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目的:作者对60例开放性胫骨骨折.采用几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分别采用骨牵引、石膏外固定、钢板或螺钉内固定及SGD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固定等4种方法。结果:石膏、骨牵引和内固定组有感染,骨不连、延迟愈合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占31.6%;平均愈合时间6.6个月,骨折愈合率79%。外固定支架组无一例严重感染,近期并发症主要有钉眼渗出占14.7%.骨折愈合率94.3%,平均愈合时间6.2个月。对二例内固定感染者取出内固定.重新安置外固定支架后泰露换药后感染岩愈,骨折愈合。结论:开放性胫骨骨折行一期清创外固定支架固定有促进骨折愈合,肢体功能恢复,减少伤口感染等独特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对小腿下段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12例患者经整复骨折后,在骨折断端各贯穿2枚3.5mm骨圆针,旋紧连接杆螺母使骨折面昆密接触,然后根据伤口具体情况关闭伤口。3周后功能锻炼。X线复查证实骨折达到或接近临床愈合时拆除外固定器,改用小夹板保护至骨折完全愈合。结果:10例达到临床愈合。2例6个月后达到临床愈合。结论:骨外固定器在小腿下段开放性骨折治疗中,既固定了骨折,又不干扰创口愈合,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牵引或石膏固定等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论证外踝内固定器治疗外踝骨折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病例3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随机分甲、乙两组,每组15例,分别选择外踝内固定器、重建钢板固定。术前对所有患者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标准评分;术后复查记录X线片、内固定拆除时间、踝关节功能等。结果:30例患者术后9~20月随访,平均13.4±2.8月。甲组无术口感染、钢板松动或折断等并发症;乙组2例术口感染致乙级愈合,1例术后钢板螺钉松动借助石膏外固定3月最终骨折愈合,遗留踝关节疼痛。两组骨痂生长定量指标、内固定拆除时间及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等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外踝内固定器系统适用于成人外踝WeberB和部分Weber C、WeberA骨折患者,对外踝特殊类型骨折如粉碎性骨折、骨质疏松患者更为适用;对骨折行三维立体环抱式固定,术后骨折愈合快,患肢功能恢复优良,临床应用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任立斌 《河北医学》2015,(4):618-620
目的:探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伴有肢体短缩的股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股骨缺损型骨不连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行骨截段转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行动力加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结合骨移植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对比治疗后骨不连接愈合、肢体长恢复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骨不连接愈合率、肢体长度恢复率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82.1%、75%,观察组骨不连接愈合率为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端成角7例,其中1例大于10度,6例小于7度,15例发生针孔感染,经抗感染治疗痊愈;对照组患者骨不连接愈合率为肢体长度恢复率为访1年时X线显示骨不连未愈合,钢板断裂1例,螺钉松动1例,1例植骨吸收感染,手术取出内固定,感染控制后,给予镶嵌式骨外固定器行骨段转移术治疗痊愈。结论:镶嵌式骨外固定器行骨段转移术治疗伴有肢体短缩的股骨骨不连疗效确切,患者术后随访骨不连接愈合率、肢体长度恢复率均显著高于行动力加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结合骨移植术,是治疗伴有肢体短缩的股骨骨不连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胫腓骨骨干骨折240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胫腓骨骨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伤肢功能的恢复。方法 本组240例共265例侧肢体,按实施治疗分成3组;A组;跟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治疗122例。B组;手术内固定治疗96例,C组:Bawtiani氏架外固定治疗47侧。观察各组治疗骨折愈合时间,伤肢感染,远期骨折不连及畸形等并发症。结果 平均随访120mo。A组:感染率为31.97%,骨折愈合率为86.89%,平均愈合时间为6.2mo,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致骨不连的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2005年,共收治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致骨不连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4岁~72岁,平均年龄47.3岁;均为闭合性骨折。予以内固定取出,同时行病灶清刮、伤口灌洗术,其中2例胫骨骨折患者取出原内固定物后即行植骨加单边外固定支架重新固定,2例股骨骨折患者取出内固定后即予植骨加桥接钢板内固定,3例胫骨骨折、1例股骨骨折患者取出内固定后予下肢管形石膏托固定,Ⅱ期再行植骨内固定。8例患者根据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行静脉抗炎治疗。结果术后1例伤口窦道形成,其余7例患者切口正常愈合。4例予Ⅰ期自体髂骨植骨加固定,术后3例骨折愈合,1例6个月未见骨痂生长,再予植骨、交锁髓内钉固定。另4例未Ⅰ期固定者3个月后均未见骨痂生长,再予行切开植骨内固定术,术中未见肉芽样组织及渗出。所有8例患者在植骨固定术后平均22.4个月骨折愈合。结论隐性感染是造成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病灶清刮、伤口灌洗,根据时机植骨固定是促进骨折愈合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7.
