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I(cTnI)在心肺复苏(CPR)术后的变化与意义。方法65例CPR术后患者按预后分为三组,A组:CPR 30 min,无效死亡,或自主循环建立(ROSC)<24 h;B组:复苏成功,ROSC≥24 h,但最终死亡出院;C组:复苏成功,存活出院。于0、3、6、12、24 h检测NT-proBNP和cTnI。结果在0h,NT-proBNP、cTnI均无明显升高。B、C组6 h水平接近,B组在12、24 h显著升高,较C组升高(P<0.05);C组于6 h达峰值,24 h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NT-proBNP、cTnI能反映心肺复苏术后心肌损害的程度和心功能状况,如其持续升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探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成功后的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肌钙蛋白Ⅰ(cTNI)不同时间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102 例CPR 患者CPR后即刻、12 h、24~48 h 的血清GDF-15 水平,根据血清GDF-15 升高时间分为3 组,A 组:CPR 后即刻、12 h、24~48 h血清GDF-15水平持续<1200ng/L;B组:CPR后12h和24~48h GDF-15水平持续升高,且持续>1 200 ng/L;C组:CPR 后12 h和24~48 h GDF-15 水平持续升高,但24~48 h较12 h降低。同时检测3 组患者各时间血清cTNI 水平,并测定各时间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3 组患者CPR 后6 个月的死亡情况。结果GDF-15 和cTNI 水平具有交互作用(p <0.05),即cTNI 表达水平随着血清GDF-15 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发现,LVEDD和LVEF随着GDF-15 和cTNI 水平的变化而变化。B 组死亡率高于A组和C组(p <0.05),A 组死亡率与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 个月结果显示,B 组患者生存率低于A组和C 组(p <0.05),A 组与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GDF-15 高水平组(>1 800 ng/L)、cTNI 高水平组(>1.5 ng/ml)患者死亡率均高于GDF-15、cTNI 低水平组(p <0.05)。结论血清GDF-15 与cTNI联合检测有望成为预测CPR 患者近期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CPR)不同预后患者NF-κB、血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25例CPR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分为复苏失败组(A组)15例和存活出院组(B组)10例.于心肺复苏后24h、48 h、72h留取静脉血,分离出单核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NF-κB激活的单核细胞百分率,用ELISA法检制血清TNF-α、IL-1、IL-6、IL-8的水平变化.结果 CPR后24h时,A、B两组NF-κB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后48 h时,A组NF-κB表达水平进一步上升,而B组下降,两组NF-κ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PR后72 h时,A组NF-κB呈小幅上升,B组继续下降,两组差异进一步增大(P<0.05).CPR后24 h时A组TNF-α、IL-1、IL-6、IL-8水平高于B组(均P<0.05),CPR后48 h时A组TNF-α、IL-1、IL-6、IL-8水平达峰值,高于B组(均P<0.05).CPR后72 h时两组TNF-α水平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IL-1、IL-6、IL-8水平虽下降,但高于B组(均P<0.05).结论 细胞因子异常释放参与复苏后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病理过程,NF-κB是调控细胞因子释放的关键,其活性增强导致细胞因子的大量甚至瀑布样释放,引起复苏后MODS的发生,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清S100B蛋白水平对心脏停搏(cardi acarrest,CA)患者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脑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将38例患者CPR后根据2个月后是否恢复意识分为两组,检测患者CPR后第3h、6h、24h、和72h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分析两组在不同时间点S100B蛋白水平的差异,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意识未恢复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在CPR后第3h、6h、24h和72h均显著高于意识恢复组及对照纽(P〈0.01);(2)意识恢复组CPR后第3h、6h、12h和72h的S100B蛋白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1或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CPR后的脑损伤程度及意识能否恢复,对CPR后脑复苏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困难病因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8例COPD合并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分为3组,A组43例为单纯COPD患者,B组15例为COPD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C组20例为COPD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患者。比较3组血浆BNP水平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BNP的诊断临界值。结果:3组血浆BNP水平分别为A组(60.3±55.8)pg/ml、B组(1 489.4±1 011.3)pg/ml、C组(437.9±391.3)pg/ml,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A组和C组患者左心室内径均明显小于B组;A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而C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亦显著高于B组(P〈0.01);C组患者右心室内径和肺动脉压力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患者右心室/左心室内径比均显著小于A组和C组(P〈0.01)。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血BNP临界值为100 pg/ml,预测心功能不全敏感性为83.5%,特异度81.5%。结论:测定血浆BNP对于COPD患者合并急性呼吸困难时病因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血浆BNP值增高程度与心功能不全的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6.
