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行人员鼻窦囊肿4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窦囊肿是一种常见疾病,因其一般不破坏骨壁,大多数情况下不影响人们的生活,因而,对地面人员来说无需特殊处理。但有关飞行人员鼻窦囊肿系统观察的论述并不多见。本文中笔者报道分析我院疗养体检鉴定飞行人员鼻窦囊肿42例的完整资料,旨在探讨飞行人员鼻窦囊肿与航空飞行的相互影响,体检鉴定原则为飞行人员的卫勤保障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飞行人员有一个健康体魄,是保证飞行和飞行安全的基本需要。飞行人员在疗养期间,由于生活不同于正常的训练有规律,而容易引起营养代谢性肥胖,继而影响飞行及飞行安全。采取节食等控制体重的方法又会影响飞行人员的体质,所以笔者主要从加强体育锻炼方面进行研究,以达到即控制体重又增强体质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影响应激性飞行疲劳产生的原因较多,其中飞行人员的身体素质如何是主要因素之一。采用中药抗应激性飞行疲劳是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治疗飞行人员常见病多发病,提高身体素质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飞行人员血脂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飞行人员血脂水平与年龄及职务的关系。方法将2233例飞行人员分为4个年龄组,分别应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并就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233例飞行人员中高脂血症124例(5.55%);以40~44岁组高脂血症发生率最高(21.64%),在有职务飞行人员中发生率最高(27、78%);但在无职务飞行人员中以≥45岁飞行人员高脂血症发生率最高(19.10%)。结论飞行人员高脂血症发生率与年龄及职务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自2002年开始,飞行人员年度大体检中增加了腹部B超项目,出现了许多无临床症状,仅影像学上诊断为胆道系统、泌尿系统结石的患者。对这类飞行人员的健康鉴定,是广大航卫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我们收集2002—2008年在本院疗养期间,影像学诊断为结石病的飞行人员226例次的临床资料,现对这类飞行人员的健康鉴定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继芳 《吉林医学》2009,30(5):392-393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颈椎病的病因,分析飞行人员颈椎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06年-2008年我院治疗的62例患颈椎病的飞行人员施行了正确的卧位休息指导,有组织地进行颈椎保健操,给予有效的理疗推拿、牵引治疗,同时合理的配合药物治疗及心理指导。结果:经上述治疗及护理症状得到明显好转,效果满意。结论:飞行人员患有颈椎病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飞行部队的战斗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科于2000年10月—2001年9月对来我院疗养的飞行人员的口腔疾病现状进行了调查,针对飞行人员口腔疾病特点提出我科今后对飞行人员口腔疾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航空兵部队的中年歼击机飞行人员超声检查颈动脉测量其内-中膜(IMT)厚度,用以了解空勤食堂的饮食对歼击机飞行人员颈动脉的影响,从而为歼击机飞行人员预防高血压病、脑梗塞、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以及评估这些疾病对歼击机飞行人员的影响提供临床价值。方法对航空兵部队的76名40岁以上患脂肪肝、高甘油三脂血症的歼击机飞行人员使用高频探头进行常规的颈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按内-中膜厚≥1.0mm为增厚,内-中膜局限性≥1.5mm定义为斑块的标准统计分析内-中膜厚度及其它阳性疾病。结果所检歼击机飞行人员颈动脉内-中膜正常67例,颈动脉局部内-中膜增厚9例,颈动脉粥样斑块4例,其中3例发生在颈总动脉膨大分叉处,另一例发生在颈内动脉起始处,其中2例斑块内伴钙化。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以检出歼击机飞行人员的颈动脉的血管疾病,对歼击机飞行人员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飞行人员高血压病临床特点,探讨高血压病飞行人员医学鉴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40例患高血压病飞行人员资料。结果:①本组40例飞行人员高血压病患者年龄21-51岁。歼击机飞行员18例,运输机飞行员22例;②本组病例1级高血压24例占60%,2级高血压16例占40%。有症状者26例占65%。无症状者14例占35%,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③飞行人员高血压病主要并发症为: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结论:①飞行人员高血压病发病年龄相对较轻,临床有症状者居多;②通过饮食和运动干预(非药物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采用药物治疗者,强调“个体化”原则。③飞行人员1级高血压临床治愈停药地面观察3—6个月,血压稳定正常者,可飞行合格,但仍需继续进行饮食和运动干预、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功能性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FMS)评估飞行人员相对于一般人群的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分布情况,为飞行人员训练伤的预防和康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选择41名飞行人员和32名一般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FMS及疼痛和功能障碍调查。结果 飞行人员FMS总分为(13.3±3.2)分,其中58.54%飞行员FMS总分<14分。一般人群FMS总分为(15.0±3.0)分,其中34.38%的人总分<14分。比较FMS测试中各动作模式的单项得分:直线弓步蹲和躯干稳定俯卧撑项目中,飞行人员FMS得分显著低于一般人群(P=0.001)。在旋转稳定性项目中,飞行人员FMS得分显著高于一般人群(P=0.002)。飞行人员在FMS测试中,疼痛发生率前3位的部位,依次为腰部(31.71%)、颈部(21.95%)和膝部(14.63%)。一般人群中发生疼痛前3的部位有肩部(15.63%)、颈部(15.63%)和腰部(12.50%)。结论 飞行人员FMS总分分布比一般人群低,且肌肉骨骼系统损伤风险较一般人群高,损伤风险高的部位依次是腰部、颈部和膝部。  相似文献   