半环槽式外固定器稳定性的动物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用小号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青山羊人工胫骨干骨折及胫骨上干骺端截骨延长术,术后动物自由行走、跑跳,观察此外固定条件下不同加压量及不同延长速度和幅度对骨折及骨延长固定稳定性的影响。经X线摄片,力学强度测试及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骨折组对线对位良好,术后6周骨折达骨性愈合,外骨痂呈扁平梭形;骨愈合强度接近正常骨;组织切片见骨小梁连续,且与骨干平行。延长组平均延长71mm,延长率达45.1%,延长区骨生长良好,干骺端无移位、倾斜及翻转。充分证明:半环槽式外固定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满足临床治疗骨折及肢体延长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骨外固定器可用于治疗新鲜严重胫腓骨开放性粉碎骨折以及胫骨疤痕溃疡,感染性骨外露,骨不连,骨缺损,骨矫形,骨延长等。本组应用单侧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及胫腓骨骨折共26例,其中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6例,开放性粉碎骨折19例,股骨钢板内固定术后畸形愈合1例。26例术后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感染得到控制,均无针道感染,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胫腓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纳入2009年2月-2012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胫腓骨骨折患儿89例,其中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19例,外固定架固定27例,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43例。结果:8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1月,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无明显肢体短缩及过度生长、感染,3例延迟愈合,1例骨不连。外固定架治疗组,下肢无明显肢体短缩及过度生长,2例钉道感染,1例延迟愈合。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组,骨折愈合良好,无感染,无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无明显肢体短缩及过度生长。结论:每一种手术治疗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治疗患者时,应根据每个患者的损伤情况、骨折类型、骨折部位、患者的诉求情况、患者的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的价值。方法: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4例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固定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石膏、小夹板外固定)与观察组(37例,钢板螺钉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1个月后四肢长管骨愈合优良率94.60%,明显高于对照组单位时间愈合优良率81.09%,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5.40%,明显低于对照组21.62%,P<0.05。结论: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石膏、小夹板外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两种微创固定方法治疗青少年(10~14岁)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52例肱骨近端骨折的大龄儿童(10~14岁)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24例,采用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维持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经皮克氏针穿针内固定联合石膏外固定维持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术后患肢开始活动时间、术后3、7 d上臂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和肘关节Mayo评分、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对比临床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均为Neer Ⅱ、Ⅲ型骨折,术后连续随访15个月。2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3、7 d 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后患肢开始活动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但观察组住院费用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2组患者的肩关节Neer评分与肩关节Mayo评分分值均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5个月共3个时间点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因骺板早闭或骨桥形成导致的患肢生长紊乱和成角畸形。 结论两种固定方法治疗大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经皮克氏针穿针内固定后,外固定架维持相比石膏外固定维持,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患肢开始活动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固定治疗方案,但同时会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93-96
目的 探讨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后继发感染的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2010 年1 月~2019 年1 月本科收治的19 例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锁定钢板外置组(钢板组)和外固定架组(外固定组),比较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9 例感染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 个月,感染均得到良好控制,骨折愈合,外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为(9.000±1.986)个月,钢板组为(9.444±1.46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9,P=0.590)。外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钢板组为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 对于胫骨骨折行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患者,通过一期彻底清创、取出髓内钉、锁定钢板外置固定,可取得良好的预后,比外固定架固定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周智  左文山  谢跃  王黎明 《疑难病杂志》2014,(11):1152-1155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IPPO)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GustiloⅡ型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5例GustiloⅡ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MIPPO组(33例)和外固定支架组(3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评价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MIPPO组与外固定支架组术中出血量、肿胀消退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MIPPO组较外固定支架组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MIPPO组较外固定支架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vs.21.9%,P>0.05),但MIPPO组中发生感染例数相对较多。末次随访MIPPO组优良率亦明显优于外固定支架(90.9%vs.78.1%,P<0.05)。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GustiloⅡ型胫腓骨骨折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相对快,远期疗效佳,而外固定支架治疗感染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李秀芳  刘晓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0):1487-1488,1491
