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雷帕霉素联合环孢素和皮质类固醇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帕霉素(RPM;国内商品名:雷帕鸣;由惠氏-百宫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是由吸湿链霉菌属产生的天然发酵产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已证实具有较强的抗排斥活性以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能力,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我院共有23例肾移植受者接受了RPM的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骁悉和环孢素-A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骁悉和环孢素-A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 ̄1999年1月临床资料完整肾移植患者146例,随访时间6 ̄16个月。根据应用免疫抑制剂方案的不同分为硫唑嘌呤(Aza)组(环孢素-A、泼尼松龙、Aza)和骁悉(MMF)组(环孢素-A、泼尼松、MMF)。其中Aza组78例,MMF组68例。所有受者术前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HLA错配≤3个位点 相似文献
3.
4.
达利珠单抗联合环孢素A、霉酚酸酯及糖皮质激素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剂赛尼哌临床试验全国协作组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4,25(1):20-22
目的 观察达利珠单抗联合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糖皮质激素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由15家肾移植中心参加的开放性临床试验,共纳入72例首次尸肾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在接受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同时,给予2剂人源化达利珠单抗,首剂给予时间为术前24h内,第2剂在术后第14d给予。对入选患者密切随访,评价肾移植后3个月和6个月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人、肾存活率;评价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结果 术后3个月内有3例患者发生4次急性排斥反应,3个月及6个月的排斥反应发生率均为5.56%;人/肾6个月和1年的存活率分别为95.8%/95.8%和94.5%/94.5%;仅有1例的腹痛可能与达利珠单抗有关。结论 2剂达利珠单抗联合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糖皮质激素预防肾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患者停用环孢素A后近期急性排斥及安全停用环孢素A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例肾移植患者停用环孢素A的全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停药后6-60天共发生急性排斥16例次,排斥率30.8%。术后用药不足6个月者排斥率80%,而用药6个月-1年和1年以上者分别为22.2%,36.3%,前者排斥率明显高于后两者,而后两者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雷帕霉素应用于肾移植受者药物浓度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PM)应用于肾移植受者安全有效的浓度范围。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来自国内4家移植中心的首次尸体肾移植受者共100例,免疫抑制方案为RPM联合CsA和皮质类固醇三联疗法。移植后48h内开始服用RPM,首次负荷剂量为6mg/d,维持剂量为2mg/d,RPM浓度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结果本组总的RPM全血谷浓度为(6.65±2.75)ng/ml,10及90百分位数分别为3.2ng/ml与10.26ng/ml。本组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率为9.5%(8/84),急性排斥时RPM浓度明显低于非排斥时RPM浓度(P=0.001)。高脂血症与肝功能损害是本组的主要不良反应,甘油三酯浓度与RPM浓度有相关性(P=0.001)。结论RPM浓度维持在4~8ng/ml水平为较合适的范围,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合理调整用量可能会增加RP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双肾移植法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操作难度小,成功率高,术后经病理切片证实为急性排斥反应,环孢素A可明显抑制该反应。 相似文献
8.
应用大剂量环孢素A(CsA)逆转对激素不敏感的急性排斥反应5例,结果3例患者用药后4 ̄5d,症状、体征及血、尿生化等指标均明显改善;3周时,血尿素氮、肌酐值恢复至正常范围。在用药期间,肝功能检查仅血总胆红素轻度升高。认为CsA虽一般不作为抗急性排斥反应的首选药物,但由于其价格相对于多克隆抗体及单克隆抗体低廉,且疗效肯定(本组为60%),故不失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后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导致移植物失功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就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现室检查和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肾移植后应用雷帕霉素(Rap)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接受首次尸体肾移植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术后采用Rap、环孢素A(CsA)和泼尼松(Pred)预防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20例,术后采用硫唑嘌呤、CsA及Pred预防急性排斥反应。两个组CsA和Pred的用法和用量相同。密切观察和详细记录手术后发生的不良事件,并定期对实验室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如期完成观察的例数为26例,对照组为18例。在观察的104周内,两组的人、肾存活率为100%;研究组和对照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7%(1/27)和25.0%(5/20),经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研究组在维持血CsA浓度与对照组相当的情况下,其CsA的用量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血胆固醇总量和甘油三酯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Rap用于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安全有效的,其与CsA合用可减少CsA的用量,Rap的副作用主要是导致血脂升高。 相似文献
12.
