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用Proximate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切除吻合术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应用Proximate吻合器行30例低位直肠癌切除术的疗效进行了分析及总结。方法:采用直径为29~33cm的Proximate吻合器行肿瘤切除后保肛低位吻合术。术后随访3~28个月。结果:30例一次吻合成功率100%。1例因术后发生盆腔血肿,需剖腹行血肿清除。5例术后大便次数增多。无吻合日漏、吻合口狭窄、肛门括约肌功能受损及肿瘤复发的病例。结论;应用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一种有价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低位直肠是直肠癌最好发的部位。为满足直肠癌病人追求生活质量的要求,直肠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是最理想的手术。我院自20130年6月-2004年3月应用吻合器及荷包钳对86例低位直肠癌病人施行了直肠前切除低位吻合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的诊治对策.方法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一次性直肠双吻合器行保肛式中低位直肠癌切除术.结果9例病例中男6例,女3例,肿块距肛门缘5.0cm~9.0cm不等,无手术后并发症,治愈出院.结论对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特别是癌肿距肛门缘较低者,只要掌握手术适应症,用直肠双吻合器切除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吻合器、曲型切闭器在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7例直肠癌患者行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应用美外曲型切闭器闭合远端残留直肠,再用强生吻合器进行结肠一直肠端侧吻合.其中包括行趟低位直肠前切除的20例行回肠末端造13,3个月后关闭造口.结果:本组根治性切除25例(92.6%);1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3.7%,大便失控5例,均经保守治疗及肛门功能锻炼后治愈.无1例局部复发.结论:合理使用国产缝合器、吻合器可完成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可达保肛、根治、降低费用、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应用EEA吻合器红肛管拉出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彭丽洁  李国胜 《医学研究杂志》2021,50(4):13-16,42
结直肠癌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居全球恶性肿瘤的第3位,由于其早期无典型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处于进展期。目前直肠癌的治疗仍然以手术为主,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已经成为了中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但25%~80%的患者术后出现了大便急迫、大便失禁等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临床上将这些症状称为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治疗也缺乏规范化的方案。因此本文就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9.
李明信  马建青  王少鹏 《广东医学》2001,22(11):998-998
我们自 1997年至今应用吻合器经腹经肛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3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6例直肠癌患者 ,男 2 4例 ,女 12例 ;年龄 3 0~ 77岁。改良Dukes法A期 7例 ,B期 2 0例 ,C期 8例 ,D期 1例 ;术前测量肿瘤下缘距肛门口4 5~ 7cm ,术后病理均为腺癌 ,肿瘤距下切缘 2~ 3cm ,吻合口残端未见癌细胞 ,距肿瘤下缘 2cm见癌 2例 ( 2 / 3 6) ,>2cm均未见癌 ;术后测量吻合口距肛门口2 5~ 4cm ,随访 1年以上 3 0例。1 2 手术方法 手术按常规的直肠前切除方法 ,切除…  相似文献   

10.
吴进忠 《新疆医学》2011,41(10):119-120
近年来,由于吻合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泛开展了双吻合器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并取得了较良好的效果。我院自2006年1月~2011年3月采用双吻合器结肠-直肠吻合于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47例中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保肛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手术根治方式及保肛的效果.方法 本组总结了47例低位直肠癌开腹在TME手术规范操作下进行直肠低位或超低位切除、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近期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并发症为吻合口瘘2例,远期吻合口部分狭窄无梗阻6例,控便率100%.结论 严格掌握保肛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患者、规范手术是根治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直肠前切除保肛手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4月间治疗的12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2例中男50例,女72例,年龄31~78岁,平均61岁.采用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根治术102例,姑息性切除10例.肿瘤下缘距肛门≤6 cm 54例,<8 cm 6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冲洗法应用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Dixon手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 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438例Dixon手术中39例吻合口瘘患者的治疗方法,根据冲洗方法不同将吻合口瘘患者分为传 统冲洗组(23例)和改良冲洗组(16例),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 8.9%(39/438),39例吻合口瘘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均治愈。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改良组患者引流管开口周围皮肤 清洁程度明显高于传统组,而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引流管拔出时间均短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改良冲洗法相 对于传统法更适用于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患者或家属均可操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机器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R-LAR)与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LAR)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Springer数据库、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集比较R-LAR与L-LAR临床疗效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6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研究,提取资料并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7篇文献,共1 126例患者,其中R-LAR组592例,L-LAR组53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LAR组手术时间较L-LAR组长(MD=33.84,95 %CI:4.25~63.43,P=0.03),中转开腹率较L-LAR组低(OR=0.10,95%CI:0.03~0.36,P=0.000 5),淋巴结清扫数目较L-LAR组多(MD=1.24,95%CI:0.31~2.17,P=0.009);而两组总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远切缘距肿瘤距离及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机器人手术时间相对延长,但总住院时问、术中出血量、远切缘距肿瘤距离及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当,且中转开腹率更低、淋巴结清扫更彻底.  相似文献   

15.