磷酸肌酸对窒息型大鼠心肺复苏后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CP)对大鼠心肺复苏(CPR)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l)和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复苏组(A组)、小剂量CP组(B组,于CPR开始时首次给CP0.5g/kg,2h后再次给10g/kg)、大剂量CP组(C组,于开始复苏时首次给CP1.0g/kg,2h后再次给2.0g/kg),对照组(D组),每组8只。建立窒息型大鼠心跳骤停和CPR模型。分别于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A、B、C组)或气管插管后(D组)6、12、24h取血,测定血清CK—MB和cTnl的含量。取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与D组比较,A、B和C组各时间点血清CK—MB和cTnl含量均显著增高(均P〈0.01)。与A组比较,B、C组各时间点血清CK—MB和cTnl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B组比较,C组各时间点的血清CK—MB和cTnl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心肌组织病理改变显示,B、C组心肌结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A组,C组轻于B组。结论外源性CP可减轻大鼠CPR后心肌损伤,在大剂量给药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含量变化。方法:选取85例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组,25例心功能Ⅱ级患者作为A组,32例心功能Ⅲ级患者作为B组,28例心功能Ⅳ级患者作为C组。比较上述3组患者在入院时、复律后24 h、复律后4周时BNP含量及治疗效果。结果:B、C组患者入院时BNP高于A组;A、B、C 3组患者复律后24 h、复律后4周BNP均较入院时下降;A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B、C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合并房颤患者BNP含量高于正常值,心功能越差,BNP含量越高,复律后BNP含量下降,可将BNP含量作为心衰合并房颤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金鑫  王瑶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163-164
目的:探讨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脑钠肽(BNP)变化及其对心功能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对我院68例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68例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测动脉血BN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患者LVEF水平分为心功能正常组和心功能不全组,比较两组患者BNP水平;患者住院28 d死亡19例作为死亡组,存活49例,作为存活组,回顾性分析两组BNP水平,用ROC曲线评价BNP预测死亡的临界值。结果:①心功能不全组患者BNP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组患者BNP水平(P〈0.05)。②死亡组患者BNP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BNP水平(P〈0.05),患者BNP水平〉691.8 ng/L为预测死亡的临界值,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80.7%。结论: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BNP水平显著升高,BNP对于患者心功能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HD)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脑水肿和脑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复苏组、BHD组。建立窒息型大鼠CPR模型,于复苏后24 h取样,采用干湿重法计算脑组织含水量,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和脑组织匀浆的S100B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复苏组在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24 h脑水含量增加,复苏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S100B、NSE含量显著升高;与复苏组比较,BHD组脑水肿减轻,大鼠血清和脑组织匀浆S100B、NSE含量显著降低。结论:BHD能够降低脑水肿,降低脑损伤指标,可能在CPR中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心功能不全患者NT-pro BN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4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等级分为四组,即A组(1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NYHA为Ⅰ级,B组(1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NYHA为Ⅱ级,C组(1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NYHA为Ⅲ级,D组(1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NYHA为Ⅳ级,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五组受检人员的NT-pro BNP(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进行测定,并对这五组受检人员的NT-pro BNP水平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B组、C组和D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NT-pro BNP水平以及LVEF和LVIDd水平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NT-pro BNP水平以及LVEF和LVIDd水平均与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T-pro BNP水平与LVEF水平呈正相关,NT-pro BNP水平与LVIDd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NT-pro BNP水平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不全等级有着密切的关系,NT-pro BNP水平越高,表示患者的心功能不全等级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辨证使用参附、参麦注射液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93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分为3组,符合心阳亏虚型进入A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符合气阴两虚型进入B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C组仅用西医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6分钟步行试验、血B型脑钠肽(BNP)浓度、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A组、B组在控制血压与心率,降低B型脑钠肽与高敏C反应蛋白,改善6分钟步行试验方面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辨证联合使用参附、参麦注射液,可降低脑钠肽与高敏C反应蛋白,改善亚极量运动能力,有效改善心功能。