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2.
祁晓霞  王旭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0):63-64,F0003
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对近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中医药研究概况进行了回顾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简称DM)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内分泌代谢失常性疾病,具有难根治、并发症多、发病率较高的特点,现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疾病。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上,从整体调节人手,立足辨证论治,具有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的特点。现将近年来糖尿病中医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医近10年来有关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舌象和脉象、分型与治则、治疗方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临床医学家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近年来,我国DM的患病率迅速增长,其中90%以上属2型DM,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多从饮食控制、强化血糖控制、降压、调整脂质代谢等方面着手,或是采用透析、肾移植等治疗手段,虽然有一定疗效,但不能阻止其发展和恶化,且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三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但总体水平是相当高的。目前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仅就近5年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研究、中医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刘晓敏  陈大舜 《光明中医》2008,23(11):1861-1862
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证不仅可以引起人体的代谢紊乱,而且还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诸多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并取碍了一定成果,本文就此做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高脂血症为继发性高脂血症,在 WHO相关分类标准中以 IIa、 IIb、 IV型多见.本症是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卒中,最终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并且疗效显著.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高脂血症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高脂血症为继发性高脂血症,本症是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卒中,最终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并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高脂血症为继发性高脂血症,本症是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卒中,最终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并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在世界各地都在迅速增加。尽管许多药物已经开发出来并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但副作用和远期疗效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天然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在这方面,中草药和中草药产品一直被认为是丰富的产品开发资源。因此,本综述总结了黄连素、人参皂苷、苦瓜素、桑叶提取物中药单体以及葛根芩连汤、当归六黄汤、黄连温胆汤方剂在改善葡萄糖平衡和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并重点介绍了中草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来治疗糖尿病的机制,为未来的糖尿病研究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中医食疗2型糖尿病注重整体观念,药食同源、辨证施膳,运用"四气""五味"、食物归经,在辨证分型理论指导下,辨体质施食,遵循比例科学、食量有度、性味平衡原则,限制总热量,考虑低糖、低脂肪、食物多样化,是集营养与治疗于一体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传统疗法之一,常用玉竹、南瓜、玉米须、麦冬和山药等。中医食疗与现代医学综合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存在问题:不同地区环境及饮食方式、文化程度、对糖尿病认知程度、家庭经济情况等差异导致坚持治疗依从性参差不齐;医护人员中医基础理论及相关营养专科知识掌握程度均影响中医饮食治疗的效果;基于中医辨证分型指导下的中医食疗研究深度和力度不够,导致中医食疗的证据不够充足,阻碍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85-1388
胰岛素抵抗(IR)是指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肝细胞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产生反应不足的现象,亦即这些细胞需要更高的胰岛素浓度才能对胰岛素产生反应。现已明确,2型糖尿病的显著病理特征是IR,减轻和防治IR所致的代谢异常,是提高其疗效的重要措施。中医药在胰岛素抵抗的防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疗效已得到广泛关注。现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IR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一种持续高血糖引发的终身非传染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继而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症。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以降糖药为主,没有专门预防治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且大多数西药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不良反应,极易出现耐药性和肝损伤。近年来,中医药在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基础研究越来越多且取得显著效果。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是"消渴"合并"痴呆""健忘"。"气阴两虚"贯穿于"消渴"全过程,若"气阴两虚"不能有效控制则发生"气不行血""瘀血阻滞",败血内蕴化为毒,损伤脑络导致脑病发生。中药可通过降低血糖,抑制神经元损伤,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及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程度等方面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本文从糖尿病状态下的糖脂代谢紊乱、血脑屏障损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非酶糖基化、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综述,同时探讨有关中医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及中药对其的预防治疗,以期能够为中药防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血管并发症的中药防治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介绍了中药用治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中药复方(片剂、注射液、汤剂)、单味药及提取部位(大黄、薏苡仁多糖、苦碟子注射液、山茱萸环烯醚萜总苷)和单体成分(丹酚酸A、葛根素、栀子苷、柚皮苷及黄芪甲苷)在DM大血管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其临床观察、动物在体研究和体外细胞实验,以期发掘中药在治疗中的优势,为糖尿病治疗的中药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在DM血管并发症的治疗药物中,中药因其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作用而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近年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及生命。妊娠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与胰岛素抵抗及分泌不足、遗传易感、炎性反应、代谢紊乱等关系密切。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24~28周孕妇空腹8 h以上,直接口服葡萄糖75 g,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5.1 mmol·L~(-1),餐后1 h血糖10.0 mmol·L~(-1),餐后2 h血糖8.5 mmol·L~(-1)即可明确诊断。西医治疗上主要是依据饮食、运动、药物、教育、监测为原则,根据血糖情况选择妊娠B级安全药物胰岛素治疗为主,辅以膳食纤维补充剂等。中医将妊娠糖尿病归为"消渴病"范畴,是因素体禀赋不足,孕后多食滋补厚腻之品,或怒或思或愁,情志失常,造成体内阴液亏虚而发病。中医主要通过食疗、传统功法以及中药的干预进行防治,改善妊娠结局。因此,早期筛查、诊断,中西医综合治疗,实现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方案,有助于提高疗效,降低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有效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母婴的不良结局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麻丽娜  郭泉滢 《新中医》2021,53(1):194-197
从中医病因病机、体质学说、辨证理论、中西医理论联系和中医治疗几个方面分别对高血压和糖尿病进行阐述.可知情志、劳逸、饮食不调及先天亏虚均可引发这2种疾病,痰湿和瘀血为两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病理产物,临床辨证中痰湿内蕴型、瘀血阻络型、阴阳俱虚型在两病中均为常见证型.此结论可为中医临床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辨证论治,为中西医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在CNKI、VIP数据库检索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的文献,建立中药及方剂文献数据库,采用频次研究的方法对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①出现频率最高的单味药是黄芪、山药、丹参、生地黄,药类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出现频次最高。②防治2型糖尿病方剂应用频次最高的为六味地黄汤,其次为左归丸和消渴方。结论: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研究,为临床选择防治2型糖尿病最佳药物及组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从高脂血症动物模型以及单味、复方中药降脂作用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概况,认为中医药的治疗作用是多方位、多靶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