老年直肠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肛门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在老年患者直肠癌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随访1999年3月—2005年5月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73例,按年龄分为70岁以上组(A)和70岁以下组(B),分别对两组患者6个月、12个月时的肛门功能按徐忠法肛门功能评价方法进行评分。结果6个月时肛门功能A组优(0/38)、良(17/38)、一般(10/38)、差(11/38),B组优(0/35)、良(6/35)、一般(19/35)、差(10/35);12个月时肛门功能A组优(9/38)、良(16/38)、一般(6/38)、差(7/38),B组优(5/35)、良(16/35)、一般(9/35)、差(5/35),运用卡方拟合优度检验,6个月时,A、B两组肛门功能恢复程度有差异;12个月时,A、B两组肛门功能恢复程度无差异。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患者低位直肠吻合术后肛门功能同一般低位直肠吻合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hand-assistedlaparoscopic surgery,HALS)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微创性。方法将住院的6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HALS组(28例)和开腹组(32例)两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HAL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天C反应蛋白均少于开腹组。结论手辅助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保肛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术中放置引流支架管对吻合口漏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本科2006年1月~2009年1月中低位直肠癌32例行低位前切除术保肛,采用单吻合技术借助辅助手段,吻合保肛成功.吻合后经肛放置大口径肛管经吻合口向上插入至吻合口上方10 ~20 cm处肠管,起到支架及引流目的.结果:该组...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999年6月~2009年6月我院行直肠癌前切
除手术患者628例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研究, 分析影响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628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共
发生吻合口漏54例(8.6%,54/628)。患者术前有糖尿病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术中没有行预防性近端肠造口、肿
瘤下端距肛缘距离≤7 cm、肿瘤病灶直径>5 cm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并且肿瘤下端距肛缘距离≤7 cm是
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肿瘤较大、合并糖尿病及营养不良是直肠癌术后吻合
口漏的危险因素, 行保护性近端肠造瘘可以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发生率、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普通外科确诊为直肠癌并行保肛根治术的患者337例,其中男性208例,女性129例,年龄(61.03±11.32)岁.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选择可能对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发生产生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术后恢复时间及骨盆径线对LARS的影响.结果 337例直肠癌患者LARS评分均数为14.08(0 ~41),126例(37.4%)有LARS症状,其中重度LARS占总例数的1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吻合口位置越低、术前放疗、术后恢复时间越短均是患者术后存在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直肠癌患者LARS评分比较显示:与术后6个月内比较,术后6~18个月LARS评分呈逐步且显著下降的趋势(P<0.01).对于手术18个月后的患者研究显示:吻合口距肛缘<5 cm直肠癌患者LARS发生率显著高于吻合口距肛缘≥5 cm组(P<0.05);骨盆径线资料对比分析发现,吻合口距肛缘<5 cm直肠癌患者中,LARS组坐骨棘间径显著小于无LARS组(P<0.05).结论 LARS是直肠癌特别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吻合口位置、术前放疗及术后恢复时间均为影响LAR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直肠癌患者术后LARS症状出现显著改善至少需6个月以上;骨盆横径特别是坐骨棘间径大小可预测低位直肠癌术后LARS发生及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中预防性造口1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预防性造口与吻合口漏发生的关系.方法:对长海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期间施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吻合口高度≤6 cm)的270例病例进行研究,共有113例施行预防性造口(41.9%),将临床及病理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0.0 软件对是否预防性造口患者的吻合口漏发生率进行χ2检验.结果:低位前切除的患者中20例发生症状性吻合口漏,发生率7.4%.症状包括:腹痛(37%)、脉搏增快(53%)、发热(47%)、白细胞升高(53%)、盆腔引流液性状改变(68%)、肛门流脓血性液(26%)、其他(10%),平均年龄57.8岁,吻合口高度皆≤6 cm,没有病例因吻合口漏死亡.其中预防性造口组发生4例漏(3.5%),未造口组发生16例(10.2%),P=0.04.在有术前放疗史的24例患者中预防性造口率达到75%,其中18例预防性造口者无一发生漏(0/18),而未造口者却有2例漏(2/6),经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4.在做保护措施的142例低位前切除病例中,漏发生率为4.9%(7例),而剩余未做任何保护性措施的128例中吻合口漏发生率却高达10.2%(13例),P=0.10.有预防性造口的4例吻合口漏皆经保守治疗缓解,而未造口的16例漏中有8例因症状严重需手术干预,其中1例发生弥漫性腹膜炎.两组平均进食时间也有明显差异(P<0.01),但两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P=0.24)及住院天数(P=0.91)皆无明显差异.结论:吻合口漏仍是目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预防性造口可以明显降低高危人群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考虑到吻合口漏有其不可预见性,建议吻合口高度低于6 cm的低位前切除病例行预防性造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