变形、僵硬(9例);食道下段改变(36例)。本组39例中除3例早期外,其余均有食管下段不同程度的侵犯。结论X线钡餐造影是检查贲门癌的首选方法,良好的双对比钡餐造影,采用多体位、多角度观察,可以提高贲门癌的X线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影象质量,解决食管、贲门癌软组织块影术前判断水平。因食管、贲门癌软组织块影是食管、贲门癌患者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重要的 X 线征象之一。但实际工作中,钡餐 X 线摄片很难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方法:对45例食管、贲门癌的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资料,结合手术探查所见,通过 NAI 200医用计算机系统对钡餐 X 线图片进行处理。结果:发现该医用图象系统能明显地优化图片质量,能清楚地显示肿瘤外浸所形成的软组织块影,对肿瘤的范围、大小以及与外周的关系提供较为明确的印象。结论:该方法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为手术治疗提供决策有积极的作用。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我院1960~1981年期间经手术或胃镜病理证实而临床X线资料完整的217例贲门区癌。对贲门区癌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强调软组织块影对发现较早期贲门区的重要性。对提高贲门区癌X线诊断率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胃黏膜脱垂钡剂造影X线表现及方法。方法对27例小儿胃黏膜脱垂钡剂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小儿胃黏膜脱垂钡剂造影均表现为幽门管增宽,增宽的幽门管内有肥大胃黏膜皱襞影及十二指肠球部基底部有小充盈缺损,并且在胃窦部蠕动激烈时较明显。结论X线钡剂造影是小儿胃黏膜脱垂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胃底贲门区在平片上出现软组织肿块影,或服少量钡剂和产气粉后,见到附着少量钡剂的软组织肿块影,对X线诊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征象,往往可根据此点来决定疾病的性质,特别是对责门癌的诊断价值甚大。但由于胃底责门区解剖结构较复杂,邻近的脏器较多,因而,出现软组织肿块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间盘脱出游离于椎管内的X线,脊髓造影,CT椎间盘扫描和CTM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通过20例经手术证实的椎间盘脱出游离于椎管内的病例,分析其影像学改变。结果:X线平片、能提供腰椎间盘损伤的一般信息。脊髓造影显示脱出于椎管内的间盘组织对硬膜囊前缘的压迹影。CT椎间盘扫描可发现脱出的软组织块影和骨质缺损、硬化和疏松改变。CTM能发现硬膜囊受压移位情况,又可以显示脱出的软组织块影对硬膜囊压迫的形态。结论:X线平片是进行检查的一个必要步骤。XT扫描能发现椎管内的软组织块影和椎体后部的骨质缺损、骨质硬化等特征性改变。cTM可以显示软组织块影,并能显示压迹形态,是比较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贲门胃底癌是胸外科常见疾病,由于其特解剖特点,常规钡餐贲门胃底X线检查,对其病变长度、范围、特别是小弯侧肿瘤的胃外浸等,难以提供较确切的X线征象。加上患者吞咽困难出现较晚,临床症状不典型,较其它上消化道肿瘤切除率明显减低。如何提高切除率,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是目前探讨的一个课题。我院近几年来共行三重造影检查贲门胃底癌42例,其中38例行术治疗。现将三重造影时有无软组织肿块阴影和手术中所见情况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对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贲门癌患者行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并结合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作出诊断。结果 45例患者在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中,主要X线表现有黏膜异常增粗、紊乱、肥大,钡剂通过贲门缓慢、贲门痉挛,黏膜纠集、中断,局部呈结节样或大小不一的颗粒状影阴等。结论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经济、方便、无创,是贲门癌最直接、有效的检查方法,如果结合胃镜及病理学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53岁。主诉:进食恶心,呕吐,左上腹部疼痛而入院,其它检查无异常。X线检查,服硫酸钡剂可见钡剂食管下段滞留,局部管腔变宽成球形,使食管下段成蕈伞状,局部可见小铅影。X线诊断:食管下段不全梗阻(性质待查),住院则对症、支持疗法,后在全麻下作手术探查,术中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哈族,因无诱因出现进食时食物受阻1月余,就诊入院。入院时查,一般情况好,未见阳性体征。入院后,食道吞钡检查,见贲门区钡剂排空略受阻,胃底贲门部见有软组织块影,钡剂充盈时有充盈缺损影,粘膜有中断。胃镜检查,见食道下段距门齿38~39cm左前侧壁见一不规则隆起物,呈紫红色,表面高低不平,似菜花样,局部组织僵硬,无蠕动,余(-)。胃镜活检示:食道下段慢性炎症。结合临床考虑为食道下段贲门癌。行  相似文献   

12.
郭瑛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0):233-234
目的:探讨贲门癌气钡双对比造影的X线征象。方法:收集我院2002~2007年经手术病理或内镜活检证实的124例贲门癌病例,对其气钡双重造影的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贲门区软组织肿块72例,胃底溃疡64例,食管下段受累48例,钡剂分流118例。结论:贲门癌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传统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对中晚期贲门癌易检出。早期需要结合胃镜及CT扫描。  相似文献   