可能机制为控制心率、调节心脏神经内分泌、增强心肌收缩力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衰(CHF)并贫血的患者,在EPO加铁剂治疗后,对心脏结构与功能及B型利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32例连续CHF并贫血(80g/L〈血红蛋白〈120g/L)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以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A组、16例),皮下注射EPO 12000 IU/周+每天口服铁剂共4个月。对照组(B组、16例),每天口服铁剂。结果A组患者在随机治疗的4个月中,相对于基础状态血红蛋白增加(P〈0.001),左室内径缩小(P〈0.001),射血分数增加(P〈0.05).心功能分级(P〈0.001)与6min步行试验(P〈0.05)改善,同时血浆中B型利钠肽水平(P〈0.01)下降。B组患者在试验期间射血分数(P〈0.05)及6min步行距离(P〈0.05)有所下降.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CHF并贫血患者。EPO加口服铁剂治疗,能改善患者的心脏结构与功他,降低B型利钠肽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兔室颤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体外致颤法建立家兔心肺复苏模型(接通50 V交流电胸壁致颤),将24只健康清洁家兔随机分为4组,手术对照组:仅进行麻醉、手术、气管插管,但不致颤;肾上腺素组:复苏时颈静脉套管注入肾上腺素30μg/kg;米伐西醇组:复苏时颈静脉套管注入米伐西醇50μ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对早期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70例DHF患者为观察组,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150%,符合DHF诊断标准,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法将观察组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收集102例有同样基础疾病无临床心力衰竭症状体征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血浆BNP水平,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NYHA心功能级别增高而升高(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升高可作为早期DHF的诊断指标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5.
陈虹霖 《当代医学》2014,(25):81-8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脑钠肽(BNP)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3月四川省仁寿县人民医院86例AMI患者。入院时测定BNP浓度,根据早期血浆BNP水平分为A、B、C组,分别为BNP〈800pg/mL、800~8000pg/mL、〉8000pg/mL。比较不同BNP水平组3个月内患者因心衰再入院治疗的患者人次数,以及随访结束时生存情况和再次心脏彩超测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末期内径(LVED),并进一步计算出ΔLVED,ΔLVED=(恢复期LVEDV-急性期LVEDV)/急性期LVEDV。结果 C组因心衰再入院率和死亡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随着BNP水平升高,LVEF逐渐降低,ΔLVED逐渐升高,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血浆BNP〉8000pg/mL,3个月内因心衰再入院治疗和死亡的可能性增加。血浆BNP水平越高,左室心肌收缩能力损害和心室重塑程度越重。血浆BNP水平可以为AMI患者近期预后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40例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硝酸盐类药物进行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简称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4 w后,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6 min步行距离评价运动耐量,测量血浆脑钠肽(BNP)评价神经内分泌激活。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NYHA心功能、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EF)、BNP明显改善,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HF,可明显改善CHF患者左室功能,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改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舒张性心功能不全(DHF)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所测指标、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 V1)的相关性。方法将289例住院患者分为心功能正常组(91例)、单纯舒张功能异常组(149例)和舒张合并收缩功能异常(49例)三组,其中又将单纯舒张功能异常组根据二尖瓣舒张期E峰与A峰流速比值(EV/AV)分为三组:DHF1级组EV/AV〈0.75(52例)、DHF2级组EV/AV为0.75—1.5(54例)、DHF3级组EV/AV〉1.5(43例)。采用心力衰竭诊断仪测定每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每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房内径,常规描记十二导联心电图并计算V1导联P波终末电势,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心功能正常组、DHF1级组、DHF2级组、DHF3级组、舒张合并收缩功能异常组之间全血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心功能恶化,BNP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与单纯舒张功能异常组中左心房前后径(LAD)与BNP呈显著正相关(r=0.711,P〈0.01),PtfV1与BNP呈显著负相关(r=-0.615,P〈0.01)。与舒张合并收缩功能异常组中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BNP呈显著正相关(r=0.862,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与BNP呈显著负相关(r=-0.926,P〈0.01)。结论临床上对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血浆BNP水平测定,并结合EV/AV比值分级、超声心动图测定指标、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有助于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及对心功能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