雷帕霉素治疗肾移植术后肿瘤八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PM)在肾移植后发生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肿瘤而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8例在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的同时加用RPM(RPM组),15例调整免疫抑制方案,部分患者接受化疗(非RPM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存活情况。结果RPM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急性排斥反应,其中位存活时间为14.5个月,随访至今,仍有7例存活;1例Kaposi肉瘤患者减少RPM用量而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最终因移植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死亡。非RPM组患者的中位存活时间为3.0个月,随访期内全部死亡。RPM组12个月、20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75.0%和37.5%,非RPM组12个月、20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7.1%和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M发挥抗急性排斥反应作用的同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患者停用环孢素A后近期急性排斥及安全停用环孢素A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0例肾移植患者停用环抱素A(CsA)的个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停药后6~60天共发生急性排斥16例次,排斥率30.8%。术后用药不足6个月者排斥率80%,而用药6个月~1年和1年以上者分别为22.2%,36.3%,前者排斥率明显高于后两者(P<0.005),而后两者之间无差异(P<0.05)。停药前CsA维持量小于200mg/d者,排厅率仅7.4%,明显低于维持量200mg/d以上者的56%。本文还介绍了先后采用的两种停药方案,Ⅱ类方案的停药周期长于Ⅰ类,结果示Ⅱ类停药方案的排斥率(8.3%)明显低于Ⅰ类方案(37.5%)。停药后发生的急性排斥以立即恢复用CsA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15.
肾移植术后他克莫司替换环孢素A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的替换环孢素A(CsA)用于肾移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肾移植术后对48例CsA肝中毒、10例牙龈增生、16例多毛、13例高脂血症的患者,用FK506替换CsA治疗,停用CsA 24h后开始给予FK506,初始剂量根据患者体重、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术后时间确定,服药后根据全血FK506谷值浓度调整剂量,术后半年内维持在8-10μg/L,年内6-8μg/L,1年以上4-6μg/L,观察替换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严密监测肝肾功能、FK506浓度、血糖、血脂等。结果:改用FK506后,48例CsA肝中毒者中47例肝肾功能在10-48d逐渐恢复,1例无明显好转,治疗无效死亡。10例牙龈增生者均得到控制,其中6例增生的牙龈恢复正常。16例因多毛影响外观者均得到明显改善。13例高脂血症者治疗3个月后,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对应用CsA出现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多毛、牙龈增生及高血脂的患者改用FK506是一种较好的补救方法,不增加移植肾排斥以应的发生率,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6.
雷帕霉素在肾移植后肝功能损害患者中的应用七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肝功能损害时使用雷帕霉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7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均采用以环孢素A(CsA)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发生肝功能损害后,除采取常规护肝治疗外,根据肝功能的受损程度,以雷帕霉素替代CsA,或加用雷帕霉素,同时CsA减量。结果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时间,3例为术后2~3周,4例为术后4~10个月。经过采取上述措施,6例肝功能恢复正常,1例死亡。迄今随访3~13个月,肝功能未再出现异常。6例患者在治疗及随访期间肾功能均正常,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肝功能损害时,使用雷帕霉素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18.
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模型,了解大鼠肾移植AR病理进程.方法异基因移植组由Wistar大鼠为供体,雄性SD大鼠为受体.同基因对照组供受体均为SD大鼠.肾移植术后第1、3、5、7天取移植肾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PAS染色、PASM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参照Banff 97标准进行诊断,根据Watanabe的方法进行AR严重程度的半定量评分.结果术后第1、3、5、7天异基因移植组和同基因对照组的半定量评分分别为(0.50±0.54)、(1.33±0.82)、(3.50±1.05)、(4.33±0.82)和(0.33±0.52)、(0.67±0.52)、(0.67±0.52)、(0.67±0.52).异基因移植组与同基因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基因移植组中两两比较结果第3、5、7天评分与第1天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与第5、7天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和第7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基因对照组各天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D大鼠间组织相容性高,SD大鼠作为供受体的大鼠肾移植排斥反应轻微,可作为同基因对照组;Wistar-SD大鼠间肾移植AR发生快,程度重,是良好的AR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发生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41252岁,平均46岁.术前诊断均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行规律血液透析.术后采用环孢素[5 mg/(kg·d)]或他克莫司[0.1 mg/(kg·d)],以及吗替麦考酚酯(1.5 g/d)和糖皮质激素行免疫抑制治疗.术后2周内均经移植肾穿刺病理检查及血清供者特异性抗体测定诊断为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予甲泼尼龙(1 000 mg/d)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250 mg/d)治疗无效,在环孢素[5 mg/(kg·d)]或他克莫司[0.1 mg/(kg·d)],以及吗替麦考酚酯(1.5 g/d)和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5例患者均分别行血浆置换7次.4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术前血清肌酐为(784±154) μmol/L,术后2周内开始进行血浆置换;1例原发病为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病,术前血清肌酐水平为935 μmol/L,术后35 d开始进行血浆置换. 结果 4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别经7次血浆置换治疗后排斥反应得到逆转,肾功能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时血清肌酐水平为(113±12) μmol/L.原发病为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病患者,血浆置换后排斥反应未得到纠正,移植肾功能未恢复,随访3个月时血清肌酐水平524 μmol/L,继续血液透析治疗,随访12个月时血清肌酐水平758 μmol/L,超声检查示移植肾萎缩,予口服他克莫司0.5mg/d治疗. 结论 2周内应用血浆置换能有效地逆转肾移植术后患者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