13.
男婴,2月。因黑粪伴面色苍黄1个月于1979年2月8日住院。入院体检除面色较苍白外,无其他特殊征象。实验室检查红细胞190万/立方毫米,血色素6克%,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大便隐血强阳性。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3月21日钡餐X线检查,发现胃底有软组织块影,约4×4.5厘米,几乎占据整个胃体,肿块边缘光整,略呈分叶状,表面部分钡影不规则。钡剂从食管进入贲门后改道,围绕肿块从胃底沿胃体大弯侧进入胃窦(图1)。胃管内注气后双重对比造影显示胃扩张良好,胃壁柔  相似文献   

14.
第二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正常胃肠系统 X 线表现X 线检查是诊断胃肠道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对确定诊断、观察疗效、外科手术和判断有无并发症均有相当价值。根据病变的位置和性质不同,可拍腹平片或作造影.胃肠系造影方法主要有食管造影、胃肠道钡餐造影、钡剂灌肠、钡气双重造影、低张造影、脏壁造影等.一、食管:食管造影后显示轮廓整齐。在右前斜位上,食管前缘自上而下有三个压迹:主动脉弓、左主支气管、左心房(图1).食管的入口和出口(相当膈裂孔和贲门处)为生理性狭窄.食管粘膜纹显示为2~5条平行的纵行细条纹状透亮影。钡剂在食管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贲门息肉X线诊断水平和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0例贲门息肉的临床资料、X线检查方法和X线表现。结果10例贲门息肉中,X线表现为贲门区结节状充盈缺损8例,其中位于贲门处5例(前壁2例,后壁3例),位于胃底近贲门处3例(前壁2例,后壁1例),病灶直径0.4~2.5cm。贲门狭窄、变形2例。结论应用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连续小口吞服稀钡剂,多体位点片或多体位采集后摄影有助于提高贲门息肉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16.
戚绍林 《当代医学》2007,(23):168-169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表现特点和X线诊断.方法 对我院20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病患者行X线腹部平片与钡剂灌肠检查,分析X线腹部平片表现及钡灌肠X线表现.结果 X线腹部平片下均可见肠管扩张;钡灌肠X线表现直肠部均有局限性狭窄,狭窄段上方肠腔均示不同程度扩张,痉挛段与扩张段之间肠腔呈漏斗状膨大,并移行至呈巨管状的结肠,6例出现钡剂潴留,部分患者的结肠上方肠腔内仍有因粪便积留形成的粪块影.有不全性肠梗阻征象.均未见溃疡等表现.结论 钡灌肠检查是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一种较好的临床确诊方法,便于术前选择手术方法 和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戚绍林 《当代医学》2007,(12):168-169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表现特点和X线诊断.方法 对我院20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病患者行X线腹部平片与钡剂灌肠检查,分析X线腹部平片表现及钡灌肠X线表现.结果 X线腹部平片下均可见肠管扩张;钡灌肠X线表现直肠部均有局限性狭窄,狭窄段上方肠腔均示不同程度扩张,痉挛段与扩张段之间肠腔呈漏斗状膨大,并移行至呈巨管状的结肠,6例出现钡剂潴留,部分患者的结肠上方肠腔内仍有因粪便积留形成的粪块影.有不全性肠梗阻征象.均未见溃疡等表现.结论 钡灌肠检查是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一种较好的临床确诊方法,便于术前选择手术方法 和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认识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的X线表现与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05年间在我院治愈的小儿肠套叠病例60例。结果:在X线透视下由肛门注入空气,空气在直肠、结肠、盲肠受阻,套叠部表现为杯口形,钳状,球形软组织块影,圆柱形软组织块影,哑铃状软组织块影,息肉状块影。59例小儿肠套叠经空气灌肠整复,1例未整复,经手术复位。结论:空气灌肠是小儿肠套叠最重要的X线诊断方法,也是最佳无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贲门癌X线钡餐造影成像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双重对比钡餐造影法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6例贲门癌患者的X线影像资料。结果单纯侵及贲门16例,胃底浸润26例,食管下段浸润10例,食管下段、胃底、胃小弯同时浸润4例。结论钡剂造影是诊断贲门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贲门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孙永康 《中外医疗》2009,28(31):188-189
目的研究分析贲门癌的气钡双对比连影的X线表现,提高对贲门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本文对39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贲门癌的胃双对比钡餐造影X线表现分析。结果贲门部软组织肿块(35例),表现为结节状、分叶状、半球形;贲门区龛影(5例),多数为浅龛影;食道下段浸润(32例),呈索条状粘膜下浸润;胃体小弯侧僵硬(9倒),小弯侧胃壁僵硬,与正常胃壁闯形成小切迹或凹陷,粘膜变平.消失。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贲门癌的首选方法。良好的双对比钡餐造影,取多体位、不同角度,全方位观察,可以提高贲门癌的X线捡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