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指证。方法:采取中低温体外循环常规停跳修补室间隔缺损36例,并同期纠治其它心内畸形9例。结果:治愈35例(97.2%),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掌握其手术指证,是手术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室间隔缺损致巨大肺动脉瘤1例Acaseofmacro—aneurysmofpulmonaryarteryresultedfromventricularseptaldefect¥//许清玉,李红军关键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瘤肺动脉瘤临床较罕见,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3.
引言 室间隔缺损(VSD)因为缺损的位置和缺损过大,很早便出现临床症状,尤其合并肺动脉高压(PH)后需要及早外科治疗,2003-03/2004-09,我们共对36例VSD合并PH患儿行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术,占同期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的8%。  相似文献   

4.
5.
影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简称VSD)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肺动脉高压(简称PH)。我院自1987年5月 ̄1993年5月手术治疗VSD307例,病死率2.9%,其中合并重度PH(Pp/Ps≥80%)24例,病死率20.8%。本文通过对心导管材料、心脏杂音、胸片、心电图等的材料分析,对照手术结果,结合文献,对VSD合并重度PH的手术适应证和围术期的处理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报道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1例,年龄5~18岁,术前均行心导管检查,Pp/Ps为0.75~0.93,平均为0.81,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全部经室切口修补,室缺2.0~2.5cm,无1例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6例在术中置入Swan-Gaoz管。本组因呼衰及心低排综合征各死亡1例外余均好。强调了术前准备、术中心肌保护及加强术后管理是降低死亡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7.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护理体会青海省高原心血管病医院藏青华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梅红英1982年3月~1994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266例,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昔10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年龄2~29岁,平均15.5岁,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心内直视修补术中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65例,经诊断性治疗后54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26~68 min,平均(46±1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5~38 min,平均(26±8)min.手术死亡1例(1.8%),术后第5天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结论 对于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术中体外循环配合注重心肌保护、肺保护、酸碱和电解质平衡的纠正、扩血管药物以及超滤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除充分的术前准备外,术中体外循环方面也有其特殊性,它对于患者是否能顺利停机,及术后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10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且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此类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外科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对于体质差、病情较重、营养不良,应加强营养,增加食欲,必要时可静脉输入氨基酸、白蛋白等营养物质.术后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并降低液黏稠度,减轻右心负荷.  相似文献   

11.
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靖 《右江医学》2009,37(1):118-119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是小儿常见心脏病,随着心脏外科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先心患儿存活率越来越高,但合并肺动脉高压是导致小儿死亡的首要决定因素,因此对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科从2006年1月~2007年10月治疗及护理此类患儿共27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45例房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术前认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吸氧、应用血管扩张药物以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肺动脉压 术后合理使用呼吸机,做好气管插管的护理,充分镇静,加强呼吸道管理,持续心电、血氧、有创动脉血压、肺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CVP)监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密切监测体温及尿量,做好心包、纵隔引流管的护理等,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肺动脉压。结果:本组4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监护,是降低房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胡蜀文  杨丽  刘华丽  唐蓉  梁祯  刘影 《西部医学》2004,16(2):167-167
目的 对先天性单纯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患者的肺动脉压力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三尖瓣返流压差法测量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本组先天性单纯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患者共 86人 ,肺动脉收缩压 >3 0mmHg的共 16人。结论 对怀疑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应该尽早做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以防延误治疗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患儿 ,男性 ,4岁 ,出生后即出现紫绀 ,并有乏力 ,无蹲踞及晕厥。查体 :发育矮小 ,口唇发绀 ,杵状指趾 ,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前区可触及震颤 ,胸骨左缘三四肋间有收缩期杂音 ,肺动脉瓣第二音消失。Hb 2 3g/dL ,HCT 72 % ,PaO24 7mmHg ,PCO2 4 5mmHg。心脏超声显示 :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的手术时机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2例VSD合并PH的外科治疗经验。平均年龄6.5±3.7岁,体重16.1±5.8kg。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技术,其中经右房切口修补VSD32例,经肺动脉切口17例,经右室切口3例。应用Dacron补片修补缺损,术后常规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和应用血管扩张剂。结果治愈50例,死亡2例。随访3个月至2年,远期效果满意。结论小儿VSD伴PH应尽早手术为宜,加强围术期的心肌保护,早期合理使用血管扩张剂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对肺动脉压力的测定也备受关注,我科从2001年9月至2003年10月对先天性单纯房间隔、室间隔缺损患者采用三尖瓣返流测定肺动脉收缩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伴有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 (PulmonaryAtresiawithVSD)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 ,有的学者将其称为法乐四联征伴肺动脉闭锁 (Te tralogyofFallotwithPulmonaryAtresia)、第Ⅳ型永存动脉干 (TruncusArteriosusTypeⅣ ) [1] 、肺动脉缺如 (AbsenceofPulmonaryArtery)或伴有肺动脉缺如的孤立主动脉 (SolitaryAortawithAbsenceofthePulmonaryArtery) [2 ] 、假性动脉干 (Pseu…  相似文献   

18.
室间隔缺损是临床儿科多见疾病,病情发展至后期右心室压力大于左心室,而出现右向左分流,导致患儿缺氧、肺动脉高压等[1]。肺动脉高压是指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25mmHg或运动时〉30 mmHg,是一种极度恶性疾病,也被称为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最终将导致心功能衰竭死亡,所以必须早期采取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术后护理工作是否得当,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海东  杨康  廖克龙  曾会昌  景涛 《重庆医学》2004,33(12):1765-1766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法全组84例病人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前经吸氧、血管扩张药物治疗,常规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防治肺动脉高压危象和低心排综合征.结果全组84例病人中,死亡4例,死亡率4.76%,并发症发生率9.5%,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注重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可以降低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孔建国 《中外医疗》2008,27(28):54-54
目的 探讨研究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结果 52例术后44例自动复跳,5例除颤1次复跳,3倒除囊2次复跳.本组死亡2例.结论 经积极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