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俞洁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1):87-88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支原体肺炎(MPP)患儿95例的临床特点。结果:发热伴咳嗽67例(70.5%),单纯性咳嗽28例。半数肺部可闻及湿啰音,两肺呈大片状阴影45例(47.4%)。多数患儿(86.3%)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用阿奇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结论:MPP好发于儿童,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阿奇霉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3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6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以1~3岁的婴幼儿为主。发热162例(82.65%),持续性咳嗽124例(63.27%)。多数肺部可闻及湿哕音,两肺呈斑片状阴影105例(53.57%),呈间质性损害35例(17.86%),大片状阴影23例(11.73%)。多数患儿(60.71%)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肺外并发症主要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结论儿童MPP好发于婴幼儿,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阿奇霉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90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发病年龄以3~6岁居多(占47.8%),均有咳嗽症状,可伴有发热、喘息、多脏器受累,胸部X线表现以大片状阴影、斑点状阴影为主,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所有患儿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后均临床治愈.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有其临床特点,易侵犯肺外脏器,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覃立强 《广西医学》2009,31(8):1146-1147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治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儿中,4个月至3岁8例(17.39%),3—6岁15例(32.60%),6—9岁17例(36.96%),9—13岁6例(13.04%)。持续性发热43例(93.48%),咳嗽以刺激性咳为主41例(89.13%),无明显肺部体征,检测血清MP—IgM均阳性,肺外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腹痛、腹泻、肝功能及心肌酶异常等7例(15.21%)。结论支原体肺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MP-IgM阳性结果,MP感染年龄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发病率为多,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84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以学龄期儿童40例(47.6%)为主.症状以持续咳嗽84例(100%)、发热72例(85.7%)为主.临床症状多于肺部体征,X线所见较体征显著.肺外并发症主要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周均治愈.结论 小儿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早期诊断可结合血清学MP-IgM检测助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9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以学龄期儿童41例(51.9%)为主.症状以持续咳嗽79例(100%)、发热70例(88.6%)为主.临床症状多于肺部体征,X线所见较体征显著.肺外并发症主要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周均治愈.结论小儿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早期诊断可结合血清学MP-IgM检测助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感染已成为学龄期儿童常见疾病之一,但大多数病情较轻,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效果明显,或病程呈自限性。近年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不断增多,或者呈耐药性,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1例重症MPP患儿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关系,改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结果:①支气管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为46.9%;②在各年龄组支气管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比较中,发现学龄期儿童MP—IgM阳性率最高。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要高度警惕支原体感染,应做相关化验检测,明确致病病原体。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MP)感染已成为学龄期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原因。由其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病情较轻者,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或病程呈自限性,但也有重症表现者。本文分析近1年在我院收治的3例重症MPP患儿临床特征和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于雪莲  张红军 《中外医疗》2011,30(2):119-11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82例确诊为MP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临床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为主要表现,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但血沉大多升高。胸片1例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测定均阳性;所有病例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不典型病例逐渐增多,在临床和X线表现上与病毒性及细菌性肺炎不易区分,血清学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MP-IgM尤为重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何雷雁 《中外医疗》2010,29(32):15-15,17
目的探讨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MP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5月至2010年4月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126例住院病案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5个月~6岁35例(27.8%),〉6岁91例(72.2%);临床表现多有发热、咳嗽,时有胸闷。胸部X线检查以斑片状阴影或大片状阴影,肺门影增多模糊为主,可为单侧或双侧;有肺外合并症46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测定均为阳性。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和学龄前儿童,发病年龄较以往有提前的趋势。好发于秋冬季。在经验治疗中有时会忽视或误诊。血清学检测为确诊的主要方法,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或阿奇霉素等是治疗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热、咳嗽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主要症状;婴幼儿伴发喘息的较多;影像学检查以肺内单侧斑片状阴影为多见;阿奇霉素及红霉素治疗有效。结论:支原体肺炎发病率较高,早期症状较重,体征较轻,胸部X线阴影明显。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尤其是阿奇霉素,安全、效好。  相似文献   

13.
黄文 《医学综述》2009,15(11):1754-1755
目的提高对支原体肺炎(MP)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56例MP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5岁39例(69.4%),其中以学龄儿童居多,≤5岁17例(30.6%),年龄最小2个月;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胸部X线检查均有改变,以一侧小片状阴影,肺门影增浓模糊为主;有肺外合并症15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测定均阳性;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均治愈。结论MP在学龄前儿童中患病率最高,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及发热,血清学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111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胸部X线片特征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重症患儿29例加用激素。结果:发病年龄5岁76例,≤5岁35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均阳性。111例患儿中,咳嗽90例,发热83例,肺部无阳性体征78例。胸部X线片异常105例。肺内合并症15例,其中肺不张5例,胸腔积液10例;肺外合并症90例,其中肝功能损害36例,心肌损害35例,皮肤损害12例,过敏性紫癜2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0例,血液系统损害60例。治愈76例,显效20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5%。结论:儿童MPP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肺外合并症多见,胸部X线片异常较肺部阳性体征更为多见,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可作为确诊依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69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69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25例伴发肺炎支原体感染,感染率36.2%,抗病毒治疗同时规范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P感染者热退时间及异淋恢复正常时间优于单纯EBV感染者。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MP感染,及时、早期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利于缩短病程,预防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院儿科病房明确诊断为MPP的618例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转归及其部分患儿肺功能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PP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为主,分别占44.8%和34.5%。发热、咳嗽是MPP最主要的临床表现。83.6%的婴幼儿可及持续性啰音,43.9%的年长儿未及或仅及一过性啰音。185例(29.9%)患儿出现肺外表现。约70%患儿血象在正常范围内。肺部X线检查,婴幼儿期斑片状影占68.8%,学龄期以大片状影为主,占54.5%。表现为节段性炎症改变的患儿,急性期肺功能测定正常14例(15.2%);限制性障碍61例(66.3%),混合性障碍17例(18.5%),其中86.8%患儿经3周左右恢复正常。经大环内酯类治疗,65.2%的患儿临床症状和肺部体征消失,重症患儿在加用其他类抗生素或(和)激素后症状和体征得到控制。结论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为MPP的高发人群,不同年龄患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各有其特点,相当一部分患儿可伴有肺外症状。节段性炎症改变患儿的肺功能呈不同程度的损害。难治性病例在大环内酯类基础上,可联合使用其他类抗生素或(和)激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致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MP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P致毛细支气管炎均有咳嗽、喘憋、呼吸困难,部分患儿有发热、皮疹、心肌损害、肝脏损害表现;病程长;胸部X线表现以片状阴影、云絮状阴影、肺门影增浓为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结论:MP致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与一般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相似,但病程较长,肺外并发症多,胸部X线表现显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病的关系。方法CVA患儿97例为研究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同时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法测定CVA患儿血清总IgE。结果CVA组MP—IgM阳性率46.39%,对照组MP—IgM阳性率10.7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1)。MP—IgM阳性的CVA患儿血清总t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的CVA患儿(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影像特点与治疗。方法分析62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MP肺炎的临床特点是咳嗽和发热,婴幼儿伴喘息、肺外症状;影像特点:婴幼儿以斑片阴影为主,学龄儿童以节段和大片为主;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能快速改善和控制症状。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表现有特点,缺乏特征性,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1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1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咳嗽,发热70例(62.5%).血沉增快52例(46.4%),Mp-IgM全部阳性。肺外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皮肤黏膜损害等受累。所有病例确诊后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大部分有肺部体征,血MP—IgM可作为早期快速诊断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治疗应选用干扰蛋白质合成的大环内酯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