目的:探讨T形钢板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08年11月~2011年11月资料完整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3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T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优于石膏夹板外固定术(P<0.01)。结论: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可有效维持桡骨长度,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快,是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术后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有效指导患者康复功能锻炼,可提高骨折愈合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赵潼宝  王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331-3332
目的:探讨治疗四肢枪击伤骨折的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对稳定骨折用单臂外固定架;对粉碎性骨折用 Ilizarov 全环外固定架;对骨缺损的骨折用Ⅰ期短缩原位延长法。结果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3组骨折平均11个月愈合。有2例膝关节、3例踝关节僵硬,2例下肢用单臂外固定架在负重后畸形。结论 Ilizarov 全环外固定架具有微创和可靠的稳定性。Ⅰ期短缩原位延长法可使骨折端对位良好、愈合牢固,还能将断裂的组织和伤口直接吻合。单臂外固定架与全环外固定架相比稳定性差,在下肢骨折中应少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肘关节复杂骨折中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60例过肘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试验组应用内固定钢板螺钉钢丝加外固定动力型支架,对照组应用内固定钢板螺钉钢丝加外固定支架,比较2组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不愈合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结果 试验组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2组手术时间、骨不愈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但试验组升高幅度大,2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外动力型固定支架用于过肘关节复杂型骨折效果更佳,可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减少骨折愈合时间,降低VAS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术前跟骨牵引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46例,根据术前固定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跟骨牵引组20例和常规石膏外固定组26例,分别计算手术时间、出血量,随访观察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胫骨骨折Johner-Wruhs评分和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0±2.3)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闭合,无伤口感染发生,无伤口皮肤坏死、钢板外露。与石膏固定组比较,可缩短手术时间(8.0±2.5)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骨折愈合时间、出血量没有明显影响(均P>0.05)。根据胫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观察组患者中优13例,良5例,可2例,对照组患者优15例,良8例,可3例,2组患者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踝关节功能根据AOFAS评标准,观察组患者优12例,良7例,可1例,对照组患者中优14例,良10例,可2例,2组患者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跟骨牵引辅助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远端骨折可以相对缩短手术时间和提高复位质量,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的难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型锁定钢板皮外固定应用于指掌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指掌骨合并软组织损伤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固定手术,观察组实施微型锁定钢板皮外固定,并依照患者软组织损伤实际情况采取石膏进行外固定。术后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围术期指标、Jamar握力、总关节活动度(total angle of motion,TAM)、上肢功能评定(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DAS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TAM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Jamar握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67%)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 采取微型锁定钢板皮外固定方式对指掌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进行治疗,再采取石膏进行外固定,虽然增加患者的手术时间,但是能够减少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安全性较高,另外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恢复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分析有限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对手部骨折患者血清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RANKL)水平的影响。将86例手部关节内和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43)患者接受有限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对照组(n=43)患者接受克氏针内与石膏固定治疗。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手指活动度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限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后患者血清中OPG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及RANK和RANKL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实验表明有限内固定结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能有效恢复手部骨折患者血清中异常的OPG/RANK/RANKL及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崔峰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3-4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在高能量Pilon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72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骨折复位状况、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解剖复位率、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和对照组相比较均有上升现象,而并发症则显著减少(P〈0.05),两组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效果明显,可以提高预后质量,有广泛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