11.
空勤疗养员检出单项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增高占0.53%。虽然在《飞行人员健康鉴定》中规定了飞行标准,但在临床遇到具体问题时仍难以做出飞行结论。笔者旨在明确转氨酶增高的原因,同时不影响飞行训练任务和其他飞行人员身心健康,并作出符合飞行员疗养实际状况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空军各机种飞行人员医学停飞规律,了解停飞疾病的构成及变化趋势。方法 通过停飞疾病构成比、停飞疾病顺位、停飞年龄分布和停飞人员飞行时间,分析飞行人员医学停飞原因。结果 内科疾病总体停飞逐年下降,以传染性肝炎下降明显;头痛、晕厥和神经衰弱等神经科疾病停飞逐年上升。结论 加强飞行人员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是今后航卫保障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神经衰弱是飞行人员停飞的主要疾病之一。为探讨飞行人员神经衰弱的相关因素,现就在我院疗养的飞行人员神经衰弱与发病时间、机种、年龄等有关因素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调查的86例均为2005年1月-2008年3月来我院疗养的患有神经衰弱的飞行人员,神经衰弱的诊断均符合精神病学的诊断标准,所有人员均表现为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易集中,以及出现一些非特异精神症状,如衰弱、疲惫、受刺激易烦躁、易激怒和焦虑、缺乏安全感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民航飞行人员常见疾病的发病率,以便进行矫治和预防。方法:对1992~1999年某航空公司飞行人员1 893人次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病比较集中、对飞行影响较大的5种疾病为高血压、高血脂、老视、近视和身体超重,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这5种疾病是影响飞行人员的主要疾病,应注意进行矫治和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民航飞行人员常见疾病的发病率,以便进行矫治和预防。方法:对1992-1999年某航空公司飞行人员1893人次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病比较集中、对飞行影响较大的5种疾病为高血压、高血脂、老视、近视和身体超重,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这5种疾病是影响飞行人员的主要疾病,应注意进行矫治和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飞行人员腹部超声检查的各种异常结果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方法:对2006年3月至12月来我院健康疗养的648名飞行人员的腹部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检出腹部异常人员263例,阳性率为40.6%,以脂肪肝最为多见(47.5%),其次是肝囊肿(19.5%)和胆囊息肉样病变(8.0%),且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多(P〈0.01)。结论:飞行人员的肝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医护人员应该有针对性地增加飞行人员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教育内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军队飞行人员白内障手术植入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及IOL移位处理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通过分析一例患单眼白内障的海军直升机领航员接受IOL植入,术后3个月发现IOL移位,复位术后经航空医学鉴定特许飞行的过程,结合国内外飞行人员IOL植入手术文献回顾,并分析这一类人员植入IOL的相关航空医学要求。结果 本例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IOL植入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IOL移位,复位术后检测视力、对比敏感度、视野、立体视觉等各项视觉功能均正常,观察3个月保持稳定,经航空医学鉴定准予特许飞行。术后已飞行观察26个月,适应良好、无不良主诉。结论 患白内障的军队飞行人员通过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并植入符合航空医学要求的IOL后可以恢复飞行,术中、术后应重视IOL位置的稳定性。术后早期IOL移位经及时有效复位、观察3个月以上IOL位置稳定视觉功能符合飞行标准者也可以考虑特许飞行。  相似文献   

18.
说明:随着全军联勤体制改革,全军医院疗养院新建了20余所空勤科,这些新单位担负着大部分一线飞行人员疾病诊疗和医学鉴定工作,但由于目前普遍面临着实际工作经验不足、飞行人员航空病医学鉴定不够规范的问题,故编写了此军事飞行人员航空病诊疗规范用于指导临床实践。2002年4月,我中心应国家卫生部的要求,编写了《职业性航空病诊断标准》,并于2009年重新进行了修订,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军事飞行人员航空病诊疗的实际需求,根据多年临床工作经验,依据航空医学专著和近些年来有关研究进展,从学术探讨的角度编写了该规范。  相似文献   

19.
空军疗养院主要担负飞行人员健康疗养和康复疗养任务,对飞行人员的身体素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飞行人员疗养期间内,对患有高脂血症、肥胖症、胃肠道疾病等病症的飞行人员进行治疗,其中进行营养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对增强飞行人员体质,延长飞行年限,保证飞行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搞好飞行人员疗养期间的营养治疗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飞行人员视力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飞行人员视力情况,提出改善视力的对策建议。方法:使用Landolt氏环形视力表,对2457名飞行人员进行视力检查,对视力下降者进行屈光检查,并记录眼自觉症状及每日用眼持续时间。结果:飞行人员视力下降人数为298人,下降率为12.13%;其中30--39岁年龄段、歼击机、直升机飞行员视力下降较明显。统计分析发现86.76%屈光不正者是由近视引起的,其中25-29岁和35岁以上年龄段较多,单纯近视占3/4,其次为复性近视散光。飞行人员视疲劳、视力下降人数逐年递增,2006年视疲劳人数为30.35%,视力下降率为17.25%;视力下降在0.3-0.7之间,平均下降0.5,下降幅度在20.0%-46.7%之间,与2000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年来,飞行人员视力下降较明显,应加强飞行人员视力下降的防治,使其视力逐渐恢复,以保持良好的视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